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或许会像1990年代那样在举行盛大的派对了,可是我们现在要问的是,这派对还有其他的参加者吗? 换言之,这家互联网零售商的好运究竟是一种行业性的普遍现象,抑或不过只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再或者,甚至只是超越常规的一个例外而已? 财经评论家们其实早就发现了,亚马逊(AMZN)这家企业身上的故事总是能够不时地为我们上几堂投资课程。在互联网泡沫高潮的1990年代,亚马逊可以说是标志性企业之一,股价一路飙升到了令人目眩的高度,而在泡沫破灭之后,亚马逊的股东也是伤亡最为惨重的人群之一。 事实上,在亚马逊股价暴跌的过程中,它又变成了另外一种标志性的股票,告诉我们当一个行业只是处于其早期阶段,过度繁荣会造成怎样的结果。 不过,我们终究要着眼于今天,着眼于那一切发生的十年之后,现在亚马逊的股票又攀升到了历史新高。 不必说,将亚马逊的情况视作特例,这是最直观的印象,也是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毕竟,所有其他互联网时代高飞远举的投资宠儿们,现在都距离自己的历史最高点远得很。比如,思科系统(CSCO)在互联网泡沫期间一度曾是全美市值最大的企业,但是现在,该股的价格只有最高点的三分之一左右。 不过,假如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历史资料,就会发现,随随便便就将亚马逊股票近期的强势称作是特例,也未免有些孟浪了。 我们在这里所采用的历史资料是来自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教授西格尔(Jeremy Siegel),他同时也是经典投资名著《散户投资正典》的作者。 西格尔对一组在互联网泡沫时期之前价格高高在上的股票的长期表现进行了研究。从普通的视角看来,这些股票也都是所谓非理性繁荣的有力证据,但是西格尔却最终发现,归根结底,从长期角度看来,这些股票虽然股价惊人,但是本质上却也物有所值。 我在这里所说的,其实也就是1970年代早期所谓“漂亮五十”(Nifty Fifty)股票。这些股票同后来的互联网时代宠儿非常相似,也拥有高高在上的市盈率,而且不必说,在之后的1973年至1974年熊市当中,它们也变成了重灾区。 然而,西格尔却发现,假如投资者在1972年12月的股市高点买进了所有这五十支股票,并且在之后至少持有二十年的时间,那么他们就将获得超越整体市场的回报率。 不过,有一点必须予以明确,那就是,假如有人想要在1970年代早期的漂亮五十股票和1990年代晚期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宠儿??尤其是亚马逊??之间画上一个等号,有些事情他是必须了解的。首先,所谓漂亮五十股票都是在各自不同的领域获得成功的,换言之,投资在它们身上就意味着充分的多元化。 事实上,恰恰是在投资互联网股票的时候,我们才应该更加重视多元化的意义,因为互联网股票往往都是倾向于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当中。 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要素在于,我们对这些投资必须能够持有足够长的时间,这其实也是意味着时间面的多元化。比如1970年代早期的漂亮五十股票,也是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才最终证明自己价格的正当性的。即便那些互联网时期宠儿最终能够做出同样的证明,我们也必须明白,它们所花的时间也不会少。 只是,假如所有这一切最终都被证明是正确的,我们必须明白,这其实恰恰是两种不同的多元化的功劳。对于那些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仍然抱持着自己的想法,坚持到现在的人而言,亚马逊股价的新纪录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