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6|回复: 5

中医药产业如何走向世界大“舞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 11: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药产业如何走向世界大“舞台”

中医药是中国文明的瑰宝,凝聚着无数先人的心血和汗水。新世纪里古老的中药又绽放出瑰丽的光芒。有分析指出,未来10年,我国中医药产业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而如何让中药更好地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则成为业内专家争相探讨的热点问题。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千百年来无数先人们的智慧和心血,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为国人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需求不断提升,加之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关注。由此孕育而生的中医药产业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看好,被视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那么,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中医药产业又要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在世界大“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呢?围绕这个话题,在前不久由中国贸易促进会、商务部联合主办的“中医药国际发展论坛”,来自各方的代表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和探讨。
  
  潜力
  
   “我们逐步认识到中医药作为一个产业在国际上的发展孕育着很大的潜力和发展需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李大宁的开场白就点燃论坛与会者们的热情。
   他分析指出,首先,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际上对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和药用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沟通;其次,世界各国对中医药的政策有了积极的变化,越来越多国家将对中医药的规范和管理列入了政府的发展日程;另外,很多国外社会团体和企业开始对中医药在国外的推广和应用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和合作意向,这标志着中医药走向国际合作的模式和合作的切入点呈多元化,进入了一个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过程。“由此,我个人认为,中医药在国际的发展会逐步形成一个政府主导、企业介入,最终企业承担主体的发展态势。”
   作为企业代表,天士力集团董事长董志林对近年来中医药产业在国际上的发展更有着切身的体会。他谈到,传统药品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目前世界草药市场的总价值已超过600亿美元,并且每年还在以10%的速度增长。“这将对中国的中药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董志林进一步分析道,传统医药迅速发展主要有四个原因,首先,世界文明程度的提高对社会、环境、心理以及生活方式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导致了人类疾病和健康观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靠单一的现代医学技术已不能应付这种复杂的变化,因此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都在探索医疗模式的转变,同时回归自然的潮流日益兴起,这些因素使得国际市场上中医药和传统药的影响不断扩大。其次,随着当今世界各国医疗费用不断上涨,政府为减轻公共福利开支的负担,纷纷把目光投向传统药,对植物药的重视日益加强,西方国家近年来对传统药品的态度已明显改观。第三,现代高科技的参与不断提高传统药品的含金量,产品的安全有效和可控性有了保证,大大增强了各国政府和消费者的信心。第四,近年来由于国际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中医药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欢迎。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目前受过培训的中医药人员包括中医师和推拿师大概有450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欧盟《传统药品法》的颁布,为中医药深入欧洲市场――这个占据世界草药市场40.5%份额的大市场,提供了法律依据,中国中医药企业应重新审视欧洲中药市场的前景,并以此为契机,把中医药在欧洲的发展提高到新的水平”,董志林强调说。
  
  困难
  
   尽管潜力巨大,但就目前而言,我国中医药产业在国际医药市场上的地位却仍然较低。董志林谈到,虽然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总产量达到850万吨,但每年中国草药的出口额只有3亿美元左右。为什么在世界市场上占领的份额如此少?其主要原因有这样几方面:
   一是国家管理、投入有待加强。举例来说,直到如今我国政府和民间都没有一个较为完善和全面的中医药英文版网站;而且至今仍然没有一个高科技的国际级中医药产品,目前主要靠原材料和半成品低价售给国际市场,然后在国外加工成成品,其中有相当部分又高价返销到中国来;另外,目前国内制药行业小、散、差、乱现象严重,企业短视行为普遍存在,如只重视铺天盖地的产品广告宣传,却很少将资金投入搞科研,提高产品的含金量,无法开发国际性的产品等。
   二是高门槛的技术壁垒成为中医药产品进入西方市场的巨大障碍。世界各国政府不断通过用药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措施加强对进口传统药品的管理,制定或者提高相关技术要求,包括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微生物限量标准等等,使中医药的推广和使用受到诸多限制。其中,尤其值得中国企业注意的是中国出口到西方国家的中草药、中成药保健品包装问题很大,现在的包装大多数不符合西方国家的法规和市场要求,比如成份含糊不清,有效及生产时期不规范,以及包装过于中国式等。另外,目前还有一些企业委托一些代理公司出口,部分代理商有意把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输入到海外市场,对中医药造成极大的恶劣影响。
   三是中国几乎没有一个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知识产权。中医药尚未得到西方国家政府足够的重视,获得应有的法律地位。目前中医药只是作为民间的一种替代疗法生存和发展。中草药制品也只能作为食品、营养品、化妆品的添加剂,中国的GMP标准也尚未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可等。
  
