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813|回复: 49

投资医药股的风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6 13: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医药股成为近几年市场的热点。有投资人从美国的医药股长期表现看,认为似乎投资医药一定有超额收益,国内甚至还有专门投资医药股的基金,如私募的上海从容姜广策的医药基金、公募的汇添富医药基金。这两家基金之所以专门投资医药股的理由如下:

1. 医药是非周期类,长期积累会有超额收益;

2. 中国医改,将把蛋糕做大;

3. 他们有专门的渠道可以比其他投资人更了解医药企业,能规避风险抓到医药牛股。

也许这两家医药基金的能做的,绝大多数投资人做不到,比如第三条理由。不过我对此持怀疑态度,理由是,一来他们的规模大了以后,必须买很多医药股,而医药股并非铁板一块,未必有超额收益,二来他们自以为能抓到医药牛股,未必。事实上,这两家基金成立后至今的收益率非常一般,比如很高调的私募姜广策的才容医药I期因成立时间好(20106月末,正好是大盘2319那一天)、之后恰逢医药股最牛的阶段至今(415),才+29.8%的收益(如果按25日净值算肯定要比这低很多),与上证大盘差不多,而同年10月初成立(上证2655点)的II期至今还是亏损,(到415还亏11.4%),严重输给大盘。还有,姜广策09年号称发现了宝贝,大推沃华医药,结果怎么样呢(看看下表吧)?如此专业人士投资医药股都这么差,一般投资人呢?

医药股虽然现在很热,但真正能赚到医药股钱的很少,因为其中的陷阱实在是太多了。海普瑞、沃华医药、康芝药业、江中药业……这些当年券商的热门“推荐股”怎么样了呢?看看下面是主要的医药股近期的表现(截止425收盘):

可以看到,医药股至少在最热的近一年,表现并不好,连上证指数还没跑赢!可以说绝大多数投资医药股的人,收益肯定不理想。如果今后医药股景气度下降或不是市场热点,那可想而知,收益率会更差!

也有表现不错的医药股,比如上表中的中恒、天士力、同仁堂,但有几个人能找到这么好的医药股?这里的人很幸运啊,因为天士力一直是这里的热帖中,可能有些人投资了天士力(应该感谢这里的斑竹),如果换成其他医药股,那可就太惨了。

其实,连巴菲特都说过,他事项无法知道哪个医药股会真正好,他说他要买就会买一堆医药股。这说明医药股其实风险蛮大的。各位不可掉以轻心,医药股的风险并不比周期股的小!

[此帖子已被 yyw1 在 2011-4-26 13:29:03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4 08: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叩问中恒集团23亿合同

重大信息披露前巨量跌停出货,是否涉及内幕交易?一年前超过20亿元的重大销售合同是否存在重大变故?一个跌停板或引发中恒集团(600252,股吧)(600252.SH)更深层次问题的暴露。

  8月22日晚间,中恒集团公告称,因公司与山东步长医药销售有限公司(下称步长医药)有重大业务正在磋商,有关的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公司股票自8月23日起停牌,并将在29日前公告相关进展情况并复牌。

  尽管上市公司和步长医药方面没有证实磋商事项是否存在风险,但已有包括机构在内的资金提前获得风声并以跌停板恐慌性逃离。记者注意到,中恒集团重大消息提前泄露的嫌疑其实在去年合同公告之前也曾出现过。

  而深究合同内容,中恒集团的季报经营数据已经间接证实,双方约定的23亿元年销售金额很难完成。

  事实上,双方公告合同时,就有券商研究员指出合同超大的金额远远超过市场预期。那么双方签订合同,用意何在?而更现实的问题是,谁提前出逃?谁又在重大合同前后获利?

  23亿合同谜团

  中恒集团公告中所称与步长医药的重大业务,到底意指何事?

  此前的2010年11月6日,中恒集团通过控股99.99%的子公司梧州制药与步长医药签订总经销协议。双方约定,步长医药获得梧州制药生产的符合国家药品质量标准的全部产品的总经销权,合同期限自2010年12月1日起至2015年11月30日止,共五年;步长医药确保2011年度完成梧州制药含税销售收入23亿元;2012年度完成梧州制药含税销售收入30亿元;以后三年每年递增,为此,步长医药向梧州制药支付产品销售保证金3 亿元;同时,梧州医药自有的销售人员和所有经销商由步长医药全部接收。

  8月23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中恒集团,其证券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停牌确实与此前与步长医药的协议有关。

  显然,这份23亿的合同出现了问题。记者从中恒集团今年一季报和二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推算,双方去年约定的销售金额或难以实现。

  中恒集团季报披露,一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仅为2.97亿元,营业利润1.33亿元。而去年全年,中恒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达14.26亿元,营业利润5.22亿元。其中,以血栓通为主的医药制造业务收入为8.81亿元。

  假设一季度营业收入全部由血栓通贡献,不到3亿元的销售额显然明显落后于全年23亿元销售额的平摊水平,步长医药的营销优势体现得并不明显。

  今年上半年,因控股子公司梧州制药主导核心产品销量增长及收到补贴收入,中恒集团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50%。表面上,净利润的增幅与协议中营业收入的增幅相当,但如果扣除销售毛利率的提升后,中恒集团上半年实现的营业收入仍低于预期。2008年-2010年,中恒集团销售毛利率由36.35%提升到61.16%,今年一季度继续提升至70.9%。

  与财务数据低于预期不同的是,血栓通的销售极其火爆。23日,多家医药销售代理平台的人士向记者证实,“中恒集团的血栓通今年以来销售比较旺盛,但是货源开始紧缺,现在已经卖断货了。”

  在市场没有萎缩、卖断货的情况下,销售数据却已然落后于合同约定的数额,这意味着什么?

