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农产品价格持续高企,而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又对食品零售价格加以控制,中国食品加工企业的日子不太好过。
2010年底时中国政府宣称在应对食品价格不断上涨方面取得成功。但几个月之后,食品价格依然居高不下。与1月底假期因素带动的高点相比,中国农业部(Ministry of Agriculture)的批发食品价格指数仅略有回落。
对于力求控制通货膨胀的中国政府而言,这不是个好消息。食品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篮子中的权重最高,若3月份的CPI如预期般突破5%,那么食品肯定是主要推手。
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以及中国政府调控食品价格的努力对于食品加工企业而言也都不是好消息。由于成本不断增加,2010年中国第一大方便面生产商康师傅控股(Tingyi (Cayman Islands) Holding Co.)和休闲食品生产商中国旺旺控股有限公司(Want Want China Holdings Ltd., 简称:中国旺旺)的毛利率都出现了下滑。
康师傅宣布从4月1日起将方便面产品的零售价提高14%。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此前已指示生产商放缓提价步伐。去年年底食用油和面粉价格均受到了限制。眼下康师傅和联合利华(Unilever)等家居用品企业均已推迟了提价计划。
对价格的直接控制无法解决过度需求问题,实际上还会使情况更糟,因为这样会鼓励消费而减弱对增加供应的激励。但短期来看,直接管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铁腕效果。
不过对投资者而言,目前的问题是,食品加工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是由于供应面短期因素造成的,还是需求不断扩大产生的长期效应。如果属于供应面因素,那么在下一季农产品丰收之后就能够得到解决。
而答案却是后者。
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收入的增加将带动市场对加工食品的需求增长,食品加工企业的市场进而也得以扩大。作为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康师傅和中国旺旺均有望抢占那些实力较弱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
但收入的增加同样会推高市场对粮食的需求,粮食是加工食品成本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常情况下,这些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将会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但这显然是政府所不能接受的,因此牺牲的只能是食品加工企业的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