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8|回复: 0

中国3G以语音和中低数据业务为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4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研网讯:
  • 在听取完正负很多方面的意见后,我们重新梳理思路,依然坚定超大容量、高质量、低成本的语音业务和中低速率数据业务应该是符合我国国情的3G业务定位。原因有以下四点:

      第一,从3G技术来说,其本质上是
    CDMA技术,无论是WCDMACDMA2000TD-SCDMA
    ,都是由CDMA技术发展而来的。CDMA最大的优势就是大容量的语音业务,因为它能实现人类语言交流中静默期内无码信号调制,实现零信号传输,从而大幅度降低了语音信道之间的干扰。基于这样的特点,3G做语音有非常大的优势,而做数据业务则利用不了这一优势,这是和数据业务的差异。

      第二,正是基于CDMA技术这一本质,3G本身不太适合支持大容量的数据业务。CDMA技术不宜将带宽做得很宽,如果带宽超过5MHz,其多径干扰将非常严重,Rake接收机将很难做。而其他大容量的数据业务技术,例如WiMAX则能做到10兆、20兆,以后还有4G或其他技术,它们本身具有很大的带宽,是用OFDM子波的技术把各载波的带宽做得很小。所以说,3G本身不是一种做大容量数据业务的优势技术,基于OFDM的
    WiMax
    以及后来的4G才是高效的支持大容量数据业务的技术。

      与此同时,即使通过增加成本的方法,将3G带宽做得很宽,将3G的传输速率做得很高(比如超过10Mbit/s),但在手机的这种狭小显示屏上,也不可能发挥出高速数据业务(如流媒体业务)的视觉效果。手机、计算机、
    电视电影大屏幕,他们各自有优点与缺点,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互相替代。手机具有移动性,可随时、随地、随身进行通话的特点,这是其最大的优点;但屏幕太小却是它最大的缺陷。手机移动通信可满足人们在行动中实时通信与娱乐的需求。如手机音乐、游戏、卡通动漫
    、WAP以及小屏幕流媒体业务等,只需中低速率就足以胜任。

      第三,3G是一种支持语音业务和中低数据业务的优势技术,它便宜,质量很高,包括能把切换做得很好。这种优势在语音业务、中低速率数据业务方面很明显,3G的数据业务比现在的2G业务便宜至少5倍以上。

      第四,3G本身已经成熟了,它的成本比初期有大幅度降低。根据赛迪集团测算预计,中国独立建立一个TD-SCDMA网(5000万用户),需1000亿元,中国移动做全国的WCDMA网,这个数字是750亿元,如果把CDMA2000升级为1X EV-DV网的花费
    投资是300亿元,加起来是2050亿元,恰好等于中国一年对电信
    业的投入。所以不要以为3G建设成本高得不得了,现在的3G概念已经不是以前的3G概念了。

      此外,中国的语音需求一直呈现全球少见的强劲局面。根据信息产业部对全国通信业务的统计数据,今年前三个季度的移动语音通话总时长是1.209亿分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3.4%,说明两年内中国
    消费
    者对语音需求是以1.7倍到1.8倍的量增加。在这样的增幅下,我国的2G网络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如果加上中低数据的要求,音乐、彩铃、彩信,特别是流媒体业务,对2G网络的压力就更大了。尤其是考虑到我国2G的频率仅有120MHz(上下行),仅为3G频率的1/3多一点,2G频率已快用完,开通3G业务就更为迫切了。

      总之,中国广大用户对3G的需求是基本的,我觉得3G应该放在满足中国
    大众
    丰富的语音需求和最基本的数据需求的定位上。我现在不赞同对3G的数据速率要求非常高、非常完备,因为那是以后WiMAX和4G的事情。在这么小的手机上,要进行娱乐享受,我认为是勉为其难了。但是对大容量、高质量、低成本的语音信息,以及中低数据业务在手机上是可以做到的。如果我们的手机能支持流畅的、基本的流媒体业务,价格又很便宜,消费者就很满意了。而对于3G而言,这是容易实现的。

      最后,我还想指出:如果将3G定位于提供超大容量、低成本、高质量语音业务与中低速率数据业务,无疑将大幅度缓解对TD-SCDMA的压力,有利于这一中国自己的标准的迅速商用。总之,3G的这一定位,既适合3G技术优势的充分发挥,又十分符合中国国情。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11-2 17:30 , Processed in 0.01903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