  国信证券杜佐远测算认为,根据总经销协议, 2011、2012年,梧州制药将完成含税销售收入23亿元、30亿元,折算其中对血栓通销量的约定分别高达2.5 亿支、3.2亿支。

  杜佐远指出,虽然我们预计从2011年开始,基本药物将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但双方的合作、以及总经销协议中所约定的血栓通销量(估测数)仍远远超出市场普遍预期。我们之前保守预测的血栓通2011/2012年销量仅为1.3/1.4亿支、但预计出厂价格每年提高10%-20%。目前为了谨慎考虑,我们将双方协议中可能约定的销量打个八折,供货价格不变,即2011年血栓通销量约2亿支,均价仍为7.25元,净利率提高至43%;2012年:血栓通销量约2.6亿支,均价仍为7.25元,净利率提高至45%。

  “如果协议内容能够按预期完成,如果步长制药接手后逐步按照其自营销售模式推广计算,则血栓通堪称名副其实的国内药品单品销售重磅炸弹”,杜佐远强调。而财报数据却证实重磅炸弹几乎不可得。

  “可能因为销售反馈数据明显低于合同约定的金额,双方需要重新审视总经销协议。”一位私募人士对记者表示。对此,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具体情况不清楚,29日前公司会发布详细公告。”至于目前公司与步长医药的销售协议是否正常履行,其略作迟疑后回应称,“目前正常”。记者同时联系了步长医药和步长集团,但辗转多个部门后,记者被告知相关负责人正在出差,下周再联系。

  两大疑问背后

  根据国信证券的测算,今年23亿元,明年30亿元的销售收入远远超出了市场可能的增长幅度。那么这样一个难以完成的协议,当时为何还能产生并顺利通过?

  记者查阅当时的材料发现,签订合同期间,步长集团正处于上市筹备期。其原有丹红注射液、脑心通、稳心颗粒经前期快速扩张,市场趋于饱和,拓展日益困难的情况下,步长制药迫切需要引入同类产品血栓通的快速成长,为其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步长披露的盈利规划中,其2011年销售目标74亿,而在和中恒集团合作之后,其便喊出了2011年冲刺100亿的目标。

  另外,记者注意到,在中恒集团去年11月5日晚间公布重大销售协议之后的12月28日,中恒集团迎来9421.19万股的股改限售股解禁。上述重大合同事实上将中恒集团股价推到了历史高位并长期横盘。

  然而,限售股解禁,似乎并不能解释中恒集团签署重大总经销协议的动机,更多的疑问陆续浮现。

  事实上,因独家中药血栓通近几年来的快速增长,中恒集团股价自2008年10月底最低点的3.28元,经复权后至今已经上涨了35倍有余。

  但中恒集团自2007年开始到2009年,每年都有高管辞职。根据公司公告,2007年是副总裁兼财务负责人吴少彤,还有是唯一医药行业背景的资深副总高铁成(原来是天士力医药营销集团的高管)辞职;2008年是董秘饶进和监事何送德辞职;2009年是副总经理巫建国和董事黄凯辞职。

  有投资界人士在网络质疑,3年走了6个高管其中包括最核心的财务总监及董秘。在企业经营形式如此好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为什么这么强大的销售能力(近3年来达到爆发性增长,远高于血栓通过去十几年的成绩),还要与步长搞这么大规模而彻底的全面销售委托合作呢? 这些疑点似乎难以得到解答。

  谁在出逃谁在获利?

  然而,无论上述情况是否属实,中恒集团与步长医药磋商的消息,事实上提前导致了部分资金的逃离。

  22日当天,中恒集团大幅低开,并在一个小时之内被大额抛单打压封于跌停,成交量急剧放大,是此前一周日均成交额的3倍。有投资人士指出,如果22日的跌停与当天晚上的公告有关,那说明中恒集团公告涉及的事项存在重大风险,且有部分资金提前获得消息疯狂卖出。

  尽管中恒集团和步长医药方面均未直接证实磋商中的重大业务的主要内容和性质,但市场从公告披露前的跌停解读出风险的意味,于是,跌停出货的资金被质疑为提前获悉重大内幕信息。

  资金流向数据显示,8月22日中恒集团全天资金净流出2.87亿元。而实际上,每笔成交50万元以上大额资金从8月17日起即有明显的出逃迹象,17日-22日分别净流出564万元、5094万元、2406万元和2.15亿元。

  由于在此期间中恒集团消息面平静,尤其是22日早盘与大盘相反的走势表明,其持续的大额资金净流出确实存在内幕信息提前泄露的嫌疑。

  龙虎榜数据揭露了提前出逃的机构身影。22日有两个机构专用席位分别净卖出5919.07万元和3888.52万元,机构出逃近亿元。而西部证券深圳深南大道、金元证券武汉洪山路、财达证券唐山新华西道也分别卖出4585.29万元、4306.57万元和4017.55万元。

  而事实上,中恒集团消息的提前泄露早在去年重大销售合同披露时就有前科,且不加掩饰。

  根据中恒集团财报,其2009年度的医药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15亿元,营业利润3.31亿元;2010年上半年,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为3.65亿元,营业利润3.04亿元。2011年23亿元的销售合同是2009年全年收入的4倍,较大的业绩提升空间,使得中恒集团的股价受到市场追捧。

  但在2010年11月其重大合同公告之前的4日、5日,在没有其他公告的前提下,连续两天放量涨停,5日晚间中恒集团才发布前述5年期合同。这一合同并带来了8日至10日的后面3个一字涨停,前后5个涨停,股价从22.98元上涨到39.61元,直接涨幅73.37%。等到通过合同公告看好中恒集团的资金有机会跟进的时候,已经到了10日,且机会只有不到20分钟的时间。11日,中恒集团高开接近40元后见顶回落,其后股价长期在32元-38元一线盘整,跟风盘惨被套牢。

  龙虎榜数据没有披露11月4日和5日的交易数据,而如果这些资金在2010年8月30日中恒集团10送10派0.25元除权后进入,那么在不到两个半月的时间,这些资金的获利最高翻倍有余。

  这一时期重仓的华夏系和广发系基金同样获利丰厚。截至2010年9月30日,华夏大盘(876万股)、华夏红利(669.97万股)、华夏策略(538万股)以及广发聚丰(270005,基金吧)(2566.54万股)、广发大盘成长(270007,基金吧)(467.77万股)、广发聚瑞(455万股)、广发策略优选(270006,基金吧)(400万股)等两大系的基金跻身中恒集团前十大流通股东,其中,华夏系基金在第三季度全面增仓,而广发系除广发策略优选为老仓减持164.27万股外,其余均为新进基金。

[此帖子已被 yyw1 在 2011-8-24 8:09:54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7 11: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很牛,希望一如既往点评一些医药公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07: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胶自去年以来一个劲地提价,市场开始跟随炒作,年初竟然炒到61远/股。

但半年报显示,在提价后,阿胶销量大幅下滑约1/3,而毛利率仅仅提高2个百分点,提价仅为应付驴皮涨价。扣除一些“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和其他类产品的毛利率突增(我认为这是不可持续的)因素,经常性的阿胶产品营业利润仅增长15%不到。

股价从年初大幅提价60%后就开始长期下跌。一些人不理解,叫嚷“逢低吸纳”,结果越跌越低。市场总是提前的,且是很有远见地!

