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化肥价格持续走高的原因对策以及影响 08年,中国化肥价格屡创新高;受全球和国内能源和气候等各种因素影响,我国化肥供求局面异常紧张,在维持护企业利益还是保护农民权益的问题上,中国政府遇到了化肥涨价以来最大的难题。原材料、化肥生产企业、政府政策、农民购买力等等和化肥紧密相关的链条,在2008年春天一同将化肥问题推到了焦点位置?那么,这其中是体制残存问题还是市场化进程问题?政府、企业、农民将如何继续?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了解一下目前中国化肥价格的现状。 化肥价格走高的原因分析: 今年,是我国化肥价格涨幅最大的一年,也是供求关系最为紧张的一年,那么,是什么推动了化肥价格居高不下尼?据记者了解,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造成了我国化肥形势的严峻。 1.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生产成本上升。 由于全球能源形势供应紧张,与生产化肥相关的各种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如以煤炭为例,我国煤炭价格折算成天然气价格约2.5?3美元/MM Btu,而硫磺价格从2007年初的54美元/吨一直增长到目前的600美元/吨。如果按照每吨磷酸二铵消耗0.5吨硫磺计算,2008年我国磷酸二铵的生产成本将比2007年增长2000元/吨左右。 2.出口猛增,国内化肥价格大幅度增加。 化肥的大量出口与硫磺等原料成本增长同时拉动了我国化肥价格,与2007年初相比,2008年初我国氮肥价格明显增长,尿素增长6%,碳酸氢铵增长30%,氯化铵增长54%,而硫酸铵由于硫磺价格增高,涨幅达到100%。磷肥价格增长幅度更大,磷酸二铵涨幅达到100%,磷酸一铵涨幅达到89%,由于大量出口,这两种产品都缺货,部分企业已经停止报价,市场上有价无市。而我国特色产品?过磷酸钙的价格也上涨了85%,由于养分含量低,运输成本相应较高,所以部分市场的零售价涨幅更高。同样受硫磺涨价的影响,硫酸钾的价格大幅增长,目前已经超过4000元/吨。 3.春耕用肥紧张、冰冻灾害抑制化肥的生产,价格难以回落 按往年估计,我国春耕尿素需求量约600万吨,冬季淡储尿素800?1000万吨以保证春耕用肥,而2007年出口500多万吨等于将淡储减少一半,2008年春耕尿素供应偏紧。我国春耕磷酸二铵需求量约240万吨,每年需要淡储200万吨才能满足春耕需求,2007年出口耗尽所有淡储二铵,2008年春节南方冰雪灾害又抑制了磷酸二铵的生产,磷酸二铵供应非常紧张。东北春耕化肥紧张较严重,东北化肥主要靠外调,而2007年大量出口导致东北大部分地区尿素和磷酸二铵的储存不及往年的20%。据估计受南方冰雪灾害的影响,大量蔬菜重新种植,受灾油菜和小麦等作物恢复生产将需要36万吨尿素、30万吨碳铵、22万吨二铵、15万吨普钙,28万吨氯化钾,47万吨复合肥(15-15-15),约占常年春耕用肥量的10%,各地正在积极抢运。与尿素和二铵紧张对应,2008年钾肥进口谈判仍没有确定,商家都在持货待售,不出货,春耕钾肥供应仍紧张。 化肥价格走高的对策: 限制化肥价格抑制出口增长 近日,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应对去年四季度以来化肥价格较大幅度的上涨,国家已经并将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化肥生产和供应,稳定化肥价格。 这位负责人说,为了保证化肥供应、稳定化肥价格,国家进一步扶持化肥生产,继续对化肥生产企业用电、用气实行价格优惠,对化肥铁路运输实行优惠运价并免征铁路建设基金,对国内所有化肥品种免征增值税。 为严格控制化肥出口,国家提高了尿素、磷酸二铵出口关税,对磷酸一铵等国内短缺的化肥品种开征出口关税。 据发展改革委介绍,目前,化肥出口已大幅度下降,销区化肥库存明显增加,东北地区供应紧张状况明显好转,化肥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已得到遏制。近期国家将开展化肥价格专项检查行动,督促化肥生产、流通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化肥价格政策。 化肥价格走高的影响: 化肥企业:饱受“两头切”之苦 “一边受限价销售与限制出口政策影响,化肥价格被人为控制;一边是原料、人力、运输费用增加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刚性增加。化肥企业这种‘一个萝卜两头切’的处境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山西丰喜肥业(集团)股份公司营销管理部副部长侯一问道。 “一个萝卜两头切”,是近期化肥企业中颇为流行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化肥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料(主要是煤)市场已完全放开,可以随行就市不断提价,而化肥产品(主要是尿素)却一直受到国家最高出厂限价约束,无法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和成本变化情况自行调节。