  思索
  
   巨大潜力同尴尬现实的反差,反映出我国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的艰难现状。而如何转变这种情况,是论坛上各方代表讨论的焦点。
   中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张林表示,对于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商会专门组织了课题研究,认为应分为三个层次逐步迈进。第一层次是中国中药产业向全球销售产品、提供服务;第二层次是中国中药产业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第三层次是中药作为药品进入世界医药主流市场,中国中药企业跨国公司和主要战略投资者共同配置世界中药资源。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副秘书长黄建银则认为,传统意义上的中医药既包括中医针灸也包括中医推拿等多种中医药的方式,因此中医药产业走出去的模式可以有两种主要的形态――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
   他介绍说,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曾在2007年做过调查,全球从事中医药针灸服务的各类中医师至少有20多万人,粗略计算,每年服务总产值约120亿美元。而中药产品出口在2007年为10.09亿元人民币,2008年为13亿元人民币,差距极为明显。“由此,我个人认为,中医服务贸易是中医药走出去的重要推动力量。特别是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以服务贸易带动产品贸易,应是中医药产业走出去的最佳战略发展模式。”
   对于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黄建银还进一步谈到,首先,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创新成果,将其运用于中医药的信息咨询服务、远程会诊等服务上,以提高服务贸易的规模;其次,应充分利用我国相对廉价、高素质的中医药劳动力资源,开发中医药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将中医药文化资源大国转化为中医药服务贸易大国,这是具有战略眼光企业家的投资方向;此外,依赖于区位、内部管理等优势,推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企业和个人,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市场开拓的单位和个人“走出去”,这不仅可以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而且能够缓解国内目前的就业压力。“中医药服务贸易不仅是出口医疗服务和用药物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在输出、展示、教育、普及和推广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这一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认可,从而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产生更加广泛的需求。”
  
  链接
  
  未来10年中医药产业产值将超4000亿元
  
   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日前发布报告称,未来10多年,我国中医药事业将进一步现代化,形成中西医有机结合的医疗保健体系,构筑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的中医药产业。这是记者从正在天津举行的“2009国际生物经济大会”上了解到的。
   报告称,我国中药材年用量25年来从40万吨增加到了120万吨以上,近年中药产业产值更是以20%以上的年平均增速递增,高于医药行业的平均水平,正在成为国家未来着力发展的战略产业。
   报告还称,我国将使中医药保健体系成为人民健康的重要支柱,未来10多年,我国将加速实现中医现代化,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大幅度提高中医诊断与治疗水平,扩大接受和享用中医技术的范围,使85%的农村人口享受到中医药的医疗保健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12: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国际化的三个必须

作者:娄向鹏 文章来源:品牌中国网 更新时间:2009-7-17

近日,承载了太多梦想的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在艰辛跋涉中迎来了两个好消息:瑞士选民在公投中以67%的压倒优势,支持将中国的传统中医列入基础医疗保险报销范畴的议案,这意味着中医在瑞士有望纳入医保。另外,由中国主导提出的《传统医学决议》,日前在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首获国际认可。决议呼吁各国酌情加强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之间的交流,建立相关从业人员的认可制度。

随着中国在经济上的强大,中医药必将伴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传播走向世界,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这是一种必然!

因此,中医药出海最大的前提和最大的机遇已经呈现,就像汉语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热门的语言之一一样。对此,我国的中药企业应该认识到位,主动出击,早有作为。早有作为方有可能大有作为。中医药龙头企业在中医药产业出海上拥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且也必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1、大力传播中医药文化,让文化为营销开路。

一是,弘扬传播中医药文化。

医保商会综合部主任许铭说得好,中医药国际化,立法是基础,标准化是关键,文化认同是根本。“中、西医各自拥有不同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各有一套临床方法与评判标准,要消除国外对中医药的疑虑,中医药文化认同是根本。”

中医、西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如果没有文化的认同,就不会有对中医药学体系的认同。许多中药企业正在做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传播工作。

同仁堂在全国率先创办了同仁堂中医药博物馆,生动展示了中医药学从始创到成熟、从形成到繁荣、从继承到创新的发展轨迹,向中外游客免费开放。在欧美市场,同仁堂借助当地电视台播放《大宅门》、《大清药王》等电视剧的机会,宣传中医药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走进了同仁堂;在海外的同仁堂网点,同仁堂经常参与当地的公益活动,定期举办中医药讲座,让民众感受到同仁堂的文化魅力。