医药保健产品,好像还未听说靠提价来增加收益的。阿胶同样不例外!

还有,值的注意的是,这家企业的老总年初对媒体说,提价后订单不减,经销商订货依旧。而实际呢?这算不算欺骗投资人???这是诚信缺失还是盲目乐观???无论哪一条,都让人对这家管理层大失所望!

[此帖子已被 yyw1 在 2011-8-17 7:26:42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12: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导自演上下游客户 紫鑫药业炮制惊天骗局

中国证券网(8,17)

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以人参贸易为托,上下游关系错综复杂,客户信息扑朔迷离,而最终均指向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这又是一个隐秘的操作手法,借助吉林人参产业规划的政策东风,却并未加以正面利用,反而以其为幌,大肆注册空壳公司,隐瞒关联交易,进行体内自买自卖。

  过去的一年,紫鑫药业因其涉足人参业务创造了惊人的业绩。2010年实现营收6.4亿元,同比增长151%,实现净利1.73亿元,同比大增184%。今年上半年,紫鑫药业“再接再厉”,实现营收3.7亿元,净利1.11亿元,同比增长226%和325%。

  与业绩遥相呼应的是其股价一路飙升。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一年多时间暴涨了300%,上演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行情。期间,公司成功高价增发,再融资10亿元。

  凭借着人参概念,业绩与股价双双飙升,紫鑫药业由此引起了市场强烈关注,其中不乏大批专业投资者。从2010年底开始,包括长江证券(8.94,0.07,0.79%)国海证券(12.80,0.21,1.67%)在内的多家券商连续发出十多篇关于紫鑫药业的研究报告,且无一不是围绕紫鑫药业人参业务展开。其中类似“人参龙头呼啸前行”、“人参奇货可居”、“引爆利润增长点”、“利润高速增长”等字眼屡见不鲜,且均是“买入”、“推荐”评级。

  但真相果真如此么?急速膨胀的业绩背后是否又隐藏着何种玄机?为还原紫鑫药业的本来面目,上海证券报日前派出四路记者,分赴吉林、四川、安徽三省的长春、通化、柳河、磐石、延吉、米易、亳州等7个县市展开调查。

  大客户背后的紫鑫“魅影”

  据紫鑫药业2010年年报,公司营业收入前五名客户分别为四川平大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亳州千草药业饮品厂、吉林正德药业有限公司、通化立发人参贸易有限公司、通化文博人参贸易有限公司。这五家公司合计为紫鑫药业带来2.3亿收入,占比达到36%。

  记者查阅紫鑫药业历年的定期报告,上述公司均未曾露面。而对比2009年年报,紫鑫药业前五名客户累计采购金额不足2700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10%。而就在业绩暴增的2010年,五大客户“横空出世”,且其背景也颇为“神秘”。

  在定向增发以及大股东解禁的关键时点,神秘客户带来惊人利润,带动股价一路飙升,连创新高。其间,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又是否有着不可告人的“暗箱操作”?

  上海证券报记者调查大量信息后发现,这几大客户背后与紫鑫药业之前存在诸多牵连。多家公司最终均直接指向紫鑫药业实际控制人郭春生或其家族,这些公司的注册、变更、高管、股东等信息中无不存在紫鑫药业及其关联方的影子。

  第一大客户??四川平大生物:已是紫鑫药业影子公司

  采购能力与经营情况严重不匹配

  紫鑫药业2010年年报显示,四川平大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是第一大客户,共采购了7068.58万元产品, 占全部营收的11%。同时,从应收账款余额披露情况看,平大生物没有上榜,说明其7000多万元采购款应基本全额付清。

  作为2010年突然现身的第一大客户,平大生物到底采购了紫鑫药业什么产品?如此大宗采购,平大生物是否有能力支付?有没有能力加工?为此,记者前往平大生物所在地??四川省米易县实地调查。

  据记者获得的权威数据,截止2010年12月31日,平大生物总资产9716万元,所有者权益4604万元,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11万元,净利润279.6万元。从上述经营情况看,平大生物2010年要拿出7000多万元采购紫鑫药业产品,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事实上,记者在现场了解的情况,也印证了上述判断。

  平大生物老生产厂区占地不足10亩(新厂区尚未投入生产),厂房陈旧,生产车间也仅为几间平房。厂区并没有生产繁忙的景象,一大半的车间均未有工人操作,仅包装车间有10余名工人在工作。此外,锅炉房内堆满的废弃物,显然也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开动。

  “锅炉房一年也开不了两个月!”一名工人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所有的主打产品均为何首乌茶,由于客户买我们的茶比较看重生产日期,包装时间当然越近越好,所以包装车间都是流水作业,每卖完一批货马上再包装下一批货。这仅有的10余名车间工人也不是每天都上班。公司每年能将收购的何首乌原材料消化一半都算很不错了。

  平大生物多名员工向记者证实,除了生产发酵环节需要一点其他中药成分外,生产原料几乎全部为何首乌,而且从当地攀西地区农民手中采购。根据公司目前的规划,公司接下来正在谋求推出何首乌酒以及何首乌洗脚粉,但原料也来自何首乌,这与紫鑫药业主营的人参和中成药并无关联,而且也未曾听说公司从外省大量采购原料的情况。

  长春资本名义控股实际暗通紫鑫药业

  随着采访的深入,一个惊人的信息浮出水面。当上海证券报记者以客户考察的名义前往平大生物办公楼时,公司市场部门一位接待记者的工作人员不经意间向记者透露,公司发展前景广阔,尤其是东北一家叫“紫鑫药业”的上市公司介入后,将给平大生物带来强有力的支持。

  平大生物另一名员工也向记者证实,公司目前实际上已经由吉林方面的人控制,公司几名新入股的自然人股东就是相关利益方的代表,其累计持股已远远超过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谢永林。

