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想写一些文章,但是每当落笔又把写下的文字删除去了。投资至今已经6年时间,对巴菲特话语的理解、对格雷厄姆思想的把握已经有所成熟,但是感到要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已经非常困难,它渐渐地已经成为了一个体系,由很多细节和内联关系相决定。虽然有时候想把它整理出来,但是要总结得完善已经很困难,难在理念中的各要素环环相扣。因此,或许继续写一些交易日志,从中夹带自己的理解才是更顺畅的总结方法。 07年我5500点清了仓,但是08年产生了一次错误,就是过早进入了B股市场,这种错误来自于,不同市场的估值出现了问题。我单纯以A股估值的标准来评测B股的价值,于是基于自己不愿预测市场只依赖估值的的角度,我入了仓。其实不去过多预测市场是正确的,错在于对于B股市场的不熟悉。也是跑出自己能力圈的一种表现吧。B股里现在依然保持了少量的鲁泰B和万科B,是作为实验股。试验:在同权不同价的环境下,在鲁泰B股价大打折扣且采取股息再投资方法下,鲁泰B的收益率能否胜于资金充裕市盈率稍高的成长股,不过估计这种试验要等到AB股统一后才能得到正确的评估,而中间充满了不确定性,例如牛熊更替导致买卖的操作。 08年10月,我开始建仓。分别买入了苏宁电器、招商银行和万科。目前,会计报表已经作为我作估值的起点??但不是终点。我看了论坛中不少文章,很多人觉得ROIC比ROE更重要,我自个儿不这么认为。巴菲特曾经说过“我们判断一家公司经营的好坏,取决于其净资产收益率(排除不当的财务杠杆或会计做帐)。”我认为ROE仍然是比较好的指标,只是要排除过高举债的情形。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特性,有些固定资产多,现金流好,所以银行愿意放款给它们,这也是它们本身的特征所具有。而ROE反应了这些特征。当然对于ROE为20%的企业,却用了大幅度的举债来支持的企业,我们应该对ROE进行调整,不然无法加以比较。而对于相比较下,对于没有通过负债或者很少的情况下便能达到ROE大于20%的企业,我更加引以重视。ROIC是否应该作为补充?我更倾向于对ROE做调整而非考虑ROIC。调整的结果应该结合行业本身的特征且能代表一种持续性展现出股东权益未来收益率的指标。 只要我们是把投资企业作为自己生意的一部分,都会考虑未来该企业能够产生的现金流。但是我并不认为一定要通过计算出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来考虑现在的安全边际。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当考虑未来该企业能够产生的现金流的时候,一个稳健的投资家更多会考虑未来产生现金流的确定性以及收益率和市场利率的比较,估值是一个模糊地概念。对于后者,曾几何时芒格也谈到过从没有见过巴菲特用DCF模型计算现值。所以有这样的情形,如果有人问我如何估值,我也会很自然而理性地回答:当然要考虑企业未来产生现金流的状况了,那是我生意的一部分,而能带来稳定而增长的现金流的企业是我的首选。 对于买入机会,经过这次熊市后,基本上已经认为只有在大家恐慌的时候(熊市)以及企业短期因素造成股价下跌时候呈现,其它时候都很大可能未必是买入机会。对于熊市底部区域,对于大部分股票来说,一只5倍的周期性股票跟一只15倍的非周期性股票,都已经达到市场对它们的低估出价,无所谓5倍的周期性股票低估,而15倍非周性股票不低估,市场的整体恐慌行为造就了低估的整体行为。当然,有些行业本身风险比较大,因成长性保持较高市盈率的企业未必达到标准,就像巴菲特很多机会都没有考虑买入沃尔玛。但是市场的恐慌或者兴奋多少是一个模糊而有效的标准。当我们受到良好的经济数据的引诱或者差劲的经济数据的恐吓时,当我们看到研究员正在“理性”判断市场行为时候,我们或许会变得跟随度很高,变得喜欢预测,但市场气氛本身成了一个有效的指标,他比我们“理智”思维更加有效,至少它给于我们更多的警惕。 对于季度业绩甚至年度业绩,我觉得意义已经不大,这点是与研究员区别的地方。我更留意的是在这一年里所投资企业的护城河有没有变宽。例如苏宁电器为例,虽然1季度业绩只增长10%,但是我们发现重要的竞争对手国美已经开始沉沦了,苏宁竞争力(物流、终端、周转率、渠道控制力等)和市场份额得到提升,这才是要关注的。 这次金融危机后,中国的经济实力更加强盛,我估计未来中国的发展是超出我们想象的,国家地位的提高难免引起更多的国家之间矛盾问题,但是无论如何,中国企业的成长现在仅仅开始,这是我一直持有的观点,别低估了自己的国家,很幸运能在这个时代出生,呵呵,刚好自己的这种想法在经济半小时中跟巴菲特的说法一致。我觉得汽车业4,5年后将引来崭新的改变,伴随着石油价格的走高时促发点,到那时候很多新能源汽车呈现。即使我现在看好,也无法找到合适买入机会。毕竟,经济是经济、股市是股市、行业是行业、公司是公司,前者看好的,后者却不一定是好的机会;但有时前者糟糕的,后者却是机会。我们经常看到四者的关系而没有重视四者的独立性。 现在价值投资者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始终面对跟股票市场一样的氛围,在所有言语中,如何保留自己的独立性。我们的氛围有时也跟“专业氛围”一样,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永远都要提醒自己,情绪控制和自律是产生我们相互收益率的关键要素之一,这点我认为才是决定一辈子投资成效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