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petter9988

抛砖引玉,也谈天士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3 2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奇葩,终要绽放,期盼伟大企业的光芒四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0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个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0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乐观了,有点自说自话.公司的每项业务进程都被人为提速了.

535走的是前无古人的一条新路,不会一帆风顺的,作为投资者应对此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0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忘掉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的方向不会错,只是进程上的确有变数,这个不光是企业能决定的,医药嘛,人命关天。这几个项目大家已经看了好几年了,好消息经常是姗姗来迟,那不奇怪,大环境摆在那儿呢,所以要长期投资嘛,闪电打下来,希望TX们都在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1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忘掉她。已经把她忘了。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1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票,买了以后就封存起来,最好忘掉它。

大家在这个帖子里也少说话,特别是不要去讨论它的股价走势。

当该公司的基本面出现新的变化时,希望福探,皮特等高手出来告诉兄弟姐妹们一声。

大家以为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1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士力是我们定义的中药"辉瑞",创新性研发型跨国企业将进入高收益期。复方丹参滴丸提价利润和县乡市场增量主要在2008年体现;中药粉针和生物制药08年开始产出,贡献高额利润。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增长,短期不乏引进战略投资者、获得新药证书等催化剂事件。07年业绩平稳增长提供了介入该股的良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1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鹤:与FDA打交道其实有章可循
2007-7-4



 2007-7-4 3:01:48   ■本报记者苏利川
  当中医药在国内再起存废之争的时候,立于市场最前沿的很多企业已经昂首跨入了世界的大门,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曾在美国FDA工作过的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鹤认为,即使和以要求苛刻著称的美国FDA这样的机构打交道,中医药企业其实也有章可循。
  孙鹤认为,最近不管从经济实力来讲还是从整个大环境来讲,特别是FDA公布了《植物药标准法》以后,中医药企业迎来了一个很好的时机。因为对于FDA来说,引进一些对美国老百姓有用的药品,既是他们的功绩也是他们的重要贡献,当然中医药走向世界也是对全世界人民的重要贡献。FDA本身也是在学习,至于标准怎么制订、怎么审批等等,在物质完全不清楚或者机理不完全清楚的情况下怎样批准新药,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和创新。
  目前,天士力正在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同做一个大规模的随机双盲循证医学实验,准备搜集两千例病例。孙鹤说,天士力是中国第一家去敲美国FDA门的企业,从去年2月份到现在,在大概一年半的工作时间里天士力已经取得了几个大的突破。一是公司GM P是否符合FDA的要求,本来中国企业认为要做美国的GM P一定要全部是英文材料,员工全说英文,所有的技术材料都是英文的。后来跟他们讨论,其实中文也可以,特别是我们提到,我们的GM P是给中国员工执行的,如果我们都写英文,反而给我们的员工造成困扰,达不到我们最后的目的。FDA一想也有道理,应该让中国的员工执行,而不是由别人来看你的执行。最后同意我们写中文,而他们带着翻译来看我们的材料,这样对中国企业以后做GM P方面的准备也是一个大的突破。
  在所谓“有效成分”方面,一个西药的成分很容易明确,但是对于中药来说里面可能有十几种成分或者二十几种,甚至理论上说有成千上万的成分必须明确。或者这个中药的某些成分必须在体内形成代谢物或者耦合物才有效,单独用的时候无效,是一个协同作用,提取一个成分可能半衰期有两个小时,五个成分在一起半衰期变成十个小时,怎么做药物动力学实验,用哪个成分做实验得经过讨论。后来FDA也接受了天士力的观点,表示只要找到一个成分,这个成分也许有效也许无效,但是这个成分要与有效性、安全性之间有相关性,这个成分就成为质量控制标准。
  据孙鹤介绍,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在国内中医药企业向FDA靠拢的同时,FDA的政策方针和法规也在做一些相应的调整。比如最近FDA刚刚批准了第一个从绿茶里面提取的天然药物,以药物形式批准的,这个药物里面有55%的成分是已知的,45%的成分根本不知道是什么。这个药标签上明确写着“作用机理不明”,现在FDA实际并不要求一定要有效成分绝对清楚、作用机理绝对清楚才批准,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这样,这样也就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
  据了解,国内有191种药在美国FDA进行申报,许多药马上进行临床实验,因为还要考虑经济因素等等。FDA往往要求三千个病例、两千个病例,这个病例能不能一半在欧洲做,一半在中国做,或者一半在美国做,是不是全部的实验数据一定要在美国做?其实不是所有的数据一定是美国的,几个实验有的可以用中国的数据,有的可以用欧洲的数据,这样从速度上、经济上就有很大的好处。实验结果也可以同时在美国、欧洲甚至在东南亚国家做,也可以同时在几个地方进行报批,节约了很多时间、精力、物力和财力。此外,像中医中所讲的舌苔等等,也可以用影像量化,只有临床指标能够量化,产业、产品才能够真正现代化。疼痛怎么量化?实际上就叫病人打分,从1分到10分。今天痛是5分,明天变好是3分,这是一个量化。有好多东西无法具体测化学指标,但是可以根据感受来定分。天士力的丹参滴丸做血液粘稠度的改变,有机器测定血液粘稠度,这就是一个定量的指标,如果不能测的话就是感觉了,如果能有指标的话对活血化淤就有一个明确的指标了。
  孙鹤说,中国目前有近四五个产品将进行实验。如果大家能够协同起来,分享和FDA打交道的经验,其它企业再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就更有经验了。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7-7-4 18:17:04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5 2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药存废之争引发战略思考

