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63|回复: 226

绿色能源专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8 13: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绿色科技给敏锐的投资人与企业家带来了机遇

(来源:沃顿知识专线)

大多数能源专家认为全球变暖问题是一个严峻的威胁,而绿色科技有能力从根本上重塑这一状态。但在目前这个初步阶段,当讨论到绿色科技所能带来的利益时,这些专家??包括投资人??发现难以区分事实和其中的夸张成分。这也是在最近召开的沃顿能源大会(Wharton Energy Conference)上参加关于可再生能源、石油和天然气、能源金融和电力等方面的专题研讨会的行业发言人的共识。

部分专题研讨会与会人员称,目前,在电力行业笼罩着一种不确定的氛围。他们提出一些保守的从业公司,例如民营电力公司,都在谨慎地等待来自政治家们、监管者,甚至公众的信号。这些公司希望知道美国是否会通过所谓的“总量限额与交易”(cap-and-trade)制度来监管碳排放,或者更直截了当地推出碳排放税。另外,除非知道任何像风力或太阳能这些新科技会获得大量的支持,否则如果要在这些方面上下大赌注,他们也会非常慎重。

但在同时,风险投资家和像谷歌(Google)这样的新投资人正在热切地向那些标榜自己为“清洁科技”或再生能源的新创公司注入资金。虽然这些科技中大部分尚未得到验证,但其市价都因而获得了急剧上升。例如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 Solar)的股票在过去12个月内回报率近600%。

“(对这些可再生能源而言)目前并不存在泡沫,但在估价上存在问题,”迈克尔?利布瑞查(Michael Liebreich)说。他是新能源金融公司(New Energy Finance)的首席执行官,这是一家能源顾问公司。“所有国家不同部门之间一共向清洁能源注入了1,000亿美元的新资金。因而资产价值出现了巨大的节节上升,但这源自于流动性,而非基本面。若采用资本的恐惧和贪婪的均衡理论进行分析,我们肯定是在贪婪的这个阶段。”

利布瑞查说太阳能的潜力让人们眩晕,因而他们正在就此进行大量投资,但这些投资并没有太多价值。德国相对而言日照较弱,但也已经致力于通过太阳能发电。而相比于传统能源来说,太阳能的成本昂贵,并且只有在那些拥有充沛的日照和落后的电力传输基础设施的区域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比如非洲和亚洲大部分区域。在德国,“太阳能板正在遍布农业用地,”他说,“这太荒谬了。你会发现在快速增长的太阳能电池制造能力中,90%来自德国。”

有一些太阳能的支持者希望看到这一新能源的缺点是能够管理的。比如说,太阳能是断断续续的??只有当太阳高照时才能正常工作??在世界部分区域,太阳能发电在夏天要远远高于冬天。只有通过他所称的“能源组合策略”??也就是包括像太阳能、风力和核能等的多种能源??才能满足到全球的电力需求,同时也能阻止碳排放。

“风力的沙特阿拉伯”

与会人员指出,虽然风力和核电都非常重要,但在短期内均具有一定障碍,至少在美国如此。

波斯顿UPC风力公司(UPC Wind)首席财务官提姆?罗森茨威格(Tim Rosenzweig)以风力为例进行了说明。从多个方面来说,对美国而言风力是一种理想的能源,因为美国拥有大量空旷的区域,并且部分区域因2~6级的强风而出名。“达科他州就被称为‘风力的沙特阿拉伯’,”他说。

问题在于放置涡轮??带有叶片的大型塔架,看上去像没有安装到飞机上的螺旋推动器?并且发电的最佳区域都远离大都市。而且目前尚无足够的基础设施将风力所发的电传输到芝加哥区域的千家万户,更不用说远在东海岸和西海岸的居民。

他同时指出要将涡轮设置得更靠近拥挤都市地带已经被证实非常棘手。公司都面临着典型的“Not in my Backyard(不在我家后院,NIMBY)”的两难局面。人们大多喜欢风力这个想法,但并不希望推开自家窗户后就看到那些涡轮。科德风力(Cape Wind)是一家远离科德角(Cape Cod)的风力发电公司,曾受到全国媒体的关注。这个项目就是NIMBY问题的最佳案例。在科德风力公司的案例中,居民们??包括参议员泰德?肯尼迪(Senator Ted Kennedy)??组织起来游说称项目破坏了优美的环境,并且也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鉴于这个事实,“我们目前在北方的缅因州这个马铃薯王国寻找场所,”罗森茨威格说。“我们在那些接纳风力的社区寻找机会,而且这能为社区带来(他们需要的)工作机会。”

将涡轮设置在比科德风力项目更远的海面上??也就是远离人们的视线??就可以回避肯尼迪和其他人所提出的类似反对声音。但目前这个想法并不实际。“目前这个技术并不成熟,” 罗森茨威格指出说。“安装海面风力设施成本非常庞大;维护费用相比更加浩大,并且风力不一定那么理想。”可能的额外收益完全不能弥补这些成本。

短期而言,风力发电机组也面临着涡轮短缺的问题。大部分涡轮都产自欧洲,他们对风力的利用要早于美国。鉴于目前美元的疲软,在美国安装涡轮变得过于昂贵。“涡轮的价格在过去3年内提高了60%,”他说。

3,500亿美元的投资

核能在电力上是主力科技,早已经在为美国提供约20%的电力供应。(在法国,核反应堆所产生的电力约占总电力供应的80%。)但因为高昂的建设成本和公众的反对意见,美国公共事业公司在数十年内都没有再修建新的核电工厂。因为宾夕法尼亚州的三哩岛核反应堆事件以及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事件,人们对核能越来越小心翼翼。1979年三哩岛核反应堆主堆芯熔化事故中没有人员伤亡;但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造成数百人死亡。这个灾难所产生的辐射波及了欧洲,并且导致附近40万居民被迫迁离。

现在,三哩岛仍有一个核反应堆在运转,这是那个30年前出现问题的反应堆的兄弟反应堆。核电厂由芝加哥艾斯能公司(Exelon)管理,他们是美国核能发电的领头羊。

因为担心全球变暖问题,电力公司对于建设核能发电厂又重新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提交新设施的申请,并且寻求监管机构在如何继续发展上的指导。因为担心会出现官僚主义和公众的抗议,并由此导致成本增加,没有一家公司希望在此工作上过于激进。“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核电厂成本超高的问题几乎让民营电力公司破产,”艾斯能公司企业发展副总裁麦克?麦克法兰(Mac MacFarland)指出。

