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petter9988

抛砖引玉,也谈天士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6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潜水了很长时间,先是注意到本论坛人数出奇的少,然后注意到大家长时间地跟踪,感觉是一群踏实的人,深入、持续地分析一家企业,在当前真是异数。不过开始又有些担心,理有时并非越辨越明,反倒是越辨越糊涂,过分追求细节,反而影响对大方向的判断,幸运的是这里很少有其他论坛常见的所谓纯粹的XXX主义者,投资是艺术,不是科学,教条主义者我是躲之不及的。

我总以为,一个企业要成为伟大企业,其领导者必须有伟大的理想,舍小取大,是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结合的产物,投资者又何尝不是如此,细心论证是重要的,但能否坚持、能否在企业出现一些不致命的波折中坚持,恐怕还需要一点理想主义,一点固执,一点偏执,一点一根筋,一点乌龟。说到底,承认自己会犯错误,会走眼,失误了并不影响对自身的评价并在技术上有安全边际,就会心平气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6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金融时报》萨拉曼德•达乌迪(Salamander Davoudi)伦敦报道

  英国最大的互助零售企业??合作集团(Co-operative Group)上周五宣布,将与中国一家大型制药企业合资成立一家制药公司,成为首家在中国生产自有处方药的英国企业。

  该合资企业的建立,标志着英国零售商首次建立起自己的药品生产业务。Boots等医药零售商往往从批发商或直接从仿制药生产企业手中购买仿制处方药。

  英国大约25%的仿制处方药来自印度,其余大部分仿制处方药来自土耳其或欧盟其它国家。中国不是这个市场的积极参与者。

  合作集团旗下子公司Sants将投资2000万英镑,在天津合作建立一家制药厂。这是该企业与天士力集团(Tasly Group)合资协议的一部分。天士力是中国最大的中药生产商之一,拥有Sants40%的股份。
***

这是该企业与天士力集团(Tasly Group)合资协议的一部分,难道上海公司也是和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6 1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山兄:

你好

有伟大的理想不算什么吧?企业关键的是内部优秀的团队(可以令人放心的远见很重要)和结构以及外部宽阔的发展环境等,这是物理决定的。京东方也有伟大的理想阿~曾经的红高粱快餐~甚至海尔、长虹等。历史上有伟大理想的企业很多,主观推测上市公司中为数众多的老总心中有梦~但能做好得不多……

也有一些没有很大的理想,其成功的概率也很大,因为它有其他方面的成功特质。比如獐子岛老总、轴研科技、世纪新天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0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放量下跌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1 2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成药压倒“重磅炸弹”

在心脑血管类药零售规模最大的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城市,复方丹参滴丸等中成药品牌以绝对优势压倒舒降之和立普妥

