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72|回复: 7

[转贴]投资者的命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4 15: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命运",《辞海》上午解释是:吉凶祸福、寿夭贵贱,即人对之以为无可奈何的某种必然性。人有命运之说,物也有命运,美国"911"恐怖事件结束了"双子星"大厦及世贸大楼的命运。人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命运;证券投资者的命运变化最大,因为证券市场上价格的瞬息万变使投资者的命运处在瞬息万变之中。
先哲们对"命运"有不同的看法,明清之际王夫之提出"造命",认为认识和遵循事物的必然性,人就可以主宰命运,作者依据"投资行为学"提出如下命运观:

观念 行为 习惯 性格 命运

此式意为:投资观决定投资行为;投资行为养成投资习惯;投资习惯沉淀为投资性格(即投资行为模式),投资性格决定投资者的命运。
在展开对"命运"的探讨之前,本人这里引用《投资正途》一书作者丁圣元先生对命运的四层阐释:
1.在事物演变过程中,无序和有序并存,命运不是指全部演变过程,而是指其中有序的趋势部分;趋势部分有可能为我们所认识,至少部分地被认识。
2.唯有趋势部分具有必然性,无序部分无可言说。
3.人可以认识命运,因而有可能捕捉时机,进而改变命运,但命运是由系统内竞争循环系统所决定的,改变命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从系统之处,或者从根本的竞争关系上设法打破原有的竞争循环。
4.一般来说,我们不能完全认识趋势部分(即有序部分),因此,保持适当的谦卑和谨慎,不懈地努力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从丁圣元先生的"命运"说中,我们应该体悟到:命运是处在运动变化当中,它有一个惯性趋势,扭转趋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趋势是系统内在必然性的表现,有一部分投资者由于掌握了系统一致的获利方法,其投资命运正一步步地走向辉煌;而另一部分投资者,由于没有掌握系统一致的获利方法,对市场趋势认识不够,其命运正处在一种类似"温水青蛙"的状态,一步一步地走向破产的命运。对于证券投资者,首先要认清当前自己所处的形势,若处在"温水青蛙"状态而不自觉,其命运将是残酷的;若对不利环境有清醒的认识,就要从全新、系统外的角度谋求突破的办法,打破现有循环机制,走出思维、人生的怪圈,扭转下降的命运趋势,使命运处在上升的趋势当中,前途或许是光明的。
改变命运必须从转变观念开始!
从本文开头部分的"命运公式"当中,我们得知,投资者的命运是由投资观引起的,改变命运的程序当从转变观念开始。佛经上讲"汝当一念自知非,自使灵光常显现",意思是说,人们应当经常对自己头脑中产生的各种念头进行深度剖析,预测一下这些念头会导致哪些行为,这些行为会导致哪些结果,以此来判断思想观念的正误。例如,一位投资者经常说,"跌就跌吧,扔那儿等着,我就不信它会跌得一文不值"。国外有许多股票跌得一文不值。因为上市公司破产了;在中国,股票跌得一文不值也不是没有可能,PT郑百文若重组不成功,破产清偿,持有郑百文的股票不是一文不值了吗?有投资者反驳到:"郑百文是少数,我持有的不是郑百文的股票",或许你今日持有的不是郑百文的股票,你能预测几年后它不会变成郑百文一样的股票吗?再如,有投资者说:"18元我都没卖,现在跌到9元了,还卖什么?"说这句话的人与上面说"跌就跌吧"的人实际上是犯了同一类的错误,它根本就不相信股价还会持续下跌,用赌博的心理来拒绝向市场承认错误。归根结底,这些投资者持有一种错误的投资观,认为股价跌得久了,将来一定会涨。这种观念显然也是错误的,被市场低估了价值的股票可能还会上涨,公司处在夕阳产业,经营处在恶性循环当中的股票,股价就很难再涨上来,例如,在100元以上被套牢的亿安科技;在80元以上被套的中科创业;35元以上的被套牢的银广厦,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解套。抛开这些出了事的股票,日经225指数连续下跌十多年,创下十三年新低,不知投资者如何看待这个问题?Nasdaq指数从5000多点跌到1300多点仅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投资者遇到这种情况,还能抱着"跌就跌吧"的陈旧观念吗?这些例子不胜枚举,足以证明错误的投资观只能给投资者带来厄运。所以,作为职业投资者,要经常来审视自己的观念,寻找认识的偏差,防止自己处在"温水青蛙"状态而不能自拔。
如何改造落后的投资观?在一个封闭的系统环境里是无法改变固有的观念,甚至还会有自我强化的作用,使投资者处在"屋漏更遭连阴雨"凄苦命运中;只有在一个开放的系统,或在一个封闭系统之外去寻找突破点,才能改变落后的观念,也就是说,要从宏观的系统里去研究问题,在大系统中去洗脑,才能改变观念。观念是一种系统的认识,而任何认识都是有局限性的,人的行动最终会证明认识是有偏差的,?quot;证伪",而非"证实"。"证伪"的过程也就是"洗脑"的过程,让新观念、新的思维方式来代替旧的观念、旧的思维方式,以此来确立新的投资观 。
认识与行动是不可分的,认识一旦付诸行动,行动的结果就会来验证认识的正误。满意的行动结果会强化人的认识;不满意的行动结果,则会弱化人的认识。事物是变化的,而认识也需经常变化;观念是系统化的认识,它有较强的稳定性。
观念通过人的行动养成人的习惯,投资者的行动养成投资的习惯,如某投资者有"持仓不过夜"的习惯,某投资者有"止损认亏"的习惯等等,不一而足。习惯是人们行动的惯性,这种惯性是提高效率的好办法。习惯性的动作不是逻辑思维的结果,也不是灵感思维的结果,而是一种知觉思维,就象上楼梯抬脚不需要"想想"一样,如果抬脚前"想一想",身体由于惯性向前而就可能被楼梯拌倒;同样,一个职业投资者在买卖股票时说,"让我想想",这一想不要紧,问题出现了,该进时没有进,该止损出仓时没有出仓,时机错过了。让正确的投资观念、操作技术通过行动使之习惯化,是投资者成功的关键.