虽然如此,众多公司正在制定计划以做好准备,从而能在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保证后就开始建设工作。比如说,麦克法兰指出,艾斯能公司正在准备在德克萨斯州修建一个核反应堆的申请。如果这项工作得以继续进展将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的庞大让麦克法兰质疑在他自己的公司带头之后,究竟有多少其它公司能够有能力跟进。“光股本部分可能会达到我们市值的6%,而且我们是行业内最大的公司。我们比排行第二的公司大了一倍。”

即使不修建新的核电站,传统的电力行业也面临庞大的财务负担。“在接下来的10年内,他们将需要3,500亿美元投资在发电之上,”他说。“另外电力传输还需要1,500亿美元的投资??我们城市内的电力传输基础设施早已经衰退。现有电厂的环境改进将再需要500亿美元的成本,这尚且不包括碳捕集。在提高效能上的投资也还将需要500亿美元。”公司要承担这些成本,他们只能通过合并来聚集资金。“在行业内将出现合并,”麦克法兰预言说,“不得不如此。”

部分与会人员指出,目前,因为不清楚是否会面临碳税或总量限额与交易制度,众多电力公司不愿继续进行任何大型投资。

总量限额与交易制度限制了污染物质的排放总量,然后给与公司许可证,允许一定的排放量(在本文这种情况下,比如每张许可证是1吨的碳排放量)。监管者将逐步减少许可证的数量,迫使公司缩减整体污染。同时,公司可以就他们的许可证进行买卖。高效能的运营商??那些没有用完手中所有排放许可量的公司??可以将尚未用完的排放许可量出售给那些低效能的公司。这样可以激励高效能公司持续降低自己的排放量(从而节约更多未用的排放许可量用于出售),同时也给那些无法达到排放目标的低效能公司喘息的空间。相对低效能的公司可以权衡究竟应该大量投资来降低排放,还是购买其他公司过剩的排放许可量。这样可以让市场来决定如何减少污染。

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1990年,根据《清洁空气法》(Clean Air Act),美国针对电力公司的排放物??如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NOx和SOx)??采取了总量限制与交易制度。“NOx和Sox的排放缩减了40%,”麦克法兰说。“这得益于市场的力量。这就像有许多低垂的果实,而我们通过洗涤装置和低NOx燃烧装置摘得了这些果实。”

碳税或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在实际上能起到同样的效果:能从财务上刺激公司清除污染。政治家们倾向于采用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因为这样可以不用再征收新税;但是不管采取哪种方法,其成本都将转嫁到电力价格之上。“很多人在谈到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时好像这就是一个让我们脱离目前两难局面的解决方法,”投资银行艾维克合伙人公司(Evercore Partners)的简?萨多斯奇(Jane Sadowsky)说道,“但是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的成本将会同样由消费者来承担。”

不管政治家们选择哪种方法,都需要尽快行事,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美国电力组总经理(Parker Weil)如是说。“政府的错误在于没有提供明确的价格信号。天然气价格应该更高,煤炭也应该更贵。”

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市H2Gen创新公司(H2Gen Innovations)首席执行官巴尼?拉什(Barney Rush)对此表示赞同。他指出在某些方面,税收可以在像煤炭和汽油这些非清洁能源以及像太阳能、风力和氢气??他的公司所专攻的领域??这些清洁能源之间起到均衡作用。目前,一些评论人士对清洁能源提出批评,因为这些能源都依赖于政府的津贴。“如果针对排放征收一定水平的碳税,那么我会很高兴取消对可再生能源的单一津贴,让市场去决定一切,”他说。“更明确、更全面的表达方法就是将碳排放的成本纳入在税收之中。”

那并不表示所有可再生能源都会取得成功;有些可能在广泛使用上仍然不切实际。氢气正是拉什的公司所尝试利用的能源。他指出氢气随处可见,并且有可使用在汽车和卡车上的优势。

拉什提到经常听到这种评论:“氢气是明日的科技??而且会一直是。”数年前,当美国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开始宣传他们将制造以氢气为动力的汽车时,氢气变得炙手可热。但那些计划在执行上一直落后,而这也导致一些人对氢气的潜能表示了质疑。“在过去数年内,人们(并不想)谈论氢气,”他说。“开发燃料电池技术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确实是事实,拉什说,但在运输和工业应用上,科技一直在发展。例如,本田汽车(Honda)今年将在加利福尼亚出租以氢气为能源的汽车,租金为每月600美元。并且以氢气为能源的叉车早已经在一些仓库内得到使用。

拉什坚持说氢气一定会获得成功。国际趋势??如印度和中国(他们的总人口数已经超过了20亿)的快速发展??让这别无选择。“20或30年内,中国和印度的汽车数量与我们对美国的数量预计将相差无几,”他补充说。“如果考虑到这种需求,燃料就不会是汽油。燃料必须来自其他资源。”

“我们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进入到无碳排放的世界,”拉什说。“但在接下来的20至30年内将会出现这个转变。在排放混合物中碳的含量将会逐渐降低。”

发布日期 : 2008.02.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8 14: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电审批正式纳入国家统一规划 首批计划已下发

权威人士日前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作为收紧地方风电项目审批的第一环,国家统一规划的第一批2600万千瓦项目开发计划已下发到各地。此次拟定的2600万千瓦项目由国家能源局统一审批,并计划于2012年前完成。除此之外的地方审批项目,将不被列入统一并网规划,同时不再享受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

这一开发计划也成为即将出台的《风电场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的一部分。《办法》中还针对风电场从前期准备工作、后期运营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技术规范。

另据了解,为全面摸底国内已投运风电场的并网运行情况,国家电监会组成督察组,将自8月中旬起开展为期半个月的风电安全大检查,之后将公布调查报告。据了解,调查的核心内容涉及风电场所装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此能力可避免电网负荷突降时机组脱网而酿成事故)改造进展情况。

分析指出,2600万千瓦国家统一规划项目的启动,标志着国家收回风电项目审批权已落到实处。未来,风电新建项目的审批建设有望进入有序发展时代。同时,国家电监会对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改造情况进行摸底,将是对在运行风电项目的一次整顿之举。新建和在运行项目双双迎来整顿期,预示着政策上对于风电有序发展的强烈信号,其对产业的影响涉及多个层面。

一方面,在风电场开发领域,新建项目的审批速度放缓,将直接影响风电项目投资回报周期。对运行项目的并网能力要求提高,预示着风电场为确保并网安全稳定性须增加一笔成本投入。按照业内一般说法,一个5万千瓦规模的风电场,实行低电压穿越改造的投入将超过500万元,这还不包括其他如提升电能质量及预测发电功率等方面的成本投入。除五大发电集团及少数如河北建投能源、深圳能源等地方国有电企外,多数投资规模小或者新进入风电领域的企业,将因投资回报预期的高度不确定性而“却步”。

