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 经济效益增势良好,成本费用控制进一步加强 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完成利润总额373.65亿元(九大子行业),比去年同期增长49.74%,增幅与2006年同期相比高幅增长了40.72个百分点。从重点子行业来看,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医疗器械和中成药工业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化学原料工业、卫生材料行业、生物制剂和中药饮片行业的利润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以中药饮片工业的利润增长最低。其中化学原料药工业累计完成利润总额61.87亿元,同比增长49.05%,同期增幅提高了33.93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制剂工业累计完成112.24亿元,同比增长63.39%,同期增幅大幅提高了67.15个百分点;中成药工业累计完成79.97亿元,同比增长59.45%,同期增幅大幅提高了58.25个百分点;生物制剂工业累计完成32.12亿元,同比增长30.81%,同期增幅提高了10.73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工业累计完成7.62亿元,同比增长13.92%,同期增幅提高了10.86个百分点;医疗器械工业累计完成39.02亿元,同比增长51.02%,同期增幅提高了20.04个百分点;卫生材料工业累计完成12.52亿元,同比增长25.07%,同期增幅大幅下降18.26个百分点。 从全国各省市来看,利润排名前10位省市的利润总额占全国医药工业利润总额的70.98%,比2006年同期所占比重下降了3.43个百分点。其中,在排名前10位的省市中,山东、广东、吉林、河北和河南五省的同比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吉林省的工业利润已经翻倍增长;山东省和江苏省占全国工业利润的比重均超过10%。 单从数字上看,医药工业利润普遍向好,企业经济效益飘红,但是这一字面上的高增长背后的成因何在,值得研究,除了后文将会提及的各项有利于医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因素对行业的整体拉动带来的企业效益好转之外,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因素也要考虑在其中: 一是利润增长基数较低。由于一些业内众所周知的因素,2006年同期整个医药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全国19个省市的医药工业利润增幅低于10%,其中在医药工业总产值前十大省市中的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河北等省市的工业利润增长率分别仅为6.52%、6.18%、4.7%、0.11%和2.68%,共有包括北京在内的9个省市医药工业利润出现负增长。从各个子行业来看,利润比重占30.04%的化学药品制剂行业2006年1~9月份的利润出现负增长,仅为-3.76%,而占全行业整体利润21.4%的中成药工业2006年前三季度的利润增长仅为1.2%,2006年同期的低基数为2007年逐步复苏的医药工业效益强劲反弹奠定了一个基础。 二是成本费用控制良好。我们再从今年1~3季度医药工业总体销售成本结构来分析,全国平均水平是工业产品销售成本所占比重达到69.34%,比2006年同期所占比重提升0.61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药行业和医疗器械行业的销售成本所占比重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化学制剂行业和中成药行业产品销售成本所占比重比2006年同期分别略为提高1.04和2.3个百分点。医药行业反商业贿赂活动以及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医药企业加大了内部成本费用的控制,从两年的运行情况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产品销售费用所占比重从2006年前三季度的13.34%下降到2007年同期的12.26%,下降了1.08个百分点。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生物制剂、医疗器械、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工业行业的销售费用所占的比重均有下降,其中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工业分别下降了1.91个百分点和1.96个百分点,而其对应的利润总额所占比重分别上升2.76个百分点和2.31个百分点。有效的成本费用控制也为利润增长带来一定空间。 三是新会计准则的影响。今年,中国股市大热,医药板块的业绩增长也比较强劲。2007年1月1日起在国内上市公司启用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中,上市公司资产=消耗性资产+资本性资产+投资性资产,上市公司中存在巨大升值潜力的投资性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等,新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性资产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投资性资产改为公允价值计量,其升值空间极大,拥有投资性资产较多的上市公司,其利润(并入利润中的投资收益)和净资产都将呈现巨幅增长。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据中报显示,上半年医药板块上市企业的投资收益同比增长247%,并在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中占据了约1/4的比例。