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1|回复: 0

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3 1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来源:中国药材市场)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国中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据统计,2005年我国实现中药工业总产值(现价)1169.67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086.25亿元,利润总额102.09亿元,在全国医药工业占比分别达到26.4%、25.8%和29.0%。
在“十一五”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良好开局之际,追踪并分析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态势,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中药产业发展,振兴中医药事业。
1、发展现状
1.1中药产业增长态势平稳
据中国医药数字图书馆统计,2002~2005年,我国中药工业(含中成药工业和中药饮片工业)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呈逐年递增之势,发展态势平稳。2005年我国实现中药工业总产值(现价)1169.67亿元,占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4422.72)的26.4%;产品销售收入1086.25亿元,占全国医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4211.32)的25.8%;利润总额102.09亿元,占全国医药工业利润总额(352.60)的29.0%。
2002~2005年,中药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9.9%、18.5%和11.6%,均低于全国医药工业的平均水平(25.2%、23.9%和21.4%)。从总体上看,近年来中药工业呈比较平稳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均较上年有所提高,增速低于全国医药工业,与近年来医药行业的高速增长态势相比,略显不足。
1.2行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1.2.1行业集中度提高
随着GMP、GSP、GAP、GLP等规范分别在医药工业、商业、中药材种植、医药科研等领域的推广实施,医药企业的整体素质和行业秩序明显好转,药品质量也明显提高。在医药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多、小、散、乱”的行业状态逐步得到改善,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态势明显,现代医药流通模式初步确立,企业竞争方式转向供应链、价值链竞争。
截至2005年年末,我国共有中药企业1636家,占全国医药行业企业(5053家)的32%。其中,中成药企业1283家,中药饮片企业353家。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中型、小型企业呈金字塔形分布,小型企业为绝大多数,约占整个中药行业的4/5。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行中药行业GMP认证,同时鼓励中药企业进行兼并重组,这一举错淘汰了相当一部分劣势企业,经过近几年的重组,我国中药企业数目已经大大减少,行业内也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然而中药行业上规模的大型龙头企业仍为少数。2005年,我国中药工业大型企业共有1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总计达240.82亿元,约占整个中药工业总产值的1/5。
1.2.2大型企业已显雏形
经过近几年的调整和发展,中药行业已慢慢开始形成新的格局,明显呈现出产业集中度不断增高的趋势。规模大、现代化程度高的企业利用品牌、资金、技术以及政策上的优势,抓紧兼并、重组和改造其他企业,使企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现已形成“北有同仁堂,南有广药集团”的两大强手局面,其次太极集团、汇仁集团、天津天士力、成都地奥、长沙九芝堂等也在不同的领域和区域各有所长。与西药企业相比,中成药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对产品的销售有更大的拉动力。
1.2.3技术平台建设不断加强
目前,我国初步建立了技术较先进、与国际通行规范较为接轨的药物创新体系雏型。国家对于新药筛选中心、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GLP)、国家重点实验室、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平台、新制剂和新剂型研究技术平台等给予了大力支持,逐步形成了国家创新体系,但是中药的创新技术能力建设显得不足,有待加强。
1.3国家重视中药产业的发展
中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发展已经写入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简称《纲要》),现代中药作为重大专项已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中药行业的发展业已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1996年,由国家科技部率先开展“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选择“中药科技产业”作为中药现代化发展切入点,受到全社会关注。2001年,启动的“中药现代化产业推进战略研究”,提出中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建议在国家层面上制定整体发展规划。2002年11月,由科技部等8个部委等共同制定了《纲要》,并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纲要》是我国第一部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理论,运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保障,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构筑国家中药创新体系,通过创新和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逐步实现中药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产业。”
2004年11月《纲要》颁布2周年。多部委于2004年10月22日联合发文,对各地贯彻落实《纲要》情况进行了调查。《纲要》颁布后,16个省(区、市)成立了中药现代化领导小组,4个省制定了本省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10个省制定了中药发展规划,7个省制定了指导意见,5个省开展了中药发展战略研究。各地围绕《纲要》实施,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搭建创新平台、完善技术标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保护生态资源,特别是发展山区药材种植,对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山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成效显著。
2、发展趋势
近年,各种影响中药产业的因素交织在一起,诸如GMP认证、国际化规范、药品降价、招标采购、同质化竞争等,均影响着中药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2.1产业发展将愈加规范化
随着GMP、GSP、GAP等的实施,中药产业的规范化程度较以往已有大幅度提高,行业内“多、小、散、乱”的局面已有显著改善。可以预见,今后中药产业的发展将愈加规范化,包括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炮制、中药商业等各个环节。
