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70|回复: 10

中国太保的一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7 09: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贴:
中国股市的绩优股、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大盘一线权重股、伟大的领跌斗士、今天活跃在股坛引领股市暴跌数天的著名领跌股中国太保,因解禁上市,连连下跌至跌停,积郁成疾,无力反转,于2008年3月26日10时10分在上海证券交易不幸落水身亡,享年3个月。
  601601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让无数股民痛不欲生的一生。今天设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601601的灵堂庄严肃穆,哀乐齐鸣。灵堂的正上方悬挂着“沉痛悼念中国太保”的横幅,下方是大小庄家敬献的花圈,中国太保躺在苍翠的松柏丛之中,身上盖着翠绿的跌停大旗,安详地闭上了K线眼睛。中国太保当日的盘口走势图被摆放在灵堂的显耀位置,供各界股民瞻仰。
  前来和中国太保作最后告别的有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石油、中石化,中神华,万科,宝钢,联通以及工行,中行,招行,民生银行,建行,交行等一大批权重大盘股。在中国太保大幅下跌和跌停期间,通过以同样放量下跌等各种方式来表示慰问的还有ST浪莎、STTCL、ST吉炭、ST金杯等大量ST股。
  港股、日股、美国纳斯达克以及中国太保的生前友好也发来唁电、唁函,对其不幸跌停逝世表示沉痛地哀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7 20: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tj兄提供的林森池先生分析保险公司的内容,其实出自过去数月林先生在香港电台普通话台“E线金融网”节目的访谈。近闻林先生即将暂别电台节目,专心创作继《证券分析实践》和《平民资本家》后的第3本书。本人珍藏并剪辑了林先生自2006年8月至今的全部访谈内容,大约有800M的MP3,稍后待林先生正式暂别电台节目后,会将全部收录摆放到QQ中转站供同好下载。在此先进行一下预告。

林先生对平保和人寿的分析,可能与国内大部分分析员的观点大相径庭。对此,我还是引用巴老的名言:投资人必须了解在各种金融机构当中,快速成长通常蕴藏天大的问题,有时更甚于重大舞弊,要真正测试衍生性业务的获利能力,必须是在无成长的状态下,只有等潮退了才知道是谁在裸泳。保险公司,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你根本无须对蛋糕眼馋,一口口慢慢吃就好了(风险管理),厨房里的鸡蛋和面粉多着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7 20: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秦皇淮兄也对保险和银行的业务“不熟悉”?我还以为天地下就我这个笨蛋对保险和银行的业务不熟悉的呢。难兄难弟式的知音!这两年为这,不少做股的朋友对我大不理解。

不但如此,本轮牛市至今,不但1股银行、券商、保险股,1股地产、1股有色资源股都没碰过,连钢铁等等这些无人不知的股也没碰过。有人说,那你不冤枉了这轮牛市了吗?也许这种牛市与我无缘,所以,其腰斩式的熊市也就与我无缘。

尽管不熟悉保险业,但我肯定知道,保险业08年或更长时期内,其净值收益率1位数也许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因为他们连7%的长期收益率的项目都“争”得要打起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7 22: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保险、银行是大周期行业,很难判断均衡点,也很难判断长期价值。但这并不意味它们不是很好的投资对象。戴维斯一生基本都只投资保险,45年获利1.8万倍;阿尔瓦利德王子主攻银行,花旗一役后被称为"阿拉伯的巴非特"。不过,这些成功都需要对行业景气循环的深刻认识和买卖时机的把握。

保险公司的盈利因素在我看,基本取决于浮存资金规模变化、成本变化、收益率变化。在三者中,只有第一项是增长无疑的,但业务规模的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赢利的增长,尤其07年收益率是个“奇异点”。

大周期行业业绩的波动外在因素影响太强,所谓的竞争壁垒反而不容易积累。表现在一个特定循环中,往往齐涨共跌。比如招行大家公认好,但涨幅却并不突出。迷恋某个公司不如关注行业起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7 23: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11%的投资收益长期不具备可持续性,这是肯定的,国寿自己也预测长期投资收益只有5.2%;但6.6%的孚存资金成本就有可持续性吗?在好年景做高成本,是上市公司一贯的伎俩。巴菲特曾说自己的保险公司孚存资金成本为负值,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相当于保户倒贴钱给他来做投资呵呵。我还是喜欢周期股,因为周期股能带来10倍回报,当然做反了周期,别人跌50%,自己跌70%,即使是这样,只要等得够久,或者长期定期投资,等到正周期的那一天,还是有几倍回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 11: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PETTER9988的提醒