<DIV align=left> </DIV><DIV align=left> 世界心脏联合会在2004年宣布,全世界每3个死亡的人中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而80%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自于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且这些国家和地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继续呈上升之势。在我国,每年都有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每10秒就有1人死亡。</DIV><DIV align=left> </DIV><DIV align=left> 心脑血管疾病的高患病率以及发病后死亡率、致残率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心脑血管类药物因此成为医院市场中用药规模较大的药物之一,在药品零售市场的销售规模也在不断增长。</DIV><DIV align=left> </DIV><DIV align=left> 广州市场销售额增长最快</DIV><DIV align=left> </DIV><DIV align=left> 根据广州时普医药信息有限公司中国药品零售市场监测系统对20个大中城市零售药店的心脑血管用药数据统计显示,冬、春季为心脑血管疾病多发季节;在销售规模最大的北京、广州、上海三城市中,广州的心脑血管药物零售市场的销售额是三城市中增长最快的,2007年第一季度比上季度增长了2.2%,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5%。</DIV><DIV align=left> </DIV><DIV align=left> 通过分析可知,广州人喜吃胆固醇高的海鲜、野味等食物的饮食习惯是致使广州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而长期食用这些食物很容易引起血管硬化和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疾病。</DIV><DIV align=left> </DIV><DIV align=left> 北京由于地处寒冷的北方地区,因此,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区。其2007第一季度的心脑血管药物零售市场比上季度有4.0%的增长,但相比去年同期则有所下跌。</DIV><DIV align=left> </DIV><DIV align=left> 上海心脑血管药物零售市场规模的变化情况与北京相反:2007第一季度比上季度下跌了4.5%,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1%。上海无论是人口还是消费能力均为全国数一数二;同时,上海人的工作压力大和人口开始进入老龄化的情况表现得比较突出,从而推动了心脑血管药物零售规模的上升。</DIV><DIV align=left> </DIV><DIV align=left> 中成药走俏</DIV><DIV align=left> </DIV><DIV align=left> 受到居民传统用药习惯因素的影响,中成药在心脑血管药物零售市场中占据着一定优势。考虑到心脑血管疾病属于必须长期用药的慢性病,因此,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疗效好且较温和的中成药。</DIV><DIV align=left> </DIV><DIV align=left> 合计广州、北京和上海三城市销售的药物类别后发现,中成药占据了将近80%的市场份额。其中,上海市场最高,份额达87%,比去年同期上升了7.7个百分点;份额最低的是北京,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缩小,但也达到了68%。</DIV><DIV align=left> </DIV><DIV align=left> 品牌竞争白热化</DIV><DIV align=left> </DIV><DIV align=left> 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城市销售的前五名品牌中,除了复方丹参滴丸之外,其他的品牌均未能同时“露脸”(见表)。</DIV><DIV align=left> </DIV><DIV align=left> 在北京市场,西药的份额有所上涨,这主要是来自于舒降之和立普妥,尤其是舒降之。舒降之和立普妥属于他汀类药物,均是这一领域中的“重磅炸弹”,市场前景一直被看好。舒降之作为全球第一个他汀类非处方药,仅是2004年在全球的销售额就达52亿美元;立普妥更是创下109亿美元的战绩。虽然这两个品牌目前在我国的市场规模依然相当小,所占份额也不多,但其市场基础良好仍可预见前景之广阔。</DIV><DIV align=left> </DIV><DIV align=left> 在广州市场,居首的是天津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第二位是华南药业的复方血栓通胶囊。华南药业凭借本土企业的优势,去年以来销售额增长迅速,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虽然广州市场的前二位品牌只占了不到20%的市场份额,但其他品牌与之相比均有较大差距,且其他品牌的市场份额分配也较平均,可见广州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DIV><DIV align=left> </DIV><DIV align=left> 在上海市场,天士力的养血清脑颗粒的份额有所下滑,排名从去年第一季度的首位下跌至今年第一季度排名的第三位。而上海两个本土企业的品牌??上海和黄的麝香保心丸和雷氏丹参片后来居上,抢占了第一、二位的宝座,其中麝香保心丸的市场份额上升较快。所谓强龙难压地头蛇,虽然本土企业在上海占据着一定优势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也不能忽略,麝香保心丸为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保密局批准为国家中药保密品种之一,可见麝香保心丸的确有着独特的疗效。</DIV><DIV align=left> </DIV><DIV align=left> 重点品牌分析</DIV><DIV align=left> </DIV><DIV align=left> 复方丹参滴丸 天津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在广州和北京都有不错的销售业绩,尤其在广州占了将近10%的市场份额。在上海市场则份额偏低,前几季的市场份额都不超过5%,但走势却稳中有升(见图3)。</DIV><DIV align=left> </DIV><DIV align=left> 复方丹参滴丸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采用了滴丸这一新剂型,解决了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时需要药物快速崩解的问题,并且舌下含服比较适宜不能吞咽的患者服用。</DIV><DIV align=left> </DIV><DIV align=left> 益安宁(延寿丹) 香港同溢堂的益安宁(延寿丹)已经是个老牌产品,上世纪80年代就已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9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大陆。其自2006年成为中央电视台上榜品牌以来,销量一路飙升,仅北京地区2007年第一季度的市场份额就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个百分点。在上海市场,从2006年第二季度市场份额下滑以来,近一年的份额都在5%左右徘徊,没有太大的起伏,应引起关注。不过,其在离香港较近的广州市场的销售成绩却不太出色(见图4)。</DIV><DIV align=left> </DIV><DIV align=left> 抓住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DIV><DIV align=left> </DIV><DIV align=left> 心脑血管药是全球的第一大类药,约占药品总规模的20%。但目前,其作为国人健康“头号杀手”却并未受到重视,有许多人潜伏在疾病初期而不自知,这部分人以中年人居多。而且,中国部分城市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心脑血管用药市场还将不断持续升温。我国的中成药企业应该及时抓住国内心血管疾病用药市场正在上升的成长初期,在牢牢守住自己的本土市场的同时,争取更多的机会进入国际市场。(广州标点信息有限公司 刘珂雯)</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2 0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个质疑:

首先声明我对天士力研究很不到位,坛里贴子没翻全,这几天正在做功课。希望大家不会觉得我的问题太弱弱~

1.有谁出来讲一下天津富华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天津富华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个什么公司?它只有30个员工?主营是:医药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服务(不含中介);以自有资金对医药业、制造业、贸易业、服务业、金融业进行投资;各类商品及物资批发兼零售;经济信息咨询、投资咨询、财务咨询(不含中介);自有设备租赁等。这家公司好像只有几千万的注册资金阿。而且刚成立不久。怎么成了公司金字塔架构中最顶层的企业?