作者:王淑军 发布日期:2007-07-05

经济观察网讯 “中医不科学”、“取消中医”……至今未绝的存废之争,引发人们对中医药命运的关注。而就在社会上对中医药争议纷纷之时,中医药系统内部正发生着一场静悄悄的变化,中医药事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中医存亡不在于外部如何评价,而在于自身如何发展。”著名中医专家邓铁涛说,“中医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困扰

给中医药事业巨大压力

去年的“取消中医网络签名”风波,是不少中医药人士始料未及的。

河南郑州市中医师韩兴国从医30多年,救人无数,在当地很有威望。但从去年底,不断有人跟他开玩笑说,“中医不科学啊”,有时病人来看病,也会一再追问“中医真的管用吗”。后来,韩兴国知道有个“签名”风波,这让他很困惑,“那么好的疗效,还说不科学?”

有数千年历史至今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医药,似乎一夜间变成了“不科学”的东西。质疑者虽然是个别人,但经媒体和舆论的放大,社会影响却是广泛的,受困扰的不仅仅是包括韩兴国在内的中医药界,也影响到中医药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无形中给中医药事业巨大压力。

争论和影响也引起中央关注。2007年1月,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主动要求参加。

吴仪在会上说,这次来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当前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中医药对于缓解这个问题是大有可为的;二是注意到近一段时间以来,个别针对中医药的极端言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来参加这次会议,就是要表明坚定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态度。

吴仪强调,中医药的地位、作用及其科学性不容置疑。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至今仍然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的历史地位、现实作用和科学价值是客观存在并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的。同时,中医药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和社会基础。因此,无论是从医学的角度,还是从文化的角度,都必须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同时,吴仪就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扶持中医药事业加速发展、担起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历史重任等方面,做出明确指示和要求。

“吴仪同志的讲话,一扫中医药界受到的困扰,人心振奋。”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说,中医学历经五千年发展至今,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仍然具有先进性。

挑战

中医药需加大创新力度

然而,质疑之声使得全社会直面中医西化、中医理论创新不足、中医药服务能力弱化等严峻的现实,也让中医药界深刻反思自身。

6月10日,在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包括医药卫生界6位院士参加的“中医药发展论坛”上,专家学者的理性讨论是这场反思的缩影。与会者给中医药把脉,一番“辨证论治”,归纳为8个“病证”:

对中医药在构建中国特色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中西医并重方针落实不够。社会上“中医不科学”的错误认识,用西医标准评判中医的观念,影响了中医药发展。

现行管理没有遵循中医药规律,大多参照现代医药管理模式。中药新药和院内制剂审批标准脱离实际,一大批疗效确切的中成药及院内制剂无法取得批号。中医药纵向管理“高位截瘫”,“寸步难行”;横向管理“九龙治水”,“天下大旱”。

由于投入不足、补偿机制不合理、诊疗项目偏少、技术劳务价格偏低,加之药品价格机制改革的影响,中医医疗机构单纯依靠提供中医药服务,难以维持生存,导致服务方向出现偏差,中医药特色优势受影响。

中医药资源过多集中在城市中医院,农村、城市社区的中医药人员缺乏,技术薄弱,网络不健全,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中医药教育没有突出中医的规律和特点,医疗与教育脱节、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脱节、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脱节,理论功底深厚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中医人才缺乏,成为制约中医药事业的瓶颈。

中药野生药材资源采挖无序、无人管理、破坏严重,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下降,影响中医疗效。中医中药割裂趋向加剧,中医药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领域的发展滞后于医疗。

中医药学术继承、理论和技术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力,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中医药文化建设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

挑战是巨大的,“中医正在被西化和边缘化,如不加大扶持力度,中医将面临衰亡的危险。”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洪虎说。

信心

中医药进入发展机遇期

“挑战很大,但信心十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

信心来自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去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充分发挥祖国传统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

信心还来自人民群众的信赖和需求。中医药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激活我国自主创新资源,药材种植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发展中药绿色产业并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复兴民族传统文化等方面,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作用和意义日益显现。

一个有利于中医药大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形成。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小组已经成立,吴仪任组长,19部委领导为成员;16部委局联合发布《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坚持中西医、中西药并重,实行中西医药协调发展;《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将中医药作为重要内容……

在各地,中医药发展驶上快车道。广东、湖南、四川等省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加快中医药发展的相关决定和意见,确立实施中医药强省的战略规划;北京、吉林、山东、四川等省市,建立省级中医药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广东省分三年每年投入1亿元,加强“三名工程(名医、名院、名科)”建设;江西省政府决定将中医药经费由原来每年30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一个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热潮在各地兴起。

“不争论,做实事,谋长远。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一度受“中医存废之争”困扰的中医药队伍,坚定发展中医药的信心。针对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拟定了近期需要落实的20项重点工作,在中医药系统迅速展开。

此时,一个更长远的中医药发展蓝图正在有关决策层酝酿成形……(来源:人民日报)

一位西方人眼中的中医药

西医将每种疾病规范化,确定标准化的治疗方法,生产简单化的药剂,直接作用于活性分子。你们的传统医学延续了复合性特点,坚持个体差异,根据病人特定情况确诊病情,最终使中医复杂的治疗方法保留下来。

中医药要想在世界得到应用,需要引进质量和安全准则,借鉴现代医药的标准。中医药的复杂性不应被曲解,那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此帖子已被 狂野 在 2007-7-5 22:40:49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7 05:52 , Processed in 0.01757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