习惯沉淀为性格。性格指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如寡断、刚强、懦弱等。它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由于具体的生活道路不同,每个人的性格也会有不同的特征。投资者的性格实际上就是投资者的行为模式。人类为了适应环境、提高行动效率,或者仅仅出于习惯,往往根据历史累积的经验教训和对环境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形成相对固定不变的行为模式,即行为方式中的某种相对固定的程序和套路,在类似环境下作出类似反应或类似举动。关于投资行为模式,丁圣元先生在《投资正途》中阐述的最为精辟。他认为,投资行为模式就是投资者在相似的市场环境下,表现出相似的操作方式。投资行为模式是市场实践的历史积累。投资者越是具有健全可靠的市场观,越是采用系统、一贯的交易方法,则越能减少自身的偶然性因素,越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从而增强投资成功的确定性;相反,存在系统性弊病的投资行为模式其实不如纯粹偶然的交易结果。
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模式属于确定性因素,决定了"平均和一贯的投资获利能力"因而决定了投资者"系统和一贯的投资业绩",亦即投资者的命运。简言之,投资行为模式决定投资者的命运。什么样的投资行为模式决定了什么样的市场命运,这里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必然性。如果投资者不能从根本上改进自己的投资行为模式,就不可能改变自身命运;惟有从根本上改进投资行为模式,才可能改变自身命运。
人类对某种行为模式自以为了解得越深,应用历史越久,越是曾经凭藉它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这种行为模式给人留下的烙印就越深,越是进一步强化这种行为模式,在相似的环境下越是倾向于不假思索地按照这种行为模式行事。有时候,行为模式并不让人明显地感受到它的存在,而是潜藏在人类行为深处,在这样的情况下,则其迷惑性更大,当事者每每自以为已经将问题思考得非常成熟,不幸的是其实从来都在过去的圈子里打转。
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模式一方面给投资者带来信心和便利,但是另一方面也可能构成故步自封的个性,使投资者对市场的新变化、新特征视而不见,沉迷在旧的模式中。
如果投资者没有适当的市场观,交易方法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甚至存在明显漏洞;如果投资者对市场本质的认识不深入、不全面,那么这样的投资行为模式反而使得投资者的业绩在概率轴上系统、一致地偏向亏损的一边,使亏损成为必然--只要投资者不能从根本上改进此类投资行为模式,则亏损就成为他们的投资命运。
对于过去那些盈利的投资行为模式,由于市场环境处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一旦市场环境的主要特征发生变化,而投资者未能及时觉察这种变化,则过去在概率轴上系统性、一致性地偏向盈利一边的投资行为模式可能在新局面下变得偏向亏损一边。实际上,由于过去盈利记录已经牢牢地强化了原有行为模式,当事人很难认识到市场主要特征的变化,很难认识到投资行为模式需要改进,往往难以从系统、一致的亏损中解脱出来,结果旧模式成为危险的个性,可能招致极大的灾难。
不同的投资行为模式导致上述两种命运,前者像黄梅雨季,绵绵阴雨,累积成大亏损;后者更具有戏剧性,损失来得突然、巨大,市场内在特征的大转折导致投资者命运的重大转折。
改进投资行为模式不是小事,小修小补仅仅涉及投资行为模式的低层次,不涉及"市场观"、"投资观"的最高层次,难以摆脱旧的循环;惟有达到最高层次的洗心革面式的彻底改进,才能真正改进投资行为模式,摆脱原有的命运。
通过以上对投资者命运的透视,我们知道命运是由心灵造成的,或者是于"投资观"造成的,或者是由"思维方式"造成的,改变它们也就改变了投资者的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4 20: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树娟人不错,可惜的很,太可惜了...想上次和她吃饭,还是在前期挖掘北京地产股的时候,她是少数几个提前发掘的好研究员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4 18: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揭秘研究员评选背后利益链 最佳分析师从何而来

