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1|回复: 3

[评论]确立水电开发建设的新理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2 19: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确立水电开发建设的新理念

5月8日,“中国水电发展论坛”隆重举办,水电领域领导、专家齐聚一堂共商水电发展大计。论坛上,“确立水电开发建设的新理念”成为焦点话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明确提出:“面对水电开发的历史使命,能不能变个思路,确立中国水电建设的新理念?”业内人士反响强烈,“水电开发水平提高,需要工程师的创新意识和水电科技创新”、“如何尽快建立我国的绿色水电认证和评价体系”等创新观点似清风徐徐,不断送出。
  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水电装机已经达到1.45亿千瓦,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根据最新全国水力资源复查结果,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年发电量为6.08万亿千瓦时,平均功率为6.9亿千瓦;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为5.4亿千瓦,年发电量2.47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为4.02亿千瓦,年发电量1.75万亿千瓦时。理论蕴藏量、技术可开发量、经济可开发量均居世界首位。按重复使用100年计算,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量相当于600亿吨标准煤,占我国常规能源资源剩余可采量的40%,是仅次于煤炭资源的我国第二大能源资源。
  然而,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开发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话题,如何有效利用好水电,近年来国内外都有争论。比较有名的拆坝论和生态论,读出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担忧。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水电开发建设也不例外。今天,面对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辨证地看待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突出矛盾和争议,不仅需要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还要确立水电开发建设的新理念。
  确立水电开发建设的新理念,就要提高认识,转变水电发展观念。水能资源仍然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好水能资源是增加能源供给,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减排温室气体,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根据水电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水电开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发展理念,从单纯工程水电转变为生态水电,从纯粹技工程转变到社会工程,更加重视移民利益和生态环境保护。把水电开发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工程建设和地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到2010年水电装机容量1.9亿千瓦,2020年水电装机容量3亿千瓦的目标。
  确立水电开发建设的新理念,就要切实加强移民工作,使水电建设和移民利益更好结合。移民工作是水电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移民稳则建设顺,移民富则水电兴。充分利用好现有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多渠道解决移民问题,确保移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持库区稳定。加强新建电站移民前期工作,移民相关工作要与主体工程同步开展。工作深度不低于主体工程要求,切实落实好国家有关移民政策,对于移民人数较多的水电站建设,可以考虑提前搬迁一部分移民。在现有移民政策框架之下,根据各库区实际情况创新移民工作思路,切实解决好移民问题,实现移民的长治久安。
  创造水电开发建设的新理念,就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践证明,已建水电站在促进生态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部分地方存在不顾生态环境过度开发的问题。为促进和谐,根据各个流域环境承载力,水电开发现状和潜力,结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开展水电重点开发、优化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河流区划工作。完善水电环境保护的技术规范,建立健全环境友好水电的评价指标体系,严格水电项目的环境评价制度,加强水电站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和监管。考虑引水式发电环境影响问题,今后要严格控制引水式电站建设。  

创造水电开发建设的新理念,就要客观公正地做好水电宣传,为水电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应该欢迎媒体对水电进行宣传和报道,包括善意的和实事求是的批评。以便公众全面客观地了解水电开发和开发带来的利益。既要宣传水电基本知识,也要宣传水电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既要宣传水电建设成就和对环境有益的方面,也要客观报道水电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形成促进水电和谐、有序发展的良好氛围。
  按照我国能源白皮书中提出的要求,中国今后将推进水电流域梯级综合开发,加快大型水电建设,因地制宜开发中小水电,适当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可以预期,经过全国水电建设者的共同努力,我国水电开发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4 08: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水电火电有望“同质同价” 北京青年报

从长远来看水电价格必定上调届时可能会分阶段逐步缩小与火电之间的价差???

