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tbtb

6月的转折点将是08年的重要转折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6 08: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上涨找到了理由,,“再无人敢看多”,可能表示更多的人相信熊市来了,

真不知道,有位大人认为,要跌破2245才是熊市是怎么算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6 17: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中石化倒是个典型的周KD线底背离,未来的升幅不会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6 19: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VALUE先生,能否拿个地产股做例子,看看NAV是如何折价了?

----------------------------

NAV估值

  即净资产价值法,目前地产行业的主流估值方法。所谓净资产价值法,是指在一定销售价格、开发速度和折现率的假设下,地产企业当前储备项目的现金流折现价值剔除负债后,即为净资产价值(NAV)。具体来说,开发物业的净资产值,等于现有开发项目以及土地储备项目在未来销售过程中形成的净现金流折现值减负债;投资物业的净资产值,等于当前项目净租金收入按设定的资本化率折现后的价值减负债。

  NAV估值法的优势在于它为企业价值设定了一个估值底线,对内地很多"地产项目公司"尤为适用。而且NAV估值考虑了预期价格的变化、开发速度和投资人回报率等因素,相对于简单的市盈率比较更加精确。但NAV估值也有明显的缺点,其度量的是企业当前有形资产的价值,而不考虑品牌、管理能力和经营模式的差异。NAV估值的盛行推动了地产企业对资产(土地储备)的过分崇拜。在NAV引领下,很多地产企业都参与到了这场土地储备的竞赛中来。地产企业形成了NAV"崇拜"下的新生存模式:储备土地--做大市值--融资--再储备土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8 14: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TBTB兄的计算过程,顺便把关子解开

在不少的技术分析文章中,总是提到时间窗、时间周期之类的名词。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以前我在江恩的书中看过,但不太明白,TBTB兄这方面有没有什么书可以推荐?

另外,顺便多嘴说一下:TBTB兄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分析上比较重要,其他的事还是一笑置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8 16: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了逆向淘汰。敏感的心思不太适合在网络里发表细致入微的见解,只有自己静静思考的所得,却无法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8 22: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次探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9 20: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aa33兄,感情和理智在很多情况下,往往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9 21: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一下K线,今天的K线,我称之为最后覆盖线,

底部基本探明的情况下,空方全力惯压,空气极盛,

但这是空方撤退的前奏,而不是崩溃的开始,本人打破常规,明天如果复合判断,计划建仓3成仓位。

历史上,2000年九月8日,1996年1月5日,2007年11月30日。

这是细节,明天创不创新低无所谓,但2723不容有失,2723是和2541一样的点位。

个人认为6124开始的调整,大的形态和2245-1339类似,后市试图构筑大圆弧底,由此而言破3000点就不恐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0 09: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物极必反”不是随便可以说的。但是,各位可以回顾一下,现在你能找到什么做多的理由?可以说基本上找不到??除了图形技术分析。


我认同这个观点.

多谢夏兄,面对见过的,未见过的,听过的,未听过的利空.

排山倒海般扑来,象我的蠢人,能做的就是不放弃了,自求多福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3 17: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暴跌后的暴涨的话,我估计应该是政策上的大利好出来,胡乱猜下可能是限制大小非的具体政策出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5 11:24 , Processed in 0.02123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