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08|回复: 4

国内首个超超临近洁净煤百万千瓦级火力发电厂建成投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30 07: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内最大百万千瓦级火力发电厂建成投产

新华网北京11月29日电 (记者黄全权)以华能玉环电厂4号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顺利投产为标志,我国最大的百万千瓦级火电厂宣告建成投产。

  这一同时拥有4台国产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的火力发电“巨无霸”,也是目前世界上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级容量最大的火电厂。

这是记者29日从中国华能集团获悉的。

  华能玉环电厂工程是我国“863计划”中引进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实现国产化依托工程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装机4台国产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总投资约156亿元。一期建设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于2006年12月建成投产。二期工程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于2007年11月全部建成投产。作为中国第一个开展超超临界机组建设项目,4台机组连续顺利投产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掌握当今世界先进的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技术。

  根据权威专业机构对机组运行的性能指标测试,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了设计值。其中,锅炉效率为93.88%、供电煤耗为283.2克/千瓦时。机组热效率高达45.4%,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测算,如果国内燃煤发电厂热效率都达到45%的水平,按2006年全国火电发电量计算,相当于全年可以少烧约2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4亿吨。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的安排,“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在电力行业抓紧实施“以大代小”战略,加速建成一批大容量、高参数、低消耗、少排放的机组,以取代部分高耗能高污染的火电机组。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8-1-24 13:18:44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13: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月8日,记者从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悉,由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承接,联合有关设计、制造、应用单位共同研发和应用的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领导人为获奖项目代表颁奖。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国家“十五”863计划能源技术领域所属洁净煤技术主题研究课题。研究内容涉及动力与电气工程、能源科学技术和环境工程。

  该课题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和17项技术专利,为自主开发研制具有高效清洁的大型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完成了技术支撑,形成了我国完整的超超临界电站的开发基础。华能集团公司承接该研究课题后,组织国内相关设计、制造、研究等单位,研究分析了国际上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在国内已有的超临界发电技术基础上,结合我国发电设备制造及运行的技术条件和基础,以华能玉环电厂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作为课题的依托工程,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我国发展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技术选型方案,即容量为60万千瓦级和100万千瓦级,一次中间再热、参数为(25?28)MPa、600℃/600℃,以及其它有关的技术选型结论;研发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的锅炉、汽轮机设计制造技术;自主研究和设计了100万千瓦、6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电站;研究了超超临界机组运行技术,组织调试了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应用了研究提出的运行技术;完成了配套大机组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烟气脱硝装置的开发。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该课题的节能环保示范作用十分显著,作为示范工程的华能玉环电厂项目,由华能公司全资建设,一期工程于2004年6月开工,建设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于2006年12月建成投产。二期工程连续建设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于2007年11月全部建成投产,成为世界上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级容量最大的火电厂。工程应用了大量该课题的研究成果,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参数26.25MPa、600℃/600℃)是当今国际上参数最高、容量最大、同比效率最高的超超临界机组,经实际运行,效率高达45.4%,供电煤耗283.2克/千瓦时,比2006年全国平均供电煤耗366克/千瓦时低82.8克/千瓦时,大幅节约了煤炭资源,并相应大幅减少了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在内的污染物的排放,具有国际先进的能耗和环保水平,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前景巨大。国家发改委2005年采用该项目成果,要求6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要达到超超临界机组的能耗指标。 

  该课题依托华能玉环工程成功建成投产,凝聚、培养和造就了新一代高技术研究开发队伍,为我国高技术的持续发展储备了人才; 突破了我国燃煤发电技术和设备制造的一大批重大关键技术,缩小了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使我国电力制造业用五年的时间赶上了当前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推动了科研阶段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截止2007年底,国内制造厂家已有50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90台6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的定货合同。同时,该课题的研发和应用对实现我国火电结构调整、节能降耗,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6 14: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大型火电厂远距离点对网输电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北方公司SEDC+TSR抑制次同步谐振项目通过国家鉴定