  一直令水电企业头疼的“水电火电同质不同价”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刚刚结束的中国水电发展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今后在调整电价时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

  据介绍,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为6.9亿千瓦,年发电量约6万亿千瓦时;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5.4亿千瓦,年发电量2.47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约4亿千瓦,年发电量1.75万亿千瓦时。

  如按重复使用100年计算,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量约为600亿吨标准煤,占我国常规能源资源剩余可采总量的40%,是仅次于煤炭资源的第二大能源资源。

  目前水能资源相对集中在长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红水河、澜沧江、黄河和怒江等大江大河干流,其可开发装机容量约占全部可开发量的60%。

  此外,到2007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45亿千瓦,年发电量4867亿千瓦时,分别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20%和发电量的15%。目前,除三峡工程外,龙滩、小湾等一批大型水电站正在建设中;我国已形成完整的水电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和运行管理体系,具备独立设计、施工和管理各类水电站的能力。

  ■水电价有望追赶火电

  张国宝表示,目前针对水电建设分歧严重。支持者认为,水电建设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因为水库可以形成水面,增加湿地,改善周围生物生存条件;反对者认为,水电建设淹没了陆生生物,改变件;反对者认为,水电建设淹没了陆生生物,改变了生物生存环境。“水电建设面对一个新的课题,就是如何处理好水电建设与生态环境问题。”而针对困扰水电企业上网电价偏低,与火电不能同质同价等问题,张国宝认为,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问题。由于以前给水电定上网电价是按照成本价以及合理利润空间来计算,又因水电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成本高,但建成投产后却被认为几乎无成本,因此在给水电定价时要明显低于火电。

  一位发电集团高层表示,目前国家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政策向风电倾斜,水电入网价比火电还低。不过从长远来看,水电价格必定上调。届时可能会分阶段逐步缩小与火电之间的价差。

  ■发改委严控小水电开发

  针对目前一些地区水电开发从干流到支流、再到支流的支流“遍地开花”的情况,张国宝强调,除电网无法延伸地区,需要建设必要的小水电以满足当地用电需要外,今后要严格控制。对于大江大河干流,除现有已规划的项目外,原则上不再调整规划新增水电梯级电站,也不应调整各类保护区以实现个别梯级电站的开发,今后要严格控制引水式电站建设。

  此外,各地政府在做新建电站移民前期工作时,要与主体工程同步开展,切实落实好国家有关移民政策。对于移民人数较多的水电站,可以考虑提前搬迁一部分移民,为电站建设创造条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2 08: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水电发展论坛”在京隆重举办