另一方面,下游风电场投资收益率的降低,将直接影响上游设备供应商的订单增长量和出货速度。对于设备供应商来说,除华锐风电、金风科技和东方电气等有长期订单储备的龙头外,中小风电设备企业为消化库存和维持订单增长而进行的竞争趋于更加激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5 10: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年中国累计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2100万千瓦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今天在解读“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时表示,中国对光伏发电今后几年的发展目标做了一个大幅的提升,到2015年中国累计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要达到2100万千瓦。

  7月23日,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培育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网民在线交流。

  张晓强指出,传统能源在不长的时间确实面临着枯竭的问题,比如说煤炭对环境的污染确实比较大,因此需要发展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这个在长远来看是完全正确的。

  张晓强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产品,现在非常依赖于出口市场。所以出口市场不好以后,对行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现在光伏发电这样一个产业遇到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一些行业它是存在着风险和不确定性。但是从长远看,中国自身发展这种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需求非常大。这方面的市场将来扩大了,就会对中国光伏产业可以提供一个更加稳定的需求环境。

  张晓强表示,第一,国家对光伏发电今后几年的发展目标做了一个大幅的提升,到2015年中国累计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要达到2100万千瓦,这个比以前的规划是大幅度提高了。再一个,随着国际上这种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还是会进一步增加的。那么中国的企业,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力。第三,因为前一段大家都非常重视光伏发电的发展,在发展过程当中确实存在着良莠不齐。在这样比较差的环境下,有的比较好的企业经过提升竞争力可以走过去。确实有一些企业是比较粗放的,就可能发展的比较困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5 08: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力发电设备优化选型与电价关系的剖析

1 风力发电的发展状况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稀缺,全球环境的恶化,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成为各国的能源目标,世界各国鼓励发展风力发电。中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总量为253GW,但由于风力发电本身建设投资过高的原因,造成上网电价高,影响投资者和办电部门的积极性。现在,世界上建设风力发电的单位造价大约为1000美元/kW,而我国较大容量风机设备主要靠进口,而风力发电场建设的60%~70%投资又在风机设备上。中国近年风力发电单位造价约为人民币8000~9000元/kW,这个费用为燃煤火力发电单位造价的2~2.5倍。

风力发电设备选型的好坏不仅影响建设造价,还影响投产后的发电量和运营成本,最终影响上网电价。因此,在风力发电场设计和建设中,风力发电机组(以下简称风机)的选型就显得很重要。

2 优化选型因素分析

2.1性能价格比原则

风机“性能价格比最优”,永远是项目设备选择决策的重要原则。

2.1.1风力发电机单机容量大小的影响

从单机容量为0.25MW到2.5MW的各种机型中,单位千瓦造价随单机容量的变化呈U型趋势,目前600kW风机的单位千瓦造价正处在U型曲线的最低点。随着单机容量的增加或减少,单位千瓦的造价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增加。如600kW以上大,风轮直径、塔架的高度、设备的重量都会增加。风轮直径和塔架高度的增加会引起风机疲劳载荷和极限载荷的增加,要有专门加强型的设计,在风机的控制方式上也要作相应的调整,从而引起单位千瓦造价上升。据了解,目前的1.3MW风力发电机还不十分成熟,某风场在选择了1.3MW风机后,仅调试就用了长达4个多月的时间,投运后发电量和设备可利用率情况并不理想,故障较多。

2.1.2选择机型需考虑的相关因素a)考虑运输与吊装的条件和成本

1.3MW风机需使用3MN标称负荷的吊车,叶片长度达29m,运输成本相当高,相关资料见表1所示。由于运输转变半径要求较大,对项目现场的道路宽度、周围的障碍物均有较高要求。起吊重量越大的吊车本身移动时对桥梁道路要求也越高,租金较贵。

  b)兆瓦级风机维修成本高

一旦发生部件损坏,需要较强的专业安装队伍及吊装设备,更换部件、联系吊车,会造成较长的停电时间。单机容量越大,机组停电所造成的影响也越大。

c)目前情况下选择兆瓦机风机所需要的运行维护人员的技术条件及装备相应也高,有一定的难度。

d)目前国内尚未形成兆瓦级主流机型,选择兆瓦机风机所需要的零部件供应难度也较大,将来备品备件问题很难解决。

2.1.3某风场1.3MW机组综合分析a)运行

塔架大量油迹,机组漏油严重,机组在大风时由于电机、齿轮箱温度过高,频繁停机,机组可利用率不高,经济效益不理想。

b)安装

从项目一开始安装至并网发电历经数月,问题较多,机组安装完全依靠外方,国内还没有此经验的运行维护和安装人员。

c)运输

叶片长度近30m,叶片依靠两辆平板车抬着运到现场,难度很大。

2.1.4背景差异

欧洲土地面积有限,政府有明确的政策支持,鼓励单机容量大的风机项目。国外风力发电市场的趋势是发展海上风力发电场,因此鼓励大型风机的研制。欧洲工业制造基础、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基础和资金环境能够支持大型风机的长期稳定运行。运输、吊装能力能够支持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市场动作。欧洲的制造商都十分清楚兆瓦级风机的性能价格比是不如600kW级风力发电机的。600kW以上的机型并不会由于单机容量的增加而引起单位千瓦造价的降低,但是由于它不同的背景情况,大型风机仍然发展的很快,所以在不同情况、不同时间,要注意背景的差异是必要的。

2.2发电成本因素

单位发电成本C是建设投资成本C1与运行维修费用C2之和,即

式中:F―――风机容量系数;

Q―――单位投资;

t―――投资回收时间;

r―――贷款年利率;

m―――年运行维修费与风场投资比。

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受到自然条件制约,不可能实现全运转,即容量系数始终小于1。所以在选型过程中力求在同样风资源情况下,发电最多的机型为最佳。风力发电的一次能源费用可视为零,因此得出结论,发电成本就是建场投资(含维护费用)与发电量之比。节省建场投资又多发电,无疑是降低上网电价的有利手段之一。与火力和核电发电相比,风力发电有以下特点:第一,风机的输出受风力发电场的风速分布影响;第二,风力发电虽然运行费用较低、建设工期短,但建风场的一次性投资大,明显表现出风力发电项目需要相对较长的资本回收期,风险较大。因此,在风机选型时,可按发电成本最小原则作为指标,因为它考虑了风力发电的投入和效益。同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果风力发电间的相差不大,则风力机选型时发电成本最小原则就可转化为容量系数最大原则。综上所述,业主在投资发展风力发电项目时,考虑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对风力机的选型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上这些因素影响整个项目投资效益,运行成本和运行风险,因为风力机设备同时决定了建场投资和发电量。良好的风力机选型就是要在这两者之间选择一个最佳配合,这也是风机与风力发电场的优化匹配。

