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4|回复: 0

中国甲醇供应格局悄然发生变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6 0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甲醇供应格局悄然发生变化

近年来,煤化工尤其是新型煤化工行业在中国蓬勃兴起。其中,甲醇作为一种重要的产品,生产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由此中国的甲醇供应格局也在悄然改变。


过去几年,我国的甲醇产能逐年增长,产量也在不断地提高,从2001年的仅200万吨迅速攀升至2005年的近540万吨。但这并不足以满足国内旺盛的需求。与之对应的是,近5年的进口量相对稳定,保持在130万吨以上,而出口则相对可忽略。因此,尽管产品的自给率同样在提高,但进口甲醇对于国内的市场供应仍占据相当的分量。


然而形势在进入2007年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中国甲醇的进口量仅有不到1.5万吨,而去年同期是13万吨多,减少了近90%。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出口量从区区79吨猛增到9万余吨,这几乎是中国2006年全年出口量的一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参照历史数据,其实从去年8月起,中国的甲醇进口就在逐步萎缩,而出口量相应地在增加。在12月,长久以来进口数量大于出口的形势就已经发生了逆转。可能是相对全年的进出口而言,单单一个月的数字并不足以改变当年的整体趋势,因此也没有受到多少关注。但是在今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如果这一趋势得到延续,中国就将转变成甲醇净出口国。那么是否有这个可能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明白为什么进出口形势会发生逆转。笔者认为,原因有二。


一方面,中国的甲醇产量在大量增加。甲醇生产的高效益和甲醇衍生物需求的持续增长推动了中国新一轮的甲醇扩能。2006年国内甲醇产量从上一年的569万吨提高到762万吨,同比增长34%,增幅远高于消费量。这些新增的产量,大大挤压了进口产品的市场分额,也就造成了进口的锐减。另一方面,国际甲醇价格的不断上涨也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国际上生产甲醇多以天然气为原料,受原料价格升高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甲醇价格从去年8、9月间开始攀升。而中国的甲醇生产多以煤为原料,相比就有价格优势。目前每吨甲醇的生产成本在800元-1000元,如果用煤生产,2.25-2.5吨煤可以生产1.5-1.6吨甲醇;若用天然气,则1500-1600立方米天然气可以生产1.5-1.6吨甲醇。从收益率来看,甲醇项目的利润率可以达到30%-40%左右。巨大的利润空间使厂家更愿意出口产品,这导致了出口量的逐步增加。这一增一减,形势的逆转也不难理解了。


那么,中国是否会就此成为甲醇进出口国呢?中国的甲醇产量还将继续增加,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去年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当时我国甲醇规划项目有88项,产能达4850万吨/年。但是这近5000万吨/年的规划产能,其中真正投入建设的仅有20%不到,约900万吨,这些产能将在近几年逐步释放(其中部分项目也投产),不仅可以轻松地填补国内供需的缺口,而且还将有大量的过剩。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项目一般都建有下游装置,从理论上来说,产出的甲醇不是最终产品。但是,这些大型的一体化煤化工项目,大都是分阶段建设的,目前投产的只是一期甲醇装置,而中远期的配套装置由于建设周期,还远没有到位,有的还停留在规划的层面上,或者仅仅是为了顺利通过审批的幌子。"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未来这些新增的产能产量,将继续冲击并改变国内现有的甲醇供应格局。


笔者认为,中国已成为了甲醇净出口国,这一形势在今后几年将延续。国产甲醇不仅会继续挤压进口产品的空间并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同时对国际市场的冲击也将逐步增大。

[此帖子已被 大国寡民 在 2007-3-26 8:49:31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6-9 13:22 , Processed in 0.01995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