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02|回复: 9

小小的自满一下,民生银行QDII清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5 22: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贴段] 伴随着中国A股市场近期连连上演“高台跳水”,基金系、银行QDII出海后也是频频“翻船”。3月19日,民生银行的“港基直通车”成为国内首只被迫清盘的QDII。该行因此也被投资者质疑“投资能力有缺陷。”   亏损已成事实   据民生银行日前的终止公告称,由于3月18日该款产品基金净值为491.08,产品净值为49.89%,低于触发水平50%下限,因此于3月19日对产品进行终止。该“港基直通车”产品于2007年10月30日起息,产品期限1年,投资标的为霸菱香港中国(欧元)基金。根据条款,当产品净值高于等于118%或者低于等于50%下限时,产品将会被清盘终止。该产品按照去年10月31日起息日后第一个工作日确定的基金净值为984.38。   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总裁严骏伟日前表示,亏损原因是受次贷危机影响,银行对这款产品的投资者表示歉意。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基民对此并不认可。   “当初买的时候,尽管也有风险提示,但银行更多的是对基民进行稳赚不赔的心理暗示和诱导。”承受着50%巨亏的基民刘先生对银行方面轻描淡写地回应愤愤不平。有投资者认为,尽管从法律上无法找到银行的责任,但民生银行作为代客理财的专家在投资能力上显然存在缺陷。   出海时机不佳   据了解,国内QDII产品普遍出现亏损,但亏损的幅度存在差异。其中,基金系QDII产品平均亏30%左右,银行系产品中东亚某只QDII产品亏约60%,还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的QDII产品亏损约15%以上到40%多不等。专家认为,这说明国内机构在国际的投资经验不足,投资能力差别也很大。尽管系统性风险存在,但仓位和进入时机是在控制范围之内,两者控制好了,就会规避一定的风险。 [我的评论] 本人开始投资美股是从去年11月份开始,第一个买入的就是花旗银行. 到昨天为止,我的交易商公司给出我的近半年的损益表,一共账面亏损7%左右,同期道琼斯指数下跌7.6%,标普下跌11%,算是和我相当.我的亏损中包括21%的花旗银行亏损(主要的亏损就是它了),以及10%左右的两个债券保险公司组合的亏损.靠着三个消费成长股把亏损拉回了7%. 当然我也是皮厚一下,如果我早两个星期统计的话,那三个消费成长股也是损失惨重,总体的账面亏损就有17%左右了. 让我奇怪的是,中国的那些QDII在干什么,怎么会亏损的这么厉害,平均亏30%,民生的这个已经亏损到了50%,实在是骇人听闻。而且最恶心的是他已经清盘了,等到将来度过了次贷危机,美国股市重新上涨的时候,那些可怜的基民已经没有关系了。 有时候想想真的是可怕,当时我父母亲问我是否要去买QDII,我的回答是看看再说。幸好说了这句话,不然的话,他们已经准备了几十万去买了,到时候银行还给他们一半? 发火 这些QDII的经理难道没有责任吗?操作别人的钱不心疼吧,所以亏损了也无所谓的,实在是应该好好批判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2 08: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真是最佳投资者教育奖lewie研究员太厉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09: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次看到记者对上投总经理的采访,提到qdii的问题,他竟然马上就说这给了国内的投资者一个风险教育,然后就开始大谈风险教育,说国内投资者怎么怎么不理性。对于这些机构我真的不清楚是他们水平有问题还是人品有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10: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meoem兄,你可别冤枉了人家王总,人家拼了把自己的金字招牌砸掉,也要让净值大幅缩水一把来对投资者进行教育,这样良苦的用心,还盼着尚主席给她颁一“最佳投资者教育奖”呢!

如果你看看上投QDII的季报,里面杨经理说了一句“经过大幅调整,目前香港等新兴市场的估值水平已趋于合理”。这就是说,在几个月前,这个估值是严重不合理的,而他们明知是这样,还在短短时间打到90%以上的仓位,而且还不进行任何风险对冲,除了费尽心机以求达到教育投资者的目的,还能有什么其他企图呢。

现在你居然怀疑人家的品德,这样不太好吧,有违和谐社会的精神吗!下次不要啦。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2 05: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id=content_title style="FONT-SIZE: 24px">上投摩根获“最佳投资者教育人物奖”</DIV><DIV><DIV id=content_about>2008年04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弘文  </DIV></DIV><DIV id=content_article style="FONT-SIZE: 14px">  ⊙本报记者 弘文  

  

  2007晨星(中国)基金奖日前在北京颁奖。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鸿嫔获得“最佳投资者教育基金人物奖”。对于此次获奖,王鸿嫔表示,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潜心致力于中国基金市场的教育和推广,以直面广大投资者的方式,普及和提高中国民众的理财知识,这应该是获得该奖项的根本原因。上投摩根基金公司自成立以来致力了于中国市场的投资人教育,王鸿嫔本人也以博客等多种形式始终保持着与投资人的沟通。

------------------各位看到没有,咱可不是乱说的。王总真得奖了!哈哈!