  该员工还表示,自去年年底以来,紫鑫药业方面已经陆续派出多人出任公司高管,除董事长、总经理外,包括财务总监在内的公司高管几乎换了个遍,公司目前的副董事长田娟即为紫鑫药业方面派出的最高代表,在公司拥有最大的话语权,而公司创始人谢永林已沦为配角,而这在公司内部也是公开的事实。对于紫鑫药业介入的情况,至少得到了平大生物3名以上的员工证实。

  记者随后查询到的工商资料显示,来自吉林长春的贾文博、贾晓晶、杨连腾、张秀丽、尚铁成以及安徽的李玉安、丁翠芝成为公司近一年来的新进股东。对比历次股东变更情况看,平大生物自2003年以来注册资本多次增加,而公司股东以及持股情况变化并不大,最近一次却进行了大换血。上述7名股东一起进入平大生物后,合计出资额占比达到52.42%。而且今年7月,张秀丽还斥资872万元增持了平大生物8.46%的股权。

  而平大生物原有股东持股比例要么大比例稀释,要么直接退出,谢永林原来的绝对控股地位也在此次股东变更中丧失,其出资额比例下降到24.45%。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印证了上述公司员工向记者透露的情况。

  从权威部门提供的资料看,上述7名新进股东,贾文博、贾晓晶、杨连腾、张秀丽、尚铁成来自紫鑫药业的大本营??吉林。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贾文博、贾晓晶、杨连腾三人的住所均为“长春市宽城区汉口小区4栋701号”,三人合计出资比例为24.99%,已经超过谢永林的出资。

  在吉林长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这三人已经搬离显示的住所。住所门上众多的欠费单子也显示此处已很久没人居住。据楼下邻居介绍,该住所的确为贾家所有,但其在市内其他高档社区买了房子后此房屋便闲置了下来。

  值得注意的是,贾文博、杨连腾的名字还曾出现在紫鑫药业的IPO招股书中。贾文博是紫鑫药业控股股东敦化市康平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人,持有0.13%的股份。2004 年10 月9 日,康平投资还与杨连腾等多名股东共同发起设立吉林省敦化市宝隆农业工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

  村支书遭遇“飞来横财”

  平大生物新进的7名股东中,除了5个来自吉林长春外,还有2个来自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分别是李玉安、丁翠芝,出资额为358万元和400万元。有平大生物员工向记者透露,两名安徽的股东是 “千草药业”的代表,而“千草药业”是紫鑫药业通过全资子公司吉林草还丹药业有限公司控股的企业,全称是亳州千草药业饮品厂,注册地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

  为了解平大生物这2名自然人股东的背景,记者赶赴亳州进行实地调查。

  工商部门留档的资料显示,李玉安住所为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八里行政村东八里14号。当记者驱车前往八里村时,疑问就开始了。从311国道下来后,通往村子连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接连几天的小雨将土路变成了泥路,而且高低不平,时不时出现大大小小的水坑,小路两旁能看见一些村民的房子,基本是砖瓦房,露着红砖的那种,更不用提装修了,有的人家甚至还是土坯房。

  村民告诉记者,李玉安是当地的村支书。记者来到其家中时,李玉安本人并不在家,他的妻子应该是刚从地里劳动回来,双脚还沾满了泥巴,赤着脚。她告诉记者,除了镇里安排旅游外,丈夫从未出过远门,更不可能去投资什么企业。

  李玉安家中并不富裕,卧室里除了一台破旧彩色电视机以外,没有一件像样的家用电器,院子里则像其他村民一样晒着中草药。在其妻子拨通李玉安的电话后,他告诉记者,自己正在亳州有事,而面对记者询问的四川平大生物公司,他坦言自己根本没听说过,更不可能有什么钱去投资。

  按村里人的说法,李玉安是大队书记,在村里干了一二十年了,为人朴实。当记者问及李玉安是否投资四川的生物公司或者在外做生意时,大家都觉得没有可能。

  很显然,有人盗用了李玉安的身份投资了平大生物,背后的出资人出于什么目的要隐身?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或许只有实际出资人心知肚明了。

  而寻找丁翠芝的过程则显得尤为艰难。依据户籍上的住址,记者找到的是家福彩售票点,卖彩票的人表示不认识丁翠芝。记者打听了附近的商贩,也没有人对丁翠芝熟悉,大家更难以置信此人在四川投资几百万开设公司。

  “俺们这条街上都很穷,没有什么人家能拿个几百万开公司!她姓丁,你要不去下面有几个姓丁的村子问问,那里有几个村子几乎一个村的人都姓丁。”一位热心的大姐给记者支招。

  抱着一丝希望,记者驱车前往丁大娄村,一路全是泥泞的土路,比先前的八里村似乎更加贫穷。几经辗转后,记者始终没有找到有熟悉丁翠芝的人。

  紫鑫药业第一大客户四川平大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信息

股东名称住所持股比例(合计100%)
谢永林米易县攀莲镇青皮村十二组104号24.45%
张秀丽长春市朝阳区繁荣路31栋2门103号14.5%
贾晓晶长春市宽城区汉口小区4栋701号8.5%
杨连腾长春市宽城区汉口小区4栋701号7.99%
贾文博长春市宽城区汉口小区4栋701号8.5%
尚铁成长春市绿园区杨柳大街47-30栋4门3楼52中门8.5%
丁翠芝安徽省豪州市谯城区汤陵北路85号6.8%
李玉安安徽省豪州市谯城区五马镇八里行政村东八里14号6.09%
曹建华成都市武侯区沙堰西二街20号37栋3单元713号6.26%
田德英攀莲镇青皮村十二组112号3.52%
王毅仁寿县文林镇书院路一段97号3.13%
谢永军米易县白马镇威龙村马桑湾社49号1.76%

  (来源:当地工商局、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

  第二大客户??亳州千草药业:被紫鑫药业隐匿的孙公司

  紫鑫药业2010年年报披露,亳州千草药业饮片厂是紫鑫药业2010年第二大客户,为其贡献营业收入6890.6万元,占紫鑫药业总营收的10.73%。

  上海证券报记者多方调查核实后发现,这家公司第一大股东竟然是紫鑫药业全资子公司吉林草还丹药业有限公司。也就是说,亳州千草药业饮片厂实际上是紫鑫药业孙公司。将孙公司列为第二大客户,且刻意隐瞒如此赤裸的关联关系,紫鑫药业可谓用心良苦。

