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5-08 16:19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罗宇 水价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有关它的风吹草动只要曝出便会成为关注的焦点,近期关于水价为什么要涨、涨多少合适的话题再次成为舆论中心,各界对水价上涨颇具微词。不过争论的背后,公众对于水价上涨的本质并不了解。4月23日,中国水网以“理性看待水价”为主题举办了新的一期环境讲坛活动,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水网总编傅涛针对水价问题与广大媒体人士展开了深入交流。 水价上涨谁获利? 污水处理费困扰自来水公司 呼吁水资源费实行价外征收 公众普遍认为,水价上涨供水企业会直接获利,这种看法是较为偏颇的。傅涛说,水价由四部分组成,各个部分所占比例不同,收费的主体以及涨幅的高度也不一样。傅涛谈到水价四部分包括:制水成本、代收污水处理费、隐含的水资源费、调水费,这其中只有制水成本也就是供水费是支付给供水企业的。 傅涛介绍,制水成本的涨幅是比较低的,粗略统计从1998年到现在涨幅不到5%,几乎与通货膨胀率是一样的;但帮助政府代收的污水处理费和必须征收的水资源费成为“助推”水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污水处理费是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傅涛解释,污水处理厂不是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主体,自来水公司为政府代收,政府再以污水处理服务费的方式支付给污水处理厂;但我国的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较低,导致污水处理不彻底,还不包括污泥处理部分。傅涛分析,污水处理费要涨50%左右才能满足需求。污水处理费上涨给自来水公司带来苦恼,涨价备受舆论指责,收来的钱却不是自己的。 另外,水资源费实际是一种税收的概念,它的征收是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体现。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下发通知,到“十二五”末期水资源费将平均上调36%。傅涛表示,水资源费计入水价客观上提高了水价,未来水资源费的上调将给供水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水资源费上调供水企业的“取水、用水”支出提高,也就是制水成本增加,但是这部分增加的费用却不能立刻体现在水价上,所以水价上涨会滞后于水资源费上调。因此傅涛建议,水资源费应当实行水价外征收,有利于减轻供水企业的压力,同时帮助公众更清晰的了解水价。 水价如何突破困境? 供水面临的“低质低价”的困境 全新水价模型促进价格体系完善 傅涛说:“供水企业的苦恼在于,公众认为已经缴纳了足够多的水费,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不缴纳给供水企业。” 傅涛介绍,水价涨幅较低,加之政府资金扶植不够,导致了供水行业“低质低价”的形成。水源水质的恶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同时饮用水水质标准日渐严格,管网更新改造压力大,因此制水输水成本有较大提高,供水企业如果想保证正常运营,需要提高水价。供水行业近15年平均收益率都是在15%以下,很多公司是亏损的,公众认为作为公共服务水价不能上涨,政府认为供水企业可以维持运营,因此水价较难上涨、政府补贴力度不够,造成资金短缺,无法进一步提高水质和服务水平所以造成供水行业陷入了“低质低价”的怪圈。 水价的制定对于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供水企业的发展、地区水资源保护意义重大,那么怎样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水价呢?傅涛给出了自己建议。 傅涛认为,未来我国的供水价格体系有两条路可走。一、建立合理的平均成本识别体系,通过调查研究,得出每个自来水公司平均成本,利用成本体系支撑由成本推导价格的手段。二、提出新的水价模型,根据每个地区水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可达到的服务水平,包括水质、水压、覆盖度等,并考虑公众的承受力,充分研究制定模型,用此来确定价格,抛开成本。 供水行业的社会责任巨大,关系到公众健康及社会和谐。政府公共政策选择,满足水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调价,让消费者受益者支付,一种是政府补贴。傅涛表示倾向于调价,原因是中国的供水服务严重不均等,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太大,政府补贴会有失公平,应该受益者支付。但是不管选择何种方式,傅涛呼吁至少要保证水质安全,这需要政府、百姓、供水企业的相互重视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