2.3财务预测结果

针对国内各风力发电场资源状况不同,可选择的风机性能、工程造价及经营成本也不同。按我国风力发电发展的现状统计数据,电价一直是制约中国风力发电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要鼓励风力发电发展,应保证风力发电项目投资的合理利润,依据国家现行规范,风力发电项目利润水平的主要标准:投资利润率、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

 2.3.1案例

现以装机容量为24MW的风力发电项目为例,分析风电电价与项目可性性之间的关系,其经济指标见表2。

该风力发电场装机容量24MW;设备年利用小时2400h;建设期1a;生产期20a;单位造价0.8万元/kW;总投资19200万元(其中:资本金30%;贷款70%,年利率7%);年运行管理费用140万元;增值税率8.5%;城建税率7%;教育附加费3%。

2.3.2敏感性分析

当电价为0.57元/kWh以上时,在±5%时不会出现内部收益率小于10%和净现值小于0的情况。

如果电价过于偏低,在±5%时内部收益率小于10%及净现值小于0,项目抗风险能力差。

3综合与展望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风力发电是否顺利发展的大问题。风力发电电价问题,不是电价高低问题,而是合理电价与具有竞争力的风力发电生存电价的问题。为了提高风力发电的竞争力,促进风力发电的发展,还需要争取一定的宽松环境,因此建议:

a)政府出台支持风力发电政策,并确保政策的完整性与连续性;

b)风机设备走国产化,降低设备价格和售后服务,减少风场运营成本;

c)抓好前期工作,准确掌握风能资源,为工程的顺利开展创造可靠基础;

d)加快审批程序,缩短建设周期。

4 结束语

风力发电是一个新兴有前途的产业,对常规能源而言,它的竞争力仍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因此,需要人们对它的认识与接收,也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与保护。充分利用风力资源,按照产业化、商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加大建设规模,开展规模经营,进一步降低成本,才能不断提高在电力市场上的竞争力,使其真正成为电力生产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保护环境、优化结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发挥作用。

目前,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已超过300GW,按装机容量和耗电量约3%同步速度增长和上述1%的指标进行测算,至2006年底,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50GW,其风力发电装机应为3.5GW,即全国风力发电5年之内要发展到目前的8.75倍以上,将有3.1GW的风力发电场投入建设和运行,风力发电前景乐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6 10: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操之过急,只会给未来增加风险

  站在威海港向北眺望,海天之间,一座高达140米的白色巨塔巍然耸立,巨大的白色风车展翅迎风,映衬着一片蔚蓝的背景,英姿飒爽。

  这是3月初刚由中海油建成的亚洲第一座海上测风塔,这座白色巨塔落成,标志着中国海上风电场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中海油将斥资210亿,在山东省威海海域建设总装机容量为110万千瓦的全球最大海上风电项目。该项目将于2 008年10月开始一期建设,计划10年内完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发电25亿度,节约标准煤12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8万吨、二氧化硫2.2万吨。

  威海海上风电场,是目前为止中国寻找新能源战略布局中最雄心勃勃的一个工程。

  国家“973计划”非并网风电项目首席科学家顾为东告诉《望东方周刊》记者,“风能利用最终还是要向海上发展。”“但要攻克两大难关,一是风电设备关,二是风电集中上岸关。”

  据初步估算,中国陆上10米高度可开发的风能装机容量约为2.5亿千瓦,主要位于华北,但受地方经济条件限制,陆上风电发展受到一定制约;而东部沿海的海上可开发风能资源约为7.5亿千瓦,资源潜力巨大,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电力紧缺,商业化前景较为明朗。

  但顾为东也指出,这是史无前例的实验,风险可想而知。“现实情况是,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海上风机,欧洲搞了近20年,也没能解决强大的波动电流如何上岸的问题。海上风电技术上风险很大。”

  一个人的东南沿海风电梦想

  可是,在东南沿海搞风电,一直是人们挥之不去的梦想。

  福建省罗源县供电公司一位电力工程师张力,不屈不挠自筹资金研制、推广风电技术已有15年之久。

  1994年就进入福建水电系统工作的张力,深知福建省有多么缺电。那时的罗源县城已经开始定期限电,给百姓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而福建省煤炭资源和水力资源都很缺乏,张力清楚福建的水力发电已经没有多少可开发之处了,于是萌生了研究风电的念头。

  最初他想借鉴内蒙古等地普遍使用的永磁风力发电机,但随即发现,就算永磁发电机改造得再轻便,福建的风力也带不动:多山的福建,风力比大草原逊色太多。

  2004年9月,张力研制的高约3米、直径约5米的直流风机终于在肉松厂的二楼天台上面世。为给自己的研制成果找一个施展的平台,张力注册了一个公司。

  张力的项目确实吸引了不少投资者,但最后都无果而终,其中最让他感到失望的是一位香港商人,“他表示愿意出资在广东一处海边进行开发,我就把全套设备、资料和样品都搬了过去,可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他根本没有诚意,我就立即撤了回来。”

  让张力感到欣慰的是,2006年他被评为福州市“十佳知识型职工标兵”,得到了科技部门资助的一点中试资金,在办理风电并网手续时,却看到了13个部门的风电监管文件,需要完成36道手续。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贺德馨告诉本刊记者,“张力搞的小风电我了解一些,国家政策是4万千瓦以上国家审批,4万千瓦以下省里审批,像他这样500千瓦级别的机组,未来一段时期内恐怕不会照顾到(无法并网)。”

  “国家现在在搞宾利,我却开着夏利来要求并网,自然他们看不上眼。”尽管如此,张力也不打算放弃自己的梦想, “我的风机一旦投入使用,只要4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我相信不久终会有施展的机会。”

  风电热暗伏危机

  “随着《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发布、2006年实施,同时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风能事业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到2007年,我国的风电总装机容量已达590.6万千瓦,提前3年完成了500万千瓦的目标,于是,国家发改委在2008年2月将2010年的目标调高到了1000万千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贺德馨告诉本刊记者。

