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价调整将加剧化肥产业危机 近日笔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将全面展开,涨价是大势所趋,且对工业和化肥用气的价格不再实行优惠。对此,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氮肥企业反应强烈,建议对化肥用气的调整要慎重执行,并采取适时、适量的方法。 气价上涨大势所趋 天然气是制造氮肥的主要原料之一。中国化肥生产用天然气一直以来是计划内用气,价格享受优惠政策。 不过,针对目前国内天然气成本提高的现状,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逐步改革国产天然气定价机制。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川气东送天然气出厂价格和沿线管输费标准被认为是改革的开始。 据了解,该标准包含着未来天然气价格改革政策的趋向:一是涨价的幅度比较大;二是一气一价制度(井口基准价为每立方米1.28元,具体价格由供需双方在上下10%的浮动范围内商定);三是不再对用户进行区别分类,以抑制工业用气过快增长、提高民用比例;四是气价将与国际油价挂钩。新气价使得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肥企业成本大增。 而国内关于天然气价格将普遍上调的消息更是满天飞,甚至有传言称,2009年12月份天然气价格将上调,而此消息仍未经官方证实。但在7月举行的全球智库峰会??中国能源环境高峰论坛上,多位能源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的天然气价格与国际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如何确定其价格,是我国天然气工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势在必行。 日前笔者也从大庆石化集团了解到,2009年初,国家发改委已就天然气上涨的问题,向化肥企业发布了征求意见稿。有消息称,尿素生产用天然气价格将上调0.4元/立方米左右,而尿素生产成本将至少上调300元/吨左右。 哈尔滨化工公司党委书记丁志坚也表示,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上涨1分钱,每吨尿素就将增加成本10元。目前有关部门给化肥企业传递的信号是,天然气价格并轨作为取消对化肥生产企业优惠政策的第一步,已明确表明了化肥价格调控机制改革已为期不远,化肥企业所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将随之取消。 企业难以转嫁成本 “目前肥料企业应对天然气涨价主要有三招:一是调整产品结构,减少对天然气原料的依赖。二是提高产品的出厂价,向下游转嫁成本压力,但厂商必须要有议价能力;三是扩大产能实现规模经济,通过量的提升消化成本上涨带来的影响。”陕西兴化股份董秘王东潮说。 兴化股份目前拥有45万吨/年硝酸铵生产能力,随着IPO项目(25万吨/年硝酸铵、6万吨/年浓硝酸技改)将在今年年底完工,该公司产能将达67.5万吨。但从2008年11月5日起,该公司采购的天然气价格上涨0.05元/立方米,预计今年的成本增加了900万元左右。王东潮表示,如果天然气的价格涨幅在0.2?0.3元之间,对大型尿素生产企业而言还是能保本,但如果涨得更多就吃不消了。 而通过产品涨价以应对成本上涨,是众多企业频频提到的措施。“如果天然气真涨价,估计全行业均会以产品涨价来应对。”四川美丰一位人士说。 据了解,去年国内225家氮肥生产企业中,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有69家,所用气量约100亿立方米,其中享受政府优惠价格的气量为70?75亿立方米,享受政府补贴为28?30亿元。去年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产量约1000万吨,占总产量的20.1%;天然气为原料的尿素产量占总产量的28.5%。目前国内有20套大型引进尿素生产装置以天然气为原料,产量占气头尿素企业产量的85%。这些装置均采用了世界先进技术,有效地提升了我国氮肥生产的技术水平。 目前,尿素生产企业得日子普遍不好过。一方面成本过高:合成氨成本平均达1380元/吨,尿素已达1467元/吨;另一方面经销商得信心不足、“储水池”作用缺失,使化肥市场价格不断下跌,全国氮肥生产企业已有近80%的企业处于亏损。 气头氮肥企业普遍认为,天然气定价改革已势在必行,企业应尽快制定应对措施,提前做好原料结构与产品结构调整的准备,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但在目前化肥行业极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企业无力适应过快、大幅提高的天然气价格,那样必然会造成大部分企业因亏损而被迫停产,这不但使多年努力发展起来的中国氮肥产业受到致命伤害,还将可能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也会对企业所在地的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影响。 对此,许多企业呼吁:对化肥生产用气价格的上调应推迟调价时间,采用逐步调整到位的方式。同时国家应在各项政策上给予相关企业一定的支持,进行原料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尽快适应改革后的天然气定价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