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38|回复: 8

【汽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4 11: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尔街日报:汽车智能化催生芯片业并购潮
作者:时间:2016-11-04来源:中金网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随着汽车逐渐转变成能自动驾驶的“移动电脑”,高通公司(Qualcomm Inc)和其它芯片生产商正在积极进行并购。但对于这股并购热潮是否将帮助汽车以更快速度变得更加智能化,目前还难有定论。

  高通公司周四(11月3日)豪掷39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半导体的交易凸显这股热潮,这是半导体行业史上最大规模的收购交易,也是有史以来规模第二大的科技公司并购交易。
  恩智浦是汽车芯片领域的第一大供应商,对于高通的吸引力巨大,因为高通目前主要向日渐放缓的智能手机市场销售芯片,但现在正致力于扩展自身业务范围。
  市场研究公司IHS Markit估计,目前一辆普通的新车会用到616个芯片,而2013年时为550个。根据Gartner Inc.数据,今年每辆车使用的芯片的价值已飙升至约350美元,而2000年时约为250美元。

  高通不是第一家对汽车行业下重注的公司。随着汽车公司通过提供免提呼叫、网络电台等各类功能实施产品差异化竞争,汽车行业对芯片生产商的吸引力正在增强。这种竞争正日趋激烈,因为汽车公司纷纷完善自动驾驶功能,而该技术需要更为尖端和昂贵的半导体产品。

  宝马汽车(BMW)、福特汽车(Ford)和其它汽车公司均已经表示,将在未来几年推出可上路行驶的自动驾驶汽车,而特斯拉(Tesla Motors Inc)的一款半自动驾驶汽车已经上路行驶。

  据悉,上周,特斯拉搭载新硬件的汽车开始发货,该硬件未来可以通过软件操控,用于开启全自动驾驶模式。不过相关软件必须经过监管机构验证和批准。特斯拉首席执行长马斯克(Elon Musk)计划在明年年底前向外界展示以全自动驾驶模式驾车横穿美国的过程。
  此外,ADI公司在今年7月曾宣布以现金加股票形式收购Linear Technology Corp.,交易价值148亿美元。
  ADI称汽车行业的应用是促使该公司进行此项交易的一个关键因素。恩智浦去年达成了收购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的交易,该交易价值近120亿美元,从而成为最大的汽车芯片供应商。
  与此同时,芯片制造商希望通过并购交易把众多专门技术结合起来,帮助其在塑造未来汽车方面提高影响力。
  ADI首席执行长Vincent Roche在10月初接受采访时称,这意味着芯片公司高管与汽车行业决策者将展开更直接讨论,这应当会加快创新速度。
  高通首席执行长Steve Mollenkopf则表示,该公司高管定期飞往全球各地,与顶尖智能手机生产商的高管交流。虽然高通也销售汽车用无线芯片,但该公司目前在汽车行业不具备这种威望。
  恩智浦具有更大的影响力。Mollenkopf称,这是恩智浦团队的特质。据了解,该公司首席执行长Rick Clemmer之前曾讨论过,如何通过纳入飞思卡尔的技术让其公司开发多芯片模组、为汽车增添新功能。
  而且,Clemmer还在近期表示,恩智浦需要像高通在深度学习方面的那类专业技术,尤其需要提高计算能力。
  对于高通可能通过与汽车制造商的交易而提升战略地位的观点,Gartner Inc.分析师Jim Hines表示认同。
  与此同时,这类合并通常会增强芯片制造商在与汽车制造商磋商价格时的优势。
  Mollenkopf称,除汽车芯片外,恩智浦还具有更多吸引力。该公司有庞大系列的产品销售给2.5多万客户,在分销渠道上也有大得多的选择,可帮助高通为自己的技术找到更广泛的客户。
  同时,他指出,这两家公司都将推动物联网的发展,而且汽车行业和物联网领域的技术届时也将出现巨大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13: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智能汽车:芯片巨头早已悄悄溜到了新的战场
2016-11-03来源:科技日报

  据研究机构IHS调研预测,一辆普通的新车目前含有616块芯片,2013年芯片的数量仅为550块。Gartner报告指出,芯片在每辆汽车中的价值从2000年的250美元飙升至今年的350美元。IDC的研究报告也显示,2015年整个芯片行业在汽车方面的投入占比高达10%,约290亿美元。

  面对如此庞大的蓝海,没有任何人愿意或者说胆敢不立刻行动起来。高通近日就以470亿美元的代价,收购荷兰芯片制造商恩智浦(NXP)。在收下这家全球最大的汽车芯片零售商之后,高通一夜之间成为汽车芯片行业的巨头。
  目前高通在汽车以及其他可连接设备上的收入约占总收入的8%。高通方面表示,在完成对NXP的收购后,这一占比将显著提升至29%,为公司创造超过100亿美元的收入。

  智能手机的没落是倒逼高通转型的主要原因。高通超过90%的收入都来自于智能手机零部件技术,然而这一领域目前的增长不足2%。相反,汽车行业的潜在增长巨大,IDC预测,2015年至2020年间,汽车芯片的平均增速将达到7.7%。

  事实上,高通并非是最早在汽车芯片领域进行押注的公司。汽车行业大公司已经捷足先登。福特和宝马都已经联合互联网技术公司和芯片公司测试自动驾驶系统。今年7月,宝马宣布与英特尔达成合作,将联合研发制造无人驾驶电动车iNext,计划于2021年推出,取代7系成为旗舰轿车。英特尔提供芯片可以提高车辆的运算速度。

  更大的竞争者来自特斯拉。伊隆-马斯克上周表示未来所有的特斯拉汽车都将拥有自动驾驶功能。特斯拉目前使用的芯片来自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根据瑞穗证券的预测,与特斯拉合作可能令英伟达增加2500万美元至1亿美元的营收