河南宛西制药以张仲景中医药文化为根基,通过举办张仲景医药文化节等活动,传播祖国中医中药的博大精深,弘扬现代制药人为传统中医药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东阿阿胶则在全国开办30家阿胶养生馆,宣传中医药学术文化、补血文化、滋补养颜文化,实现从卖产品变为卖健康、卖文化、卖养生养颜的方法。

以上这些文化传播活动,不仅要在国内做透,还要走出国门,让文化为营销开路。中药企业要做出先付出后索取的准备。

二是,利用典型事件,让事实说话,扩大中医药的影响力。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辨。

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女士在服用了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后逐渐恢复大脑意识,使得 以同仁堂为代表的中药在海外尤其是华人当中,其美誉达到了高潮。据说,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台湾市面上的安宫牛黄丸被抢购一空。通过海外华人来影响洋人,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在对抗非典中,经临床证实,中医中药对缓解症状、缩短发热时间上有帮助。今年的甲型H1N1流感,已经发现对专用药“达菲”产生耐药性的情况下,中药再一次显示出安全、有效和低成本的优势。

这些典型事件对外传播非常不够。中医药企业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利用以上典型事件,以事实说话,借势向西方国家传播。这方面要像沃尔沃汽车学习。以安全著称的沃尔沃汽车在英国戴安娜王妃因车祸去世的第三天刊登了一幅广告,标题写着“如果乘坐的是沃尔沃,戴妃会香消玉殒吗?”沃而沃安全的声誉达到了历史的顶点。

英国对中医药认可程度很高,正是因为在90年代初,罗鼎辉等一批专家成功治疗西医疑难杂症的事例为英国媒体广为报道,中医一时大热,华人医生开始真正将中医药当成事业来做,开一些连锁店,打出自己的牌子。这些事例应该对中医药出海有所启示。

2、标准化,一个省不掉的功夫。

我国中医药产业出海为何迟迟难以破局?广药集团广州采芝林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路山说,“标准化问题是关键。当前,中医药‘走出去’的战略要点就是要解决标准化问题。”

业界有一种观点,把打破出海瓶颈的希望寄予在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影响力的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我国的中医药检测标准自动升级为国际通用标准,我个人认为这是抱残守缺、夜郎自大的幻想!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医药产业自身的短板,一个成分不清,药理不明的产业还谈什么现代化!中药产业必须改写中药“膏丹丸散,神仙难辨”的历史。“中医药理论与西医理论不同”在这里不能成为其不现代化的理由。

龙头中药企业要对中医药进行大量的基础研究,特别是临床研究,做好中药的机理、不良反应、毒理、临床疗效等方面的现代医学研究,去伪存真,融入新知。同时,要联合政府部门,对中医药概念和事物制订统一的国际标准,严格把关中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实现质量控制。

在中药现代化方面,天津天士力集团走在了前面,值得借鉴。天士力建立了现代中药大发展的中药产业平台,形成了从种植到生产的全新数字化模式。比如建立数字化在线控制的GEP(中药提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平台,实现分离中药有效成分、精确分析作用机理,改写了中药“膏丹丸散,神仙难辨”,成分不清,药理不明的历史,有效成分分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创了中药现代化、工业化的新格局。

天士力集团还率先创建中药多元色谱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技术,率先建立“数字化中药组分库”,目前已从285种中草药中解析得到10661个标准组分……

组分中药,是天士力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提出的一个革命性概念。过去老中医们都是一味一味地配药,各种成分都在里面,现在是要直接获取其中的有效组分,通过有效组分来研制新药,达到药效最大化、疗效最大化。这将创建一种新药研发模式,这是未来推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最好的出路,对于整个现代中药行业都有重要的意义。

天士力主打产品复方丹参滴丸经过美国FDA临床试验项目,确定了切实可行的新临床适应症,符合欧美临床要求,公司争取用最合理的病例数完成?期临床;报告期内公司创建了复方丹参滴丸“峰值加和技术”,以“峰值面积百分比”判定指纹图谱相似度的质量控制标准,该技术在生产质量控制过程中,将有效的解决批次之间的计算差别,是中药质量标准控制国内首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中药国际申报的一大难题,复方丹参滴丸有望通过FDA认证。

如果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通过了FDA认证,将为我国中药进入西方国家主流医药市场,趟出一条成功之路。

3、开创“以医带药”的经营模式

“中医在国外渐受欢迎,而对中药却非常谨慎。这里就存在着传统文化观念的差异。” 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周超凡教授说。其实,岂止是文化观念差异,因为没有中药用药传统,外国的消费者根本就不可能自主选择购药。