本网北京5月8日讯 记者赵栋报道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此间举行的“中国水电发展论坛”上指出,“开发利用好水能资源是增加能源供给,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减排温室气体,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这是张国宝就任新组建的国家能源局局长以来首次就水电发展战略问题发表公开讲话。
  共襄盛会,齐绘蓝图。5月8日,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和中国电力报社联合主办、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电业》杂志编辑部承办的“中国水电发展论坛”在京隆重举行,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各相关电力企业的主要领导以及专家、学者等业内人士共聚一堂,在热烈的气氛中就水电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长周大兵致开幕辞。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论坛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小鹏、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总经理曹培玺、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南方电网公司副总经理王久玲、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顺达、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范集湘、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菊根等领导分别在论坛上发表演讲。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杨清、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张元领等参加了论坛。
  本次论坛旨在集中水电界人士,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探讨水电开发深层次问题,求解流域综合开发与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命题,形成关于我国水电开发的权威声音和报告,促进水电事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又好又快地有序进行。
  张国宝分析了我国能源结构、水电开发现状和水电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他说,在水电建设中,首先要做好移民安置工作,这是确保水电顺利建设的条件,有的时候甚至是决定性因素。其次是生态环境问题,张国宝认为,由于水电建设必然要截断河流用水存库,会淹没一些生物资源,会改变一些水生生物生存环境,不可避免会改变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此外,张国宝表示,社会舆论题也是影响水电发展的重要因素。他说,上世纪国际上曾经出现过否定大型水电开发倾向,此后历经世界各国专家反复调查研究、争论,特别是全球减排温室气体新形势之下,国内外反对水电建设的舆论仍很强,给水电认识造成负面影响。如何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新形势下水电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针对当前水电开发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张国宝要求,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做到有序开发水电,具体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水电开发,转变水电发展理念。他说,水能资源是我国重要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好水能资源是增加能源供给、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减排温室气体、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二是要切实加强移民工作,使水电建设和移民利益更好结合。移民工作是水电建设工作重中之重,移民稳则建设顺,移民富则水电兴。此外,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张国宝强调,要结合水电开发现状和潜力,结合全国主题功能区规划,开展水电重点开发、优化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河流区化工作,同时要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技术、电站发电、消解低温水等技术的研究工作,完善水电环境保护的技术规
范,建立健全环境友好水电的评价指标体系,严格水电项目的环境评价制度,加强水电站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和监管。三是要客观公正做好水电宣传,为水电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已经81岁高龄的我国著名水电专家、两院院士潘家铮因病住院无法出席本次论坛,特向论坛组委会提交了书面发言材料《千方百计加快开发利用水电》。
  水利部、环境保护部、有关电力企业、国家开发银行以及水电资源集中省(区)的发展改革委领导出席论坛。水电投资开发单位、设计建设管理单位介绍了相关经验。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晏志勇和中国电力报社总编辑白俭成分别主持上午和下午的论坛。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8-5-12 9:03:35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2 09: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潘家铮:千方百计加快开发利用水电
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家铮:根据我国水力资源复查成果,我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技术可开发量、经济可开发量都居世界第一,具有举世无双的优势条件,而水电又是可再生能源,属绿色能源,但我国目前开发利用程度还不高,今后应该千方百计加快开发利用水电。

水电开发“利”是主要的

我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虽然巨大,但水能资源利用也有不利的地方,即变幅很大,包括一年之内的变幅、洪枯之间的变幅以及多年的变幅都很大。在开发水能的时候,既要看到得天独厚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一方面,要建设一些必要的、有调节能力的大水电站,特别是龙头水库;另一方面,又要建设强大的电网,把水电消纳在强大的电网内,通过电网统一调配,使每座水电站、火电、核电站和其他电站都能优化配置运行。
  从我国国情出发,哪一种能源都不能独挑“大梁”。虽然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毕竟是有限的,且火力发电环保压力大;可再生能源将来会占较大比重,但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核电发展也有一定限制。因此,一定要将多种能源综合配置、优化配置。
  我国电力分布格局非常显著:北方煤电,西南水电,沿海一带为核电及一定数量的油电、气电和风电。要解决这种不均衡问题,就必须在强大的电网统一调度下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再加上“遍地开花”的分散性能源,就能比较理想地解决中国的电力问题,也有利于国家开发西南丰富的水电资源。
  当然,任何开发都是有利有弊的,水电开发的“利”,也包括环保的“利”,是主要的、第一位的。我认为有些同志一味批评水电,甚至提出把坝都拆掉,是非常片面的说法,不符合国家的最高利益。另一方面,我们对开发水电产生的移民、环保等某些副作用应给予最大的关注,尽可能把这些问题解决好。我相信,只要认真处理,我们是能够实现多赢的。