  随着汽车行业对自主驾驶功能的渴求更加强烈,汽车企业也正在重金投入芯片技术。比如人工智能的算法以及读取不同按键的意思,这类的需求在显著增长。但是从很多方面来看,汽车自主化和算法仍然处于试验阶段,并没有达成普遍共识。比如汽车自动化的最好方式是什么,汽车是应该拥有一台超级计算机和强大的传感功能让它自己去思考,还是仅需基于远程网络控制的简单技术来集中管理交通?这些问题还都无解。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未来汽车上所配置的所有显示器、停车传感器和防撞预警系统都将需要更多的芯片来支持。汽车自主化程度越高,对传感器、电子大脑和信息交流芯片的要求也就越高。而随着电子技术的成熟和发展,零部件整合也成为一种历史的趋势。未来将会看到更多的远程功能被整合到一块芯片上,而这块芯片过去可能需要行业里供应链上多个集团的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14: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发布,核心要点最全解读
2016-10-27 作者: 来源:车云网
10月26日召开的2016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上,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正式发布。国家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作为代表现场发布了路线图内容。

10月26日召开的2016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上,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正式发布。国家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作为代表现场发布了路线图内容。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研究”是500位专家历时一年完成的大型联合研究项目,总体框架为“1+7”结构,包括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体技术路线图,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制造技术、动力电池技术、汽车轻量化技术等七项专题技术路线图。
本文中,总路线图以2020年、2025年、2030年为节点,介绍了市场需求、产品应用以及产业基础。其中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转型中的重点产品。路线图就以上述重点产品,分别制定了产品路线图和支撑重点产品发展的技术路线图。车云菌将核心内容整理如下。
产业总体路线图:


对于产业总路线图可以重点关注几组数据。以2020年、2025年、2030年为节点,总路线图重点指出了不同时间节点汽车产业规模、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和智能汽车的市场占有率。
汽车产业规模预测:
2020年3000万辆,2025年3500万辆,2030年3800万辆。
节能汽车乘用车平均油耗2025年4L/100km,2030年3.2L/100km。
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占比:
2015-2020 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超过总销量7%
2020-2025 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超过总销量15%
2025-2030 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超过总销量40%
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占有率:
2015-2020 驾驶辅助(DA)、部分自动驾驶(PA)车辆市场占有率约50%
2020-2025 DA、PA车辆占有率保持稳定、高度自动驾驶(HA)车辆占有率约15%
2025-2030 完全自动驾驶(FA)车辆市场占有率接近10%
节能汽车节能汽车方面总体思路是以混合动力为重点,以动力总成升级,先进电子电器为支撑,全面提升传统燃油车节能技术和燃油经济水平。第二,进行结构节能与技术节能并重,加快紧凑型及以下小型车的推广,显著提高小型车比例。第三,以发展天然气车辆为主要方向。

节能汽车技术路线重点在于采用高效燃烧,降低摩擦,先进控制等技术提高发动机热效率,以多挡化和高效化提高传动效率,采用混合动力技术进一步降低整车油耗。
节能乘用车方面,难度最大的是节能乘用车动力总成升级优化,2020年汽油机热效率提升至40%,2025年提升至44%,2030年后期通过HCCI等热效率提升至48%。此外寻找替代燃料分担,以天然气为主,2030年占比提高了8%。
节能商用车方面,重中之重仍然是动力总成的能量转换效率,分别到了50%、52%和55%。天然气的商用车在未来会是替代燃料的主体之一。
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应用领域上,中型及以下车型规模化发展纯电动乘用车为主,实现纯电动技术在家庭用车、公务用车、租赁服务以及短途商用车等领域的推广应用;以紧凑型及以上车型规模化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为主,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在私人用车、公务用车以及其他日均行驶里程较短的领域推广应用,以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突破发展支撑整车竞争力提升并实现关键部件批量出口,以覆盖全国的充电设施与服务网络建设支撑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

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路线重点在于:为了实现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大批量市场推广,形成完善的整车、关键总成生产体系和社会生态环境;以降低整车成本、提升整车技术先进性为目标、突破先进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开发技术,加快充电设备技术研究以充电基础设施推广普及。
纯电动乘用车的行驶里程,2020年300km,2025年400km,2030年500km,这里说的是不补贴情况下做到性价比,并且普遍达到的目标。电池能量密度提高的同时确保电池安全性。确保电池体积大幅度减少。

燃料电池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产品近期是实现大规模示范应用,远期以全功率燃料电池为特征,实现大规模发展,实现了百万量级的商业化推广,基本上要在2030年完全的商业化,五年之内基本上达到商业化水平。整个过程中,将进一步提高氢燃料电池汽车低温启动,可靠耐久、使用寿命等性能并降低整车成本,逐步扩大燃料电池系统产能,完善氢气供应运输及加注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发展。

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以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为目标,开展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堆及材料、车载储氢与加氢站等关键产业环节技术与产品攻关、突破核心技术、提高性能并进一步减低成本,建立并完善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及产业链,燃料电池乘用车与商用车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并实现全面产业化。
中国燃料电池系统启动时要依托纯电动汽车平台发展燃料电池,带动燃料电池的发展。中期会以大功率燃料电池与中等容量的电池混合。

