引用: 原文由 火焰驹 发表于 2007-6-30 11:48:31 :
“中药的辩证论治,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通过配方来表达了”,你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明你对中医药理解的肤浅。为了研究天士力,我花了一些时间来学习中医药方面的知识。 药只是 “器”,它只有在好的中医手里,才能得到最佳运用。所以,自古医药是不分家的。 同样一味药材,产地不同,它的药效差别会非常大。这在西医眼里是无法理解的。所以,用西医的标准来 制作中药,路可能会很窄。2个不同的参照系,你?能互相表述清楚吗?
至于我对中医的理解是否肤浅,我自己也不清楚;不过我想提醒下:“药”和“配方”是两个概念。每个配方中的多味药的作用常常相辅相成,所以有“君、臣、佐、使”的称谓,阴阳五行辩证论治的思想,很大程度上通过配方就体现出来了,至于配方如何来的,就不用我累述了。 “同样一味药材,产地不同,它的药效差别会非常大”,这点,在中医上是很好解释也很好理解的,但是请注意,并不是它的药效差别大,而是他针对不同地域人群的药效差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理论的有效性,是可以用多种方法和角度来衡量的,不是西医不能解释,而是西医看待中医药太过偏见。我记得前不久,一位外交人士评论有些国外人看中国:可怕的不是无知,而是偏见! 守着祖宗的好东西一成不变,固然不会犯什么大错,但是太过的拘泥保守则成了进步的障碍。 中医药在历史上,不止一次地被国人建议废止,最近又有方舟子提出废医验药,为什么?因为固步自封,因为中医药墨守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得其乐,而不愿意用其他的视角和方法来验证中医药,我们更多的是埋怨外界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医药,而不愿意跳出老祖宗的框架,用“科学”的方法来提供验证的依据;如果说实验数据和有效成分辱没了中医药“辩证论治”名声的话,那么只能说有太多的人拿着“辩证论治”当着令箭却行着教条之实。 当然,创新的道路是曲折和艰难的,谁也不能肯定创新就一定会成功,这或许是中药企业墨守成规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天士力作为先行者所承受的风险和代价,在天士力行走的脚步中,我们看到的,不是盲目和冲动,相反,成绩和毅力总能让我们感动。对于这样的企业,除了支持,我们还能做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