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与成本助推高价煤炭资源时代来临 2007年1~10月,全国原煤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8.2%。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增幅为9.2%,全国煤炭铁路运量同比增幅达到9.6%,国有重点煤矿累计销售煤炭同比增长14.2%。受下游行业的旺盛需求影响,煤炭价格维持小幅攀升,进出口量随国际煤炭市场价格波动。由于销售收入总额增幅开始回升,行业利润总额增幅下降趋势开始趋缓。 业内人士认为,2008年我国煤炭市场的旺盛需求仍将持续,运力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煤炭产能的释放。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煤炭的旺盛需求、国际原油价格的高企,以及小煤矿关闭工作的不断推进,都将会对煤炭市场价格的高位攀升产生积极作用,而政策措施的不断出台也为煤炭价格的上涨提供了充分的依据。随着我国不断推动进口、抑制出口,我国的煤炭价格将逐步与国际接轨。 产运销保持稳定增长 首先,原煤产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07年1~10月,全国原煤产量共计完成193353.3万吨,同比增长8.2%。其中,国有重点煤矿涨幅快于全国水平,共计完成产量101645万吨,同比增长9.2%;国有地方煤矿共计完成产量25679.3万吨,同比增长3.5%;国有乡镇煤矿累计完成产量66029万吨,同比增长8.6%。 其次,全国煤炭铁路运量稳定在亿吨以上,增幅略高于同期原煤产量。2007年1~10月,全国煤炭铁路运量共计完成101551.9万吨,同比增长9.6%。从近几个月的数据来看,煤炭铁路运量一直稳定在1亿吨/月以上,这充分说明铁路运输状况已得到较为有效的改善。 第三,国有重点煤矿销售煤炭增幅仍然高于原煤产量增幅。2007年1~10月,国有重点煤矿共计销售煤炭102677万吨,同比增长14.2%,高于同期国有重点煤矿累计原煤产量9%的增幅。 第四,5500大卡以上动力煤和焦肥精煤的市场平均价格同比都有较大的涨幅。2007年以来,优质动力煤和炼焦煤供需持续紧张,总体表现为产销两旺、供求活跃、价格振荡攀升。其中,5500大卡以上动力煤市场交易煤平均价格由2007年初的396.1元/吨上涨到10月份的41..5元/吨,涨幅为 4.14%。而炼焦煤由于资源供给增长有限,因此其价格涨幅更大,焦肥精煤市场交易煤平均价格10月份达到了725.2元/吨,较年初上涨了6.07%。 收入和利润增幅较高 2007年1~2月,煤炭行业产品销售收入的累积增幅达到 33.03%,由于3~5月是煤炭销售的相对淡季,因而1~5月的累积增幅有所回落,为30.61%。随着夏季的到来,煤炭产销量和价格持续上涨,煤炭行业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开始回升,1~8月的累积增幅达到31.25%。总体上看,2007年煤炭行业产品销售收入的累积增幅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而在行业利润方面,增长回落速度趋缓。2007年1~2月,煤炭行业利润总额的累积增幅为57.24%。由于煤炭企业的成本上升快于收入的增长,1~5 月累积增幅快速下降到43.12%。1~8月,这一情况开始好转,累积增幅为41.22%,虽然比1~5月的43.12%仍然略有下降,但降速有所趋缓。 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 从国内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重点煤炭消耗行业,如电力、冶金、建材等也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而这必将带动国内的煤炭消费进一步增长。 从国际看,受海运费连续走高、美元不断贬值、澳大利亚削减煤炭出口配额等多因素影响,国际煤炭市场供求偏紧的状况进一步加剧。欧洲地区和亚太地区煤炭现货从2007年9月下旬到10下旬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价格涨幅高达12%以上,上涨速度之快在近几年间极为罕见。在亚太地区,由于中国出口量的大幅下降,澳大利亚港口出口瓶颈的制约,该地区2007年的煤炭供需一直处于偏紧状态。 随着大秦铁路等主要铁路干线扩能改造,秦皇岛港口等煤炭吞吐能力增加,华北主要产煤地区的煤炭外运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我国煤炭供应紧张的格局正在逐渐得到缓解。但是,煤炭生产仍将受到铁路运力相对不足的瓶颈制约,煤炭生产、供应量的增长,将在一定程度上由运力决定,“以运定产”的基本格局在2008年仍然会得到继续。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建设相对滞后,2005年和2006年铁路运输业投资完成额有较大幅度增长,但2007年铁路运输业投资增幅再度明显低于重工业增幅。据预计, 2010年前铁路运输紧张状况有望缓解但不会根本改观,因此运煤线路的集疏运能力有望明显增大但不会完全满足需求。 相关政策支撑煤价上涨 2006年4月,国务院批准在山西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主要是要建立煤炭开采综合补偿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对煤炭企业征收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再加上已出台的煤炭资源税、安全生产专项费和资源有偿使用费,煤炭企业的政策性成本增加,而这又推动了煤炭价格的上升。 当前,煤炭资源税又面临新的改革,其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改变当前明显偏低的资源税率,我国目前执行的煤炭资源税率是经过6 次调整《资源税暂行条例》后形成的,最近一次调整在2007年2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将焦煤的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确定为每吨8元,实现了对不同煤种的区别征收。现行的煤炭资源税采取从量计征的方式,各省区吨煤资源税在2.5~3.6元之间,相对于煤炭资源价值而言,这样的税率明显偏低。 二是改变明显不合理的计征方式,从量计征的税制征收安排最大的局限就在于不能反映资源价格的变动,因此有必要将征收方式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资源税的上调必然会增加企业成本,并进一步反映到煤炭的价格之中。 另外,随着国家对小型煤矿的关闭和对存有不安全因素煤矿的整改,以及资源整合工作的深入,一些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的原煤产量开始逐渐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供应,使得煤炭产量的增长有所下降,从而也使得煤炭价格出现了持续的上涨趋势。 国内煤价将与国际接轨 从取消煤炭出口退税政策,到加征煤炭出口关税、减低煤炭进口关税税率等国家对煤炭进出口政策的调整,充分体现了国家减少资源性产品出口、对煤炭资源实施保护的意图。从短期看,推动进口、抑制出口会从一定程度上增加国内煤炭市场的供给。从长期看,伴随我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国内煤价将逐步跟国际煤价接轨,煤炭资源的稀缺性将日益突显,煤价的走高将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在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许多国外用油发电的电厂开始改用煤炭发电。美国能源情报署在2007年5月下旬发布的《2007国际能源展望》报告说,由于从长远来看,国际原油价格将持续上涨,因此2004~2030年,煤炭将是世界上消费增长最快的能源,平均年增速将达到2.2%。煤炭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份额,将从2002年的26%提高到2030年的28%。可以说,煤炭市场需求旺盛为煤炭价格继续走高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剧增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能源需求量持续加大。2007年以来,澳大利亚BJ煤炭现货价格一改2006年小幅盘整的格局,从1月份的51美元/吨一路上扬到8月9日70.55美元/ 吨的高点。截至2007年11月15日,澳大利亚BJ现货价格再度升至83.75美元/吨的纪录高点,同比上涨88%,近一个月上涨9.6美元/吨,较上一年年底上涨29.1美元/吨。由此看来,全球经济已经从过去的“廉价煤炭资源时代”向“高价煤炭资源时代”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