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4|回复: 0

[转贴]“中国制造”的发展战略已失去指导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0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坊间传出美国要对中国输美电视收取专利费的信息。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日前对外公开消息称,依据FCC的法规进程,2007年3月1日之后,在美国国内销售的所有电视机都必须是数字电视,而且不管哪个国家、地区的彩电企业,要出口电视到美国市场,都要符合ATSC(数字电视) 标准的技术规范。如果按照ATSC对韩国(电视)的收费标准(每台数字电视20~30美元)计算,中国彩电企业因专利授权,每年将不得不支出大约10亿美元的费用。在欧洲,类似于美国ATSC标准的DVB-T标准,也有向中国彩电企业伸出收费之手的迹象。  

  这是贸易战呢还是新型的贸易壁垒?所有向这个将要收费的行为的情绪发泄都是徒劳的,在很多时候无知者的愤怒是惩罚无知者自己的手段也是证明无知者无知的手段。

  时至今日,全球产业竞争的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应该科学地了解目前乃至未来世界产业的竞争方式以便及早调整自己的竞争方式,以免陷入在错误的道路快速行驶还不怕路远的陷阱中。  

  中国面向未来的制造模式已经落后。我们努力建立庞大的工厂然后想把便宜的产品卖遍全球,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的,目前支撑中国制造繁荣的是:外资图纸+中国组装,或者是自己没有知识含量的组装。  

  在21世纪,重工业的概念已经完全变异,重工业不再是一个厚重长大的产业板块,它成为所有产业的基础,而除它之外的所有产业都在变轻,也就是说只有知识产业才是真正的重工业,任何国家制造业的发展视角必须从产品上离开。  

  上个世纪的重工业集中在煤铁重镇以及由此生产的厚重长大的产品上,现在的重工业的重镇已经从这种资源型的地方完全转移。实际上像硅谷这样的电子科技方面的区域,以及像生物技术与材料技术等尖端技术园区才是最重要的重工业重镇,我提出这样的观点你可能感觉不可思议,但是事实却不容你任何的质疑。  

  就像生物技术对人类未来形体的奇异预测一样,我们可以对未来仍然主导世界经济的跨国公司的形体做出判断。未来的跨国公司完全是个知识运营公司,虽然这些公司的范围之内仍然留存着物质形态产品的制造,但是,这些制造环节实际上属于知识的打工者,不仅仅在高技术领域是这样的,在普通领域也是如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可口可乐以及麦当劳模式也是这样的,这些跨国公司实际上只在运做知识,这些知识包括商誉、工艺、配方等等,这些东西实际上是靠专利与标准等成形的知识链条捆绑着,所谓的产品市场份额实际上是知识魔术的产物。  

  当中国的超低价产品制造出来以后,世界的贸易竞争手法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总之发达国家要用自己的替代性壁垒加以限制,知识性的标准就是这样的手段。  

  美国数字电视的向中国收取专利费给我们以最好的思考,我们不能仅仅把这个事情看成是个贸易壁垒的问题,这是国家制造之间的竞争出现的新模式。从产品、价格、渠道等传统竞争环节出发的产业竞争已经过时了,因为这些形而下的东西都在以知识为基础的标准的控制之下,如果你不生产并控制标准的话,产品、价格、渠道等常规面的竞争都是没有意义的竞争,所以说现代的一国制造的重点已经从产品面转化到知识面,因此强化新知识的生产与控制已经成为竞争的关键,而中国一个个像庄园一样的、规模巨大的工厂不该是我们的骄傲,而应该是警醒:我们不应该拿我们最好的资源去建设厂房而应该是实验室,任何一个国家的制造业要在世界市场中取得胜利首先是自己知识战略的胜利,除此之外没有捷径。

  因此,对中国的制造业来说首先要强化的是知识创新能力,而不是份额。中国市场流行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实际上已经遭遇失败:其最明显的证明就是我们几乎所有制造业的创新能力都遭遇到挑战,我们应该严肃反思,如果中国庞大的市场能够交换外资企业的东西的话,那么最应该交换的应该是能换来技术创新能力,也就是我所说的新知识的生产能力,实际上创新能力是可以学会的,是不可以教会的,更何况没有一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愿意向我们教授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认真严肃地思考美国彩电专利费的背后玩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1-16 02:00 , Processed in 0.01901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