本网讯 通讯员赵琳报道 2月23日,华能集团所属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研发的《汽轮发电机附加励磁阻尼控制和扭振保护抑制次同步谐振的研发》(简称SEDC+TSR方案)科技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鉴定,标志着我国大型火电厂远距离点对网输电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大型火电厂远距离点对网输电解决次同步谐振问题开创了一条既经济又可行的新路,对我国西部能源基地大型坑口电厂电力外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由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陆延昌为主任委员、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鉴定认为,该项目在国内首次提出并采用了SEDC+TSR方案解决大容量远距离串补输电系统的多模态次同步谐振问题,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希望在更多的工程上得到实际应用。
据了解,在该方案中采用的“机端电气量和扭振特征检测的综合快速动作判据”和首创的“多机协调切机技术”在国内尚属首例,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以8台60万千瓦机组为例,该方案与GE公司的阻塞滤波器方案相比,可节约资金4.5亿元人民币。
我国大型火电厂远距离点对网输电,一般采用在输电线路上装设固定串联电容补偿装置以提高输送能力,但此措施易引发次同步谐振问题,导致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因扭振而损坏。如何解决次同步谐振问题始终是我国大型火电厂远距离输电面临的一项重大技术难题。
北方电力公司经过两年多艰苦的研发,完成了大量充分的仿真分析和实验,召开了数次技术论证会,在华北电网公司支持下,在上都电厂4号机组成功进行了试验和7个月的试运行考验。
上都电厂4台60万千瓦机组工程是国家西电东送北通道重点工程,是奥运会保电项目,EDC+TSR方案解决了困扰其电力外送的难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31 16: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马300兆瓦CFB连续运行刷新国内记录

??四川白马300兆瓦循环流化床实现连续运行155天

电力新闻网

本网记者 黄颖 通讯员 廖曼

负责组织编写循环流化床锅炉国家标准的四川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1×300兆瓦循环流化床(简称CFB)锅炉日前实现连续运行155天,创造该等级锅炉连续运行的国内新纪录。这是该机组在煤质平均灰分高达50%、低位发热量最低仅有8000~9000KJ/Kg,且煤中含有大量坚石、顽石等不利因素下实现的重大突破。

四川白马1×300兆瓦CFB是我国创新对外合作方式,以技贸结合方式引进的当时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一台CFB机组。其以最小市场引进了国内可共享的全套技术,三年过去了,白马示范电站戴上了“全国示范”、“引进创新”、“节能环保”等等耀眼的光环,成为一座备受各方青睐的标杆电站,但从筹建开始,白马电站一千天的发展之路实际上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

建设:一种新的示范模式

白马示范工程于2003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作为世界上第一台单机容量最大的燃煤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在实际煤质偏离设计煤质的不利条件下,其安装、调试、运行和检修维护等方面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在工期、合同要求、原始设计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下,白马电站领导人果断作出了对设备进行改造和完善的决定,走上了一条顽强拼搏的自主创新之路。

循环流化床机组具有几个特点:其一是煤质适应性很广。循环流化床锅炉几乎可以燃用一切种类的燃料并达到很高的燃烧效率。其中包括高硫分、高灰分、高水分、低热值的劣质燃料,根据白马300兆瓦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实际运行情况,设计煤种灰份35.27%,低位发热量18495KJ/Kg,现在使用的煤种,灰份最高达56%,低位发热量最低8000~9000 KJ/Kg左右,且煤中含有较多的石块和矸石,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能将劣质煤资源转变为经济优势。其二是负荷调节性能好,调节幅度大,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运行中负荷的调节范围可从100%~30%,锅炉在30%的负荷时不用投油助燃且燃烧十分稳定,为电网的调峰创造了条件;三是环保排放指标优越。白马工程锅炉合同要求脱硫后烟气中SO2排放浓度≤600mg/Nm3,NOx排放浓度≤250mg/Nm3, 粉尘排放浓度≤50mg/Nm3(标方)。按照与法国ALSTOM公司签订的《锅炉设备供货合同》要求进行的锅炉性能考核试验结果SO2排放浓度为550.81mg/Nm3,NOx排放浓度为90.74mg/Nm3,Ca/S(钙硫比)为1.69,粉尘排放浓度14~36mg/Nm3,均满足合同要求。实际运行中,燃煤含硫量2.5%~2.9%时,SO2排放浓度在400mg/Nm3以下,脱硫效率可达95%以上。在适当增加石灰石投入量后,SO2排放浓度可以控制在200mg/Nm3以下甚至更低,脱硫效率可达98%。四是由于炉内脱硫脱硝,不需另建脱硫与脱硝装置,占地和耗水都少于常规机组,节约了土地和水资源。

白马示范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锅炉承压部件延期3个月交货,锅炉耐火材料施工量高达5000多吨,且首次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上采用耐火材料喷涂施工工艺,施工量大,技术难度高,耐火材料施工后烘炉养护点多、面广,加热、恒温控制难度大等重重困难,大胆创新使用了锅炉承压部件分段水压试验施工、旋风分离器拉线分割砌砖及跳仓法耐火材料浇注和喷涂施工、耐火材料分区多台烘炉机烘炉养护等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不但保证了施工质量,而且极大地加快了施工进度。基础建设工程经质监中心站检查验收,建筑单位工程合格率100%;安装单位工程优良率100%;机组安装焊口31213道,焊口一次合格率99.13%;热处理焊口4433道,合格率100%;机组分系统调试优良率100%。实现了工程质量优良的目标。