国内许多像三九胃泰、乌鸡白凤丸等口碑较好的中药品牌,到了海外消费者好像无动于衷。一方面在于药名不好翻译,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欧盟,中草药仍是作为食品字号出口的,因此包装上只写有成分,而没有功能性的介绍。因此,外国病人不可能自主选择购药,他只能听信于医生的推荐。因此,要想让中药进入西方市场,必须让中医来开路,以医带药,药在其中。

对于中医药尚不熟知的国家,要增开诊所,让消费者在医疗体验中认知中医中药。只有对中医相信了,中药的销售才会出现顺带的结果。

中医药在英国发展得比较好,正是因为八九十年代来的一批优秀的中医专家,他们开私人诊所,每天求诊的队伍都排成长龙,培养了一大批消费者。

2008年6月12日,英国卫生部宣布把针灸、草药、中医三种补充疗法纳入辅助医学疗法学会统一管理。这其实是20多年中医药在英国推广与实践的结果。

因此,中医药要想在西方国家打开市场,不能指望对方国家先敞开大门,然后我们堂而皇之地进入,再做普及推广工作,那是白日做梦。中药企业要想方设法使中医进入对方国家的百姓生活当中,让他们在医疗实践中认识中医药,喜爱中医药。

现在在西方国家开中医诊所的几乎清一色是“个体户”,中药企业在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可以以企业品牌整合资源,整体出击,形成品牌,这是个潜力巨大前景巨大的市场。

除了“同仁堂”等一些中药老字号,新兴的 HerbMedic,Dr.&Herbs等,都是以大型购物中心为基地的连锁集团,瞄准的是英国的中低端市场。近几年,香港“森”集团这样的连锁公司,以标榜时尚和求新来叩响英国中医药高端市场的大门。

连锁店典型的模式是,一位中医加一位前台经理,经理主要负责销售经营,口语好,老中医负责诊疗,不一定能讲英语,这是比较理想的组合。在中药的故乡中国,中医坐堂都极受欢迎,何况国外乎!

今年6月,我国政府第一次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30位当代泰斗级名老中医(民族医)荣获首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中药企业要抓住这个宝贵的资源,向西方宣传他们的神奇医术,加速西方的消费者对中医中药的了解。

中药一定要现代化,中药一定会国际化!我们再也不能看到牛黄解毒片、乌鸡白凤丸、桂枝茯苓丸……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在进入西方市场时,还要名不正言不顺地披上“保健品”、“食品添加剂”的外衣,我们再也坐等日韩等非主流中药国家,在国际植物药市场上以正宗自居,大出风头。世界需要中药,中药一定要在我们这一代企业家手里走向世界!

[此帖子已被 ICE 在 2009-7-17 12:20:00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16: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价格随“流”飙涨 药企扩产消化成本

从八角到口罩,再到大蒜,下一个涨价的是什么?

由于甲流疫情蔓延,防甲流的中药材价格飙升,有的甚至在数月内翻番,这让一些中药生产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热销中药品种的生产企业纷纷通过适当调价或加大产能的方式冲抵成本。此外,由于原料大幅上涨,一些药品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已经面临“生产即亏”的状况,有企业选择了主动退出一部分非主打产品。

中药原材料的“不理性”上涨是否会造成药材市场波动并对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造成压力?

事件?中药材价格飙升

随着甲流疫情的进一步蔓延,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黄芪等中药材身价暴涨,金银花作为很多中药配方中的重点药材,价钱更是一路飙升。

金银花原产地大多来自山东、河南、河北三省,而其中以山东为优。中国药材市场网以亳州药市12月6日的批发价报价显示,山东金银花价格每公斤390~400元,河南金银花每公斤350~360元。据了解,去年山东产金银花每公斤价格甚至不到100元。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天津各大药店金银花已经卖到平均每公斤500元左右,比3个月前高出两倍,比去年同期高出3倍多。上海市某药材公司负责人透露,板蓝根价格也从甲流疫情发生的初期的5元/公斤上涨了3倍以上。

此外,记者了解到,一些与防治流感不太相关的药材也跟着一起水涨船高。

对于此次中药材价格的暴涨,业界普遍认为,主要原因是甲流疫情的蔓延让药材需求量大增。有分析人士指出,2009年这一波行情到来前,中药材价格出现了近10年来的最低点。根据涨跌周期判断,2009年即使不出现甲流等因素,市场行情也应该出现较高幅度反弹。但目前看来有继续走高之势,属于超常规暴涨。

对于此次中药材的大幅上涨,12月9日,以中药起家的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市场部吴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大环境、小环境因素都有,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甲流的原因。”

据业内人士分析,受去年经济环境影响,药贱伤农,中药种植面积大幅下降,今年市场供应量减少,从而导致价格上涨。此外,药贩子的囤货也是造成相关中药材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影响?热门药物厂商扩产冲抵

中药材价格大幅涨价,或许会让一些中药材药农及经销商“偷着乐”,而对于一些中药生产企业来说,将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

据了解,目前卫生部推荐的防治甲流的中药产品之一的双黄连口服液主要成分是双花(金银花)、黄芩、连翘等中药材。近期上涨幅度较大的金银花价格上涨会不会影响相关药品生产企业的利润?