  千草药业坐落在紧邻311国道的亳州五马工业园区。该工业园并不大,只有千草药业一家上规模的企业。记者在工厂门口看到,厂门不算大。厂门口一辆货车正在卸货,而正对着厂门的行政楼门前堆满了各类中药材。一进厂区,浓烈的中药材味扑鼻而来。

  工商资料显示,千草药业前身为亳州市千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日期为2001年7月,注册资本108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李继武。

  2003年11月,李继武对千草药业进行增资,缴纳注册资本合计1000万元,其中货币资金354万元,实物资产646万元,同时其妻子李新枝以中药材(丹皮、桃仁等)作价288万元入股。由此,亳州千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1288万元,为李继武夫妇二人持有,李继武持股77.64%,李新枝持股22.36%。

  千草药业与草还丹药业产生交集是在2004年。当年1月,千草药业吸收草还丹药业为其股东,并变更了公司经营范围。

  工商资料显示,李新枝将其288万元出资、李继武将其部分出资432万元一起转让给草还丹药业,草还丹药业以56%的持股比例成为千草药业第一大股东,李继武持股44%,李新枝退出。

  根据记者查阅的最新企业基本注册信息,截至目前,千草药业大股东仍然是草还丹药业。而2008年,紫鑫药业收购了草还丹药业全部股权(详见文章第三部分“隐秘的操控方”)。由此,千草药业成为紫鑫药业孙公司。

  根据紫鑫药业2010年年报,千草药业一方面为其第二大客户;另一方面,紫鑫药业也是千草药业的重要客户,截至当年末,紫鑫药业有2200.62万元采购药材款没有支付给千草药业。

  除隐瞒关联交易外,千草药业和紫鑫药业之间的贸易往来以及其支付能力也令人生疑。

  千草药业一位管理层对记者表示,千草药业主要给紫鑫药业提供一般的中药材,供其加工制造,“2010年我们的营业收入大概有1.2亿,但净利润不是很高,大概500万,主要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对饮片行业利润影响较大,做不好还亏损。紫鑫药业一直和我们是合作的关系,它虽然自己也种植中药材,但主要还是从我们这里采购。”

  年检资料显示,千草药业历年来盈利情况并不乐观。2007年公司营收3799.35万元,亏损36.46万元;2008年公司营收6181.35万元,亏损41.27万元;2009年公司营收664.51万元,净利93.3万元。

  正是这样一家被紫鑫药业隐匿的关联企业,成为紫鑫药业2010年业绩暴增的第二大“功臣”。但其经营实力与近7000万的采购额相比,并不匹配,而且它不仅几乎全额支付了采购款,还给紫鑫药业赊了2200万账,实在是紫鑫药业的“优质伙伴”。

  第三大客户??吉林正德药业:紫鑫药业大股东隐现其中

  作为紫鑫药业2010年第三大客户(贡献6113万元营收),吉林正德药业有限公司由另外一家公司几经变更演变而来。该公司前身为“延边格润日化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7月,设立时的股东是吉林紫鑫图们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日本自然人岩佐丽子,其中前者出资3.5万美金,占比53.8%;后者出资3万美元,占比46.2%。

  延边格润日化注册地址为“吉林省图们市合水街2号”,与紫鑫图们药业地址一致。除此之外,资料显示,延边格润日化所有高管均与紫鑫药业存在一定关联。成立之初,其董事长和法人代表为仲维光,根据2007年紫鑫药业上市招股书中所述,仲维光为紫鑫药业股东,与紫鑫药业董事长郭春生为表兄弟关系。

  此外,延边格润日化董事崔正哲和总经理孙培刚均来自吉林紫鑫图们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董事郭学伟则来自紫鑫药业大股东敦化市康平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4月,延边格润日化更名为“吉林正德药业有限公司”,同时,在公司股权没有任何变更的情况下,法人代表由仲维光变更为郭春林。而根据知情人士透露,郭春林与紫鑫药业董事长郭春生是家族关系。

  另一方面,从郭春林的简历来看,也可以肯定其与紫鑫药业渊源颇深。2002年郭春林辞任吉林敖东(28.80,0.05,0.17%)新药特药公司经理职位(紫鑫药业董事长郭春生也曾担任此职位),后于2002~2004年担任紫鑫药业区域经理,由2005年起出任正德药业法人代表兼总经理。

  2007年9月,也正是紫鑫药业上市之年,正德药业原中方投资者紫鑫图们更名为图们市华鑫工贸有限公司,华鑫工贸法人代表为贺玉。值得一提的是,紫鑫药业收购草还丹药业时变更工商资料委托代理人同为贺玉。

  此次变更资料显示,华鑫工贸投资人为敦化市康平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崔正哲,二者分别出资380和70万元。而康平投资实际控制人为紫鑫药业董事长郭春生。

  紫鑫药业招股书显示,郭春生通过关立影(夫妻)、仲桂兰(母子)、郭春红(兄妹)、郭勇、郭权(叔侄)等亲属关系持有康平投资77.85%的股份。郭春生通过其亲属实际控制紫鑫药业。

  由此可见,吉林正德药业当时的实际控制人正是郭春生。

  但华鑫工贸最新资料显示,其投资人再次发生变更,其中出资380万元的敦化市康平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变成自然人李敏;另外一名投资人崔正哲未变,出资金额仍为70万元。

  第一大客户与紫鑫药业有诸多关系,第二大客户为其孙公司,第三大客户也与公司渊源颇深。稍微梳理便不难看出,多家大客户与紫鑫药业本身极具牵连,无处不蕴含着紫鑫药业的影子。但紫鑫药业为何隐瞒这些非常明显的关联交易?频繁的工商资料变更背后又藏着怎样的隐情?这一切,恐怕只有紫鑫药业自己才能给出答案。

  八大“孪生客户”背后的操控方

  通化系客户上演“群体蜗居”

  除上述前三大客户之外,通化立发人参贸易有限公司(第四大客户)、通化文博人参贸易有限(第五大客户)等紫鑫药业多家客户公司的注册时间、地点、注册资本、甚至员工人数均惊人相似。

  根据上海证券报记者所获权威资料,紫鑫药业2010年第四大客户通化立发成立于2010年7月19日,住所为通化经济开发区经开环路2号服务楼104室,注册资本1亿元,法定代表人为焦鹏飞。