  “2007年一年,我国的装机容量就达330.4万千瓦,比此前20多年实现的总装机容量还要多。对于这种发展势头,是有一些不同看法的。是让1000万千瓦、2000万千瓦的目标尽快实现,还是掌握一定的节奏,稳步发展风电产业,业界已经出现争论。”

  最大的疑问还是出在技术上,风电专家顾为东指出,“事实上,目前大部分风电场都比规划设计的输送能量少30% 以上,一方面这可能是风机本身的有效输出功率没有宣传的那么好,另一方面可能是风场的风速、质量测定存在一些问题,或者是获得数据的测量方法、测量手段不够科学。”

  顾为东介绍说,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叶片的直径,另一个是风速。现在的叶片越做越大,就是为了追求更大的输出率;如果风速快一个数量级,其输出率就会大好多倍。但是叶片大的风机,持久性自然要打折扣。

  贺德馨告诉本刊记者,“4月19日我参加了一个会议,欧洲风能协会主席在会上指出,风机从设计到样机到最终修正成市场接受的产品,一般需要1年多。而国内一些厂家还在样机试验阶段,就开始接受风电场的订单,随之而来的就是批量生产,省略了必要的步骤就会给运行埋下重大隐患,一些厂家这样做的弊端已经开始显现。”

  “如果仅仅对一两台样机进行改造,付出的成本并不大,但如果像个别厂家那样几十台机器都一起出问题,对风电企业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

  “风机总体而言还是高新技术产品,如果产业发展过程中基础没有打好,质量没有控制好,就有可能现在大发展,将来出现大问题。”

  出于这些考虑,顾为东和贺德馨都不主张在风机设计制造技术成熟前盲目扩张风电场建设。

  限制因素多多

  “投资一个风电项目,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门槛。”贺德馨说,国家虽然预测回收成本需要10年,但一般项目都做不到。

  “第一个原因是现在的风机满负荷工作时间平均还不到2000小时,虽然比较优质的风电场也有2200、230 0小时的,但总体水平还是较低;第二是上网电价偏低,尽管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但大体都在0.5到0.6元之间,像内蒙古个别地方还不到0.4元,这会大大延长其成本回收期;第三是风机的故障率太高,出勤率还不到80%,而国外可以达到 95%。”

  第二个限制是技术门槛,“在兆瓦级以上的风力发电机里面,我们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几乎为零。”顾为东说。

  “一些风机部件的制造水平跟国外差距也比较大。第一是轴承,大部分都要依赖国外进口,虽然大连瓦房店有个厂家也在生产,但还没有经过大批量验证使用效果;第二是控制系统和变流器,虽然这些产品很多单位都能够设计,但生产环节还需要做很大努力,远远比不上轮毂等产品的成熟程度。”

  贺德馨则认为技术问题要分两方面看。目前,兆瓦级以下的风机中国企业已经完全掌握了技术,比如金风科技、运达公司生产的750千瓦风机已经有上千台,在风电场运行的情况也很好,说明其制造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

  至于兆瓦级以上的风机,“我们的总体设计水平跟国外是有一定差距的,核心技术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但并不是说要高度依赖国外。我们最为缺乏的还是经验,风机产品生产50%靠理论,50%要靠经验,风的变化还没有数学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因此多年实践积累的经验非常重要。”

  “正是由于缺乏经验,我们的一些设计方案无法优化,造成了总体设计水平较低。”

  “从这个角度讲,风机生产也不完全是技术问题,管理水平的差距也是造成目前状况的重要原因,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

  贺德馨介绍说:“不管是风能方面还是风机相关部件的设计方面,人才都非常紧缺。大家都没想到风能产业突然之间如此快地发展,为应对这种态势,教育部已经同意一些学校设置风能专业,但培养出专门风电人才需要几年时间,根本无法满足当前需要。目前20多个叶片生产厂家采取的人才战略就是相互挖人。”

  由于存在这些制约因素,贺德馨对风电“大跃进”表示担心。“我曾跟一些企业家讲,不要觉得什么行业热就盲目投资。一个兆瓦级的风电机组购买价就要1000万元,这还不包括运输费、安装费等,风电场在购买的时候会非常谨慎。我曾经参观过一个风机部件生产厂,许多整机厂家都对其产品不放心,已经造成了大量产品积压。这就是盲目投资的后果。”

  并网难题

  “风电跟煤电不一样,电能输出不规则是它的特性,我们如果把风电并入电网,由于风电是非线性的,而煤电是线性的,就会对电网稳定性产生影响,贡献率在3%以下没问题,5%以上就容易出事,到了8%、10%以上,就会影响整个电网的稳定性。”顾为东说。

  贺德馨告诉本刊,目前解决风电并网难题有两个途径,一是保证风电质量,与电网协同作战;二是与电网配套建设风电场。

  “现行风力发电技术已经设计了一系列标准,国家正在逐步严格要求,比如低电压参与的能力,就是要求在电网出现故障的情况下,风机仍有持续工作的能力,以便为电网维修争取时间;电网要通过备用电源等手段来应对突发情况,风电场则通过发电量预报,来帮助电网公司合理调度,目前我国正在研究省与省之间、区域之间的调度问题。”

  考虑到这些问题,新建风电场一定要与电网配套来做,一些电网公司也已经开始重视风电问题。“我前段时间曾接触过西北电网公司,他们正在进行重新规划以适应西北地区风电产业的发展。”贺德馨说。

  在丹麦,风力发电总量占国家用电总量的22%,之所以如此高的比例都没有影响到电网的正常运行,原因在于丹麦与周边国家有一个上网协议,“特别是挪威,75%都是水电,引进风电对整个电网有很好的稳定作用,尽管风能在丹麦一国的占比高达22%,但在北欧国家间电网的占比还不到7%,不稳定因素在上网的过程中就被消化掉了。”顾为东介绍说。

  “这种经验就很值得我们在省区之间推广。”由于当地电网的承受能力比较弱,甘肃的两个10万千瓦和40万千瓦风电项目只能上网50%,另外的电能只好闲置一边,这种情况在电网承受能力较强的江苏就没有出现。

  “像内蒙古、甘肃这样风能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其实可以上几百万千瓦的风电场,但风电的出路是个很大的问题。不妨与火电为主的山西、陕西实现并网。”顾为东建议。

  “海上项目更是如此。海上风电场考虑到成本问题、建设问题、管理问题,必须搞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的,否则成本根本降不下来,但是搞超大规模风电场的弊端也非常明显,那就是电能太集中了,强大的波动的电流,没有什么电网可能把它安全地消化掉。”

  2002年,英国提出到2010年要建设70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德国随后也声称要建设40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但囿于风机设备和风电上岸的瓶颈,全球海上风电场目前只有90多万千瓦。