只要在这个市场上,避免不了周期,因为证券市场本身的周期性特征就很明显,尤其我们这个新兴市场,不是大起就是大落。从上市公司的构成看,周期股也居多。如果能在周期的底部进入,周期的高点退出当然最好,但因为太完美,其操作性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定期投资是一种投资方式,适合周期股和成长股,但却是绩差股的地狱。从这个角度看,不是周期股失败而转而定投,而是定投是适合周期股的。定投的最大特点是长期,即持有期对股票收益的作用,如果不能以平常心看待平常日,当然每一天都会变成漫漫长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10: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理解保险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于两部分,

1. 保险本身的盈利 -----保费收入越多越好

2. 保费资产投资的盈利-----投资收益越大越好

这两点都是保险公司的主业.
.

与其他投资公司不同的是,他的资金成本低(2.5%保底利息),使用时间长达几十年.而且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来自于保费)可供自己投资,不存在抄底没有钱的问题.

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7 20: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保险业务收入越多越好

--------------------

这种想法是有问题的.

无论从事哪种细分业务的保险公司(寿险/产险/巨灾险…), 其实, 都有着相似的赢利模式----对浮存资金在特定的利率环境下进行运用以获得收益. 而决定某个财务年度收益水平高低的核心因素, 就是浮存资金的成本. 如果获得浮存资金的代价过高, 这种保险业务就毫无意义甚至将对股东财富构成严重的伤害(歇业更好). 数年前, 高利率及恶性竞争环境下, (盲目/胡乱)签发的保单对不可一世的中国保险业大公司所构成的伤害历历在目.

以人寿为例, 07年约7700亿的(平均)投资资产占了总资产的近95%, 该笔庞大资金07年度的成本高达6.6%------一个很可怕的数据. 感谢上帝, 本年度11% 超额投资收益率足以掩盖问题. 如果, 我是人寿的管理层或者股东, 应该从心底里感激这个大牛市, 否则, 第一年上市, 交出的恐怕就是一份见不得人的答卷!

展望未来, 11%的总投资收益显然是无法延续的(现金及等价物/定存/债券占比80%), 这是一个常识! 但预测未来, 还必须对未来数年浮存资金的成本进行可靠的估计. 遗憾的是, 我们很难对造成浮存资金07年度成本高达6.6%的两大主要因素的未来延续性进行判断(人寿在年报中对这些核心的问题竟然一笔带过):

1. 据说是因为产品集中满期及年金给付所引致的450亿开支增加.

2. 据说是因为 资本市场分流所导致的150亿退保.

欣闻, 人寿公司081~2月的保费收入又出现了 令人惊喜的增长. 我想对那些欢欣鼓舞的分析家们说, 在弄清楚寿险公司的成本费用要素之前, 别急着搞那些乱七八糟, 欺人自欺的 估值”.

我搞不清楚, 所以我从不介入保险公司. 好比面对银行, 既然弄不清楚那个 减值准备究竟多少合适, 敬而远之是最好的选择~~~

不妨做一个勇敢的猜测, 主要保险公司08年的净值收益率, 不太可能为负(毕竟在资本公积下面都还收藏着不少 未实现资本利得”), 但净值收益率退到个位数, 基本不用争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8 21: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不周期,个人爱好,无所谓好坏,只要方法匹配,都能做出成绩.

但是,周期投机失败,转为定期投资寻求安慰,那就蕴涵着巨大的风险.周期股能够大涨的前提之一就是之前跌得彻底,两个周期之间的漫漫长夜之苦不是一般人经受的起.大起大落不是财富长期积累的有效方式.

一点善意提醒.