智能联网汽车基于自主环境感知的单项驾驶辅助功能(DA),大规模运用将于2016年实现,以自主环境感知为主,网联信息服务为辅的部分自动驾驶(PA)应用将于2018年实现,融合自车传感器和网联信息,可在复杂工况下的半自动驾驶(CA)将于2020年实现,在2025年以后可实现V2X协同控制,完成高度/完全自动驾驶功能(HA/FA),在2030年左右实现一定规模的产业化应用。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重点在于开展以环境感知技术,高精度定位与地图,车载终端机人机接口(HMI)产品,集成控制及执行系统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技术研究,开展以多源信息融合技术,车辆协同控制技术,通信与信息交互平台技术,电子电气架构,信息安全技术,人机交互与共驾驶技术,道路基础设施,标准法规等为代表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汽车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以高安全,高比能,长寿命,低成本为总目标,以电池材料研发为核心,以能量型和能量功率兼顾型动力电池产品为重点,以先进制造技术装备为保障,远近结合,统筹推进新型锂离子电池和新体系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近期主要以提升现有体系电池性能为主,支撑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快速发展,中期以开发新体系电池为主,突破核心技术,远期实现新体系电池的产业化。
汽车轻量化技术
2016年-2020年为第一阶段,重点发展超高强度钢和先进高强度钢技术,包括材料性能开发,轻量化设计方法,成型技术,焊接工艺和测试评价方法等,实现高强度钢在汽车应用比例达到50%以上,开展铝合金板材冲压制作技术研究并在车身实践,研究不同材料的连接技术。
2021年-2025年为第二阶段,以第三代汽车钢和铝合金技术为主线,实现钢铝等多种材料混合车身,全铝车身的大范围应用,实现铝合金覆盖件和铝合金零部件的批量生产和产业化应用,同时加大对镁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生产制造技术的开发,增加镁合金和碳纤维零部件的应用比例。
2026年-2030年为第三阶段,重点发展镁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解决镁合金及复合材料循环再利用问题,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混合车身及碳纤维零部件的大范围应用,突破复杂零件成型技术和异种零件连接技术。
汽车制造技术汽车制造技术路线图以“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优质制造,快速制造”为发展主线,全面提质增效降耗,以铝镁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为重点,逐步掌握轻量化材料制造技术,以动力总成及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为突破口,显著提升轴、齿等零部件的加工制造技术,实现制造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


技术路线图实施效果预估
如果2030年按本次路线图提出的75g/km、新能源汽车占销量40%以上测算,我国汽车产业从油井到车轮的CO2排放总量将从2028年就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如果2025年前我国电网能实现从高碳电网向低碳电网的转型,汽车产业从油井到车轮的CO2排放总量将在2026年之后就开始明显下降。