  圈地冲动

  “中海油在威海的做法可以理解为圈地行动。现在各个能源集团可能都有这种想法,都想把风电研发主导权抓到自己手里,国家以后的政策、资金支持是可想而知的,这一点大家都不明言。”贺德馨分析说。

  此外,“国家将来应该会分摊一定的绿色能源的额度,现在如果不先行占据一些地块,恐怕将来难以完成国家任务,将不得不向其他公司高价购买减排指标。”

  “事实上陆上风能资源的圈地行动早已经开始了。”贺德馨介绍说,内蒙古作为我国陆上风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自然是各大能源集团争相圈地的对象。“但还不能说已经被各大公司圈完了,因为资源还在持续勘查中,正在进行的全国第四次风能资源普查,就是要寻找5000万千瓦级别的风电场所。”

  “我对这些企业的圈地行为也能理解,只是建议他们不要盲目上项目。尤其是海上风电项目,我国目前还未掌握相关技术,海上风机一般需要3兆瓦以上,而我国还处在研制1.5兆瓦风机的阶段,因此到2010年都应该是打基础阶段。基础工作包括测量风速、工程建设、防腐蚀技术等。”

  “目前我国陆上风电还没有利用好,对海上项目应该只做示范,大规模发展的时机还不成熟。”贺德馨认为,“现在操之过急,只会给未来增加风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9 08: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电产业发展呼唤自主知识产权

2008-5-17 16:58:07  国际新能源网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支持力度,对我国未来风电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于是,我国一直发展缓慢的风力发电产业开始发力,不少企业开始投入到风电产业的开发中。但目前我国风电产业核心技术缺乏,仍然制约着风电产业的发展。

  国产大型风电机组研发滞后

  “我国风电机组的研发是上世纪70年代末起步的,但当时不具备国产化的能力。进入80年代,才真正开始发展,可生产的也只是离网型的单机小型风力发电机,主要用于新疆、内蒙古等偏远地区的农牧民生活用电,发电量很小。”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施鹏飞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国电力装机容量达71329万千瓦,其中风电累计装机容量590.6万千瓦,只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0.83%。在风电产品市场,2007年,外资企业产品占52.8%,占据了大半江山。

  据了解,目前,德国是全球风电技术最为先进的国家,出口已成为德国风电设备公司的主要增长点。据施鹏飞介绍,目前,我国还没有经过20年以上的野外运行考验的国产化成熟机型,在2.5兆瓦及以上的超大型机组的研制上还处于样机阶段。

  “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和风能产业的开发在国内起步较晚,产业链尚不成熟,大部分控制软件、风机零部件仍需进口,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北海市银河艾万迪斯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工程师谢元峰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

  核心技术缺乏影响风电产业发展

  施鹏飞指出,在过去30多年里,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核心技术缺乏,此外,风电场运行经验不足、资金投入大等因素也影响了风电产业的发展。2006年,各项关于可再生能源开发的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出台,让我国一些有实力的企业看到了风能开发的广阔市场,于是,纷纷开始加大对风电技术研发的投资力度。

  据龙源电力集团公司总经理谢长军介绍,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风电技术研发的投入,但还远远不够。风电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涉及气候、气动、机械设计制造、控制等较多技术门类和领域。

  据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余绍清介绍,风机研发的关键技术在于风电机组的系统集成和整机的设计制造。其中变频器是风电机组的核心部件,在改变电流频率、稳定输出电压频率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但目前,国内企业在变频器、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上还很少有成熟的产品,主要依赖进口,难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由于核心技术尚未成熟,很多国产风电产品性能不是很好,企业更愿意采用国外质量有保证的产品。“目前,购买国外风电设备每千瓦最少要7000元,如果是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可降低成本投入达20%至30%。”施鹏飞指出。

  自主创新加快风电产业发展步伐

  针对以上问题,谢长军指出,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原创性技术研究。同时,风电企业应尽快掌握风机设计的核心技术,并完成国产化改造,最终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另外,企业还要特别注重产品质量,加强工艺管理,提高产品在室外恶劣环境中运行的可靠性。

  2007年6月,《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公布实施。其中指出,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体系,形成以自有知识产权为主的可再生能源装备能力。

  对于风电产业来说,要达到上述目标,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风机制造技术水平,尽快打造出市场认可、质量过硬的自主品牌,已成为我国风电企业的当务之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9 08: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能源部发布风能目标可行性报告

2008-5-15 14:14:22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能源网5月15日讯:美国能源部日前发布报告,研究到2030年实现风电产能份额占到国家电力需求的20%这一宏伟目标的技术可行性。

该报告描绘了推动风力发电产能从目前的16.8吉瓦到2030年的304吉瓦这一宏伟蓝图,这意味着在2030年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8.25亿吨。

20%的风能份额意味着必须通过新技术的研发降低风力发电机的制造成本,同时要扩大国内风电制造产能,建立新的传动基础设施,建立良好的行业准入机制,提高风电利用的可靠性。

该报告显示:要达到这一目标,每年的风能装机量必须达到目前装机量的三倍以上的发展速度,到2017年设备安装量达到7000个机组。报告同时指出,把间歇性的风能资源集中化并并入电网每千瓦时电力仅仅需要五美分,因此不会被电缆原材料如铜的供应所限制。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该报告所提成的观点满怀信心,风能集团CEO总裁James R. Fugitte说:该报告把焦点集中于大规模风电场的建设、新的传输线路和国家电网的扩张。他指出他的公司的分配模式是把风电直接分配给消费者和商业用户,而不是把风电卖给国家电网。我们对能源的需求的解决办法不是简单地把大风电场建在高风区,并建立数千英里的新的输电线路,这显然是十分昂贵的。Fugitte说应用分配解决方案,把风能直接放在每个人的手里是较好的解决方案。当然它并不是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0 09: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价格机制:风电"之殇"

  近几年,在我国新能源行业,风头最猛的恐怕要数风电产业。相比太阳能,风电有着廉价的优势;相比生物质能,风电产业链相对完整、技术也相对成熟。因此,风电已经成为备受国人推崇的能源“新贵”。

  据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部最新数据分析显示,截止2008年,我国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221万千瓦,已占全球总装机的10%,名列全球第四。仅2008年一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就达630万千瓦,新增量位列全球第二,仅仅次于美国的838万千瓦。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1月15日也曾表示:“按目前的发展速度,要不了几年,我国风电装机就会达到两千万至三千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一。”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分析师姜谦表示,我国风电产业表面上看是在迅猛发展,但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一个尴尬的事实就是,风电项目的盈利率相当低,甚至是赔本买卖。而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风电上网电价的价格形成机制。

