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扩容 药企两条路 一石激起千层浪。10月14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终于公布,并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看完之后,我的感受就是,国家想用计划经济的手法解决穷人看病的问题,用市场经济的手法解决富人看病的问题。”18日,西安,在2008中国药品零售业态信息发布会上,百洋医药集团总裁付钢表示。 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都指出,新医改必将对整个医药市场带来扩容。而扩容之后,最先受益的还是中低端市场。 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确立后,全国4600多家制药企业将面临两条道路的选择:要么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要么就有手握独家的品种或品牌产品,在相对利润更高但营销投入也更大的高端市场拓展。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在新医改方案中,为了实现“全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重要内容。所谓基本药物是指,国家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并参照国际经验,确定的药物通用名目录。 事实上,基本药物目录,在我国一直存在。自1996年制定《基本药物目录》后,国家药监局几乎每两年要对该目录进行一次调整。在2004年完成最近一次调整后,目录已经包括2033个药品。 但在原先的管理体制下,该目录一直未得到有效推行,甚至形成了市场上廉价药供应紧缺的状况。在秦脉医药科技公司总裁王波看来,过去,基本药物目录未能得到推行,是医药体制的根本性问题造成的,企业并无生产动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提出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不仅要甄选出药品目录,同时要以制度的方式,去推行“这些主要供应农村和社区市场的基本药物”的生产和流通。 征求意见稿对基本药物制度做出如下阐述: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在合理确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的基础上统一制定零售价。 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表示,未来,基本药物将对社区和农村进行全覆盖,对医院来说,在使用和报销上,基本药物则是首选,并将保证大比例使用。 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物报销目录”,并且,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目前,我国市场上流通的药品多达上万种,来自政府部门的消息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正在最终确定,将会减少至700种左右。毫无疑问,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将为企业直接带来一块10亿人的市场。 如果成为国家基本用药的产品,基本不需要促销和推广,只要按照国家的指挥棒完成相应的生产任务即可。而目录以外的相当数量的品种,未来在医疗机构的使用将大大受限。 “两条路”的抉择 基本药物的生产,将逐步集中于为数不多的大型药品生产基地。业内普遍认为,新的医改方案“对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体系的规定”一旦执行,将直接改变产业的格局,大规模兼并重组和洗牌在所难免。 一位药企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医药企业必须行动起来,确定自己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定位和战略选择。 对全国4600多家医药生产企业来说,如果不能成为国家基本药物指定生产基地,将失去相关产品的市场准入证。如果企业的产品是市场同质化品种,但又无与大型药企竞争进入基本药物采购的实力,下一轮行业洗牌中必然将被淘汰。 但企业对于是否争取进入基本药物目录,还有着不同的选择和判断。 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分析指出,对这一市场感兴趣的企业,必须通过大规模生产取胜,以压低价格空间。毕竟,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同时也意味着企业丧失了对价格的决定权。定点生产集中采购,在相关决策部门看来,是一种“以市场换价格的原则”。 百洋医药集团总裁付钢也表示,在新医改的背景下,企业对自身的定位要迅速而清晰。 如果要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的采购范围,这一市场的目标受众就是农村和社区市场,企业必须拥有规模化生产以降低成本,同时保障有质量的供应。