  “巧合”的是,紫鑫药业第五大客户通化文博也是成立于7月19日这一天,注册资本同为1亿元,其登记住所和通化立发也同处一地,为通化经济开发区经开环路2号服务楼110室。此外,两家公司的其他信息“主要产品:人参收购”、“从业人员:4人”等信息,也都惊人一致。

  而同时成立并“蜗居”在通化经开区2号服务楼的不止上述两家客户。紫鑫药业2010年度应收账款排名第一的通化致远人参贸易有限公司也是成立于2010年7月19日,登记住所则在立发、文博两家公司隔壁??2号服务楼107室,注册资本1亿元,其主要产品为人参收购,从业人数 4人。

  进一步调查显示,通化致远股东为吉林鑫玉饮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杨海燕、李绍艳等两名自然人,而鑫玉饮品的股东为陶颖和达明惠。值得一提的是,鑫玉饮品原股东为郭春生、达明慧,直至今年5月11日方变更,而此郭春生恰与紫鑫药业董事长郭春生同名。

  此外,紫鑫药业去年第二大应收账款客户通化鸿雅人参贸易有限公司,与紫鑫药业另外几家通化系客户十分相似,成立时间为2010年7月15日,登记住所则为通化经济开发区经开环路2号服务楼108室。

  而且,值得强调的一个细节是,工商资料中蕴含的另一处雷同也足以说明问题。资料显示,通化鸿雅、通化立发、通化致远三家公司所留的电话号码为同一个,均为“13756059324”(记者拨打此电话显示为空号),这也证明上述多家客户公司为同一方所注册。

  突增的大客户无论是从名称(均为通化XX人参贸易有限公司)、注册时间(几乎均为2010年7月19日)、地点(均为通化经济开发区经开环路2号服务楼10X室)、注册资金(均为1亿元)、联系电话等信息高度一致,着实蹊跷甚至显得有些离谱,不禁让人对这些公司背后存在复杂牵连产生联想。对于此种情况,某知名私募人士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直呼“不可思议、难以置信”。

  上下游勾结“露马脚”

  而除下游客户外,给紫鑫药业提供参源的上游客户??延边嘉益人参贸易有限公司、延边耀宇人参贸易有限公司、延边欣鑫人参贸易有限公司、延边劲辉人参贸易有限公司??也具有高度相关性:成立时间相同、经营范围相同、公司住所相同,甚至连集中迁址的时间也出奇的统一。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调查,上述四家公司均成立于2010年4月23日,经营范围同为“人参及人参粗加工”,最初的住所也均在延边州新兴工业集中区。

  但就在2010年11月24日,延边耀宇、延边欣鑫、延边劲辉竟不约而同的将公司住所由延边州新兴工业集中区集体外迁散至外地,若为各自独立的贸易企业,上述三公司的集体迁址行动着实不能用“巧合”来解释。

  蹊跷的细节还有,延边嘉益与延边欣鑫在进行工商登记时所留联系方式为同一号码;延边耀宇与延边劲辉所留登记电话号码也相同。不过,上述号码经记者拨打后或为空号或已停机。

  而最大的看点还不在于此。根据上海证券报记者掌握的证据,包括嘉益在内的上述“延边系”公司竟与紫鑫药业前述下游客户(即“通化系”)也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

  延边劲辉是由两自然人刘晓霞、于春雨设立,双方各出资250万元各持50%股权,刘晓霞亦为该公司法定代表人。

  再看紫鑫药业下游客户通化立发的股权结构,除两家自然人少量持股外,延边美鑫高句丽饮品有限公司则是通化立发的第一大股东,然而美鑫高句丽的股东名单中则再次出现了刘晓霞的身影,其以20万元的出资额持有美鑫高句丽40%股权,记者对比两个“刘晓霞”在成立上述公司时所留下的身份证号最终确认为同一人。

  此外,另一“延边系”公司延边嘉益尽管是由两自然人贺永美和李珍出资设立,但在公司成立前夕向工商部门填报“企业名称预先申请”相关流程时,其委托代理人竟是自然人焦鹏飞,而后者正是通化立发的法定代表人。

  在上述大量证据面前,事实再清楚不过了:紫鑫药业业绩大增背后所依赖的“通化系”、“延边系”客户,均出自同一幕后推手,而上下游最终的控制人又是谁?

  隐秘的操控方

  名义股东无出资能力

  这是一些怎样的客户群?

  “我们这里的确是2号服务楼,但你所提的人参贸易公司现在已不在这里,目前究竟在何处我们也不清楚。”对于在通化经济开发区经开环路2号服务楼所集中成立的通化致远、通化文博、通化立发、通化鸿雅这四家紫鑫药业下游客户究竟身在何处,通化经开区管委会相关人士如此答复称。也就是说,对于上述四家疑点重重的公司,外界已无法通过公开途径实地调查其业务真伪。

  而根据紫鑫药业的最新公告,公司2011年1-6月份再度销售给通化致远人参产品1073.7万元。

  暂不论交易公允性如何,紫鑫药业2010年缘何要与上述“延边系”、“通化系”公司进行密集的人参交易并能获得大量利润,无疑值得玩味。而上海证券报记者经调查发现,成立上述公司的自然人也根本不具有相关资金实力。

  以延边嘉益为例,公司两大自然人股东贺永美和李珍目前的出资额分别为60万元和40万元。从两人的从业履历来看,贺永美在1991年4月至2003年7月一直在敦化市嘉兴超市作办公文员,2003年10月至2010年2月在敦化市新宇贸易公司仍担任文员一职。而1983年出生的李珍在2006年至2009年则一直担任延边禾谷园饭店的财务。很难想象,一直身为“打工族”的两人竟在2010年分别掏出数十万资金来成立延边嘉益。

  此外,作为通化立发的法定代表人,焦鹏飞则是一名1987年出生、来自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马安山镇马安村的一位村民。

  神秘房地产公司串联8大壳公司

  回看前述“通化系”、“延边系”间存在的蹊跷关系,不难推断上述公司极有可能是幕后控制人通过一些“拖拉机账户”间接所设公司。而上海证券报记者所获的一份权威资料,在进一步证明嘉益、耀宇、欣鑫、劲辉的一致行动关系的同时,更引出了幕后控制人。