  据姜谦介绍,我国风电上网电价的形成机制,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发展初期,由于发电设备基本上由国外援助资金购买,上网电价很低,其水平基本与燃煤电厂持平,每千瓦时的上网价少于0.3元。

  第二阶段,上网电价由各地价格主管部门批准,报中央政府备案,这一阶段的风电价格五花八门,最低的仍是采用竞争电价,与燃煤电厂的上网电价相当,最高的每千瓦时达1.2元。

  第三阶段从2002年开始,招标电价和审批电价并存,特许权招标项目的选址和招标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所谓招标,指的是始于2003年,至今已前后进行了五期的风电特许权招标。由于前四期“低价者胜”的招标方案,竞标企业争先压价以获取风力发电资源,导致特许权项目出现了恶性低价的竞争局面。第一、二期风力发电特许权招标明确规定承诺上网电价最低的投标商中标,结果实际中标的价格远低于合理价格,甚至出现了0.382元/度的极低夺标价格。而按照这个价格,项目很难收回成本。

  既然风电项目如此难赢利,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企业激烈地争夺风电项目呢?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秘书长李华林给出的答案有两点。

  一是准备应对可能出台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所谓“配额制”,即国家为了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强制要求火电企业相应配备一定的以新能源为基础的发电额。而在各类新能源中,风电技术相对完善,所以待上马的风电项目成了各火电企业争夺的香饽饽。

  二是对于风力发电定价更好的预期。拿到风电项目的企业若是能苦熬到全行业亏损,国家毫无疑问将调整风力发电定价办法,风电产业又将变得有利可图,而这些风电项目也将苦尽甘来。

  姜谦认为,风电项目不盈利,对于财力雄厚的大型国有发电企业或许还可以承受,但对于地方发电企业而言,是不可能做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发电企业投资风电项目往往是借力外资,不盈利,外资当然会选择退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打击了地方发电企业的积极性。最新的例子就是,深市上市公司吉电股份于1月22日刊出公告,称收到中电国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关于放弃参股投资吉林长岭三十号、长岭腰井子风电项目的函》,这已经在风电市场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当今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取风电强制入网和固定电价收购政策。这种机制为风电提供固定的高于电力市场的价格补贴,为促进本地风电市场和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截至2005年底,欧盟国家风电装机总量为3970万千瓦,其中实施风电强制入网和固定电价收购政策的12个国家的风电装机容量占90%。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部认为,在我国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价格机制毫无疑问已成为其中的“绊脚石”。此时不妨效仿国外经验,建立合理的审批或核准程序,并进行相应的电网配套建设,这样风电的应用才会进一步扩大。这不仅对风电产业,甚至对我国的能源体制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6 10: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风力发电是中国电力能源的第三选择 今晚报

  风能可能是中国未来数年内最有发展潜力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我国风能资源丰富,陆上风力资源有2.5亿千瓦,海上风力资源有7.5亿千瓦,合计风能达10亿千瓦。最近由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导完成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有能力在2020年实现40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将达800亿千瓦时,可满足8000万人的用电需求,同时每年可减少48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该报告预测,如果上述目标能实现,那么到2020年之后,风电将超过核电,成为中国第三大电力来源。

全球风能增长超过预期

据世界?望研究院2008年4月中旬发布的报告,全球风能增长超过预期,2007年全球风能发电能力增长27%,超过94100MW,欧盟、美国和中国引领风能能力增长。

在发电能力的增长中,美国新增风能设施仅次于天然气而位居第二,欧州新增风能仍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中国,2007年估算增加风力涡轮能力3449MW。

2007年美国增加风能能力突破5244MW,主要由于税收优惠减免以及25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可再生能源指令的驱动。截至2008年3月,美国拥有风能总能力已达16818MW,仅次于德国。德国在风能发电能力方面保持世界领先,占全球总能力的近24%。西班牙在2007年新增能力称冠欧洲,现总能力为15145MW,位居世界第三位。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和英国2007年也有很大增长。从总体来看,欧盟2007年风能能力增长18%,该地区占全球设置能力的60%。

估算2007年全球风能市场价值360亿美元,占新增可再生电力和采暖能力总投资近一半。现在世界风能工业拥有从业人员多达20万人。

亚洲国家目前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接近700万千瓦,其中印度为440万千瓦,排名在德国、美国和西班牙之后,位居第四。中国目前有风电126万千瓦,由于有了新的《可再生能源法》,风电已经开始飞速增长。这部法律给予风力发电税收优惠和补贴,目标是到2010年把风电容量增加到3000万千瓦。中国风电业内专家甚至预言,到2050年中国风电生产能力能够达到4亿千瓦。相比而言,中国2007年年底的总发电能力是3.561亿千瓦。

风电提供的不仅仅是价格可以承受的清洁能源。风电的价格稳定,不受化石燃料价格波动的影响。风力发电可以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因为它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土地使用费,而且有关税收很可能是留在当地。最后,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而可以长久地保障能源安全。

2010年中国成世界风电“老大”

国际研究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近日发布的报告预言,中国在今后几年内将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导者。据中国气象局组织的第三次全国风能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可开发风能总储量约有43.5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和利用的陆地上风能储量有6亿?10亿千瓦,近海风能储量有1亿?2亿千瓦,共计约7亿?12亿千瓦,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颁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开展大型风电项目特许权招标、出台风电优惠价格政策等措施,我国的风电事业快速发展。

“十一五”时期,中国计划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900万千瓦,到2010年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这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的基础上调高了一倍。“国家在规划中将风电的发展目标翻了一番,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近年来风电在我国的迅猛发展。”中国风电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兴奋地表示,“从‘十一五’规划中可以看出,国家对风电支持力度很大,发展前景极好。”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风力发电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7年底,我国大陆已建成风电场158个,累计安装风电机组6469台,装机容量达到590.6万千瓦。其中,2007年我国大陆新增装机容量330.4万千瓦,与2006年当年新增装机133.7万千瓦相比,增长率为147.1%。新增市场份额中,中国内资企业产品占到了55.9%,内资企业的新增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外资企业,由此标志着我国大型风电设备制造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陆地上拥有丰富的风力资源,在10米高度的风能保有总量是32亿千瓦,其中陆地50米高度实际可开发的风能总量为8亿千瓦,近海50米高度实际可开发的风能总量约为1.5亿千瓦。目前世界风能利用最发达的国家是德国、美国和西班牙,中国名列世界第五。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表示,下一步要加快百万千瓦风电厂的建设,带动风电设备研发制造产业的发展。尽快形成每年1000万千瓦的自主装备能力。同时,重点建设甘肃河西走廊、苏北沿海和内蒙古3个1000万千瓦级的大风场,打造“风电三峡工程”。他说,按当前的发展速度,预计今年风力发电装机可以达到1000万千瓦,2010年有望达到2000万千瓦,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风力发电国家。

