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7|回复: 0

中药出口:难于上青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2 09: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世一堂 ” 一个见证历史沧桑的百年老号,早在解放前因与北京同仁堂签下永不进关的一纸文约而闻名遐迩,从此就有了 “ 北有世一,南有同仁 ” 的说法。如今在新的时代,两大中医药行业的百年老号却遇到了共同的问题。
   中药出口难题
   目前,国际市场的中药及植物药销售额每年达 300 亿美元以上。其中,日本汉方药占 70% 以上、韩国韩药约占 10% ,而中国所占的 5% 份额有 70% 为廉价的中药材。
   从世一堂制药厂董事长刘巍的口中记者得知,世一堂现有 30 多种中医药产品出口到 20 多个国家,即使出口到这么多的国家,但是每年出口总额不到 30 万美元,仅占国内销售额的 1 / 10 。更尴尬的是,这每一种药品在出口的时候,总是偷偷摸摸地将每种药品都是作为保健品或者是食品出售,即使这样也不能大量出口,每次最多一个或者半个集装箱,且都冠以 “ 样品 ” 这一称谓。
   在国内,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 “ 乌鸡白凤丸 ” 是种良药,这在加拿大卖得也不错,可是它仅仅能作为保健品在一些小的中医诊所里,通过口耳相传来销售。在亚洲地区,泰国、日本等这些出口国的情况要略好些,但是也只能作为食品、保健品出售。对此刘巍感到非常无奈。
   同仁堂宣传部长金永年对此也深有同感,同仁堂每年出口金额达到 2000 多万美元,而美国药品食品检验检疫局就将同仁堂的很多药品作为食品添加剂,而不是药品,这样给同仁堂带来了很大的损失,而中医药虽有标准但是很难得到国际认同,他们的出口对象也主要是面向东南亚、日本等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华人圈。
   呼唤质量标准
   刘巍称,之所以我国的中药出口一直以来停步不前,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中医药质量的标准国外不能接受,他们只将有分子结构式的药品作为质量判断的标准,而中药很少能用明确的分子结构式来解释药理、病理。
   中医药管理局的一位负责人说: “ 中医药配方复杂,不是单一成分,在煎药时还会出现不同的化学反应,所以很难得出分子结构式。 ” 这些都给中国中医药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增加了难度。
“ 目前,国内 90% 的中医药制药企业面向的是国内市场,仅 10% 的企业对外出口。因而,对整个行业集资制定质量标准很难达成一致。 ” 刘巍同时表示, “ 其实要真正找到中医药的分子结构式并不难,在这方面我们也有很多专家,可是经费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国家给的经费太少,不能维持科研。企业出台的一些质量标准,一般不能通过国家认证。 ”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 标准多由企业自主研发,国家审核,国外也这样。分子结构式是能弄出来的,但是不是出来分子结构,药品就能出口,还要有一个上市推广等问题,不仅是中药,就是一个药品从研发到上市这一费用在美国都是上亿美元计算,中国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企业要提高标准,一般只能自己研发,然后通过国家认证,然后无偿发布供其他企业享用。 ”
   面对制定标准动辄上千万的巨额费用,刘巍希望中医药行业也可以效仿国内的其他行业中的通行做法,即由企业制定标准,对使用其标准的企业收取一定的费用。

转自: 工商时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9-19 18:38 , Processed in 0.01887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