正确认识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任何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会或多或少影响生态环境,这一点不能否认,但同时也要辨证地看待问题,不要以偏概全。对于水电,同样也应该是这样的态度,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既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既有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有对社会环境(移民)的影响。我想分几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淹没问题。建设水电站特别是大水电站,总是要淹没一些耕地,迁移一些居民。中国的耕地非常宝贵,在开发水电的时候,要千方百计减少耕地损失。比如水位不必那么高的,就不要定得那么高;可以分级开发的,就不要弄个大水库。但也要看到,水电建设往往对下游的农业生产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可以促进稳产、高产、增产。下游的许多荒地、荒滩,本来是不能利用的,因为水库把洪水控制住了,可以开发成良田。在许多水电站开发的过程中,同时也造就了很多耕地。所以它在淹没的同时,对农业、对耕地也有好的一面。
  第二、水资源的问题。目前我国水资源存在两大问题:短缺和污染。现在很多人将其归咎于水电开发,我认为是很不公平的。水库建成后,水位抬高,为地方创造了引水的条件。地方多用水了,是地方发展、库区经济振兴的需求,由此减少了下游水资源的数量,这跟水电开发是没有关系的。关于污染问题也是一样。水从水轮机里通过,根本没有受到任何污染。问题在于,几千年来,人们都把江河当成天然的下水道,污水脏水直接排向江河。水库修成后,水深了,流速慢了,污染物不容易稀释,会富集,污染问题就这么形成了。水污染的问题不在于建不建水电,关键在于必须要治污,不能再把天然的河道当成天然的下水道。另外,科学地调度水库运行,也可以有助于解决库水污染问题。
  第三、会引发某些灾害,包括地质灾害、滑坡、卫生问题、气候问题,淹没自然景观、文物古迹……水电开发对这些方面都会或多或少造成影响。有些是正面的,比如气候,一个水库建成后,局部地区雨量增加,气温下降。又如地震,建设水库,施加压力,产生小震,使地震能量早点释放出来,不让它产生破坏性大地震。也有负面影响,比如淹没文物古迹等问题,但对多数水电工程来说,这
些负面影响是有限的,还不至于否定水电开发。
  第四、河流的生态问题,包括泥沙淤积和物种尤其是珍稀物种保护问题。关于泥沙淤积,在多沙河流上开发水电、建设水库要特别慎重,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减少进库泥沙,延长水库寿命。比如在上游搞水土保持,尽可能利用洪水时间冲沙排沙。各方面采取措施减少泥沙淤积,减轻对下游的冲刷。如果泥沙问题严重,而又未找到解决措施,那就暂缓开发。
  关于物种的问题,特别是珍稀物种保护,我想这是水电最直接影响的一个因素。陆地的物种还好办一些,无非是一些珍稀植物,可以迁移。水里的物种,比如鱼类,有些有洄游习性,大坝切断了河流,就可能导致物种消失或者影响生态。这里面要分清楚,有些是比较常规的物种,如一般的鱼类,我们可以补偿;真正非常珍稀的物种,就应该采取特殊的人工抚育办法,把物种保护下来。

妥善处理移民问题

移民问题是水电开发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关键问题。以后制约水电开发的主要因素恐怕还是移民问题。单纯的一次性补偿是无法彻底解决问题的。因为无论给多少钱,总有用完的时候,而且一次性补偿的标准提得太高,又有很多副作用。
  开始建水电站的时候,要把移民迁移的费用打足,尽量把移民、城镇、工矿企业迁移出来,使其生产生活条件要比过去好。同时,要利用水电开发带来的效益,对移民进行长期扶持,对库区经济发展长期扶持。不一定是给钱,主要是创造条件。比如说,对年轻移民进行培训,因地制宜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一些新的企业,把移民吸收过去。一家人如果有一个人能找到稳定工作,问题基本就解决了。对于一些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的人,就应该负责到底,用社会保险等各种手段给予赡养。
  对于移民,千万不要老是后靠安置,可以把他们成建制地迁出来,想办法安排好。另外,中国水电大部分都在西南地区,虽然移民数量相对较少,但存在少数民族和宗教问题,也不容忽视。一个几百万千瓦的水电站,移民大概几万人,只要真正想把移民工作做好,是没有问题的。
  水电开发得好,是一本万利的,但怎么更好地分配开发利益,是个问题。水电资源是国家的,不是哪个地区和部门的,但是开发水电因为牵涉到征地、移民,影响到当地的种种条件,所以应尽可能照顾到当地的利益。无论是税收也好,帮助当地经济发展也好,都应该有个正确的政策。过去有个说法,富了电厂,穷了库区;富了下游,穷了上游,这不对。这方面应该详细地研究,使水电开发效益能够公平地分配,不仅仅是双赢,而是多赢。