记者联系了国内双黄连口服液最大生产企业哈药集团三精制药[19.90 0.56%]股份有限公司(600829,SH),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金银花价格上涨对公司的影响不大。她表示,金银花等主要配方原材料有一些上涨,对公司也有一些成本压力,目前公司已通过提前储备原材料等方式缓解成本上涨压力。此外,该人士透露,目前在允许的供货价范围内,公司已经进行了两三毛钱左右的小幅度调价。

上述负责人还表示,目前三精制药已经通过新增机器设备扩大产能,通过增加销量,尽量消化成本的压力,但她未透露具体扩产及销量信息。

重庆太极集团[12.07 2.55%]中药二厂有关负责人士此前对外透露,目前市场上板蓝根冲剂供不应求,公司正开足马力满足市场需求,而规模效益可以抵消药材成本压力。

动作?主动退出非主打品种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原料大幅上涨,一些药品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有企业选择主动退出一部分非主打产品。

“我们产品相关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最高达13%~17%,对于‘六味地黄丸’等非主打产品,已经暂停生产和销售。”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吴先生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吴经理坦言,原材料上涨对公司肯定是有影响的,一些产品利润空间下降,已经影响到产品的营销模式。公司现在已经适当采取从包装材料上降低成本,降低广告费用、把广告品种当普药品种卖等方式来降低成本。

不过,在中药材上涨的情况下,对于拥有自己的种植基地的药企来说,无疑会有大的优势。吴经理表示,一些用量比较大的药材,公司有种植和养殖基地,所以成本上有优势,在价格和质量优势也有保证,目前来说问题不大。

9日,天士力[23.98 1.22%](600535,SH)总经理李文也表示,“我们有自己的种植基地,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三季度全国中成药企业较去年同期销售额增加了43%。今后原材料价格是否会持续上涨呢?业内人士分析,如果“甲流”患者增加,即使不计算民众预防性服中药,今年中药材的使用量也需增加30万吨以上。特别是用于抗病毒的中药材,金银花、板蓝根等大宗品种缺口也会继续加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0 12: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标准化缺位 中药产品市场路艰辛

近日,部分医药企业收到了一份由国家发改委发出的基本药物目录内部征求意见稿,内容显示基本药物目录已大幅“瘦身”,其中中药品种仅余100余种,共有200多个品规;独家品种更是大大减少,而中药注射剂则几乎消失。中药注射剂由于安全性饱受质疑,此前已有不少人认为应将其摒除在基本药物目录之外,此番遭受的“排斥”,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与中药安全性密切相关的中药标准化建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不少中药企业的管理者则针对标准化问题,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标准待提高,中药注射剂陷入困境

  今年4月,卫生部有关人士在谈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时曾表示,700多种基本药物中约有一半品种是中药,这一消息曾使得广大中药企业振奋不已;而此次征求意见稿中中药品种大幅减少的消息无疑是给中药企业泼了一盆冷水。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中药注射剂由于近年来不良事件频出,已经遭遇信任危机,这也是其遭受冷遇的原因;中药注射剂的生产标准、上市后的再评价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事实上,中药注射剂如今已陷入了一个“国家不放心、患者不信任、医生不敢用”的怪圈,很多医院都要求医生不开、少开中药针剂,使得其市场份额日益萎缩。“一方面,因为中药原材料本身成分复杂、品种繁多,所用中药材的来源和辅料质量,都会直接影响到中药注射剂的成分、稳定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不合理用药、临床使用欠规范,也是造成不良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不少西医和基层医生缺乏中药注射剂使用配伍知识,往往扩大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范围和适应证,不合理联合用药、超量用药,引发了不良事件。加上部分媒体报道以偏概全,缺乏实际调查和专业分析,也造成了医院和患者的恐慌。”

  “中药材因产地不同导致质量不一致,造成中药注射剂成分差异。目前许多中药材尚未固定产地,已建立的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在质量、产量等方面还不能完全符合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的要求。”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朱雁表示,种苗退化、越区种植,是中药产地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企业在农户中推行GAP标准化种植,也是困难重重。原料的品质难以保证,成品药自然存在质量差异。