战略支撑与保障措施建议汽车产业规模大,关联行业多,且是众多产业技术创新的集合体。有效实施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推动汽车产业由大变强,必须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各方面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建立灵活高效的实施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a、成立国家汽车强国建设领导小组
b、打造新型汽车产业创新体系
c、创新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效应
d、组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
e、多措并举培育优势领域与领跑者企业
f、建立基于车辆能效的奖惩体系
g、加快国有汽车企业管理和考核体制改革
h、建立高品质汽车产品管理体系与技术标注体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16: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专访大陆集团:面对汽车未来四大趋势,我们对动态控制系统有这样考虑
2016-11-17 作者: 来源:车云网
今年7月,大陆集团为阿尔法罗密欧Giulia新款车提供了全新的MK C1电液制动系统,这是在全球范围内首款投入量产的集成式制动系统。
今年7月,大陆集团为阿尔法罗密欧Giulia新款车提供了全新的MK C1电液制动系统,这是在全球范围内首款投入量产的集成式制动系统。在汽车智能化、新能源技术的驱使下,不仅仅是高阶ADAS技术乃至自动驾驶技术在信息感知层面给车企和零部件企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对传统核心部件也要求更为轻量化、集成化,尤其是在行驶中起到的至关重要作用的动态控制系统以及其中的电子制动系统。
在电子技术的带动下,作为确保行驶安全的执行机构,电子制动系统被提升到承担车辆动态控制的技术层面,不仅有ABS、ESC一类的主动安全技术,更衍生出坡道起步辅助、主动防侧翻等附属的增值功能,这让电子制动系统承担起更为多样性的功用,同时也提出了更为多样化的技术需求。
不久前,车云菌与大陆集团底盘与安全事业部两位重要的高层领导进行了对话,试图还原大陆集团在动态控制系统未来发展战略背后一些真实意图和内在考虑。
汽车发展趋势要求电子制动系统更加集成、更为轻量化  
在未来的新车市场,学术界一致认为智能化、网联化以及电气化是汽车未来发展方向,而作为参与到汽车设计、生产环节中的零部件企业,大陆对未来的判断与此不谋而合,但却更为贴近市场、更具可操作性,大陆集团底盘与安全事业部董事会成员,动态控制系统业务单元执行副总裁 Felix Bietenbeck 先生告诉车云菌:“安全、环保、经济以及信息化是现阶段汽车技术发展的四大趋势,也是对零部件发展提出的新的技术要求。在这样新的技术发展趋势下,大陆正在通过系列化的电子制动系统,为提升行驶安全性以及驾乘舒适性提供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随着汽车安全性的技术标准逐年提升,电子制动系统的功能已经被融入了更多的动态控制技术,功能会更为集成化。不仅仅是提供更为灵敏、高效的制动性能,更要完成在各种行驶状态下,确保车身稳定的功用甚至实现100%的制动能量回收。大陆推出的MK100®系列电子制动系统,其可以看做是一个模块化产品系列,其不仅具备ABS和ESC及各种附加功能,可涵盖丛小型车到高端车型解决方案,还可以提供更高效和动态的制动性能以及100%的制动能量回收功能,并且支持全速度自适应巡航系统。
除了模块化开发,在全球车企都在推进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每降低1公斤的重量对于设计师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而零部件的小型化、轻量化无疑会给整车的轻量化起到关键性作用。对于制动系统而言,更紧凑、小型化的结构意味着其在整车上安装会占用更小的空间,并且安装位置会更灵活,同时依靠其它系统配合,降低整车的燃油消耗。
在大陆集团动态控制系统业务单元看来,推出全球首个量产的集成式制动系统MK C1,也正是在适应汽车未来的轻量化、经济的技术发展趋势。MK C1系统将制动助力器,电子真空泵和ESC整合成为一个结构紧凑、重量轻的电液控制模块中,依靠电-液式执行方式,其总质量轻了3-4kg。不仅制动升压速度要明显加快,使其制动速度更快,制动距离更短。此外,该系统还能满足能量回收制动系统的要求(无需采取任何其它措施),也在顺应新一代车型对经济性的需求。
ESC作为ADAS的基础,与从感知做起其实并不矛盾  
众所周知,无论是高阶ADAS系统还是自动驾驶系统,车企、科技公司都在重点突破感知层面的技术难题。然而大陆集团底盘与安全事业部中国区负责人汤恩先生表示:ESC是实现ADAS技术的基础,这一席话让车云菌感到有些疑惑,毕竟ESC是负责行驶稳定的执行系统,与从感知层面做起的ADAS又有着怎样的不同呢?在汤恩先生进一步解释后,其实ESC作为ADAS的基础,与从感知做起并不矛盾。
长久以来,大陆集团动态控制系统业务单元对ESC的研发方向,不仅仅在于对执行机构的小型化、集成化的研发,更重要的在于对其控制系统的研发。而ESC的工作过程就可以被看做是一次先从感知发起,到规划再到执行的过程。Felix Bietenbeck 先生也向我们进一步说明道:当你接近一个交叉路口,你可能因为视线遮挡看不见左侧和右侧都有高速行驶的车辆,但是依靠在车身的各种雷达系统、摄像头、激光雷达等等乃至集成安全车联网(V2X),汽车可以实现对外界的信息交换,实现更远的视野和前瞻性驾驶,提前感知到周围的车辆以及潜在危险,这些都是从感知开始的。而有了感知,第二步就是规划。用在计算方面的能力就存在于传感器中间,未来车载电脑计算功能将越来越强大。最后再通过一些新的技术,可以实现辅助驾驶。这一过程和ESC的工作是完全相同的,ESC的工作从整个效应链说起,还是由感知开始的。然而要实现ADAS中的执行工作,恰恰也都是要具备动态稳定控制的电子制动系统来完成的,这其实就是将ESC视为基础的原因,它在形成了一个从感知到规划再到行动这样一个完整的效应链。而要实现辅助驾驶的时间越长,对ESC的要求也就越高。
感知-规划-行动,这不仅仅是ESC乃至ADAS的执行过程,同样也是大陆集团对待新产品研发、决策、再到量产的行为原则。而感知始终被大陆集团认为是所有环节的首位。在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下,大陆集团也通过对市场的准确判断来指导后续的决策与行动。汤恩先生告诉我们:摆在大陆面前的挑战一是速度,用户希望在更短的开发周期内推出新的产品;二是技术多样性。例如:从整个市场趋势来看,中国电子制动市场从ABS已经转到ESC市场,今年的ESC装机率比ABS更高。这就是大陆集团对中国市场的感知过程。而推出MK100®电子制动系统系列产品的初衷也正是为了用模块化概念来覆盖客户多样性的要求。在中国,也更需要大陆集团有很好的合作经验、全系列的产品链、专业的服务,能够满足本地客户的需求。
未来3-5年大陆集团将主要做些什么?  
在中国市场ESC对于有效减少事故的重要性愈发明显,分析报告表明,在高速公路上80%的交通事故,由于车辆滑移产生事故可以通过ESC来避免。中国市场目前ESC的装机率已经有50%,今年可达到将近1300万件。而在美国,ESC装置已经成了标准。据悉,2014年美国因为装置ESC系统,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减少了近1600人。而ESC真正强大的地方在于,如果和传感器雷达、摄像头等合作使用的话可以实现ADAS功能,就可以避免大部分的交通事故,如追尾碰撞等。Felix Bietenbeck先生告诉我们,进一步壮大研发团队以及生产的能力,将是大陆集团在未来3-5年在中国市场的首要任务。
其次,新能源是国内市场发展的一大趋势,大陆集团将在不久的将来会开始向中国市场的客户提供具备能量回收技术的产品。
第三,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2018年以后,在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草案中,达到五星或者五星以上的评分标准,AEB是必须要有的功能。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ESC实际上是AEB必须实现的基础,从技术上,ESC是不断实现新能源解决方案、及自动驾驶方面的一个基础。
至于大陆集团自身,Felix Bietenbeck 先生也进一步强调了跨部门合作的重要价值。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中国整车厂经验和知识积累飞速前进。进一步强化大陆集团各业务单元以及跨事业之间的合作,立足于感知-规划-行动的宗旨,大陆集团才能开发更多的功能,向用户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以满足当地市场一些客户对高科技越来越高需求,所以大陆也需要和客户一起成长。
车云小结:
一次和汤恩先生、Felix Bietenbeck 先生简单的对话,在车云菌看来,对于新一代电子制动系统而言,市场对其提出了轻量化、集成化、可扩展性高等新的技术要求,电子制动系统的功用也被上升到控制车辆动态特性以及实现高阶ADAS的技术层面。大陆集团也在用“感知-规划-行动”这样一个产品层面的行为原则来推动公司的决策以及新产品的开发,而这也恰恰是大陆集团在未来发展战略中的意图与内在考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 10: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点全球知名汽车电子科技创业公司覆盖方向,看你竞争有多大来源: 作者:2016年12月01日 17:07

[导读] 近5年来,来自硅谷的3家IT公司Tesla、Google及Uber开始涉足汽车行业,分别致力于电动汽车、无人驾驶汽车与汽车共享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


  近5年来,来自硅谷的3家IT公司Tesla、Google及Uber开始涉足汽车行业,分别致力于电动汽车、无人驾驶汽车与汽车共享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
  这在给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的汽车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的同时,也使各大传统车企的高层非常紧张。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在Apple和Google两大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巨头的夹击下,抵抗了不到5年时间就迅速陨落,几乎丢掉了所有的市场份额。
  惨败的先例就在眼前,业内人士以及媒体自然而然地会讨论,汽车工业会不会同样也将被硅谷的科技公司所颠覆?
  