进一步提高水电开发水平

  经过修建那么多的大水电站,我国水电技术已经进入国际先进领域,但还不能讲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我们在创新、效率、管理等方面尚有差距。
  我们的工程师很善于按照规程规范来做事情,很善于复制人家的设计,但原创性的东西比较少,比如水工方面的碾压混凝土坝、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等技术,都是外国人先搞出来的。希望我们以后有更多的原创性突破。
  随着水电的快速发展,确实有一些具体的技术问题比较棘手,比如,特别长的隧洞的开挖、特别高的大坝的抗震等问题。因为我国许多大坝都修在西南,地处强震区,抗震、消能都成为技术难题。还有些坝址条件特别差,大坝建在深厚的覆盖层上,由此带来了地基处理问题。设备制造水平仍较低,部分施工机械设备、抽水蓄能设备还需进口。我希望今后这些问题能够有所突破。
  培养和加强工程师的创新意识,第一要解放思想。中国工程师不要受太多规程规范的约束,即使表面看来是确定不移的事,你都可以怀疑。第二要有科学的态度,随便去冒险、拿工程做试验是绝对不行的。要把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很好地结合起来。第三要不排斥引进。不是任何东西都要自己首创,要大力引进人家好的东西,但绝不能照抄照搬,要在了解消化的基础上加以集成、改进和提高。永远照抄照搬,就会永远跟在人家后面。
  水电科技创新跟其他行业比起来有一定困难,因为水电是修水坝、建水库、修电厂,需要非常高的安全性。对此,第一要思想明确。水电技术是不断进步、不断变化的,所以绝不能思想落后。要以爱护的态度对待新生事物,不要看到新生的东西就百般挑剔。第二要做艰苦细致的科研工作,为新生事物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第三要分情况区别对待和处理。如果某些技术的机制机理都搞得很清楚,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就可以在工程上大胆使用。有些尚不明晰的,则可以先在小的工程上试验,没有问题后,再拿到中型工程上使用,最后拿到大的工程上使用。如果采取这种方法的话,我认为水电的科技创新还是大有可为的。

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估计每人需要1千瓦电力装机容量,总计会到10多亿千瓦电力装机容量。按我国国情,燃煤电厂将占绝大部分,但引起的资源危机、污染危机将非常严重。
  减少燃煤产生的污染,特别是碳排放量,已成为国际共识和各国不可回避的义务,这对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我国来说,形成头号压力。除了厉行节能减排外,尽量开发清洁的再可生能源是唯一出路。而在目前条件下,只有水电是可以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尽管我国的风电、太阳能和核能都将大力开发,但受多种条件制约,在一定时期内总量有限。只有水电的开发利用弹性较大,能替代相当部分燃煤。
  现在,我国的水电装机容量为世界第一,水电开发的速度和力度更是世界第一。但我个人感觉水电并没有获得什么特别的优惠政策支持,甚至有些地方对水电开发还是不利的。比如过去的税收政策,最明显的是《可再生能源法》把大水电排除在外,经过水电界据理力争,虽然承认大水电是可再生能源,但仍把大水电作为另类。我觉得这不大合适,应该明确水电,尤其是大水电是可再生能源。西方国家规定发电企业开发电源,必须有一定份额的可再生能源,我们希望中国也有这样的规定。
  我们希望国家能够对水电采取更积极、更促进的政策。到2020年,在我国电力装机中,水电占25%,核电、风电等占25%,撑起半壁江山,让煤电只占到一半,这是我的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应该能达到这样的目标。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8-5-12 9:02:31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9-14 07:38 , Processed in 0.02526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