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 下面的文章,对于探讨未来中国一些产业的发展对于中国优势公司的崛起,或许有些启发意义.供各位参考并欢迎畅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阶段与基本特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我国应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战略研究”课题组 ○制造业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转向了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加工业 ○国际服务业向中国转移的速度逐渐加快 ○加工贸易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软件等新兴国际项目外包业务发展迅猛 ○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以新设投资为主 ○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流向不平衡 ○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 跨国公司是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承接国际产业
转移的总体情况与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国际产业通过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等途径向中国的转移明显加速,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成为全球制造业转移的最大受益国。
(一)我国通过引进外资承接了大量国际产业转移
跨国投资有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投资方式是新设投资,即所谓的“绿地投资”,另一种投资方式是跨国并购。跨国投资是进行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逐步走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伴随着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引进外资的规模日益增加,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也日益增多。到2004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累计达7453.45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为5621.05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额的75.42%。2005年,我国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4001个,比上年增长0.8%;实际使用金额603.2亿美元,同比下降0.5%,比2004年略有减少。中国仍然是全球吸收外资大国,继英、美之后,排名第三。到2005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累计达到了6224.25亿美元。中国已经连续13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位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首位,是世界上对外商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地区之一,中国吸收的外资占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总额的1/4。2005年11月,在中国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已达28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推动力量,成为我国对外经济的中流砥柱。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4221亿美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额为8317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58.48%;出口额4442亿美元,占全国的58.29%;进口额3875亿美元,占全国的58.70%。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和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进行了新一轮的大调整,它们着重于发展耗能低、耗材少、附加价值高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保持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品牌、营销、产品设计等产业链高端部分的控制,而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低端部分大规模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通过产业的国际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与此同时,我国持之以恒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低、市场容量大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吸引外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恰好满足了世界产业结构新一轮大调整大转移的要求。在发达国家进行国际产业转移的内在动力增强与我国对国际产业的吸引力增大两方面共同作用下,国际产业向中国的转移明显加速,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致经历了下述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1年)。这一时期,外国企业在华投资还处于小规模、试验性投资阶段,我国引进的外资较少,外商直接投资更少。我国引进的外资主要是对外借款,对外借款金额是外商直接投资额的两倍。此阶段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处于起步阶段,承接的产业主要是以轻纺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行业,如服装、玩具、鞋帽及家用电器等,加工贸易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方式。改革开放之后,广东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灵活措施,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利用外资,在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占得了先机,促进了广东经济的腾飞。
第二阶段(1992~2001年)。1992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制度基础。这一阶段,我国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难得机遇,承接了大量制造业的国际转移,进入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快速发展阶段。外国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开始在我国进行大规模、系统化的投资。1992~1995年,我国每年吸引的外资规模成倍增长;1996~2001年,我国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一直维持在400~500亿美元的水平。中国引进外资的重点转变为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金额达到对外借款的3~4倍。此阶段我国承接的产业以资本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产业为主,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也日趋多样化。这一时期,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华东沿海和环渤海地区,尤其是上海,但对华南沿海地区的投资偏少。上海在此阶段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第三阶段(2002年以来)。我国在2001年年底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市场的更加开放以及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对国际产业的吸引力,我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地之一。跨国公司更加重视中国的战略地位,2005年,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450家在中国投资。从2002年开始,我国进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新的高速增长阶段。利用外资,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2002年突破500亿美元,2004年又突破了6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现有企业的增资较多。增资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现有企业从单品、单环节的生产和加工,开始向下游产品及相关产业延伸。发达国家将已经发展成熟的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产业,如电子信息、家用电器、汽车、石化产业等,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大规模转移。
2002年以来,我国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仍然集中于制造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加工组装环节。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外商投资企业主要将中国定位为低技术档次的加工组装基地,国内的配套率较低。近年来,外商在华投资企业的国内配套率上升较快,而且在向技术含量较高的零部件和工序升级。国际服务业向中国的转移也明显加速,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业等服务业吸收了较多的外资,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地区总部。 (未完袋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