  图1 各车企在2011年~2016年期间收购的创业公司
  在经历了最初的错愕和惊恐之后,世界各国的传统车企巨头迅速地行动起来,借鉴硅谷的运作模式,成立风险投资基金(VentureCapitalFund)与投资并购基金(Merge&AcquisiTIonFund),积极地参与初创科技公司的风投过程(如图1所示),对新技术保持敏感度并理性布局。其中堪称大手笔的有通用汽车与福特汽车??
  在过去的半年中,福特给激光雷达巨头Velodyne投资7500万美元,收购了以色列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公司SAIPS,投资了机器视觉公司Nirenberg Neuroscience LLC,并参与了致力于开发高精度3D无人驾驶汽车环境地图的创业公司Civil Maps 66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
  通用在今年多次表达了自己要成为“未来出行服务商”的想法。先在年初收购了汽车共享公司Sidecar Technologies,并投资Lyft 5亿美元,在此基础上推出了汽车分时租赁服务Maven,目前已覆盖北美5个城市。之后又斥资10亿美元收购硅谷自动驾驶创业公司Cruise AutomaTIon,这也是迄今为止汽车企业在硅谷规模最大的收购之一。收购完成后,该公司将继续在旧金山办公,保持独立运营,并向通用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与汽车项目执行副总裁Doug Parks汇报。
  本文将重点盘点分析智能网联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方向的4家初创公司:
  1.自动驾驶:地图技术
  
  图2 3D地图提供商Civil Maps
  硅谷初创公司Civil Maps起源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致力于提供全球最复杂、性价比最高的无人驾驶汽车(SAE Levels 4-5)3D地图技术。在公司CEO Sravan Puttagunta看来,“无人驾驶汽车需要一种全新的地图(Autonomous vehicles require a totally new kind of map)。”Civil Maps于2016年7月得到了66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上汽集团、福特汽车、StartX Stanford以及Yahoo创始人杨致远的AME Cloud Ventures。
  
  图3 Civil Maps地图技术效果图
  通过人工智能和基于汽车的本地化处理,Civil Maps将各传感器(激光雷达,摄像头等)的原始3D数据融合并转换为有意义的机器可读的地图信息,来给全自动驾驶汽车导航。同时,由于这些地图信息需要较少的存储空间,可以通过蜂窝网络利用实时众包技术来低成本地收集并更新和共享道路数据。
  此外,为了缓解乘客的紧张,提供AR技术来让乘客看到无人驾驶汽车看到的图像。Sravan Puttagunta认为:由Civil Maps的定位和增强现实地图技术(Civil Maps’ LocalizaTIon and Augmented Reality Maps Technology)生成的实时高精度3D地图具有比当前其他任何可用的地图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竞争优势。该项技术也被提名为2017年国际消费电子展创新奖(2017 CES InnovaTIon Award Honoree)。
  2.车联网:V2X技术
  
  图4 V2X技术提供商Savari
  诞生于印度、发展于美国的车联网创业公司Savari致力于为汽车前装市场、汽车后装市场及智慧城市建设提供软件和硬件传感器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总部位于硅谷并在底特律设有创新中心。凭借超过150人年的V2X研发经验以及每年超过1500万英里的公共测试,Savari在V2X技术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016年1月Savari获得上汽集团与Delta Electronics Capital Company的A轮投资,总金额为800万美元,并与上汽达成协议,在大中华区和指定的东盟国家制造和销售旗下业内领先的V2X通信解决方案。公司创始人CEORavi Puvvala拥有电信行业20多年工作经验,先前供职于诺基亚与高通创锐讯(Qualcomm Atheros),COOPaul Sakamoto拥有半导体芯片行业30多年工作经验,先前供职于英特尔公司与科利登系统(Credence Systems)。
  
  图5 Savari的V2X产品【左为路载单元(RoadSideUnits),右为车载单元(OnBoardUnits)】
  自2008年成立以来,Savari公司已成为网联汽车和智慧城市的国际测试平台的主要供应商,其中包括上海国际汽车城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和密歇根州的MCity测试区和未来的PlanetM计划,在美国V2X示范区的占有率超过90%。Savari提供了一套完整的V2X通信安全技术,能够使网联汽车与其他车辆、道路基础设施、智能手机及行人实现双向互联互通。Savari可支持DSRC和LTE-V等不同通信模式,并可与多个无线芯片厂商配套使用。
  3.车联网:人机交互技术
  
  图6 人机交互技术开发工具提供商API.ai
  硅谷初创公司API.ai成立于2010年,该公司提供一个基于自然语言对话的人机交互(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技术开发工具,有了它程序员可以方便地搭建同时支持文字和语音辨识的对话式界面(Conversational UI)。它也可用于车联网中人机接口(HumanaMachineInterface)的开发,相信也是考虑到这一点,上汽集团在2015年8月为API.ai提供了300万美元的C轮融资。
  
  图7 API.ai:APP和设备语音接口
  根据API.ai主页上一个计数器的统计显示,Api.ai迄今已经处理了超过30亿的API请求。基于该工具开发的应用程序API.ai powers Assistant目前支持英语、法语、德语、汉语、西班牙语等 15 种语言和方言,在全球拥有超过2400万注册用户和最高的用户评级。
  2016年9月19日,Google宣布收购提供聊天机器人开发工具的创业公司API.ai,具体收购价格位置。Google工程副总裁Scott Huffman表示:“目前已有超过 6 万名开发者使用 API.ai构建对话式界面,其中包括Slack、Facebook Messenger和 Kik等通讯软件。”此次收购将有助于Google在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领域的产品Google Home、Google Assistant与亚马逊的Echo及微软的Cortana展开竞争。
  4.电动汽车:锂电池技术
  
  图8 新一代无阳极锂电池技术提供商SolidEnergy Systems
  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材料科技初创公司SolidEnergy Systems起源于麻省理工学院能源实验室,致力于新一代无负极锂电池的研发与产业化。2016年1月,该公司获得了来自上汽、通用汽车以及美国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的1200万美元B轮融资。公司创始人兼CEO胡启朝认为,“这些投资将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无负极电池的生态圈:应用材料公司是我们上游关键材料的供应商,通用汽车和上海汽车作为美国和中国最大的汽车公司,能很好的帮助我们在电动汽车领域推动我们的无阳极锂电池。”
  
