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1|回复: 0

自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主战场格尔木的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7 09: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align=center>自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主战场格尔木的报道</DIV>

放眼海西,苍茫处,春风激越。数不尽,钾钠镁锂,耀华天阙。船采湖中无价宝,玉龙捧出金银铁。机声鸣,名企纷沓来,群星列。

  瀚海云,昆仑月。抒壮志,心尤切。高风传世代,几多英杰!身战江源凭赤胆,功垂大漠凝碧血。格尔木,循环经济展,千秋业。 ??满江红?格尔木循环经济


  天时篇

  瀚海深处,昆仑脚下,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曾有一群五彩的金凤凰栖息在这里。当它们展翅高飞的时候,满天祥云如锦缎般舒卷,大地被映得一片光彩,人间便会降临幸福和吉祥。传说中凤凰飞翔之处,正是今天的柴达木盆地。而金凤凰出现的地方,也必是万宝聚集。

  资源富集的“聚宝盆”

  传说虽不足采信,但柴达木万宝齐聚、资源富集却是不争的事实。海西州州域主体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的美誉,全州已发现矿产86种,产地1050处,探明储量的矿产57种,矿产地281处,占青海全省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总量的95%。其中,格尔木市主要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占青海省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的90.89%。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钾盐、镁盐、硼、锂、锶、溴、碘、芒硝、自然硫、铁、铅、锌、铜、金、银、钴、石棉、石灰岩、硅灰石等,矿产资源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资源组合好等优势。以石油天然气资源、盐湖资源、有色金属资源、煤炭资源和石棉建材资源尤为富集。

  富集的矿产资源固然是海西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再多再好的资源也终有用尽的一天。于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永续利用,就成为格尔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格尔木市昆仑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娄海龙主任和格尔木市发改委丁忠宝主任说:“尽管格尔木具有一定资源优势,但资源赋存、生态环境容量与现行的资源开采方式存在着矛盾,资源供给与经济发展还不协调,粗放式的发展路子难以维持今后格尔木市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度重视资源的有效开发,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切实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着力打好循环经济发展的攻坚战。”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起步

  2005年8月,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格尔木召开《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实施意见(讨论稿)》评审会,会议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省州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对《意见》进行评审并获原则通过。同时,专家对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很多富有远见的意见和建议,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申报工作正式起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00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列为全国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这一特大喜讯,如春风吹遍海西大地,催开了瀚海人渴盼已久的循环经济之花,为海西更为格尔木发展循环经济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在格尔木调研时表示,格尔木循环经济具有鲜明特色,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格尔木各种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组合全,比如青海盐湖集团的矿区,上面是盐田,下面是天然气,同一矿区既能生产钾肥、氮肥,又能发展天然气化工,同时还能生产多种系列产品。格尔木的发展对海西乃至青海全省都非常重要,加快格尔木的发展,不仅能形成青海一个新的增长点,进而带动整个青海经济发展,而且对带动整个藏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格尔木成循环经济区主导

  依据2005年7月2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规定,以及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总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统计局等六部门联合下发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格尔木发改委、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在格尔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按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依托交通干线、围绕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一区四园(格尔木工业园、德令哈工业园、乌兰工业园、大柴旦工业园)”的基本思路,以构建“3+3”(盐湖化工产业、石油天然气产业、有色金属产业加商贸物资流通业、高原特色旅游业、高原特色农牧业)产业体系为引领,以建设“一区三园”(昆仑经济开发区,盐湖资源精深加工园、油气化工产业园、昆仑工业小区)为载体,坚持循环经济理念,积极发展产业横向扩展和资源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相结合的循环型工业。同时,以循环经济项目建设为切入点,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排放为核心,以建设清洁生产企业、循环工业园区为重点,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资源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和循环利用。

  为加快试验区实施步伐,推动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格尔木市发改委积极配合青海省、海西州两级相关部门编制完成《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实施方案》,同时从国家产业政策、资源配置、综合开发、工艺技术及市场前景等方面考虑,配合省州确定100个招商项目,总投资733亿元。其中,化工类66项,有色金属类10项,建材、非金属矿及其他类24项。在100个招商项目中,格尔木独占60%,加之格尔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更加突出的资源优势(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50余种,其中10余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钾、钠、镁、锂总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由此确立了其在海西州无可动摇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主战场”和“核心区”的地位。

  格尔木市围绕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一区四园”和“工业园区化、园区工业化”的基本思路,结合本市资源分布状况以及产业发展方向,立足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增加产业关联度,以促进产业间的互利协作和相增加互融合为方向,以促进产业链、延伸产业链条为目标,以昆仑经济开发区为基地,按照“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要求,格尔木市发改委和昆仑经济开发区会同相关部门着力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功能齐全、配套完善、富有格尔木特色的工业园区。多产业横向发展与资源深加工纵向延伸相结合的循环型工业体系逐步成形。

  地利篇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是苍凉的情愫,更是雄壮的乐章。历经16年奋斗与拼搏,格尔木市委、市政府以及昆仑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格尔木发改委全体干部职工付出的辛勤汗水,将格尔木这片昔日的戈壁荒滩变成了投资创业的热土。