相比之下,如果是主打高端人群的品牌药品或独家品种,就必须通过品牌运作等更精细化的服务去参与竞争。 “在这一新政策下,低端患者的商业价值减少,在国家投入下,他们将免费享受公益药物;高端患者对价格敏感度低,降价也未必能增加销量。”付钢进而直言,作为一家专业医药运营商,公司销售的迪巧钙片就是明显定位后者。该产品年销售额约为3个亿,价格定位中高端市场。 另一家专业生产处方药的企业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公司对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兴趣不大,因为,公司的发展战略是走创新和品牌之路,基本药物目录里面应该都是一些“最基本最基本的一线用药”,同质化程度较高,不是企业力争的一块市场。 但他也强调,在新的环境下,如果药品生产企业的主要产品没有进入国家基本用药目录,同时又不具备研发实力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没有单独定价产品的话,这样的生产企业生存的空间就比较小了。 药企的困惑 但要把“10亿人的市场”变为现实的销售,那些意在“基本药物”的药企,仍有困惑。 2007年推行的“全国首批城市社区、农村基本用药定点生产”,被视为对一制度的试点。业界普遍认为,在具体执行上,尚有待改进。 当年11月,18种通过简化包装、降低成本定点生产的“城市社区和农村基本用药产品”正式上市,包括、北京双鹤在内的10家企业位列其中。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要求,这些品种将通过减少流通环节、直接配送等方式送到社区和农村。 但是,由于“定价过低”以及“跨地域配送和流通”等问题难以解决,推行效果不佳。“该政策迟迟未能落实,半年后仍有6家企业尚未生产。”一位业内人士直言,由于廉价药的利润空间较低,企业不愿意生产,医院也不愿意采购。 医药营销集团常务副总李荣对记者直言,很多定点药物价格过低,企业没办法做。对于天士力而言,其很多产品已经进入医保,但是否争取进入基本药物目录,企业还没有明确判断。 而且,定点生产企业的“排他”地位,并未得到有效保证。 “由于同质化品种太多,如果地方上无人推进,基本就难以实施。” 河北东盛英华医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冉铁军表示,现在的情况是,国家政府指定完定点生产企业后,后续的配套措施未能跟进,企业的执行也困难。 一家定点药企的人士告诉记者,虽然说是定点生产、集中采购,但是其他企业生产的品种也能进医疗机构和药店终端,不具备排他性。而且配送费用太高,配套措施少,企业生产的动力不足。 在这些企业看来,定点生产目前只是给企业头上添了一个“光环”,在政策没有得到进一步细化之前,还未产生更多实质性的影响。 事实上,除了价格较低,定点药物的推广,还遭遇了“物流配送费高”、“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大”等现实的压力。 冉铁军告诉记者,公司曾组织10家定点生产企业到石家庄共同推广定点药物,但依然遭遇执行难的困境。在他看来,推广定点生产药物,不但要解决物流配送,还要说服地方政府以及医院积极配合,但“这些困难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 林建宁还强调,基本药物是不是能够跨地域配送和流通,是这一制度推行的关键因素。如果继续“划地为牢”,不利于基本品种市场的扩容。 不过,也有业界人士表示,虽然试点运行不佳,但是这只是战术上的失误,不代表这个战略方向需要改变。 一位发改委价格司医药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国家已经意识到其中的问题,将对一些不合理的环节予以改善。比如,对基本药物定价过低的情况,国家也会重新考量,适当提高定价,给企业合理的利润来保障生产和供应。 这位人士表示,此举是对新医改的配合,也可以看作是对基本药物制度的一次探索。“但最终能不能定下来,还需要探讨。” 如果要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的采购范围,这一市场的目标受众就是农村和社区市场,企业必须拥有规模化生产以降低成本,同时保障有质量的供应。相比之下,如果是主打高端人群的品牌药品或独家品种,就必须通过品牌运作等更精细化的服务去参与竞争。 “在这一新政策下,低端患者的商业价值减少,在国家投入下,他们将免费享受公益药物;高端患者对价格敏感度低,降价也未必能增加销量。”付钢进而直言,作为一家专业医药运营商,公司销售的迪巧钙片就是明显定位后者。该产品年销售额约为3个亿,价格定位中高端市场。 另一家专业生产处方药的企业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公司对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兴趣不大,因为,公司的发展战略是走创新和品牌之路,基本药物目录里面应该都是一些“最基本最基本的一线用药”,同质化程度较高,不是企业力争的一块市场。 但他也强调,在新的环境下,如果药品生产企业的主要产品没有进入国家基本用药目录,同时又不具备研发实力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没有单独定价产品的话,这样的生产企业生存的空间就比较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