化肥生产企业就好比一块萝卜,前端被原料供应商狠“切”了一块,后头又让国家限价政策剁去一截,因而两头受挤,倍受煎熬。 仅以尿素一项为例,一方面,受尿素出口关税上调、出厂限价政策、运输困难等多种因素影响,元月份以来,国内尿素出口明显减少,价格受到抑制,企业较去年第四季度下跌了100~150元/吨,80%以上的企业已无利可图。另一方面,受成品油涨价、华北五省区联合公路治超、以及前期恶劣天气影响,企业运输费用今年大幅增加。就拿煤来说,从晋城到运城(企业所在地)的煤炭运价为280元/吨,而目前已涨至360元/吨,上涨了80元/吨。与此同时,受山西省政府从今年起启征“矿山环保恢复治理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的影响,晋城无烟块煤在去年大涨了50多元/吨的基础上,今年又上涨了50元/吨,到厂价已超过860元/吨,仅此两项,就使吨尿素成本增加了150多元。 农民:政府巨额补贴 不是最大受益者 当前,春耕生产已进入关键时节,农资商品迎来购销高峰。陕西省拿出4700万“救市”,当地化肥价格应声而降,市场价格明显低于周边省区。 但业内人士对这种“价格干预”方式评价不一。他们认为,陕西拿出几千万元对化肥价格实施干预,目的是希望稳定农资价格,让农民得实惠,但由于具体操作中是对部分地产化肥实行政府补贴,用的是计划经济的老办法,结果最大的受益者并不是农民,而是化肥生产企业。 业内人士提出,化肥价格要管控,但要用市场化的方式来做。与其通过价格干预稳定市场,不如直接补贴给种粮农民。 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实施“价格干预”,受益最大的是省内两家化肥生产企业,其次才是农民。他说,国家一直对尿素实行限价,每吨出厂价不得突破1725元。而陕西省此次“价格干预”办法规定,对陕化所产尿素6.5万吨,磷酸二铵四万吨,每吨按300元补贴;渭化所产尿素10万吨,每吨按150元补贴,并要求春耕期间渭化和陕化政府补贴的尿素每吨出厂价不得高于1650元。这实际上变相突破了国家的上限,等于同意陕化将尿素出厂价提高到了1950元,渭化将尿素出厂价提高到1800元。再说,对不同企业同一品牌产品实行不同的补贴政策,实际上是在保护落后。生产工艺落后、生产成本高,就享受高标准的补贴,这对生产工艺先进、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企业很不公平。 根据他们以往的经验,陕西全年的尿素需求量大约在40万吨至45万吨之间,春耕市场估计有15万吨就趋于饱和了。这次省上一下子“集中采购”16.5万吨,可以说已经是供大于求,外省尿素根本不可能再进来。由于当地尿素价格因此降了一些,对农民来说还是有好处的。 记者在陕西关中农村走访发现,尽管政府的“价格干预”已经使当地肥价比周边省区有所降低,但农民仍然觉得肥价太高。眉县槐芽永丰农资部负责人张慧告诉记者,春季农民手里现金都比较少,一是刚过完年,二是学生开学都要用一些钱。有些农民为了买化肥不得不粜些粮食,大家都喊肥价高。 化肥价格走高的矛盾: 化肥限价:政策杠杆在市场博弈中力不从心 为抑制过高的农资价格,国家和一些省市近期先后出台了化肥出厂最高限价政策。但从市场反应看,肥价仍出现较大幅度上涨,限价政策效果有限。业内人士认为,今年的化肥限价政策最终的结果会是无功而返,政策杠杆在与市场行为的博弈中败下阵来。 那么,限价政策为何失效?从记者采访了解到,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导致: 首先,是这一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原材料市场因素。在当前原材料上涨严重的情况下一味限价,会损害化肥企业的利益。 第二,政策执行需要的“部门联动”很难操作,只要一个部门出现行动脱节、一项政策没有很好地落实,都会影响政策调控的整体效果。在煤炭等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铁路运力紧张、公路运价上涨的情况下,如何兼顾生产者、经营者和广大农民的利益,把肥价控制在合理水平,是摆在宏观调控部门面前的两难问题。 针对化肥价格走高的建议: 逐步市场化 直接补贴农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化肥补贴这样的临时性干预措施不能经常采用”陕西省商务厅市场处处长任宁认为。 对今年的这次限价,化肥生产和流通界人士认为,由于企业方面不愿做亏本生意,价格干预最终将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是产量萎缩,一种是继续引发上游价格管制。前者不是政府限价的初衷,后者势必将化肥上游产业卷入价格“干预”链条,更加加大了调控的难度。 针对目前化肥市场价格限又限不住、放又不敢放的尴尬局面,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最终取消对化肥生产企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逐步地市场化,必要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这是发展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