  税收优惠鼓励风电发展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王仲颖在“可再生能源发展论坛”上表示,当前,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机组整机缺口很大,风电机组制造的核心技术国内尚不掌握。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与财政部正在研究制定风电机组整机与零部件国产化的支持方案,或将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电机的整机及零部件的制造给予资金支持。

施鹏飞指出,国内风电设备市场很广阔,但由于国内企业设计能力薄弱,高端设备技术大多掌握在外方手中,致使大部分国内市场被进口设备垄断。据统计,2004年,我国风电设备新增市场份额中,国产设备只占25%,进口产品占75%;2005年,风电设备新增市场份额中,进口设备占70%以上;2006年,我国风电设备市场60%的需求仍由进口产品满足。

随着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内风电设备的市场逐年扩大。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制定的《风力发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10年底,全国风电总装机规模达到400万KW;到2015年底,全国风电总装机规模达到1000万KW;到2020年底,全国风电总装机规模达到2000万KW。

风电规模化发展给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如何实现风电设备的国产化已成为我国加快风电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据悉,政府将对风电设备产业的发展给予相应的政策性支持。由于风电设备行业自身的特殊性,目前,对其整机或零部件的支持力度孰重孰轻,相关部门仍在研究审议中。

由于风电产业投资存在周期长与风险高等特点,专家认为,国家应在风电设备自主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例如,国家应从法律法规、检测认证方面来推进风电设备产业的发展。

目前,科技部已将风电设备产业化列入《2007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的重点支持项目中。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将通过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大、中型风力发电机组产品的产业化。

为此,国家近期调整了风电设备进口部件的税率。自2008年1月1日(以进口申报时间为准)起,对国内企业为开发、制造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不小于1.2兆瓦)而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原材料所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所退税款作为国家投资处理,转为国家资本金,主要用于企业新产品的研制生产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发展风电自主创新为先

目前,我国风能发展中技术创新还很薄弱,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从国外引进技术。虽然,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时代,所有国家都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通过技术引进和国际合作来缩小差距,提高竞争能力。但是,如果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就不知道引进什么先进技术,引进以后也没有能力消化吸收;况且,国外的核心技术是引进不来的,必须靠自主创新来掌握核心技术。

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是建立创新型企业的基础,创新型企业必须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自主知识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除了主要依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身努力外,国家要给予重点扶持和引导。有关专家建议,可在几个条件较好的风电整机企业和零部件企业进行试点,对其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研发项目、专利申请、产品品牌、能力建设和评估考核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量化的指标。在建立创新体系中,要特别注意加强产、学、研的联合,通过整合资源、联合创新、合理安排市场份额和知识产权,使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能力建设的重要方向,包括技术标准、技术信息、技术数据、设备仪器、计算软件、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可以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内联合起来,共同对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完善和提高,通过建立共享机制和管理程序逐步做到资源有效利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风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成立国家级的风能研发中心、检测中心、认证中心、信息中心和培训中心。(于亚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5 09: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改委“松绑”外商投资风电卷土重来

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国家发改委年初已悄悄将低价者胜的风电特许权招标制,调整为限制最高最低价下的中间价模式

  两年前,风电特许权招标采取低价者胜的模式,结果导致恶性竞争,上百家中外投资商撤离内蒙古风力发电。“现在国家发改委改为中间价模式后,外商投资风电正卷土重来。”内蒙古发改委风电专家组组长陈通谟昨天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外商叩门

  荷兰益能国际有限公司项目开发经理黄文庆对本报表示,尽管风能发电后存在上网的困难,但今年益能国际已在中国包括内蒙古启动了数个风能项目。

  “目前,已有数十家外国公司向我们技术咨询了投资中国风能及设备的情况。”跨国咨询公司莫特康隆电力总经理王剑称。

  昨天,国际可再生能源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与会者多数为外商。“很多就是来了解投资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王剑说。

  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处处长史立山昨天在论坛上提出,国家积极促进能源的多元发展。

  “这是很大的变化,以前始终强调发展能源以煤炭为主。” 陈通谟说。

  据了解,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国家发改委年初已悄悄将低价者胜的风电特许权招标制,调整为限制最高最低价下的中间价模式。

  陈通谟分析,长江以北地区,合理的风电价格应不低于0.56元/千瓦时,如果低于这个价格,企业将无利可图。但在2006年的风电项目招标中,内蒙古辉腾锡勒项目的中标者北京国际电力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中标价格创出了全国最低价0.382元/千瓦时。而在中间价保护下,内蒙古风能招标电价已回升至0.51元/千瓦时。此外每千瓦时风电价格中的税费由原来的0.12元下降为0.05分。

  筹划北电南运

  内蒙古全区风能总储量为10.52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为3亿千瓦,约占全国风能资源储量的40%,居全国首位。陈通谟称,去年全国实际风能开发量达到590.6万千瓦,内蒙古占26%,而到今年年底全国将达到1091万千瓦,内蒙古份额接近400万千瓦。

  相比之下,根据发改委去年颁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国风能开发量为500万千瓦。“可以看出实际数字已超过规划。” 陈通谟说。

  对于规划的保守,陈通谟认为一个原因是由于风电设备大部分需从国外进口,发电成本偏高。“十一五”期间国家投资发展风电的5亿元资金,其中有4亿元左右用于进口设备。

  对此,史立山曾在2006年表达了对发展风电的谨慎态度:国家发改委须着力于整个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盲目投资、无序发展。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装机容量可能局部供过于求的势头,有必要冷静分析后再作打算。

  “但今年能源政策开始出现变化,态度变得积极起来。”陈通谟说。3月18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与2007年8月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相比,2010年风电规划目标已由500万千瓦提高至1000万千瓦。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更是在今年3月表示,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将中国建设成世界上最大的风力发电国家。

  随着风能的发展,目前广州正和内蒙古协商铺设特高压电网实现北电南运事宜。“现在广州商业用电价格为1.2元,而内蒙古电价为0.36元,上网电价为0.56元,实施北电南运投资需180亿到200亿元,但6年就可回收成本。” 陈通谟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11-1 08:16 , Processed in 0.02820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