2.还有帝士力、金士力集团都是什么东东?怎么从网络上查不到呢?只查到金士力佳友是做直销的。金士力集团是做保健酒的。金士力集团成立于2001年7月,是天士力集团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下辖4家公司:贵州茅台镇金士力酒业公司、四川宜宾金士力酒业公司作为健康白酒的生产基地;天津金士酒业公司负责开拓并搭建全国市场网络,其网络已覆盖十几个省份;金士力特渠专营销售服务公司是负责金士力集团所有产品的直营公司。(摘自公司网站)

注册号: 3221043 商标中文: 金士力
申请日期: 2002-6-25 商品类别: 26
注册日期: 2004-6-21 商标拼音:
申请人: 天津市金士力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商标英文: KINSLY
代理人: 公告期: 总第920期.
使用商品: 拉链,服装垫肩,修补纺织品用热粘胶布片,运动员号码.

这是个什么东东?(从网上查到的)
3.除了天津富华德,还有帝士力,这么厉害的两个公司怎么连个自己的网站都没有?我猜测很厉害。

原来只觉得公司的网站做得特别的不一般的超卓的好,现在突然感觉公司上上下下关系复杂,水很深啊。这方面的利益业务往来以及相互制衡关系应该挺重要吧?为什么没人关注它的上司公司呢?还是我一直对他的历史少有了解的缘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2 0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nightrover:

你的疑问的确属于对天士力及转制民营企业的不了解产生的。有关问题其实你查查招股说明书,再跟踪一下后来的一些变化,是很清楚的。

天士力是由一家远军队企业转制而来。“富华德”正是创业者个人持股来间接控股目前天士力的一个典型途径(当时的天士力可能连上市的想法还没有呢),这是很正常的,中兴通讯的股权结构不也如此吗?它被奉为深圳“国有民营”机制的典型。在上世纪90年代,那个时候由国有的转为个人与有关国家单位持股的民营企业,也许除了那种方式外,没有其它更恰当的公司股东组织结构方式。

金士力、帝士力则是该公司以前尝试“多元化”或者为安排老一代创业者的一种设置方式。以部分精力探索尝试保健品和其它药领域的经营,为今后公司总的“大健康产业”积累一些资源,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常见的措施。

我们在看待一家企业时候,站在历史的角度上,也许要客观很多。未经营过企业的人,往往把企业看得过于抽象化和简单化。象天士力、中兴通讯等等原先纯粹的国企,后来通过不同的方式成为民营,才造就了企业现代的机制。

上述股权结构“复杂”的问题,即使在本贴中,也多次谈过。看来本贴也的确过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2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翻看公司招股说明书及年报,收益颇多.对福探以前观点不理解的地方有了一点新的认识.

大家都别学我,不好好研究报告,却自已在这儿闷头想问题~不管何时公司的报告全文都值得一读再读.

感谢福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13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2年天士力集团在南非设立分公司后,坚持以大健康产业定位,依托制药科研的延伸成果,全力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经过5年的发展,已经在南部非洲的南非、斯威士兰、东伦敦、德班、博茨瓦纳、纳米比亚、莫桑比克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7个分公司、20家办事处、200家专卖店,形成了多层次的营销体系。目前,天士力在全非洲整体年销售额可达8000万美元.

最近有一些关于天士力国际化的报道,数据很有意思.按照这个统计口径,如果剔除掉国外销售,国内岂不是负增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3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petter理解可能有误。可能有两点:

1。国际业务并不属于股份公司,股份只是将产品卖给国际业务公司,国际业务公司卖到国外的销售额与国内的不可比,有差价因素。

2。国际业务部分还有很多保健品,而非都是药。且卖给国际业务公司的产品基数很小,对股份公司目前贡献还不很大,即使其增长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7 00:50 , Processed in 0.02243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