  据了解,就在紫鑫药业下游主要客户通化致远、通化文博、通化立发、通化鸿雅在去年7月中旬集中设立几天后,两家名为“通化市劲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通化市隆盛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又于去年7月23日同一天成立,其中劲龙房地产所登记的住所地址与致远、文博、立发、鸿雅“紧密相邻”,为通化经济开发区经开环路2号服务楼114室。

  最为重要的是,出资设立隆盛园房地产的两大股东正是延边嘉益和延边欣鑫;出资设立劲龙房地产的两大股东则为延边劲辉和延边耀宇。当初同一天设立的4家公司如今又“携手”共同设立房地产企业,其中的关联关系不言自明。

  劲龙房地产尽管由延边劲辉和延边耀宇所设立,但其法定代表人则为郭春辉,据相关人士透露,郭春辉与郭春生乃是家族关系,但记者未能从公开渠道证实该信息真伪,尚需监管部门认定。其中,郭春辉身份证号为“ 222403198208160418”、而郭春生身份证号为“222403197103190413”。

  一个值得重视的细节是,在紫鑫药业2009年所发的“2008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郭春辉还曾以紫鑫药业联系人的身份出现。

  另有一个细节是,记者8月9日前往通化经开区查询劲龙房地产资料时,劲龙房地产相关人士也正向当地工商部门咨询变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的手续,即将郭春辉“撤下”。

  与劲龙房地产类似,隆盛园房地产由延边嘉益、延边欣鑫出资设立,而其法定代表人则为杨录军,这又是一个与郭春生关系密切的人。

  杨录军,吉林省敦化市江南镇甩湾子村人。“三年前他还是个种地的,近几年生意做的红火,主要是靠其老同学郭春生的支持。”甩湾子村一位接近杨录军的人士对记者表述。

  而杨录军与郭春生及其亲属的第一次“接触”则是在草还丹药业上。

  事实上,现为紫鑫药业全资子公司的草还丹药业,其在设立后一直是由郭春生亲属创立的康平投资(紫鑫药业第一大股东)所控制,就在2008年2月,康平投资将所持草还丹药业1310万元股权(草还丹彼时注册资本为1400万元)转让给了吉林慧安科工贸有限公司。需要指出的是,在紫鑫药业2007年上市时,公司招股书中对于康平投资旗下控股公司的描述中并未提及草还丹。

  再看草还丹股权变更,慧安科工贸接手不久后,其又在2008年9月将所持全部股权转让给了自然人李文静和杨录军,其中杨录军受让1390万元股权。两个月过后,李文静和杨录军又于当年11月将草还丹全部股权转手给紫鑫药业。

  不难看出,身为紫鑫药业第一大股东的康平投资,本可以直接将草还丹转予上市公司,而其在2008年期间将股权快速倒手最终转至紫鑫药业,除规避关联交易外是否另有隐情尚不得而知。而农民出身的杨录军掏出千万元现金短暂接手上述股权行为,在其中应是发挥的“桥梁”作用。

  杨录军与紫鑫药业的另一次合作则是在后者2010年实施的定向增发。在最终确定的发行对象上,杨录军作为唯一的自然人显得异常醒目。以其最终获配的387.5311万股股权规模来计算,杨录军此番动用资金逾7000万元。

  需要指出的是,紫鑫药业该次增发的发行价格正是以杨录军20.05元/股的报价所确定,而排在杨下面的同华创业等机构所报价格均在16元以下。正是杨录军的巨资认购促使了紫鑫药业得以高价发行。

  而据上述接近杨录军的甩湾子村相关人士介绍,杨录军根本没有资金实力去认购紫鑫药业的股份,其钱款应该是由郭春生提供。

  可见,三年前还在种地的杨录军一直以来都是充当着郭春生“影子”的角色,有理由怀疑,无论是入股草还丹、巨资认购增发股,还是如今集中控制紫鑫药业上下游客户,其幕后主使人正是紫鑫药业董事长郭春生。

  还原紫鑫药业

  为紫鑫药业去年业绩大增作出巨大贡献的上下游客户的“面纱”就此揭开:第二大客户千草药业实为紫鑫药业间接控制的孙公司;第一大客户平大生物和第三大客户正德药业同样也与紫鑫药业及其大股东存在密切的关联;而紫鑫药业分布在延边、通化等地上下游客户亦受同一集团所控制,并最终指向了紫鑫药业实际控制人郭春生。在此背景下,紫鑫药业与上述客户在2010年所进行的大量人参买卖交易也便存在巨大的“自买自卖”甚至虚假交易的嫌疑。

  通过“延边系”、“通化系”8家壳公司,可简单还原其中的操作路径。参照紫鑫药业2010年年报,公司去年曾提前预付延边嘉益、延边耀宇、延边欣鑫、延边劲辉合计高达2亿元的的在地参采购款,由于上述四公司与通化系公司均有同一集团所控制,那么在收到上述款项后即可将钱款通过各种渠道转至通化系公司,再由通化系公司采购紫鑫药业人参产品,相关款项也再度流入的由郭春生掌控的紫鑫药业,一条完整的内部交易链条就此形成。由于上、中、下游均为郭氏家族及其相关方所控制,那么其同样可以自由的调节营收规模乃至盈利大小。

  郭春生敢于动用如此大胆的方式来实施人参贸易,其背后的动机同样值得揣摩。

  在2010年进军人参产业之前,紫鑫药业主营产品为四妙丸、活血通脉片、醒脑再造胶囊等医药产品,而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紫鑫药业虽然产品丰富,但单品种的销售规模较小,没有具有绝对优势的拳头产品,大部分产品都面临着其他同类产品的竞争。

  的确,公司上市后的2008年、2009年业绩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态势,净利润大多在五六千万左右徘徊。然而就在2010年通过与上述客户进行大规模人参贸易后,人参业务旋即成为公司核心产业,去年人参系列产品收入高达3.6亿元,成为第一大营收来源,公司去年净利润也因人参业务而骤增至1.73亿元。 而在身披“人参”概念之后,紫鑫药业股价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一路上扬。在此背景下,郭氏家族所持紫鑫药业股权的账面财富也呈几何方式倍增,而这,或是郭氏家族运作人参概念的最直接动力。