  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振江则表示,现在中药注射剂同一品种工艺不同的现象仍然较多,如香丹注射液共有169个文号,鱼腥草注射液共有196个文号,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品种的中药注射剂由于制备工艺不同,产品的内在质量也不一样。他建议应当由政府部门牵头,科研机构会同优秀的中药企业,对所有中药注射剂的工艺进行提高,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对达不到标准的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应予以淘汰。

  临床上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规范应用受到了中药企业的广泛诟病。“如临床配药过程中,注射用双黄连应先以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再用稀释剂稀释,但临床上有的医生直接用稀释剂溶解,导致药物溶解不充分;给药过程中药物浓度或用量过大、给药速度过快、环境温度过低,都可能导致患者头晕、心率加快、打寒战等;此外,在未对药物进行充分配伍研究的情况下,中药注射剂应避免与化学药物合用,但部分医生并未严格执行药品说明书的要求,造成中药注射剂直接或间接与化学药物合用,引起不良反应。”对此,李振江呼吁,有关部门应当尽快出台“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指南”,加强对西医和基层医务人员的中医药理论和中药注射剂的用药知识培训,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

  诊疗、术语不统一,制约中医药走出国门

  国务院在《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优化中药产品出口结构,提高中药出口产品附加值,扶持中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而目前中药出口的现状是:2008年中药总产值超过1700亿元,而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出口仅为7亿美元。中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可谓任重道远。

  “中医药走出国门谈何容易!中医至今在大多数西方国家还未取得合法地位,不能合法行医;国外的中医诊所、中药店,大多还没有得到当地的法律保护;中药不能进入当地的医保体系。”北京同仁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梅群表示,中医药要国际化,首先就要解决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问题,也就是要建立能够被普遍认可的中医药国际标准。“比如,在疾病的诊断上,什么是心脏病,什么是肺病,西医的标准很明确,中医却较模糊;在中药药理上,什么药有什么成分,什么结构,起什么作用,同样没有明确的认识;在标准化术语上,中医药往往也缺乏统一的规定,尤其是中医药的名词术语不规范,翻译得不统一,常常给应用带来混乱,甚至影响了中医药的疗效。”一位业内人士说。

  针对中药标准问题,业内人士表示了如下观点:

  观点1:中药西药应执行两套评价标准

  “某些人眼中的所谓‘中药现代化’,就是要弄清中药的有效成分,按照病名对中药进行二次开发,希望某种中药专治某种病,然后得到美国FDA的认可,使之进入国际市场。这种废医存药的观点对中药产业的发展并无好处。”在某次会议上,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希军对现行的中药标准表示不满,“目前的中药质量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测定某一个或某几个有效成分的含量来对中药的质量加以控制,中药新药的申报资料要求符合西药的动物实验等等,这不符合中医药的理论思想。对于组分多、成分极其复杂的中药制剂,很难用其中一味药的某个化学成分的作用来阐述其药效;同样,也很难用其中一个或几个有效成分的含量来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现阶段的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并未能达到中药质量标准的最终目的,现行的中成药质量控制方法欠妥,也不符合中医理论。”

  “中药成方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集中体现,方剂的临床配伍有深刻的科学内涵。中药的疗效并非一种或几种成分所为,而是多种成分的协同作用。简单地将中药药效归结为某一个或某几个成分,实际上是将中药简单化。”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专业委员会主任张世臣则认为,中药成分无需明晰,安全有效就可以,应该按中药的特色来管理、评价中药,而不是跟在外国人后面。他举例说,砒霜针剂在临床上证明对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效,却未通过新药审批,但在次年却获得了FDA的批文,此后才在国内应用。

  “比如经常被国外关注的重金属残留问题,中药的特色之一是使用矿物药,如朱砂、雄黄、汞等,这些药物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张世臣表示,中药并非无毒,但几千年的临床已总结出系统理论,合理配伍、辨证使用即可增效减毒,如汞是经过三十多道炮制工序后才入药。西方人理解不了,一味要求中药按西药的标准申报,是在为难中药。中药要有自己的国家标准,一味强调同西药接轨,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其结果只能使中医药趋于消亡。