李骐   11月21日,夜,深圳福田香格里拉酒店,名利场的大幕再度拉开:“第六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颁奖典礼在此举行,31个研究领域的133位“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闪亮登场。不过让人略感好奇的是,在分析师集体看错的2008年,最佳分析师从何而来?
  “当然是投给关系好的分析师了。”上海一位参与投票评选最佳分析师的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不过光关系好也不行,他必须给我们带来利益,就是说让我们赚大钱或者少亏钱。”
  “最佳分析师已成为服务基金的最佳分析师,证券公司、上市公司的最佳分析师,而唯独不是散户的最佳分析师。”知情人士总结说。记者采访过的业内人士均认可了这一观点。
  “谁给你钱,就为谁说话”
  2007年年底,券商分析师对来年的看法都非常乐观,多数人看到7000点到8000点,没有人看到4000点以下。
  “当时6000点的时候,确实看不太清,但当股指跌破5000点后,大家逐渐看明白了,熊市来了,只是没有人说出来。”深圳一分析师告诉记者。
  最佳分析师当然也看出来了,今年年初,上海某知名券商研究所所长在公司内部会议上指出年内股指可能跌到3000点以下。与此同时,该公司公开的策略报告却指出A股市场在未来数年内几乎不可能走熊,市场高估值也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持续,预计2008年上证综合指数(1897.060,-72.33,-3.67%,)在5000点到8000点波动。
  “基金还没有出货,他怎么能唱空呢?”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原因。据悉,该券商的基金分仓收入已达到一年四五亿之多。
  “谁给你钱,你就要为谁说话、服务,从来如此。”深圳某基金经理表示。
  分析师不仅服务于基金,当券商、上市公司用利益来诱惑时,他也就变成了他们的分析师。北京某知名券商地产分析师一向自诩“独立性非常好”,2007年上半年,很多地产股基金持仓很重,但他坚决看空地产股,甚至下调了对整个行业的评级,赢得一片赞赏。
  但当其所在的券商成为万科增发的主承销商时,他改变了观点。他公开表示万科的合理估值是40元,从长期来看万科未来的成长空间比较大,成长速度也比较快,随着公司的发展,公司的估值会相应地提高。可怜万科在40元以上只站了两天,而且没有一天是收在40元以上的。万科增发100亿给主承销商的承销费用在2亿到3亿元之间,在两三亿元面前,一切独立性都灰飞烟灭。
  有人说分析师提供的都是免费的报告,不应过于苛责,但当散户们按照中国神华(17.35,-0.57,-3.18%,)目标价100元、中国平安(23.25,-1.21,-4.95%,)目标价200元的报告操作时,机构们正在大举出货,中国的散户为这些免费的报告付出了太多血泪的代价。
  讲真话的代价
  “为什么不说真话?因为中国人喜欢听好话,许小年不是说对了吗?你看看他的下场。”深圳某分析师告诉记者。
2001年在准确预测了中国股市将跌到1000点之后,许小年家的窗户被人砸烂,而他本人也接到无数恐吓与威胁的电话。以至于他年迈的母亲不得不提醒她已成年的孩子说:“孩子,你要学会保护好自己。”许小年终于学会了保护自己,于是2007年的10月我们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
  然而,还是有不怕死的,2007年11月,原东莞证券首席分析师李大霄在《A股长期估值顶部已经形成》一文中指出,A股市值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市场的估值也达到了世界的最高位。根据沪深交易所10月17日盘后公布的数据,平均市盈率70倍,深市平均市盈率73倍,远高于通常水平。继续推升市场估值的动力已经不足,A股长期估值的顶部有可能已经形成。
  有鉴于此,李大霄认为2008年的投资策略要从进攻转为防御,如何保护牛市的胜利果实是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对社会贡献大的投资者要注意保护自己,还有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弱的投资者也要引起高度重视。
  李大霄也付出了自己的代价,被迫离开生活了20多年的城市,来到深圳。他对新单位的唯一要求就是允许他讲真话。“以我现在的身份地位,讲真话尚且如此,年轻的分析师们说真话,恐怕很难在这个行业生存。”李大霄感慨道。
  东方证券房地产行业研究员王树娟就是一例,2007年9月,王树娟对外发布《地产板块2007年中报盘点报告》,正式将行业投资评级从“中性”调低为“看淡”,并认为,地产板块总市值已达1.4万亿元左右,较年初上涨约250%,PB平均达到9倍左右,估值水平明显提高,其中一线及部分二线蓝筹PB达到十几到二十几倍,PE普遍在50-60倍以上,泡沫特征明显。
  王树娟的报告让当时手握大量地产股的基金经理愤怒了,他们联合起来集体封杀王树娟,不接受她的报告,拒绝她的路演。最终王树娟离开了这个行业。“虽然她很有行业研究经验和独立研究精神,但是她没能同客户搞好关系,我们研究机构也要生存,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她昔日的同事解释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20: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的进步来自于开放和吸收,做投资也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11: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洪荒散人兄:有问题我们大家一块智力撞击!

