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尔莫斯

由平安巨额融资想到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 21: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热忱希望parrk兄弟能谈谈对保险行业的更深层面的认识。。。

我对金融股的认识就是:银行业就是借别人的钱然后再借给别人来赚钱;保险业则是“借”别人的钱(当然是以承保的方式“借”,在名词上不叫借,但其实还是负债),然后自己去做投资赚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5 14: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大家继续唱空平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6 11: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投资人心中都有个偏见的世界或者说无法引起共鸣的世界,谁都不例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7 00: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于炒作而言,股价波动是绝对的;于公司管理而言,股价内在价值是相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4 20: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平安商标之争败诉 在港无法再称“平安”

香港终审法院前天晚上判决,中国平安在港注册的“平安”、“Ping An”商标无效,香港平安证券胜诉。这一裁决为长达5年的“平安”商标之争画上了句号。

  该判决意味着中国平安今后在香港参与同香港平安证券现有经营范围类似的经营活动时,将不得使用 “平安”、“Ping An”商标,否则将构成侵权。

  终审“惊讶”二审推论

  这次改判的关键,是香港终审法院推翻了香港上诉法庭在上次审判时采信的一个事实推论。

  记者在终审法院的审判书中看到:“香港平安证券在2003年将英文名由本来的‘PingOn’改为‘PingAn’,是因为更换管理层及普通话日渐普及”。二审法庭曾认为,香港平安证券更改英文名称,是因为香港汇丰银行在2002年入股中国平安,香港平安证券改名是刻意纵容混淆。这个推论正是中国平安2008年上诉成功的关键。

  可是,终审法院对上诉庭的这个推论表示“惊讶”,指出这个错误的推论影响了上诉庭对案件证据的评估,终审法院不予采信。

  判决依据“使用在先”原则

  与中国内地及世界很多地方处理商标纠纷所使用的“注册在先”原则不同,香港依据“使用在先”判决此类案件。

  终审法院认为,虽然中国平安在2003年先于香港平安证券在香港注册“平安”、“PingAn”,但根据“使用优先”原则,香港平安证券享有“平安”、“PingAn”商标的使用权。

  在二审中,上诉法庭判决书援引《香港商标条例》,认为中国平安作为大型综合金融服务商在港以“平安”、“PingAn”商标从事经营活动,并不会对香港平安证券的商誉及业务造成损害、或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及混淆。

  但终审法院认为,虽然香港平安证券是一家小型证券行,但这并非案件重点。重要的是,在香港开业三十多年的香港平安证券已经明显建立了自己的信誉和知名度,这和公司规模大小无关。

  香港平安称赢了大公司

  昨天,记者联系了诉讼双方。香港平安证券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天公布的判决书是一份描述判决结果的文件,过几天终审法院还会公布一份最终的正式结论文件,在此期间公司不接受采访。但随后,他还是表示,同事们知道公司赢了都很兴奋,先赢再输最后再赢,很不容易,毕竟中国平安是家大公司。

  而中国平安品牌宣传部总经理盛瑞生则表示:“对这个判决结果感到非常遗憾。”至于中国平安进一步的打算,以及在香港将使用什么商标等问题,他表示“目前都还没有确定”。

******

可怜的平安,屋漏偏逢连阴雨!80元的平安,要套“但菲特”们N年了。

这也是对马司机的报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4 22: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晨星公司的有关行业研究资料表明:保险行业并不是一个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行业,较难取得高的股权资本回报率。原因是:人寿保险行业的赔率取决于未来的死亡率,但未来的死亡率却难以准确预计,这导致很多承保业务最后才发现是亏损的。而财产保险业务由于业务比较简单、竞争激烈,也很难取得理想的利润率。

保险业主要的利润来源于投资,但证券市场上的投资回报并不稳定,起伏巨大(看看2007和2008年的对比吧),而且最关键是,中国保险界缺乏象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天才。

目前中国已上市的保险公司未来如何,我们暂且拭目以待。中国平安在保险业内的经营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力的,但如果仅仅远眺遥远的未来而在80元买入被套,确实是比较痛苦的一件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7 13: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保险股平安还是首选,为什么我对平安的看法和大家相反,难道是因为我对网络的言论看太少,而在现实中被迷惑,我到过很多平安的分公司,我总被他们的热情洋溢和进取心感动。我也接触过马总,我觉得他非常了不起,但股民似乎喜欢把他的原话改得变味了,再拿出去传播。平安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最严重的中国企业,我们抛开偏见,看看平安的自我修复能力如何?平安的发展史上,每次危机都能转换为动力,我看到的平安依然乐观向上。

深圳的企业,从万科到招行到平安,有个优点就是他们能造就行业内最优秀的人才,机制可以复制,但人才的复制是很多内地企业力不从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7 23: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中国平安这家公司争议颇大.很多人并没有认真去研究中国保险业及保险业在中国所处历史阶段,对平安这家公司更是知之甚少,就枉下定语.这其中包括许多所谓经济学家和业内人士.看到他的优势就把他捧上天,瞧见了他不足,就把摔入地狱.实际上,平安还是平安,-点也变.平安是中国最具竞争优势的金融保险企业,他不断地在挫折和争议中前行.牛市里,人们把把他捧上天,熊市里把他摔入地狱.只是人们的心态在变.平安的营运模式和巴老爷子的伯克希尔公司的模式不尽相同.伯克希尔公司的浮存金以股权类投资为主,且掌航人巴老爷子是以股票投资出身.而平安高管以保险营运出身,本身对股权投资就有先天不足的劣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8 15: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偶认为,投资于金融企业,最重要的是认清楚该公司高管的价值观,他对价值的理解应该高于咱们(最起码也应该跟咱们平齐),而不能低于咱们,否则的话,咱们投给他运作的钱迟早会出问题,从而损耗咱们的钱的价值。

评判马明哲和平安,也宜参照这一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8 16: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此前,高管也曾说明,在降息之前,除保留一定现金外,大部分保金己配置到5%利率以上的固定收益类项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5 00:42 , Processed in 0.02176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