[此帖子已被 PETTER9988 在 2008-3-28 21:32:19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09: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森池分析国寿、平保的投资机会 (一)


香港金融分析师林森池认为,保险股在这次股灾中呈现豆腐渣价钱,正是吸纳的黄金机会。到2012年,国寿的内涵价值可能升至27-28港元,届时股价应超逾100港元,投资者应及早购入国寿股票,以34港元买入,保守估计4年后可能有3倍升幅,平均每年有30%复息回报,未来利润甚丰厚。

近来全球股市大幅波动,投资者纷纷蠢蠢欲动想捞底,不少优质国企股包括中国保险股:中国人寿、平安保险从高位下跌约一半。人民币正处于升值阶段,07年兑美元上升6.9%,预期08年升势将加速,而美元大方向贬值几乎是无何避免。保险股拥有大量人民币债券、定期存款、现金及国内股份,均极具升值潜力,投资保险股有如拥有人民币资产。

林森池又指,1月的股市大跌,与场外发行的衍生工具(accumulator)的斩仓潮有关,私人银行家向富裕一族兜售以较市价低过5-15%的优质股,最低入场费为100万美元,合约订每日买入若干股票数量,全年共买入25日的股票数量,如果市价上升3%,发行商即时中止合约。如市价跌低过收货的订价,买家便要买入双倍股数。如果买家全部用存款作抵押品,足以应付整张合约收足全年股票所需款项(包括买双倍股数所需),风险实在不大,问题出于投资银行接受客户以优质股票作为抵押品,一旦市况逆转,作为抵押品的股价下跌,触发斩仓潮,加上未来250天须要买入合约订明的双倍股数,不少参与accumulator的富裕一族被迫将全部用作抵押的优质股在低位沽售彻底斩仓,所以优质股突然变成被优先糟质,这项衍生工具accumulator亦被谐音冠名为Ikillyoulater。

市场错价令保险股股价受压。保险公司属于金融业,市场误把保险股当作银行股,以为中国调控,加息及加银行准备金同样打击人寿保险业务 。一说指加息对金融股不利,其实这是对银行股不利而已,保险公司持有大量现金,加息令其银行存款收入上升。保险公司不断有新保费收入,在加息的环境下,新购入的债券及新订的定期存款回报较高,直接提高整体盈利。

另外,市场亦过分担心A股市场,深恐泡沫爆破将有可能影响保险公司的股票投资收益。近来外界有一个误解,认为A股跌,对保险股构成严重打击,但中国人寿及平安保险的持股量只占其整体资产不足20%,香港同类公司更为高达30%。绝大部分股票及基金(超过80%)被列为长期投资,盈价波动只影响权益中的储备金,只有少数的股票及基金投资被列作短期买卖,收益或亏损才直接拨入损益账。

上月股灾国寿股价跌至27元,简直是豆腐渣价钱,烧鹅髀味道。国寿的内涵价值会随时间而升值,他预计未来数年连同人民币升值的因素,每年平均有30%复息增长,到2012年国寿的内涵价值将有可能升至27-28港元,届时股价应超逾一百港元,投资者应及早购入国寿股票,以34港元买入,保守估计4年后可能有3倍升幅,平均每年有30%复息回报,未来利润甚丰厚。

林森池解释中国保险市场的深厚潜力:1、保险的市场渗透率偏低。保监去年11月资料显示,估计07年人寿保费收入达5000亿元,占逾23万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2%,经济成熟国家的渗透率约占GDP10%,中国保险市场显得极具发展潜力。再看香港保险市场,2006年港人投入人寿保险保费达1160亿元,渗透率相等于06年GDP 14700元的7.9%,4倍于国内市场,反映了国内保险业存在无限的发展空间。

2、保险业将进入起飞期。以香港来说,经过几十年发展香港的保险公司积累人寿保险的净负债达到3800亿港元(不是投保额),以06年计相等于GDP的26%。现在国内有几十间人寿保险公司,单是平保及国寿已占市场6成,估计07年两间公司积累人寿保险净负债达9000亿元,由此推论出全国已积累1.5万亿元人寿保险净负债,相当于GDP的6.5%。人寿保险业起步较迟,仍处增长期的初阶。

