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9|回复: 0

温室气体排放引新能源危机 地球将不适人类生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1 14: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align=center>温室气体排放引新能源危机 地球将不适人类生存</DIV>

3月20日,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做客搜狐科学频道,就中国面临新的能源危机和应对办法等问题发表了自己观点。

张博庭把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看作是“新能源危机”,为此他解释道:

整个二十世纪,人类已经消耗了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

目前,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剩余可采储量,按目前产量,静态保障年限仅40年;天然气的剩余可采储量静态保障年限仅为60年。煤炭的使用年限也不过百余年。然而,最近,迫使人们对能源关注的压力主要来自温室气体问题。

首先,要知道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要注意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排放。

在地球日常既进行的碳循环中,森林的覆盖率会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有较大影响。森林中的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不仅有将大量的二氧化碳转换为氧气的光合作用,而且其树干、根系本身和周围的土壤中也会保持大量的有机碳。因此,研究发现森林是地球碳循环中巨大的碳存储源。森林的覆盖率对地球二氧化碳浓度有较大的影响。但是,总体的变化的幅度也不会太大,目前尚不足以构成对整个世界碳循环的巨大威胁。

影响碳循环的因素在于什么呢?各种动植物体本身都是碳元素的载体。在人类出现以前的远古时代,由于没有火的使用,所有动植物死亡之后的躯体最终都被埋藏于地下,形成了现在大量沉积在地壳中的煤炭和石油。经过数亿年的演变,地下沉积的碳元素(煤炭和石油)越来越多,而直接参与日常大气循环的碳元素变得越来越少。随着地球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减少,最后也就形成了近代适应我们人类生存的气候水平。

在人类的工业化之前,人们还没有能力大规模的开采煤炭、石油。因此,人类活动对地球碳循环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当我们学会了开采利用煤炭、石油这些矿物化石能源之后,现代社会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导致大量的化石能源被燃烧。燃烧不断产生出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使得原来沉积在地下的碳元素,大量的被释放到空气中去。按照目前世界能源的开采、消耗速度,几乎没有一种矿物化石能源储量还能够让人类再使用200年。也就是说,在最近这几百年的时间内,我们几乎要开采出了数亿年来积累在地下的全部化石能源,释放出了埋藏于地下的绝大部分的碳元素。这必然会导致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升高,带来强烈的温室效应,可能会产生温度增高、冰山融化、海水上涨、淹没大陆、气候环境变化异常等一系列可怕的后果。

总之,过量的能源燃烧室造成地球温室气体激增的首要原因。

最近,IPCC正式发布了全世界超过2500名顶尖科学家参与了报告的编写。报告认为,从20世纪中期至今观测的大部分温度上升,有很大的可能性(超过90%)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这种变化,最起码在过去1300年中都是很不寻常的。

如果这种趋势不能改变,那么前景又会如何呢?最近,美国加里佛尼亚大学地质系科研人员在最新一期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地球3亿年前曾发生过大规模温室效应”。自冰河期结束以后的1万多年中,地球气候保持了相对稳定。科学家认为,这为人类文明的起源以及演化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研究人员还指出,今天,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360ppm,是近50万年里最高的时期。今后,如果人类将地球上所有的矿物资源耗尽,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增加到3亿年前古生代晚期时2000ppm的水平。通过对该图的分析发现,在古生代晚期时代的千百万年里,就曾发生过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性温室效应,而且这一现象不仅仅在人类出现之前,甚至在哺乳动物之前。

“在哺乳动物之前”的描述说明了什么呢?该项研究告诉我们,3亿年前的气候水平,没有人类,甚至没有哺乳动物。这也许是由于地球生命进化的时间还不足,但也有一种可能就是,那种气候成分根本就不能适应人类甚至哺乳动物的生存。也许气候变化对地球生命系统的影响,远远要比我们今天人类所能预料到的温室气体的效应严重得多。

过去我们对人类未来的最大担心主要来自能源资源的枯竭,所以,我们今天的人类正在计划着在矿物资源被用光了之后的能源供应办法。我们的科学技术似乎已经能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解决能源枯竭的问题。我们正在准备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聚变的能源,来解决未来地球能源枯竭后的能源供应。然而,今天我们却非常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一人类能源危机的时间表了。严酷的现实再次迫使我们必须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机制中转变过来,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我们人类应该意识到,可能等不到地球的能源资源都被用光的时候,由这些矿物能源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导致的气候变化,就使得这个地球,变成不适于人类居住的星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11-24 12:21 , Processed in 0.01962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