我也希望和朋友们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只是文字表达能力太差,帖子写完后先让我老婆审一下看看是不是通顺,能让浏览的朋友,看完就能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4 11: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致xds5188:兄的帖子常常触发我,引起共鸣,有机缘的话,望多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2: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学到了什么

1978年是中国国家战略发生重大转变之年。是年8月,中日两国政府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作为中国国家领导人,二战后首次正式访问日本。这次访问,是为了出席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仪式,也是邓小平在酝酿中国现代化大战略的过程中所做的一次取经之旅。邓小平访问日本时正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心中正在勾画着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脑中思考着中国将来如何富强。

访问期间,邓小平在东京的日本记者俱乐部举行了一次为世人瞩目的记者招待会。参加记者招待会的400多名记者来自共同社、时事社、路透社、合众国际社、美联社、法新社、德新社等著名新闻机构。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在出访时第一次同意以“西欧方式”同记者见面。

在回答有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时,邓小平让西方记者们充分领略了他坦率、务实和开放的风格。他说:“我们所说的在本世纪末实现的现代化,是指比较接近当时的水平。世界在突飞猛进地前进,那时的水平,例如日本就肯定不是现在的水平,我们要达到日本、欧洲、美国现在的水平就很不容易,要达到22年以后的水平就更难。我们清醒地估计了这个困难,但是,我们还是树立了这么一个雄心壮志。”

为了实现现代化,他指出:“要有正确的政策,就是要善于学习,要以现在国际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首先承认我们的落后,老老实实承认落后就有希望。再就是善于学习。这次到日本来,就是要向日本请教。我们向一切发达国家请教。向第三世界穷朋友中的好经验请教。相信本着这样的态度、政策、方针,我们是有希望的。”

谈到要承认落后的时候,他突然说了一句饶有风趣的话:“长得很丑却要打扮得像美人一样,那是不行的。”这一尖刻的自我评价逗得记者们哄堂大笑,他们不得不承认,这种态度正是中国重新崛起的希望所在。