  需要指出的是,在去年宣布将持股锁定一年后,康平投资所持1.26亿股股权(分红前)已于今年5月悄然解禁,加之仲维光(亦是郭春生亲属)持股于2010年先行解禁,两者的二级市场套现障碍现已解除。同样,在股价上涨之下,郭春生通过杨录军所“隐蔽”持有的388万增发股,目前也已获得了数千万的浮盈。

  投资者的追捧,券商分析机构的力推,所看重的都是紫鑫药业对人参业务所描绘的美好远景。然而,上海证券报记者经过大量的调查探访后最终证实,各路投资机构所鼓吹的“人参产业第一股”,紫鑫药业人参贸易产销两旺、业绩暴增的表象,均是建立在其与郭氏家族关系密切的客户进行交易的基础之上,暂不论其交易的公允性,在这样一个离谱的贸易链条下,紫鑫药业去年业绩究竟有几分真实性,乃是投资者最需了解、也是监管部门亟需调查的首要问题。

  更令人感到不安的是,紫鑫药业的上述交易链条仍在持续,公司今年上半年与通化致远所进行的千万元人参贸易即是明证。不仅如此,公司增发所募的10亿元资金也全部投入了通化、延吉、磐石、敦化四地的人参产品系列项目,如果紫鑫药业及郭氏家族继续按照“自导自演”的方式运作今后的募投项目,很难想象,紫鑫药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12: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紫鑫药业,医药股又一个银广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9 13: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医药补跌 , 跌的真厉害 跌的时候 你会买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22: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正药业被环保部挂牌督办 大成基金又“吃药”过敏

大成基金因重庆啤酒吃药中毒后,又现吃药"过敏"。旗下大成财富管理2020生命周期重仓的海正药业日前因环境违法被环保部挂牌督办,海正药业因此4日被临时停牌,昨日复牌跌停,今日继续大跌,两个交易日累计跌13.13%。若四季度至今未有减持,大成基金已浮亏超1亿元。
  海正药业被环保部挂牌督办 现"三宗罪"
  环保部日前公布《关于2011年环境保护部挂牌督办环境违法案件的通知》显示,被挂牌督办的15家企业中有10家都是制药相关企业,其中海正药业和永安药业为上市公司。
  根据通知海正药业存在三项环境违法行为。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外排废水COD超标排放,电缆沟积存高浓度污水;抗生素菌渣等危险废物擅自出售给无资质的企业;与环保部门联网的在线监测数据弄虚作假。
  环保部责成浙江省环境保护厅依法责令该公司限期治理,处以罚款,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报请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责令关闭;责令其限期改正雨污不分的问题、在线监测设备弄虚作假行为和危险废物处置不规范问题,处以罚款。并于2012年6月底前完成挂牌督办事项。
  股票4日临时停牌发布公告回应 复牌跌停
  正是因为被环保部挂牌督办,海正药业4日被交易所临时停牌,海正药业公告称因重要事项未公告。
  随后海正药业5日发布公告对本次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一一做出解释,并称根据上述通知,公司就涉及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自查,公司将严格按照环境保护部通知要求,及时有效的落实整改方案,在限期内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上报国家环境保护部、浙江省环保厅。
  海正药业发布公告回应环保部《关于2011年环境保护部挂牌督办环境违法案件的通知》后于5日复牌开盘大跌,午后被封于跌停板,收报28.59元,成交1.3亿元。
  6日,海正药业继续大跌,收报27.6元,跌幅3.46%,成交9577万元。
  机构浮亏超4亿 大成基金又"吃药"过量中毒?
  海正药业为基金保险等机构的重仓股。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截至2011年9月30日,数据显示,共计23家基金持有海正药业9872.49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20.41%;保险公司持有该股715.43万股,持有者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统-普通保险产品。
  其中,大成基金公司的大成财富管理2020生命周期持有最多,为2458.48万股,占该股流通股比例5.08%;紧随其后为银华系的银华核心价值和银华优质增长两只基金,共持有2165.29万股;而长盛基金则是旗下基金只数持有海正药业最多,长盛同德主题增长、长盛动态精选、长盛成长价值、长盛积极配置债券型4基金共持有735.33万股。
  若大成基金等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期间为对海正药业进行减持,以海正药业6日收盘价计算,基金保险持有海正药业两个交易日内浮亏达4.42亿元。其中,大成基金浮亏1.03亿元,银华基金浮亏9029.2593万元,长盛基金浮亏3066.33万元。其实,若是以2011年第四季度至2011年1月6日计算,海正药业累计跌幅16.26%,大成基金浮亏1.32亿元。
  在各个论坛股吧网友对海正药业被环保部挂牌督办关注同时也对其股价未来走势表示担忧。
  2011年三季报显示,海正药业前三季度主营收入362928.30万元,同比增10.84%;净利润34958.69万元,同比增44.22%。东海证券认为,整体上海正药业的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控制良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22: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个大成基金,真的是踩雷专业户啊!

厨房里的蟑螂不止一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19: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啤酒披露疫苗进展 与安慰剂无差异


记者获悉,重庆啤酒(600132
)1月9日披露 "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研究进度,公司股票将于1月10日复牌。
  主要疗效指标方面,意向性治疗人群的安慰剂组与600μg组,及安慰剂组与εPA-44 900 μg组之间,HBeAg/抗HBe血清转换在统计意义上均无差异;符合方案人群的安慰剂组与εPA-44 600μg组,及安慰剂组与εPA-44 900μg组之间,HBeAg/抗HBe血清转换在统计意义上均无差异。
  次要疗效指标方面,在第12、28、32、40、52、64、76周,安慰剂组与εPA-44 600μg组,及安慰剂组与εPA-44 900μg组之间,各乙肝血清学应答指标在统计意义上均无差异;在第12、28、32、40、52、64、76周,安慰剂组与εPA-44 600μg组,及安慰剂组与εPA-44 900μg组之间,各病毒学应答指标在统计意义上均无差异;安慰剂组与εPA-44 600μg组,及安慰剂组与εPA-44 900 μg组之间,关于生化学应答指标在统计意义上均无差异。
  临床安全性指标方面,安慰剂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45.8%,εPA-44 600μg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54.2%,εPA-44 900μg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51.7%;生命体征观测值 (脉搏、血压、体温、呼吸) 在各用药组间基本平衡。关于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指标,各组异常有临床意义例数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格检查基本正常。肝功能异常有临床意义的例数,在各用药组间基本平衡。(.证.券.时.报.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4 17:45 , Processed in 0.02480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