  观点2:新药注册不应全盘西化

  “西药的核心专利是化学结构式,而中医药多是复方,且所有的传统配方都是公示的,中药和西药是完全不同的体系,所以,中药的审批程序也不应照搬西药。”闫希军提出,新药申报程序与所需资料的西化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他解释说,西药新药的研究路线是“化学物质―药学研究―药效、毒理实验―临床试验”,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完全是未知数;而中药的处方是来自古籍中的经典方、老中医长期临床实践的验方、民间流传数代人的民间验方,经过了千百年的临床验证,经过了成千上万例的人体试验,早已“优胜劣汰”,没有必要再按照西药审批的路径进行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等。黑龙江葵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关彦斌表示,其公司注册乙肝清热解毒胶囊时,必须以西药做对照,否则就不能进入临床,这对中药并不公平,“相关规定对中药药理模型的要求,完全照搬西药模型。两种医学体系不同,用同一种研究思路要求建同一种动物模型,用不同体系的药物做实验,怎么能得到同一种结果?”

  奇正藏药集团董事长雷菊芳则对现行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提出疑问:“经典药的剂型改变,为何不能算作专利?”她表示,中药知识产权不能套用西方标准,事实证明,全盘照搬西药的审批办法,对中西药使用同一种标准,遏制了中药的发展和创新。她呼吁建立一套符合中药研究、发展的审批办法。

  观点3: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和工艺应有标准

  众所周知,中药的质量主要由三部分决定:一是药材要道地;二是工艺要独特,三是生产管理要规范。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建华表示,目前同一种饮片有五六种甚至更多的炮制方法,各地炮制饮片的工艺标准也不一样。对于饮片炮制的规范,南北差异很大,医生用药习惯也不尽相同。他呼吁应逐步建立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和工艺的统一标准,并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饮片包装的标准、品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0: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弘扬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企业迈向国际市场

8月31日讯 承载了太多梦想的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在艰辛跋涉中迎来了两个好消息:瑞士选民在公投中以67%的压倒优势,支持将中国的传统中医列入基础医疗保险报销范畴的议案,这意味着中医在瑞士有望纳入医保;由中国主导提出的《传统医学决议》日前在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首获国际认可,决议呼吁各国酌情加强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之间的交流,建立相关从业人员的认可制度。随着中国在经济上的强大,中医药必将伴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传播走向世界,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对此,我国的中药企业应该认识到位,主动出击,早有作为,方可大有作为。   一是要弘扬中医药文化。   医保商会综合部主任许铭说得好:“中、西医各自拥有不同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各有一套临床方法与评判标准,要消除国外对中医药的疑虑,中医药文化认同是根本。”中医、西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如果没有文化的认同,就不会有对中医药学体系的认同。可喜的是,许多中药企业正在做着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传播工作。   同仁堂在全国率先创办了同仁堂中医药博物馆,生动展示了中医药学从始创到成熟、从形成到繁荣、从继承到创新的发展轨迹,向中外游客免费开放。在欧美市场,同仁堂借助当地电视台播放《大宅门》、《大清药王》等电视剧的机会,宣传中医药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走进同仁堂;在海外的网点,同仁堂经常参与当地的公益活动,定期举办中医药讲座,让国外民众感受到同仁堂的文化魅力。   河南宛西制药以张仲景中医药文化为根基,通过举办张仲景医药文化节等活动,传播祖国中医中药的博大精深,弘扬现代制药人为传统中医药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以上这些文化传播活动,不仅要在国内做透,还要走出国门,让文化为营销开路。中药企业要有先付出后索取的准备。   二是要利用典型事件,让事实说话,扩大中医药的影响力。   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在服用了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后逐渐恢复大脑意识,使得以同仁堂为代表的中药在海外华人中受到热烈追捧。据说,新加坡、马来西亚市面上的安宫牛黄丸被抢购一空。通过海外华人来影响外国人,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在对抗“非典”中,经临床证实,中医中药对缓解症状、缩短发热时间上有帮助。今年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已经发现对专用药“达菲”产生耐药性的情况下,中药再一次显示出安全、有效和低成本的优势。   然而,这些典型事件对外传播却非常不够。中医药企业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以上典型事件,以事实说话,借势向国外传播。   文化为营销开路   为何我国中医药产业“跨国”迟迟难以破局?广药集团广州采芝林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路山说:“标准化问题是关键。当前,中医药‘走出去’的战略要点就是要解决标准化问题。”   有人认为,只要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影响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我国的中医药检测标准就会自动升级为国际通用标准。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医药产业自身的短板,“中医药理论与西医理论不同”并不能成为其不现代化的理由。   在中药现代化方面,天津天士力集团走在了前面,值得借鉴。天士力建立了现代中药大发展的中药产业平台,形成了从种植到生产的全新数字化模式。比如建立数字化在线控制的GEP(中药提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平台,实现分离中药有效成分、精确分析作用机理,有效成分分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创了中药现代化、工业化的新格局。   更有意义的是,天士力主打产品复方丹参滴丸经过美国FDA临床试验项目,确定了切实可行的新临床适应证,符合欧美临床要求。天士力公司创建了复方丹参滴丸“峰值加和技术”,以“峰值面积百分比”判定指纹图谱相似度的质量控制标准。该技术在生产质量控制过程中,将有效解决批次之间的计算差别,是中药质量标准控制国内首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中药国际申报的一大难题,复方丹参滴丸将有望通过FDA认证。   省不掉的“标准化”    “中医在国外渐受欢迎,而外国人对中药却非常谨慎。这里就存在着传统文化观念的差异。”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周超凡教授说。其实,岂止是文化观念差异,因为没有中药用药传统,外国的消费者根本就不可能自主选择购药。   国内许多像三九胃泰、乌鸡白凤丸等口碑较好的中药品牌,到了海外,消费者几乎无动于衷。一方面药名不好翻译,另一方面因为在欧盟,中草药仍是作为食字号出口的,因此包装上只写有成分,而没有功能性的介绍。因此,要想让中药进入西方市场,必须让中医开路,以医带药,药在其中。   2008年6月12日,英国卫生部宣布把针灸、草药、中医三种补充疗法纳入辅助医学疗法学会统一管理。这其实是20多年中医药在英国推广与实践的结果。因此,中医药要想在西方国家打开市场,不能指望对方国家先敞开大门,然后我们堂而皇之地进入,再做普及推广工作,那是白日做梦。中药企业要想方设法使中医进入对方国家的百姓生活当中,让他们在医疗实践中认识中医药,喜爱中医药。   现在在西方国家开中医诊所的几乎清一色是“个体户”,中药企业在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可以以企业品牌整合资源,整体出击,形成品牌,这是个潜力巨大、前景巨大的市场。   除了“同仁堂”等一些中药老字号,新兴的HerbMedic,Dr.&Herbs等,都是以大型购物中心为基地的连锁集团,瞄准的是英国的中低端市场。近几年,香港“森”集团这样的连锁公司,以标榜时尚求新来叩响英国中医药高端市场的大门。连锁店典型的模式是,一位中医加一位前台经理,经理主要负责销售经营,口语好,老中医负责诊疗,不一定能讲英语,这是比较理想的组合。   今年6月,我国第一次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30位当代泰斗级名老中医(民族医)荣获首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中医药企业一定要抓住这个宝贵的资源,加速西方的消费者对中医中药的了解。我们再也不能坐等日韩等非主流中药国家,在国际植物药市场上以正宗自居,大出风头。世界需要中药,中药一定要在我们这一代企业家手里走向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6: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宝琳:专业化学术推广(十八):中药要做循证