  图9 锂电池结构发展过程(最右为SolidEnergy的技术)
  SolidEnergy Systems成立于2012年,在2014年推出了具有革命性的“无阳极”锂金属电池。SolidEnergy Systems的双材料平台、双层电解质和超薄锂金属阳极,为所有可充电式锂电池提供可转换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并且可以无缝地集成到现有锂离子产能中。最终的应用场景包括无人机、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
  CEO胡启朝表示,SolidEnergy Systems目前正在致力于无人机电池的投产,计划于2017年投产手机和电子消费类产品的电池生产,2018年大规模投产电动车电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 14: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乐视汽车凸显互联网造车难题:零基础、高投入
2016-11-29 作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背景的各种资本纷纷进入汽车行业,希望以“新能源+智能互联+共享”的模式,打造全新的出行方式,从而颠覆传统汽车行业,就像苹果、华为颠覆诺基亚那样,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赢家。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背景的各种资本纷纷进入汽车行业,希望以“新能源+智能互联+共享”的模式,打造全新的出行方式,从而颠覆传统汽车行业,就像苹果、华为颠覆诺基亚那样,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赢家。
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虽然互联网造车如火如荼,但大部分都被认为是不靠谱的“融资PPT方案”。目前公开宣布已经在造车的互联网汽车企业仅包括乐视、蔚来、威马、和谐富腾四家。
而最新的消息则有人欢喜有人愁:乐视法拉第工厂声称暂时停工;蔚来汽车发布了一辆号称全球最快电动车的EP9;威马汽车在温州的工厂破土动工;有消息称和谐富腾正在经历股东变更。
此外,百度在2015年底曾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计划三年实现商用五年量产。但几天前,宝马称终止了与百度在无人驾驶汽车研发领域的合作。
分析认为,汽车行业是重资产的模式,传统车企在转型过程中,有业务与产能基础支撑,而几乎凭空造楼的互联网车企,能否在汽车业立足,仍有待考验。
乐视造车迷局
“我们现在什么都不说,是因为我们不想让大家把我们跟乐视扯在一起。”某新兴汽车公司高管直言不讳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和观察来看,汽车业内对乐视的态度非常谨慎。
“我们不会为树品牌而去造一辆高档的电动车,我们第一辆车就是一辆量产车。”威马汽车CEO沈晖说。
跟业内同行们相比,乐视造车的口气很大。除了美国内华达州的法拉第未来,乐视在国内还有被称为全球第一座生态汽车超级工厂的浙江德清超级汽车工厂,号称投资200亿元;以及天津蓟县生态城,号称投资400亿元。
不过,据媒体报道,浙江德清超级汽车工厂园区内无开工迹象;天津蓟县生态城,招商局官员称双方并未正式签约。
遭媒体质疑后,乐视发布通告称,浙江莫干山项目进展顺利,将于年底前开工,天津蓟县项目则在之前已经与地方政府签署了合作意向书,相关工作还需双方进一步商洽。据悉,超级工厂一期项目计划年产能为20万辆整车;二期计划于一期投产后两年内开工建设,扩产产能20万辆整车。
不过目前,随着乐视遭遇融资问题,上述计划能否实施,均是未知数。
两大难题制约互联网车企
尽管如此,仍有众多互联网公司积极进入汽车业。上汽集团副总裁乘用车公司总经理王晓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中国稍微有实力一点的互联网企业,都进入到汽车行业,不造汽车的互联网企业仿佛都不叫IT企业。”
不过,雷声大雨点小。互联网企业造车至今为止,除了特斯拉,并没有真正成功的产品。而最成功的特斯拉2016年的计划产量仅在8万辆左右,而传统车企的规模大都几十万辆起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因为互联网造车并没有开发经验。与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造车经验的传统车企相比,互联网车企本身并不具备开发能力。
比如,乐视首款超级概念车FF ZRRO1是与其重要战略伙伴FaradayFuture(以下简称FF)联合打造;而蔚来汽车的首款车EP9也是与其美国合作伙伴联合打造。
“互联网造车并不具备优势。特别是牵涉到硬件,比如开模具,互联网企业并不会加快速度。”王晓秋也表示。
此外,作为传统汽车企业,基本都有传统车业务作为支撑,而这些新兴的企业,基本都是一无所有重新打造,造车需要高成本的投入,而没有传统业务作为支撑,前期的投入、资金实力都将是极大考验。
比如,乐视汽车是乐视生态中最大的“失血”项目,贾跃亭公开信中称本人通过质押乐视网股份和套现所得的资金大量投入乐视汽车的投资和运营。如贾跃亭所述,乐视汽车前期投入巨大,陆续花掉100多亿的自有资金。
同时,因为没有技术,这些新兴的企业,对零部件供应商的依赖度更强,而在没有传统业务支撑前提下,国际大牌供应商并非所有的业务都愿意介入,这也意味着,这些新兴的车企,可能很难找到一流的供应商。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新兴企业的高管,大都有国际零部件业背景的原因。
传统车企也在转型创新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互联网造车,选择了从高端起步后,无论是乐视汽车还是蔚来汽车,造车初期都选择了先打造一辆高端产品。
但也有人不这么做。“我们不会好高骛远,去造一辆特斯拉那样的高档电动车,但我们也不会造10万以下的车。” 威马汽车CEO沈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威马汽车一开始就是冲着量产车去的。“我们不会为树品牌而去造一辆高档的电动车来树品牌,我们第一辆车就是一辆量产车。”沈晖说。他透露,威马汽车已经规划了“128战略”,围绕一个核心架构,衍生出“STD”和“PL”两个整车平台,至少8款高品质主流智能汽车,2018年以后,将以每年一款新车的速度逐步推向市场。
沈晖认为,中国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并不高,因此威马汽车并不会为了品牌而去花时间和精力打造一款高档车,而是从一开始就打造一款主流产品。“消费者的体验比品牌更重要,我们所要提供的是更好的客户体验。”沈晖说。
“无论是互联网车企还是传统车企,未来比拼的是模式创新。”王晓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我们要做的是出行服务而不仅仅是一家制造企业,如果仅仅是汽车制造商,奔驰、宝马、大众等目前的企业已经够了。”沈晖说,虽然传统制造企业也在做出行服务供应商,但相对于威马全新的企业,传统车企转型要困难得多。
王晓秋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也认为,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已不再停留在产品上,而更加注重的是消费者体验和出行模式。“谁率先在模式上进行突破,谁就可能成为未来的颠覆者。至于颠覆者是谁,也许是互联网车企,也许是传统车企,也许是家电企业,一切皆有可能。”他说。
而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南圣良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则认为:“互联网企业不可能颠覆汽车业,而未来传统企业仍将处于主导地位,不过,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融合将继续加深。”他分析, 无论互联网企业如何进入汽车行业,汽车本身的底盘架构、噪音、震动、驾驶舒适性等,都是传统汽车企业所具备的固有优势,很难被互联网企业改变。
目前,汽车行业车企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合作已蔚然成风。上汽与阿里合资成立的上汽斑马公司,是上汽集团互联网系统的供应商;而吉利和华为、中兴等的合作也已经起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14: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产业链跨越式颠覆正扩大