规范化发展将渗透至中药产业的各个方面,包括:①中药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和规范化生产。这是中药产业的基础,为整个产业提供原料和物质基础。②中药饮片炮制的规范化和质量标准规范化,中成药工业生产的规范化。③中药商业的规范化。我国多数中药商业都是由原先的中药采购供应站发展而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中药商业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但无论是传统还是新型商业模式,都应强化对进货渠道、价格、商品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并按照国家规定严格规范运营。
2.2企业更注重品牌的发展
企业形象是企业经营理念、企业诚信度等在产业上的综合反映。集中技术、人才、资金发展有特色的大品种,已成为一批领军型企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重点。目前,销售额超亿元的中成药品种数已大大增加,如银杏叶制剂、乌鸡制剂、生脉制剂、丹参制剂及三七皂苷制剂等。已有一批企业的商标被誉为省内“著名商标”和国内“驰名商标”。
2.3各方资金加快向中药行业倾斜
中药是我国医药行业“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政府对中药行业的发展导向和相应的扶持政策,提高了投资者对中药产业的利润预期,提高了产业吸引力。国内一些行业的投资界普遍看好中药产业,金融、证券业纷纷抢滩中药高技术项目,一些大企业的风险基金甚至也开始投资于此。
大批上市公司把投资中药作为企业转型和扩展经济规模的新方向,来自烟草、房地产、日化等行业的大量投资正流向中药领域。2003年,福建省房地产业共计投入20亿元启动制药企业的资产重组。上海家化、复星实业和绿谷集团先后在中药行业大举投资。清华紫光、青岛海尔等企业开始向中药领域扩展。石家庄制药集团、深圳海王药业等许多化学制药厂商也开始投资和开发中医药。
独具高速成长性的中国中药、植物药市场也引起了跨国医药企业的关注。中药业源于中国,核心市场也在中国。中药产业因最具投资价值而成为国际医药产业投资资本追逐的新热点,大冢制药株式会社、津村制药株式会社等日企纷至沓来,许多全球著名的大型跨国医药公司也已进入我国市场。他们大多采取收购或入股国内潜力制药企业的合作策略。
资本对中药行业的关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资金支持和良好的经济环境,活跃的投资行为也为中药产业长期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3、潜力与瓶颈
3.1资源方面
我国具有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然而由于过度开发等原因,一些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中药行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资源的可持续和合理利用。中药资源应该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对中药资源加以保护:①加强中药种植的区域规划,实施中药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工程。以保护濒危稀缺中药资源为核心,以中药优质种源繁育、野生资源的抚育、人工种植养殖技术为重点,充分利用荒山、沙漠,配合退耕还林还草和西部开发的战略部署,保障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②运用高新技术,提高育种水平,开展种子质量评价和研究;发掘新的药用资源、代用品等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③加强中药资源监测和信息采集网络建设;开展重点中药品种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3.2技术标准方面
由于基础研究薄弱,创新能力和评价体系的缺乏,目前我国还未能建立适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我国中药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不仅不利于中药产业本身的发展,也阻碍了中药的国际化进程。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提高:①开展对中药种子标准的研究,填补该领域的空白;加强对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的研究,完善中药材生产技术标准;继续加强中药材多指标控制质量标准研究,全面提高中药材质量。②加强中药饮片标准和提取物标准的制定,尽快使中药的原料与国际接轨;研究国外发展植物药的模式和策略,研究适合于中医药特点的新药注册标准和简化注册程序。③加强中成药生产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应用多指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开展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加强中药制药设备和机械的研究,全面提高适合中药生产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④加强中药质量综合评价新模式的研究,多角度开展中药技术标准的设立和完善。⑤建立适合于中医药特点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3.3创新体系方面
中药产业整体而言创新能力差,产业快速发展后劲不足。加强我国中药的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建设主要应从资金和政策层面上予以重视,包括:加强国家创新研究基地的建设;加强以企业为核心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实施力度;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扶植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中医药标准化研究中心、中药化学对照品中心、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中心、中医药信息网络中心;继续支持旨在开展行业共性技术研究的国家中药工程中心的建设;加快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等,来提升中医药研究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复合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为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4国家政策方面
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政策直接影响产业结构布局和资源配置 。产业环境差,制约和影响了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中的条款主要针对中成药,对中药的原料缺少详细的考虑;知识产权保护难以实现对中医药特点的实质性保护;中药材、饮片、中药提取物的生产和流通方面的法规不完善,技术标准缺乏;对医院制剂的限制政策不适合中医药临床使用特点和传统;野生药材资源急需保护和合理利用等。我国急需建立反映中医药特点,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和我国国情的独立政策和法规体系。
国家“十一五”期间应加强各部委间协调和领导、针对重大问题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抓好落实。中医药产业发展是个系统工程,管理涉及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知识产业、中药服务业等多个行业;运行涉及市场,发展涉及基础支撑,因此,需要把握和处理好之间关系协调发展。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7-3-3 19:00:02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12-23 14:15 , Processed in 0.01934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