2005年底,白马示范电站实现了首次并网发电、安全事故“零”目标,2006年4月17日,该机组在顺利完成了168小时满负荷试运后,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创新:一种厚积薄发的思路

2007年7月27日,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持召开的“我国首座300兆瓦循环流化床锅炉示范电站工程技术研究与实践项目技术评审会”上,全国11位资深的循环流化床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一致认为:白马300兆瓦 CFB机组的建成,充分体现了工程示范的作用,为高效、清洁利用劣质燃料发电的设备大型化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示范电站总体工程技术水平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取得这样的成绩并非轻而易举,正式投运后,白马示范电站围绕安全生产水平、设备可靠性的提高,污染物排放、供电煤耗和各项生产经营成本的降低等问题,马不停蹄地在机组运行和调试中进行全面攻坚。面对冷渣器排渣不畅,排渣温度高;刮板给煤机链条爬坡;锅炉翻床;输煤一级破碎机、振动筛、二级破碎机堵塞频繁、石灰石系统设备故障多等诸多问题,白马职工不等不靠,在较短时间内先后攻克了上述技术难题。根据自己在循环流化床技术上的经验果断地对上述存在问题的设备进行了改造和完善:将输煤一级破碎机由环锤式改为齿辊式;ALSTOM所供直线水平振动筛改为国产振动筛煤机;将ALSTOM所供三分仓流化床式风水联合冷渣器换型为国产滚筒式冷渣机;刮板式输渣机改为链斗式输渣机,同时不但优化运行方式,节约燃油50%,成功解决了锅炉翻床问题、迅速掌握了外置床、灰控阀运行等关键技术。特别针对煤质远远偏离设计煤种、循环流化床普遍存在的水冷壁磨损严重,制约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等问题,大胆实施了“让管”改造和科技攻关,使机组实现了长期稳定运行目标。

在进行技术公关的同时,白马示范电站先后派出专家对建设项目进行技术交流,并开展《工程总结》编写。目前,一本长达150余万字的《四川白马300兆瓦CFB示范工程总结》已正出版。

白马工程实现了大创新和突破。一是我国循环流化床技术水平上了新台阶,实现了从100兆瓦到300兆瓦的突破;二是环保排放提高到时新水平,脱硫效率95%经以上,钙硫比1.69,二氧化硫排放可实现400mg/Nm3以下;三是节能及运行指标上了新台阶,从100兆瓦等级到300兆瓦等级,不但供电煤耗下降10%以上,其经济运行和自动控制系统更加优化,启动节油达50%,飞灰含炭量4%以下、底灰含炭量2%以内,锅炉效率达93.29%;四是可用率大幅提升,通过“让管”改造解决磨损问题,冷渣器改造解决排渣问题,锅炉可用率大幅提高,杜绝了“礼拜”炉现象,树立了循环流化床新形象;五是开创了劣质煤大量开发利用新途径;大幅提高劣质资源利用率;六是“工程总结”和深度消化吸收为600MW循环流化床开发打下基础。

白马示范工程的成功,不仅是建设一座环保电站,更在于它在引进设备之后的自主创新、在于它为后继建设的几十个项目所提供的实践经验,在于它促进了电力工业和机械制造技术升级换代。白马工程成功示范以后,带动了国内大型循环流化床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消化吸收引进法国阿尔斯通公司300兆瓦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基础上,由国内三大锅炉厂设计、制造的国产300兆瓦循环流化床机组已经投运、正在建设和已订货的已有50台,白马工程为后续项目提供了参观学习、人员培训、安装调试设备建设改造等技术交流的平台,其示范作用已得到充分发挥,并为600Mw超(超)临界CFB研发打下了基础。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8-3-31 16:38:04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5 10: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首个百万级超超临界CDM项目获批

718日,国电泰州超超临界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正式通过国家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审核理事会第五十次会议审批。这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百万级超超临界CDM项目。

作为中央国有企业,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积极贯彻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不断调整优化电源结构,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发展,建设超临界、超超临界等大容量、高能效、技术先进的发电机组,积极开发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为节能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做出了积极贡献。

国电泰州超超临界CDM项目是在集团公司CDM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的国电集团第一个火电CDM项目,也是第一个通过国际公开招标方式选择国际买家的CDM项目。预计截至2012年底,项目二氧化碳总减排量约为250万吨。

国电泰州超超临界CDM项目的批准,对国电集团乃至全国超超临界CDM项目的开发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也标志着国电集团CDM项目开发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9-14 11:44 , Processed in 0.02086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