2017-2-6  来源:汽车电子应用

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等一系列技术发展的推进,正在推动着与汽车相关的产业链上渐进式的革命和颠覆,并且这种改变的覆盖面也日渐蔓延扩展。一方面,汽车制造商、汽车系统软件提供商等一系列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在深入推进汽车新技术的同时,也开始尝试横向外延;另一方面,在汽车的产业链上也不断有新进入者。


最近Elon Musk寻求可持续能源甚至“多星球物种”的雄心又更进一步。上周三(2月1日),特斯拉正式宣布将公司名称中的“Motors”去掉,公司名正式从“Tesla Motors Inc.”变更为“Tesla Inc.”。去掉的“Motors”代表了特斯拉目前最重要的汽车业务,这可以说是特斯拉彻底转向能源领域的标志。

更名之后两天,特斯拉随即宣布与南加州爱迪生电力公司米拉洛玛变电站合作推出了Powerpack储能系统,这个项目使用了198套特斯拉Powerpack电池系统,将能够支持超过 2500个家庭日常用电。

去掉“汽车”字样,部署Powerpack系统,从单一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跨向更广阔的新能源领域,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正在为其建立能源帝国正名,以实现跨产业链的颠覆。

无独有偶。顶级豪华汽车劳斯莱斯也在积极跨界颠覆,不过它是将自己的业务从陆地拓展到了海上。

劳斯莱斯预测,在未来几年,会出现类似无人驾驶的商用船只。早期可能是港口拖船或渡船,主要是用于运过河口或峡湾的短途运输。而自主航行的无人远洋货轮,将在未来 10 到 15 年内航行于大洋之上。

电子传感器、通讯、计算机处理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激起了人们对一系列无人驾驶交通工具的兴趣,包括汽车、飞机、直升机、火车以及轮船。最近劳斯莱斯海洋创新部副总裁 Oskar Levander 在 IEEE Spectrum 撰文,披露了劳斯莱斯对无人船的设想和进展。据悉,劳斯莱斯已经在芬兰开始了一个联合产业项目:高级全自动水运应用(Advanced Autonomous Waterborne Applications,简称 AAWA)。预计在 10 年内打造能远程操控或全自动化的近海船只。

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等一系列技术发展的推进,正在推动着与汽车相关的产业链上渐进式的革命和颠覆,并且这种改变的覆盖面也日渐蔓延扩展。一方面,汽车制造商、汽车系统软件提供商等一系列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在深入推进汽车新技术的同时,也开始尝试横向外延,将与汽车相关的技术扩展到更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在汽车的产业链上也不断有新进入者,跨界合作的案例也日益趋多。

日前,在汽车产业链的最上游,又有新闯入者。一家名为Divergent 3D的公司宣布获得2300万美元的A轮融资。而投资方,正是李嘉诚旗下专注于科技领域创投的维港投资。据悉,这笔资金将被用于推动其自主研发的新型汽车制造平台的商业化。

Divergent 3D的核心技术是将3D打印应用于汽车制造业,按照公司的简介,他们正在试图用新的平台,颠覆传统制造业中复杂的结构设计和制造过程。具体来说,这一新的汽车制造平台主要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车身的各个连接点(通常被称为结点),然后用碳纤维、高强钢等材料连接,从而快速制成超轻、超高强度的汽车底盘。

据介绍,该制造平台一旦正式投产,将可能在这几方面颠覆传统汽车:

降低造车平台的开发成本;

缩短汽车研发时间,使车企加速新品投放市场的过程;

减少卡车、SUV等车型制造过程的能耗,对环境更友好;

大大减轻车身重量,有利于省油和提速(公司声称借助3D打印生产的汽车架构比普通汽车轻50%)。

2015年,为了验证其平台技术,Divergent 3D曾发布一款世界首款3D打印跑车??刀锋(Blade)。而后,该跑车多次参加科技展会,包括洛杉矶车展和CES等。在一次公开演讲中,Divergent 3D 首席执行官Kevin Czinger对外界表示,“我们迎来了汽车制造业转型的时间点,低成本、高效率、环境友好型的汽车制造理念必将脱颖而出。”

当然,想要领跑百年历史的传统造车业变革绝非易事。但是对汽车业而言,一场在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的颠覆式变革已然进行,并在不断推进中。这对于传统汽车制造企业以及相关联的的科技供应商(包括软件系统开发集成、芯片开发设计等等)而言,潜在市场是巨大的。