医信横通马宝琳

中药怎么做学术,很简单,就是要做循证。

  循证医学是现在的主流观念,现在中医被西医压倒了,所以不管你的中药方子多么经典,到头来还是要被西医认可才能上量,要被西医认可就要做循证医学。很多人认为中药不能做学术是因为不了解循证医学的意思,什么叫循证医学呢?设计一个严谨科学的临床试验,经过科学统计得出一个结论,该产品能够治疗什么病,产生什么好的效果,这就是循证。只要试验方案设计科学,牵头单位有名气,发表的杂志级别高,这样的证据人们就非常认可,相应的产品就好卖。

  有人说虽然结果好,但是机理讲不明白啊,没关系,循证就是看结果,机理不明白但结果有效的多的是,机理可以慢慢研究建立假说,翻开西医课本,大多数疾病发病原因不明,但医院里还不是照样进行治疗?这个世界上就是先有结果,人们从结果中研究出理论,然后再用这个理论去创造新的结果,就像牛顿发现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然后人们根据万有引力研发人造卫星一样。

  国内中药做的不错的天士力、步长、以岭、北大维信等企业,都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虽然我们看到的是步长的脑心同治和以岭的络病理论,但这些理论都有大量的循证依据来支撑。

  中药做循证要注意一点,就是一定要用西医来设计并执行这个试验。因为很多西医医生不相信中医做出来的试验结果。我本人也曾看过国内某著名中医专家设计的临床试验方案,真是漏洞百出,所以西医不相信中医也是有情可原的,而且这种局面不可能很快转变。很多中药企业因为操作方便的原因,习惯在一些中医院做临床试验,我在此郑重建议,一定要多多的在西医医院里做,请西医专家牵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12-23 23:00 , Processed in 0.02245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