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266|回复: 91

牛市的初期还是熊市的中后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3 2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行情至今,绝大部分机构(基金、券商)都发表策略报告认为,现在是长期牛市的开始阶段,虽然近期会有一定的调整,但这不妨碍长期走牛。

即使比较谨慎的中金,也认为,虽然行情透支了今明两年的业绩增长,但未来长期还是可以看好,特别是未来将呈现结构性牛市。

但是,如果从单纯的逻辑角度看,这些机构都不约而同的忽略或排除了另一种可能:现在仅仅是整个熊市中的一次大反弹,从整个熊市阶段看,目前仅仅是熊市的中后段。后市还将出现预料不到的更加残酷的熊市。

不管你的结论如何,思考的时候首先应把问题考虑全面。而不是想当然的去认可某种观点,或者总是随着市场的强弱改变而改变自己的看法结论。

这一问题,其实已经超出了单纯的预测指数或市场趋势的意义。在我看来,它多少也涉及到你看好的公司未来的发展,更不要说与你未来的阶段性投资业绩相关。因为,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当大环境变了的时候,对公司主观的判断价值恐怕也会跟着变。所谓“世界是互相联系的”就是这个道理。即使是“绝对的”价值投资者,我相信,这一讨论也是有益的和超过你的预期的。

这里,我想引起各位的重视,欢迎各位一起发表看法见解(也包括你引用的一些机构的理由)。我想是时候讨论这个问题了。

至于我的看法,还是先听听各位的高见后再一起讨论(我已被多次象被审查者一样被迫先高谈阔论一番,呵呵,这回先当回听众)。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6-7-23 20:19:03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2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读本贴,对自己的启发很大.

这个贴子既是在讨论大盘的整体状况,又是在探讨选股思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9 2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正在被非理性繁荣推动?<似火流年>说历史上华尔街上涨大的年份都有两个特点,一是之前股价的大幅度下跌,二是货币环境出乎市场意料的好转.2006年的中国股市也符合这一特点.福探追求的是理想境界,或许,"科学发展观"等将在未来为福探的理想提供市场现实机遇,如上个世纪朱总理积极财政政策为2002年的五朵金花提供了机遇一样.谢谢福探的思想,因为谢谢,所以谈一点个人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2 2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同意6w所讲的大涨的两个条件:资金面充裕和股市具有投资价值

投资价值可以归结为 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 以及 对于未来业绩增长的良好预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3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等到福探发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3 2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把前几天的一点想法跟到福探的帖子中来:

最近两个月,慢慢把持了很久的一些A股股票陆陆续续抛出,也没发现更多很有价值的股票,当然,有些低估的还是保留着。加上忙着看球、忙着卖房、忙着孩子上学,因此很少有时间上来,简单谈谈对市场的看法吧,虽然这对于钻工没有太多的意义,但毕竟长时间不发帖有些对不起论坛。
  之所以陆续抛出,主要还是基于所投资的股票已经达到甚至超过钻工的评估。而对于大盘,钻工认为在1500点以上就已经存在明显的高估,最近达到1700点左右就更加高估了。
  基本面方面就不细说了,不利的因素无非是:宏观紧缩、整体估值偏高、市场扩容等等;有利的因素:听得最多的就是“钱多”、人民币升值、股改后上市公司治理改善等等。然而比较一下不难发现:不利的因素比较近、比较实,而有利的因素比较长远、比较虚,市场会倾向哪一边?钻工认为会倾向前者,毕竟估值高低是决定性的,而且股票投资人并不都是做长期投资。
  以下观察市场层面的方法不知是否合乎逻辑,欢迎指正。
  观察最近一年以来的所有板块的龙头明星的走势:第一阶段:银行、商业、食品饮料等属于价值回归上升,主要的龙头股基本上5月出现高点,商业002024、600694在5-6月出现高点,600519、600887等食品饮料的龙头的高点在6月份;第二阶段:地产到地产重估、有色金属等,龙头0002、0024、0069等基本上也是5月出现高点,有色龙头600497在6月中旬可以视为高点;第三阶段:各种虚虚实实的概念偏强的板块,其中新能源龙头600550在5月初出现高点,军工龙头600151在5月底出现高点,券商股龙头600030高点在5、6月间,再往后就是滨海概念,龙头0562也提前指数见高点。
  可以看出:所有热点板块的龙头个股均在5、6月间提前见顶,如此看来,7月上旬指数的新高并没有太多意义,上海方面扣除新股因素可视为并未创出6月上旬的高点,这样,可否理解为6月初大盘即进入调整阶段?而且两次在1700一线遭受压力?同时可以清晰地看出市场经历了完整的价值回归到纯粹投机的完整阶段,是否意味着市场持续一年的上升将暂告一段落?
  一些短线交易的朋友反映:6月份以来,虽然指数上升,个股还算热闹,但赚钱非常不容易。这还是多少有些不错的信息来源的短线交易者,钻工猜测,要是一般的信息不畅通的中小投资者,恐怕就更加难了,这是否也意味着市场面临重大的调整压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3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大盘还有一个不利的因素就是:一年以来,股改炒作贯穿始终,是推动市场上升的重要动力,而目前,股改工作进入尾声,这一动力也在消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3 2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福探的题目《牛市的初期还是熊市的中后段?》,感觉实在不容易判断,因为对于中国股市、中国经济、中国的未来,悲观者与乐观者都拥有几乎难以被颠覆的固有看法,所以,钻工很难对中国股市的牛熊作出界定和预估,如果此处抛开个别股票谈整体,钻工倒是觉得能够把握半年到一年的大盘走向对于投资者也就足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3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下再贴一点最近两天与其他投资者的交流:

某投资者:

 最大的有利因素:
  1、政府。市场最强势力量莫过于政府,经历5年熊市,股市好不容易刚刚恢复元气,当前政府很多的政策的实施、很多难题的破解都需依赖一个活跃的资本市场。可以预见政府不会让市场回到从前。
  2、大股东。大股东是最有动机、最有资格和最有能力讲故事的,未来将有很多精彩故事陆续上演。
  在大的趋势向好的前提下,应当胆子大点,将下跌当作短期的调整而不是动辄以为见顶。

钻工观点:

一点看法,关于政府,钻工确信中国股市早已不是10年前的股市了,政府早已决定不了股票市场的价值和趋势;关于大股东,为何不在禁售期把上市公司过去的一些烂帐和包袱甩掉,等解禁了利润更高、股价更高,岂不更好?至少我是大股东,一定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做这样的财务安排。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2000年一大批上市公司触网,几年以后,这些红极一时的网络除了海虹的药网外勉强运作,其他的多已销声匿迹,创造价值的反倒是在海外上市的那几家;而今年以来,又有一大批A股上市公司触硅,一时间,做玻璃的似乎也是新能源,钻工可以肯定地说:这些原本与新能源毫无关联的公司的经营者对这个领域的了解显然比不上一些有点钻研精神的A股投资者,能指望他们为您创造财富?这些只不过是一些资本玩家攫取财富的手段而已。
  钻工不否认新经济、新技术、新能源......但成功大多只属于“硅谷”,其他的多半属于资本玩家,剩下的残羹属于冒险的股票投机客。

还有,从2003年以来一直处于投资高速增长,上市公司自然也不例外,一旦高潮过去,而企业的资本投入暂时还不能完全见效的这段时期,企业的财务将相当难看,也就是会有一个低谷。
  就拿国内电器行业管理非常优秀、竞争力最强的格力来说,2005年的资本支出是2002年的3倍多,财务费用从2000至2004年连续五年的负值一下子跃升至2005年的近9000万,而一旦未来其销售增长稍微放缓、或者毛利率轻微下降等等,都可能对其某一阶段的财务情况造成难度,格力尚且如此,其他的绝大部分公司恐怕也不可能好到哪里去,这个问题确实是比较令人头痛的。
  钻工还是不敢小看今年年中以来的宏观调控,市场大量的投资者似乎普遍接受了2004年宏观调控过度悲观、过度抛售股票的教训,而中央政府难道不会接受同样的教训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3 2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钻工:各位可曾见过在加息周期和流动性下降的中期资本市场有过牛市?

某投资者:从美国市场的历史来看,在20世纪的50年代到80年代,在加息周期和流动性下降的情况下,股票市场是下跌的。
  
  不过从90年代到现在,已经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资本市场已经很很善于观察利率变动,市场上紧缩和放松银根的效果大大的弱化了。如美联储从1994年开始提高了利率,这一加息过程一直持续到2000年,利率也从3%一路升到6%,而在这期间美国股市也是呈现长牛走势的。还有,最近几年美联储接连温和加息,道琼斯指数却一直震荡,总体趋势还是稳步上升。个人猜测,国家还是会效仿老美,慢慢的加息,维持股市的慢牛格局。何况,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是比较封闭的,资金只有流入而很少流出。

钻工:美国在90年代中后期虽然利率上升,但由于美国高科技的带动,带动全球经济保持着持续的快速增长(即使是亚洲金融风波也仅仅造成短期的冲击),因此95年至99年流动性还是持续上升的,流动性见顶是在2000年中期,而当时与现阶段还有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克林顿时期的收缩性的财政政策在经济的高增长下,美国财政大量盈余,美元持续升值,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美国股市的繁荣。但是小布什的财政政策与克林顿刚好相反,美国的财政赤字依然在扩大,美元的贬值过程仍无法扭转。因此,钻工认为目前的情况是:美国的经济调整处于调整的中期,日本尚在犹豫,而中国才刚刚开始。

某投资者:现在中国的情况与美国90年代后期很类似,政府从2005年开始把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为稳健的财政政策,今年财政有望实现9年以来第一次盈余,同时人民币也在持续升值。
  
  至于流动性的问题,有QFII的大量介入,急剧增加的外汇储备,还有银行里庞大的储蓄资金(现在通货膨胀这么厉害,政府还一直不加息,是想把银行里的资金挤到股市,银行储蓄资金的增加量已经大大减小),所以流动性应该还是持续上升的。

钻工:至少到目前为止,美国在90年代的成功是没有哪个发展中国家能够复制的,甚至欧日这样的发达地区也无法复制,中国的财政实现盈余并非不可能,但是要实现持续的较高盈余没有可能;
  至于人民币升值,将必然伴随着贸易顺差的下降甚至出现赤字,届时如果外汇储备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外资的流入,那将是十分危险的;
  钻工从不认为:政府不加息的目的是想把银行里的资金挤到股市。兄台最好能够分析一下国内银行储蓄的构成,就会了解为什么这么多年为何储蓄高增长而从储蓄流向股市的资金却始终有限,其中的关键是分配制度和居民福利。
  流动性与GDP增长呈正向关系,与利率呈反向关系,很难得出未来国内流动性继续增加的结论,除非调控失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4 20:05 , Processed in 0.02306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