</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1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LEWIE说的是啊,不要没事就来嘲笑咱英明的基金经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12: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lewie说得很搞笑啊,但这样不太好吧,下次不要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16: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从上投逼走了吕骏之后,我就超级讨厌这个基金公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8 07: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基金疯狂杀跌与自杀何异?
时寒冰

4月17日,A股再次下跌,并且,如我之前在4月3日写的《警惕题材股、绩差股补跌》中提到的,题材股、绩差股、小盘股继续补跌。因此,4月17日,深市跌幅再次超过沪市。上证综指收市报3222.74点,跌2.09%,而深证成指收市报11657.08点,跌3.32%。
那么,近期谁在疯狂杀跌?
相关数据可能让投资者吃惊,杀跌的主力是基金。
世基投资的王利敏在4月18日的《上海证券报》撰文指出:
基金方明显在做空,以本周一大盘再现黑色星期一为例,根据有关数据分析,主要是基金大量抛出蓝筹股所致,当日基金抛出45亿元股票,最大的一家抛了15亿元。而做多方则是保险资金和QFII。当日,基金卖出的股票有16只,其中卖出在亿元以上的有5只,而保险等机构买入的品种只有10只,买入金额多数只是千万元水平。所以大盘和这些个股只能以大幅下跌告终。
他分析:“不少基金可能对后市极为悲观,为了争取主动,想先腾出大量资金,希望在大盘跌得更惨时,有充裕的资金抄底。”
而另一篇报道指出,
有的基金在5000点上方疯狂做多,而在3500点却疯狂做空,在进入4月份以后更是疯狂地进行短线炒作。
基金这种做法后患无穷:
一、严重损害基民的利益。一些老百姓不懂股票,转而买基金,让职业投资人帮他们操作。但是,由于一些基金与券商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们通过疯狂地短线炒作,赚取手续费,提前就把利润装在了自己腰包里,这严重伤害了基民的利益。而且,基金一般还要向基民收取基金管理费、托管费、交易费、审计费、律师费、上市年费、信息披露费、分红手续费等等费用,这对基民是非常不公平的。
至于老鼠仓之类的就更不用说了,那简直就是拿基金的钱当炮灰使。
数据显示,2007年,有7只基金的股票周转率超过1000%,周转率最高的一只基金甚至达到惊人的1572%。
请问,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基金如此频繁地短线炒作而不受制约?
基金在目前阶段疯狂杀跌对基民利益更大的损害在于,等于把廉价筹码送给QFII等机构,一旦它们收集到足够的筹码,股市走出上涨行情,基金哪里还有机会建仓?一旦踏空,基民的损失还如何挽回?该如何向基民交待?基金在目前这个位置疯狂杀跌不仅是没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危险的。
二、加剧市场风险。在世界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是市场稳定的基石。今年2月,证监会一位副主席指出:“机构投资者在改善投资主体结构,稳定市场,活跃交易,推进公司治理乃至促进金融体系竞争与效率等方面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各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重已占A股流通市值近50%。
但它们不仅未能成为稳定市场的基石,其追涨杀跌的愚蠢做法,反而加剧了市场波动。有的基金甚至仅一个交易日之后就从大量买进某一股票向大量卖出该股票转换,如此操作手法,完全背离了价值投资的理念而沦为彻头彻尾的投机分子,既然如此,基金存在的价值何在?
现在,监管部门一提到风险教育就想到散户,在目前这种阶段,散户的钱都是自己的血汗钱,他们舍得割肉吗?但是,这些基金的操盘者,他们可是没有这种顾虑。如果制度漏洞不堵住,一些不负责任的基金管理人就可能借机蚕食老百姓的血汗钱。
在我们这个市场,陷阱重重,投资者像羔羊一样被各色强势者剥削。2月27日,我在
《警惕理财产品和基金中的陷阱》一文中,对理财产品中的一些黑幕进行了剖析,但是,现在的数据可能更令人触目惊心。
一些理财产品带有明显的欺诈性,投资者只能承担风险而不能分享收益。专业人士对某款号称最高收益率为18%的理财产品进行了模拟测算,结果显示,该款理财产品投资者获益的概率只有千分之四,产品设计者甚至不需要对冲风险就可获得稳定有益!这对投资者显然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无论做什么投资,获益的概率也不会只有千分之四!说句极端的话,就是去赌博,获益率也不会如此之低。
像这种理财产品简直就是设局抢劫!
一些银行把预期收益率说成收益率等,公然诱导投资者上当受骗。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39条规定:“商业银行不得销售不能独立测算或收益率为零或负值的理财计划。”但是,现在实际收益率为零,甚至亏损本金的理财产品还少吗?为何至今没有人受到惩处?
目前,老百姓几乎没有办法避免财富的缩水。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3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3%,而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只有4.14%,扣除利息税后,实际利率为3.933%,也就是说,
实际存款利率不仅是负的而且“负”得非常离谱,老百姓的财富在迅速缩水。像这种情况全世界都罕见。至于活期储蓄就更不用说了,2002年以来的活期存款利率只有0.72%!
我曾在去年向有关部门建议恢复保值储蓄,但有关方面认为保值储蓄只在严重通货膨胀的时候才实行,而我认为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已经进入严重通货膨胀阶段(见本人2007年7月27日写的
《严重通货膨胀正在快速到来(现在须防范通货膨胀伤害民生)》等文章),可惜,我的观点没有人认同,许多人都在强调结构性通货膨胀??这种诡异的词汇实际上是对经济学的篡改和歪曲,本人至今未见经济学大师们对结构性通胀的详细论述,倒是天天听见大大小小的官员结构性通胀不离口。中国满山遍野都是经济学家,就是缺少良知。
建议对理财产品和基金等进行全面规范,完善监管制度,加强信息披露,对于不符合法规的理财产品应当严令相关银行退出全部收益并赔偿投资者的损失,对于基金频繁的短线行为应该予以规范,制定出换手率上限,对于超限者应当严惩不贷。否则,无论理财产品还是基金早晚会遭到投资者唾弃,要知道,老百姓并不傻,他们可能不懂得那些专业术语,但是,他们会觉醒,永远骗下去是不可能的。同时,我劝理财产品的设计者和基金的管理者,多点公心,少点私心;多点仁慈,少点冷酷,别杀鸡取卵,把自己的路给彻底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10: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判别基金经理水平高低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1-16 05:52 , Processed in 0.02314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