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多月来研究股票,除了抓到一个000686东北证券涨幅超过50以外,其余所研究的股票基本上都属于制造业的,但总体效果不甚理想,觉得在制造业中要找出好股票难度似乎比较大。从资产结构、产品类别、竞争战略、成长前景方面看,觉得这个制造业整体上似乎不乐观。 首先,资产结构方面。制造业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资产太“重”,固定资产占比高,从帐面上看,经营性现金流量比净利润会高出较多,但仔细分析下去,发现很大一部分是固定资产折旧导致的现金回流,这部分多出来的现金不能分给股东,而是要作为折旧基金储备起来,以备未来更新固定资产。所以即使公司帐面上现金余额较多,股东也得不到好处,即使不进行扩张也不能分掉,光是维持现状就要占用这么多现金。而且资产太“重”导致固定成本太高,行业不景气时,利润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经营上显得比较脆弱。从另一方面来看,不少制造业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量较高,严重的会影响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而且可能在经济体系里面呈现“多米挪骨牌”式的传播效应,记得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很多企业就是被“三角债”拖跨的。 其次,产品同质化倾向严重。大多数的工业产品,跟同类公司相比都差不多,难以做到差异化。不仅原材料行业如此,连中间产品和一些机械装备类产品其实也是同质化的。很多产品类别都有类似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之类的“标准”,大家基本上都能达到这个标准,达到之后就基本上差不多了,难以分辨产品的高下。能做到产品差异化的行业很少,有些消费品和医药产品可以做到差异化,连高科技产品也难以做到差异化,比如说中兴和华为的通讯设备其实差异化也不明显,而且技术领先往往都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被同行赶上。 第三,竞争战略方面。制造业公司的生存发展手段不外乎就是以下这些:1、搞点产品创新以图获取较高利润,但这种超额利润很快就会消失(前面已经论述);2、看到行业景气、产品在某个阶段供不应求时就扩大产能,要扩大产能又必须向股东要钱投建新厂,等行业不景气了,新厂带来的固定成本的上升却让企业盈利更显脆弱(前面也已论及),打出的拳头难以收回,在扩张方面难以做到“收放自如”;3、加强采购、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管理,降低成本,并促进资产周转率提高,这就导致管理层和员工都很累,这种管理当然是正确的、必要的,但管得严了却难免留下“血汗工厂”的骂名。总而言之,对外的“护城河”比较难以建立,只好从内部榨油。 第四,从长期来看,制造业是少不了的行业,但很多行业的产品更新得很快。比如说,电子信息科技方面的产品,技术和产品的更新很快,谁稍微放松一下,马上就落到后面去了。还有很多行业,其实也是自己在卖着一款产品卖得正酣,别人却已经推出了性能更好或性价比更好的产品。虽说每一家公司都可以加大研发投入来试图实现在新产品领域中的领先优势,但是所投入的资金到底能产生多少的成效却不得而知,考核成效时难有可供量化的指标,估计大多数的研发都只不过是白白花掉了股东的银子。而且当所有的中大型公司都在投入资金大搞研发时,这种竞争就有如当年的美苏军备竞赛,其实最后没有一个会是赢家。 最后,制造业排放的污水、废气、废渣污染环境,越来越导致地球环境失调、气温变暖、空气质量下降,制造业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环境污染越严重,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受到严重影响,真正的生活质量呈现每况愈下之势。 综上所述,本人现在对制造业的投资呈较为悲观的态度。
[此帖子已被 掷铜板的人 在 2009-7-16 17:09:22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