3、保险公司资产膨胀快速。11.5规划预期保险业资产将由2005年的1500亿元,上升至2010年的5万亿元,但据未经证实的资料估计,2007年保险业资产已达到3万亿元,肯定会超标完成。资产对保险公司非常重要,其依赖客户的保金进行投资增值,没有资产则难以争取资产在增值过程中的利益。由于中国保险业正在萌芽,有源源不绝的保金可供保险公司用作投资。中国保险公司有新单,退保人少,到期提款又少,因此不停积累资产,再作投资,所以资产膨胀快速。反观加拿大宏利保险公司:宏利有100多年历史,99年上市后收购了美国第3大的保险公司JohnHancock。收购后由04年至今,其整体资产膨胀速度举步维艰,反映了北美保险行业处于老化的赔付期,客户到期保单或寿险偿还可能超过新增保单,当然单看数据要考虑其它因素,如加元升值及投资成绩,不过以中国人寿的资产增长作此较,即时立竿见影相形见绌。中国人寿保险市场正处于增长期,预计到2020年约有15%中国人口到60岁,2030年约有24%人口将到60岁;届时人口老化,投保户将提取保单作退休养老,人寿保险业将进入赔付期,才会面临资产萎缩的风险。

林森池多年来研究保险市场,对两大保险公司认识甚深,并有不同的分析角度。1、平保仍背负亏损人寿保单90年代人寿保险市场发展初期监管比较宽松,由于竞争激烈,平保及国寿均以每年高达9-10%固定回报作招徕客户。90年代初调控令利率高企,这类保单勉强有利可图,但是自97年国内利率急速下滑(银行贷款利率由11%下调至2000年的5.85%),两者均需要为这些保单作出补贴,出现亏损。03年中国人寿在上市前,将这些固定高回报的保单回拨给母公司。04年上市至今,平保仍然背负这些亏损人寿保单,只有按年销蚀,平保07年中期报告第27页,显示在计算内涵价值时,需要为1999年之前的固定回报保单作出160亿减值。

自1999年以来中国保监收紧监管尺度,防止恶性竞争,规限每类保单固定回报的上限,保险公司只可在浮动性分红方面作招徕。以2006年国寿为例,保单给予客户的保证固定回报是2.5%,债券及定期存款回报分别为4.5%及4.3%。在加息环境下,2007年投资定期存款及债券的回报肯定有可观升幅,所赚取的息差比银行业更高。

2、平保以投连险争取市占率07年上半年平保的存款收入达100亿,比06年同期增长27.2%,反映投连险畅销。国内的投连险即是与基金挂的保单,投保回报主要视乎基金的表现,没有任何最低固定回报保证或分红比例,寿险保障所占成份少。这类似香港的101保单,举例说,投入100万元买基金。如果基金价格跌一半,投保人退保只能从基金取回50万,及5000元人寿保障。如果基金升1倍,则投保人能拿到200 万元,而人寿保障可得两万元。换句话说,100%跟投资基金表现,人寿保险占基金表现1%。过去两年半中国股票市场劲升,投保客为搏取股票升值而乐于购入投连险保单。但于市况走向平稳或低迷时,该类保客亦容易退保断单。但投连险只是推销基金,只能赚取佣金,利润微薄。在销售投资型寿险,07年上半年国寿的存款收入只是比2006年同期只是上升4.4%,远逊其它对手。国寿只是专注分红险及万能险,完全没有提供投连险,所以在股市蓬勃时,显得大大落后。这1.可能与国策有关,认为投连险所附带的人寿保障不足,没有承担社会保障责任。

投资型的分红险提供人寿保障及在投资收益上设有最低保证利率,分红基于公司的经营状况,70%收益归保单持有人,3成归公司,每月公布一次。07年上半年国寿的退保率显著上升,林森池认为:退保主要来自投资性的分红保单,06年分红保单的回报只有4%,跑输通胀,股市畅旺时保单持有人宁可退保转投股市,投资保单分红按月公布,保单的现金价值透明度清晰,所以退保率一般较高,07年分红保单的回报达8%,相信有助稳定退保潮。万能险亦提供人寿及最低收益保障,缴费较为灵活,可作一次或多次缴付,实际收益与保险公司投资账户收益相关,但是没有分红成份。平保及国寿同时经营分红险及万能险,但是两者会计制度不同,收益各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11-1 10:25 , Processed in 0.0234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