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2|回复: 0

2008年中国铜市场展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5 14: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年中国铜市场展望

统计,2000-2009年全球精铜的消费年均增长2.8%,而在此期间中国的消费增长了12.8%,高出全球增长10个百分点。

一、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生产没有大滑坡但前景有些堪忧

二、2008年全球铜精矿的产量将继续低于年初预期

尽管铜价长期处于高位,对铜精矿生产商来说均是暴利,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2005年以来全球铜精矿的产量每年都低于原来的预期。

这些因素包括:铜矿品味的下降、罢工、事故、水和能源的短缺等。

作为全球第一大铜生产商的Codelco公司,其最近三年的产量均是下降的,尤其是2007年,产量下降了5.5%,国产原料跟不上冶炼需求。

三、中国的消费是全球铜需求的基石

根据BrookHunt公司的统计,2000-2009年全球精铜的消费年均增长2.8%,而在此期间中国的消费增长了12.8%,高出全球增长10个百分点。

该公司预测,在未来的13年中,全球的铜消费年均增长3.5%,虽然中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年均7.4%的增长率还是比全球平均增长率高出一倍。根据BrookHunt的最新预测,2008年全球铜的消费量为2430万吨,其中精铜为1880万吨。

从铜材加工的类别看,线杆仍然占主导地位,占55%的份额,其次是铜合金,占19%,铜管占11%,板带占7%。

从铜的最终消费行业看,建筑占35%,电子产品占32%,工业机械占12%。

需求:多种因素导致消费增长暂时放缓,消费企业的反映。

3月初我们走访了广东地区的铜消费企业,3月中旬又走访了安徽和江苏的一些用铜企业,大概的情况如下:

与我们交流的企业普遍觉得今年目前为止的订单和产量没有特别明显的增长,其中大企业的情况好一些,而中小企业的情况则差一点;从行业来看,线缆行业的总体开工率不足(大企业普遍反映在70%左右),而铜管行业不错;与之对应的是,去年这个时候我们的调查发现各消费企业的生产和订单都非常旺盛,产量都有10-20%的增长;造成目前消费相对清淡的原因:1)铜价上涨太快,消费商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更没有做好保值工作,因为当时的金融形势很不乐观,都以为铜价要继续下跌;2)南方部分地区(主要是广东地区)在雪灾后电力供应不足,影响生产;3)劳动力成本上升;4)资金成本上涨过快;5)经济增长放缓后终端消费跟不上。

但3月份开始消费有所复苏,而最近的价格调整也为消费企业提供了一个点价或保值的良机。国内价格在62500元左右是能够被消费商所接受的。

四、国内铜价表现落后国际价格的根源

虽然中国是精铜短缺的国家,但由于在进口盈利时往往进口的数量远远大于实际所需要的量,所以国内市场市场始终处于“过剩-平衡-短缺”的周期中。

今年的情况也不例外;但国内产量的快速增长、需求增长的放缓都对今年的比价恢复产生影响,中国铜市场暂时处于过剩状态。

五、美元贬值不足以解释铜价的上涨

外围资金对铜价的上涨起到一定作用,外围资金继续投入商品市场。巴克莱资本(Barclay’sCapital)在2008年1月10日的《商品投资者》报告中称,“(各类基金)管理的商品资产在2007年达到1750亿美元,增加410亿美元。尽管增加的金额略低于2006年的480亿美元,但2007年的增量仍然是历史第二位的,也维持了商品投资持续增加的态势;自2001年以来,商品投资增加了1600多以美元。”

2月28日Bloomberg报道称,加州的养老金基金(CalPERS)将在2010年前在商品上的投资增加16倍,达到72亿美元。

根据AIG金融产品公司的统计(AIGFinancialProductsCorp),2007年底跟踪商品指数的资金有1550亿美元,而今年2月底这个数字是1850亿美元,增加的300亿美元中,200亿美元是因为商品价格上涨,而另外的100亿美元是新流入的资金。

根据巴克莱资本的统计,2007年底与商品挂钩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之价值为350亿美元,2月底增加到了460亿美元。

此外,在前两个月中中期/结构性票据的发行规模为33亿美元(去年发行量为160美元)。

但其他非交易所交易的商品之价格上涨幅度也很大,很多媒体评论把商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归咎于“资金流入”,并担心出现商品“泡沫”。

有期货合约和基金涉足的商品,如基本金属,贵金属和原油的表现非常良好。许多没有期货交易的商品价格也大幅上涨,如钢材(+41.8%),焦煤(94.1%),铬铁(52.7%),钴(28.4%)以及锰铁(51.8%)。较低的库存水平。

华人螺丝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11-24 12:20 , Processed in 0.02033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