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90|回复: 0

客户的游艇在哪里?----选择的重要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3 14: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户的游艇在哪里?----决策的重要性

看这篇贴子的题目,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小书的书名,书中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仍然会存在的华尔街的造富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的讽刺,因为这种造富的对象不是大部分的投资者,而是华尔街的经纪人、操盘手以及基金经理。而广大投资人把自己半生的积蓄拿出来购买了一些基金,却不是最终的受益者,我们回想一下,难道在中国不存在这样的现象吗?

决策和选择会出现在人生的每个细节,在专业、恋爱、结婚、工作、理财……都需要你的选择,很多决策都允许你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但是也有一些决策所需的时间非常的紧迫,就比如这段时间由于日本的核辐射问题,很多人随大流陷入抢购碘盐的恐慌之中。短短几天的时间,碘盐的价格就从几块钱一包上涨到20块钱一包。有个笑话:上联:日本人在辐射中等待碘盐;下联:中国人抢碘盐等待辐射;横批:无盐以对。事实上,日本人也没等待碘盐,我们也更没必要一天非得吃78斤盐以达到防辐射的效果,很多人事后又想到到超市退货;我们再来看房地产行业,早在07年,当房子还是一大堆水泥和砖瓦的时候,就已经被选购一空了。繁荣对应的是萧条,物极必反,也是自然界的规则,于是在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房价一落千丈,广大的购买房子的一小部分买房者在这个时候却要求开发商退还差价。。。。。

我就想了,这涨的时候怎么没见您给房地产开发商分钱呢,起码也得来个四六开吧。相比之下,中国股民们在这一点上表现了相当的“理性”,起码没向上市要求赔偿金。

我这里想着重讲的不是日本核辐射造成的碘盐抢购风,也不是要讲房地产的起起落落,而是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首先我们就应该为自己的决策承担责任,如何避免我们成为盲目跟风者,我们首先要找到原因。

现在我们回想和总结一下,当我们出现这种决策错误的时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因为大部分人成为了“妄想症”患者的跟随者,就比如碘盐的问题,从那些得了妄想症患者开始的恐慌(也有可能是利益的最大受益者-盐商),他们的这种世界要毁灭,灾难要降临的妄想,往往影响了一大批的人,跟随者便蜂拥而至了。购买基金也是一样,我们一看到限量发售的字样,有人托关系争取到可怜的一点份额,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抢到再说,可“物以稀为贵”用在这里可不一定合适。

一般情况下投资者心理往往是这么想的:第一:不买就买不到了,第二:机会不可错失,失不再来;第三难买到的肯定会给我赚大钱。最后冷静下来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供需关系,机会成本,赚钱的方法……。可是为时已晚。总结到最后,往往是决策时间短,被夸大的宣传,以及自己的心理上的错觉,基本专业知识的缺乏,造成了这种盲目的跟风。

去年我在价值论坛里写了一个系列的贴子,把几位世界级的投资大师的投资方法、历史投资业绩、大师的性格特点等等,拿来进行分析和对比,找到成功投资人所具备的共同的特质,这有助有投资者自己理想的选择理财顾问和理财经理。今年我们接着这个话题继续讨论。但在这之前,我们来重温一下费雪在《怎么样选择成长股》一书中建议的方法,也许对如何去选择理财顾问有启发。

首先,了解理财机构或顾问本身的收入方式。

费雪一再申明,要将那些靠交易佣金作为收入来源的“理财顾问”无条件的剔除在你的备考顾问之列。无论他怎样吹嘘自己的“辉煌历史”。但现实中,这种靠收客户佣金的“理财顾问”还在大量的堂而皇之的出现,很多人还是对这类“理财顾问”抱有幻想而遭受损失。

其次,了解投资顾问的投资方法要比了解他的历史业绩更重要。

巴菲特在2011年致股东信中专门谈了这个问题。前段时间我还遇到一件事,一位客户有另外一部分资金由其它的理财机构管理,一年下来还浮亏10%多问我怎么办。我建议我这位朋友,某一年的业绩并不重要,问题是你要搞清楚他们的投资方法和他们历史业绩的关系再决定是否继续合作。但这位客户后来告诉我,对方希望继续合作,方法是为了尽快扭亏,他们准备做期货来达到。我开玩笑地说:“你可以对他们说,我不如去澳门赌一把,来得更快,省得你们操心了。”这种没有成熟可靠的投资方法而是以“赌”的心态来“博机会”的理财机构,要趁早说BEYBEY

了解理财顾问的投资方法也不能仅仅靠他们自己宣传说言。如果可能,最好要能接触到他们具体的投资决策过程、方法。如他们曾发布过的投资报告等等。通过这些来了解他们的真实水平。如果自己无法分辨报告的质量,不妨可以请相关的人士帮个忙。

再次,如果你手里已经有一些有价证券,不妨听听您选定的投资顾问的建议。这也是了解这家理财机构真实投资水平的一个小方法。通过他的建议,你可以了解这家机构是如何分析决策、投资风格等等。需注意的是,如果人家没有建议,并不代表这家机构没有投资能力,反而可能表明人家是真诚可信的,因为任何投资人都有“能力圈”,在投资上,“万事通”通常是最不可靠的。

作为一代投资大师,费雪的建议是值得重视的。我想,以我自身的经验在这里再加上两条,

第一.那些要求你很快就作出投资选择的机构,应小心,如某些基金的招募广告,给人一种“不买就晚”了之感。这类理财机构的推介言语更易夸大。由于要求你决策时间短,可能会造成你仓促抉择而考虑不周。实际上,理财是一项长期合作的生意,这需要双方非常的认同和了解之后。好的理财顾问会更加关注双方有长期合作的基础而不是一时的客户数量。

第二,客户是否与基金经理或机构自身的的收益“捆绑”。只有风险共担才能有收益共享的基础。

[此帖子已被 snow 在 2011-3-23 14:52:38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snow 在 2011-3-25 12:38:39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snow 在 2011-5-6 12:07:10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1-17 07:33 , Processed in 0.01919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