访问期间,邓小平还会见了日本社会党、公明党、民社党、新自由俱乐部、社会民主联盟和共产党等六个在野党领导人,并进行了约15分钟的恳谈。

恳谈中,邓小平大概想起了徐福奉秦始皇之命东渡日本寻求长生不老药的故事,便把话题一转,对大家说:“听说日本有长生不老药,这次访问的目的是:第一交换批准书;第二对日本的老朋友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谢;第三寻找长生不老药。”话音一落,议长室里就爆发出哄堂大笑。之后,他又愉快地补充说:“也就是为寻求日本丰富的经验而来的。”邓小平的话诱发了各党领导人的幽默感。一时间,议长室里谈的尽是 “关于药的话题”。

在对日本8天的访问中,邓小平挤出时间,怀着浓厚的兴趣先后参观了新日铁公司、日产汽车公司和松下电器公司等三个大企业。乘坐新干线从东京去关西时,记者问他有何感想。他说:“快,真快!就像后边有鞭子赶着似的!这就是现在我们需要的速度。”“我们现在很需要跑。”他还说,“这次访日,我明白什么叫现代化了。”

他在参观新日铁的君津钢铁厂时,仔细询问了工厂的设备、技术,并希望日本朋友把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介绍给在那里实习的中国工人,使人感到了他一定要在中国建成同样先进工厂的决心。正是这种决心在后来促成了上海宝钢的中日合作项目。邓小平在访问中总是一边参观,一边对比。

访问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时,邓小平应邀来到一间展示微波炉等新产品的展览室,讲解人员把一盘烧麦用微波炉加热后,请邓小平观看,邓小平拿起一个烧麦看了,突然一下放到嘴里,边吃边说味道不错。这一幕出乎松下公司职员的意料,大家无不赞叹邓小平敢于尝试的精神。

邓小平访日之后,中国出现了“日本热”,大批考察团涌入日本,大量的日本专家、学者被请到中国讲课,中日政府成员会议相继举行,官民之间各领域、各层次的交流日趋活跃,两国间的经济、贸易、技术合作迅速发展。(王泰平)

[此帖子已被 xds5188 在 2008-12-3 20:23:17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xds5188 在 2008-12-3 20:25:50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20: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本质上的沉重感,主要来源于责任,期盼和压力。因而承受便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和方式了。我们不可能有决不能无任何负载地来往于世,作为人我们必须有所承受,承受我们需要承受的东西。在理想的王国里,我们承受亲人故人寄予的热望和要求;在生活的路途上,我们承受着来自世俗的各种恶意与善待;在感情的海洋里,我们承受着人生变故中的各种打击和煎熬。我们承受着风霜雨雪,也承受着鲜花硕果。

承受是一种力度和气度;是一重坦然的接纳和始终清醒的生命理念;是为实现自我的一种收敛;是为寻求进发所做的自我蓄积。

对人生的幸福和苦难而言,没有超越自我的气概,内视自守的精神和品质,就不会在苦难的胁迫下,保持一个谈笑自如的我;没有对世情的彻悟,洒脱的生命情怀,也就不会在幸福的裹挟下,保持一个恬淡平和的心境。一个真正能迎接和承受各种人生际遇和挑战的人,决不是气量狭小的平庸之徒,她可能会忧郁,但灵魂的天空不会黑云压城;她也许会兴奋,但热泪盈盈中他不会因此迷失方向。因为他能承受住自己。

一个善于承受 能够承受的人,人生的步伐往往现得沉稳,但人声却因此丰富和深厚。承受了阳光就有了鲜花和硕果;承受了巨浪,就有了登临彼岸时的放松释然;承受了炼狱之痛,就有了获得新生的欢喜和感悟。承受的结果是一种灵魂的提升,道德的修炼,能量的聚集。每次承受,无不宣泄和张扬深厚博大的人格魅力。

承受是一种精神,是人生苦涩而美丽的一番心境。不论你愿意与否,生活不身的内容,决定了我们终将是山.是海,是那只默默跋涉的戈壁骆驼,终将以胸怀以肩膀去承受生活的各种施加。

生为人,我们需要承受,只有承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1-16 17:43 , Processed in 0.02304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