跨越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被重视。Uber就在1月底宣布与戴姆勒公司达成合作。戴姆勒公司将为Uber的运输业务体系研发和生产自动驾驶车辆,以探索未来出行模式。

鉴于共享经济的概念,之前传统车企普遍预测Uber等打车服务将使得汽车销售量受负面影响。但是新的合作模式破除了这种看法,从总体趋势来看,打车软件释放出更大的用车需求,帮助车企提高了汽车的购买者基数和销量。而另一方面,对于Uber这样的软件平台提供商而言,比起硬件底气不足的孤军奋战,依托主流车厂显得更加稳妥。

在中国市场,过去一年,关于智能汽车的话题也同样保持较高的声量。在日前发布的《中国未来汽车大数据调查报告》中表明,在未来,人们比较注重看好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未来汽车产品。报告指出,智能汽车的概念已经普及。该调查报告涉及未来汽车产品、未来汽车出行、未来汽车社会、未来汽车服务等方面。它的样本涵盖了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及16个二线城市。据调查结果显示,44%有被调查者对于智能汽车表示熟悉,有90%的人对于智能汽车有认知。而在诸多涉及智能汽车的技术中,定速巡航、导航、辅助驾驶、自适应巡航等相关话题讨论声量较高,成为热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4 09: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快出台新能源汽车各项国家标准
2017-03-14 04:58:30 来源: 中国企业报(北京) 举报

“新能源技术使得全球汽车企业几乎站在同一新的起跑线上,这给我国提供了一个追赶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极佳机会。”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工业大学港澳台国际事务部部长、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檀结庆建议,加紧制定出台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各项标准,在国际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

檀结庆表示,新能源汽车战略关键在于核心技术的创新。我国应抢抓机遇,在整车集成技术、控制系统软件技术、控制系统硬件技术、电机驱动技术、动力电池本体技术、增程器技术、充电站关键技术等方面积极主动、大胆创新,快速抢占制高点,力争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跑者。


檀结庆认为,目前,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主要障碍有四个方面:一是我国还没有出台有关新能源汽车的各项国家标准;二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储备还不够,一些关键技术尚未获得突破;三是充电站等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四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认知度不高,价格优势难以平衡续驶里程短、充电时间长、充电不方便等劣势。

为此,檀结庆建议,加紧制定并尽快出台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各项国家标准。将涉及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以重大科研专项形式列入国家科技项目攻关计划。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联合攻关,解决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国家应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方面科学规划,做好顶层设计,避免内耗和无序竞争。给予新能源汽车生产者免税或者税收优惠政策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4 09: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零部件公司半年报大面积预喜
2017-07-14 06:46 中国证券报 崔小粟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7月13日,在汽车零部件104家上市公司中,已有57家披露了2017年半年报业绩预告,其中53家公司预喜,预喜比例达到93%。
  中信证券分析认为,尽管上半年乘用车产量增速明显放缓,但不少零部件企业主要供应吉利、传祺、荣威等高增长自主品牌;同时,部分企业受益于重卡高销量增长,总体而言零部件企业的业绩增速依然保持高位。
  业绩表现亮眼
  在上述57家披露了中报业绩预告的公司中,53家预喜(包括预增、续盈、略盈),1家略减,1家续亏、2家不确定,预喜比例超过九成。整体来看,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上半年呈现较高的景气度。
  数据显示,业绩预增超过100%的公司有8家,分别为新泉股份、均胜电子、登云股份、光启技术、万里扬、潍柴动力、广东鸿图、西仪股份。
  万里扬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90%-24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1亿元-4.66亿元。目前,万里扬进入盈利快速增长期。2015年6月,万里扬收购吉利汽车的乘用车变速器资产,主要为吉利帝豪B+级轿车GC9、NL-3以及部分SUV系列车型手动变速箱配套。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产销成绩亮眼,1-6月累计销售53万辆,同比增长89%。受益于吉利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以及奇瑞手动变速箱方面的需求,万里扬手动变速箱2016年产量达近70万台,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撑。
  广东鸿图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50%-20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7亿元-1.76亿元。广东鸿图作为铝压铸行业龙头企业,充分受益于轻量化与电动化大趋势。根据《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目标,到2020年,要实现平均整车降重目标5%-10%,主要实现途径是通过高强度钢、镁铝合金等材料;到2025年,包含碳纤维等代表性的轻量化部件预计占市场规模的20%,铝合金在未来5年内仍旧是轻量化重点材料。
  平安证券指出,汽车零部件行业种类繁多,产业链较长,但优质的零部件企业特点相似:或绑定优质客户,汽车行业配套关系一般长期稳定,优质配件企业可以与客户共同成长;或抓住了行业高增长期,形成庞大产能规模。
  后续压力较大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近日发布的数据,上半年,乘用车销售1125.3万辆,同比增长仅1.6%,增速比上年同期减缓7.62个百分点。但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高于上年同期,销售494.0万辆,同比增长4.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9%,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1.14个百分点。
  中信证券分析认为,虽然今年上半年乘用车产量增速放缓,但考虑到部分零部件企业主要供应吉利、传祺、荣威等高增长自主品牌,同时部分企业受益于重卡销量高增长,上半年零部件企业的业绩增速依然保持高位
  同时,福田汽车、比亚迪、中通客车3家汽车整车企业已披露半年报业绩预告。从披露的数据看,福田汽车由于出售股权资产致净利润上升50%,比亚迪净利润同比下降20.3%,中通客车净利润同比下降75%,总体不容乐观
  国金证券指出,汽车零部件处于汽车产业链上游,下游需求传导至上游存在时滞。受益于去年年底汽车销量大增,今年上半年汽车零部件企业业绩靓丽。自2018年1月1日起,1.6L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将恢复按10%税率征收,预计2017年年底对汽车需求的透支将给2018年汽车销售造成较大压力,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将面临较大压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11-21 14:27 , Processed in 0.03256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