而医药上市公司在2007年上半年的合计利润约占医药行业同期总利润的18.5%(含工业、商业),考虑医药商业的微利特征,大概匡算生产性医药上市企业的利润总额占医药行业利润总额约15%,这一部分工业企业的利润强劲增长对拉动行业整体利润的抬升不可忽视。据分析,不考虑投资收益高幅增长对利润的影响,医药上市公司在上半年的利润增长幅度将由原来的43.48%下降到20%左右,可见新会计准则的调整以及股市的向好大大促进整个医药工业企业利润的较快增长。附表中给出了今年上半年国内几个利润增长比较强劲的医药上市公司的主要经济指标,可以看出受投资收益大幅增长的拉动,普遍的利润增长都高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综合以上因素,虽然前三季度医药工业利润水平从数字上看出现近年来的一个高幅增长,但我们对行业主营业务的赢利水平以及企业的发展后劲还需谨慎看待。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007年医药经济在调整与规范化中逐步抛开质疑与困惑,走出低谷,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展望2008年,无论是外部的宏观经济大形势还是产业内部,都存在推动医药经济稳步增长的动因,但是也有一些与产业发展相关的不确定因素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一、宏观经济快速发展,调控措施值得关注。 中国经济的增长目前正步入快车道,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增幅是11.5%,目前,中国的GDP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四。2008年是奥运年,中国概念将感染世界。宏观经济的偏快发展是可以预期的,在这样一个大氛围中,医药经济的增长也是一个必然趋势。2007年国内CPI一路高企,8月份达到6.5%,9月份略为回落0.3个百分点,全年可望控制在4.5%,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政府一系列遏制通胀、防止经济过热的调控措施已经陆续出台。央行在今年累计9次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国家推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巨大的贸易顺差下,人民币可能进一步升值。 2008年国家将加大调控力度,为降低投资增长速度、稳定物价水平不排除采用对价格、贷款额度进行行政控制等手段。此外,十七大已经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因此,坚持和提高节能减排标准或将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闸门。由此联想到医药行业,药价问题和更为严格的环保制约在2008年需要引起重视。 二、药价下降将是持续趋势,酝酿中的药价改革带来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 以今年5月初的第24次行政性降价的结束作为一个分水岭,“后药价时代”降价已经不是主旋律了?答案是否定的,药品价格下降是必然持续的趋势。8月,据监察部公告,今年以来又有802种药品价格得到调整,其中降价品种占70%,最大降幅达85%;其余30%的廉价药品维持原价。今年虽然物价涨声一片,但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占药品销售70%左右的西药的价格在7月份依然下降了0.9%,8月份下降了0.6%。发改委在新近出炉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探讨了对现行药价管理模式做出大幅调整的改革思路。政府有关部门对药价的控制可能逐渐由单纯的行政控制手段,转向从扩大定价范围、制定合理差比价、划分中央和省级定价权限、限制流通环节加价等十个方面对现行药品定价和管理机制进行调整。 与中国医改的整体方案相配套,目前酝酿中的药价改革将有几大看点。首先是纳入政府定价范围的药品将会增加。据了解,根据药品分类管理规定和终端市场竞争垄断程度,今后所有处方药、医保目录内非处方药、还有麻醉药品的原料药等有可能全部纳入政府定价的管理范围,其他药品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处方药政府定价已经在广东率先试点。若如此,估计政府定价药品将占到国内所有流通药品的50%~70%。其次,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在医院补偿机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的前提下,单纯降价对中间环节的作用有限,因此控制流通环节加价率成为今后药价改革的另一个重点,要顾及企业对降价的承受能力,允许企业获利高于工业平均利润;可能会鼓励生产企业直接将药品销售到医院和零售药店并抑制代理商包销,籍此来控制药品生产之后的出厂价和销售价之间的价格差,但这对药品流通环节会产生较大影响。伴随医药分开的推进,在国家提高医疗价格和财政补偿幅度以后,可能对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还要进一步压缩;再次,有关部门有意利用价格政策鼓励创新,抑制企业重复建设和药品的不合理替代,由此对保护期内的专利药品、新上市的仿制药、首仿药实施的有区别的定价机制都可能列入药价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当中。 中国的药价改革是渐进性的,今年相对没有大动作,但是新的药价改革政策似乎已是“山雨欲来”,一旦医改方案正式出炉,配套的药价改革时间表也会浮出水面。 三、医药经济将直面新医改方案的影响,新一轮产业变局起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