  区位优势推动经济发展

  昆仑经济开发区于1992年6月经青海省委、省政府批准正式成立。2001年,划归格尔木市管理,经海西州、格尔木市两级政府充分调研,明确了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即开发区是格尔木招商引资的主战场、是格尔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是格尔木改革开放的窗口、是格尔木运用科技成果的基地。2005年10月,柴达木被国家六部委列为全国第一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后,格尔木市委、市政府要求将昆仑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高素质人才聚集的创业基地、高水平研发机构聚集的创新基地、资源精深加工的最佳载体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核心园区。2005年12月,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昆仑经济开发区被确定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截至2008年6月底,共有149家工商注册企业入驻开发区,注册资金16.8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家,限额以上商业企业3家,主要涉及钾、锂、硼、镁开发,建材、冶金制造、油品、钾肥、金属材料销售以及住宿、餐饮工程咨询服务等行业。开发区面积15.55平方公里,位于格尔木市东南5公里。

“十五”期间昆仑经济开发区经济迅速发展,至2005年,生产总值达3.1亿元,年均增长29.9%;工业增加值达1.8亿元,年均增长25.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2664万元,年均增长26.4%;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2亿元,是“九五”时期的5.4倍。

  进入“十一五”以来,开发区发展势头更加迅猛。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5.3亿元,比上年增长54.4%;完成工业增加值2.5亿元,增长23.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3376万元,增长26.7%。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的基础上,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7.9亿元,较上年增长40.2%;完成工业增加值5.1亿元,较上年增长99.9%;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943万元,增长10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1亿元。2008年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6.1亿元,同比增长45.1%;完成工业增加值4.2亿元,增长57.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增长13.8%;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347万元,增长28.1%。

  循环经济三大园区是重点

  今年以来,昆仑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坚持规划先行,对开发区15.55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进行编修,并完成各配套专项规划。着力改善园区投资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抓好冶炼项目废渣集中处置场、长江路、冥王星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并做好2009年项目前期和项目申报工作。二是抓好新开工项目的准备工作,争取盐化路、开发区消防站、白五路10kV输电线路改造工程等项目年内开工建设。三是抓好在建项目的建设工作,重点抓好南海东路、盐湖城路、排污管网等工程的建设,确保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按照格尔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安排资金550万元用于绿化建设。与此同时,主要建设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下辖的三个工业园区:盐湖资源精深加工园、油气化工产业园和昆仑工业小区。

  盐湖资源精深加工园以察尔汗盐湖和东西台吉乃尔湖为依托,以青海盐湖集团公司和中信国安公司为骨干,以发展化肥工业、无机盐化工和氯碱化工为重点,在扩大钾肥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开发以钠、镁、锂等元素为主的多种高新产品,着力提高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和加工增值水平,构建盐湖化工产业链。油气化工产业园坚持勘探开发与加工利用并举的方针,加快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油气化工产业发展步伐,通过加大投入和技术改造等途径,在增加油气资源探明储量的基础上,扩大化工产品产量,并以天然气为原料,发展甲醇、合成氨、尿素、醋酸、二甲醚、甲醇汽油等油气下游产品,构建油气化工产业链。昆仑工业小区(原冶金工业园)依据柴达木盆地及周边地区黑色有色金属资源储存状况,规划建设具有高技术、综合配套的新型昆仑工业小区。昆仑工业小区又划分为还原铁项目区、铜钴钼项目区、铅锌冶炼项目区、镁合金及镁合金压铸件项目区、铬铁合金项目区和综合利用区等六个功能区。各项目区在发展主业的同时实现各项目废水、废渣中有用成分的循环利用及副产品的延伸开发。

三步走实现循环经济发展

  格尔木市发改委工业科朱振炜科长和昆仑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王有胜副主任说:“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我们做的工作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是招商,有了企业的进驻才谈得上开发和建设;二是项目,有了项目建设才会有产业集群的构架以及产业链条的加粗和延伸;三是节能减排,有了节能减排就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通过积极参与“青洽会”,并连续3年成功举办“柴推会”,招商引资和项目签约工作成绩斐然。浙江海虹控股公司、内蒙庆华集团、西部矿业集团、蓝科锂业公司、青海盐湖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纷纷加入格尔木循环经济建设发展的洪流中。就项目而言,2006年签约项目18个,协议资金33亿元;2007年签约项目8个,协议资金90亿元;2008年,已签约项目23个,签约资金达161.4亿元。一个个企业签约、进驻,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开花,如同明净夜空中一颗颗闪烁的明星,洒落在格尔木这片喧嚣而沸腾的热土上,托起了格尔木腾飞的希望和畅想。

  今年1月至5月,格尔木市已有41个重点项目开工。其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项目主要包括格尔木炼油厂产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项目、青海中浩天然气化工有限公司60万吨甲醇项目、青海油田涩北气田100亿立方米产能建设项目、涩北?西宁天然气管道复线项目、格尔木?拉萨天然气管线项目;盐湖资源开发项目包括盐湖集团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一期项目、盐湖集团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二期项目、青海盐湖海虹公司年产10万吨偶氮二甲酰胺(ADC)发泡剂一体化项目、青海盐湖蓝科锂业股份有限公司1万吨碳酸锂项目、格尔木高端盐湖科技有限公司硫酸钾镁肥和氯化钾颗粒钾肥等项目、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氯化钾项目、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硼酸项目、青海锂业盐湖提锂及综合利用二期项目、西部镁业年产7.5万吨高纯氢氧化镁项目;黑色、有色金属资源项目包括青海西豫有色金属有限公司10万吨粗铅冶炼项目、格尔木庆华矿业500万吨(一期250万吨)铁矿采选项目、格尔木豫源公司6万吨铅冶炼技改扩建项目、青海庆华矿冶煤化集团120万吨球团项目;其他项目主要有青海力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5万亩有机枸杞、白刺果种植及深加工基地项目、格尔木亿升集团120万吨水泥节能扩能改造项目、青海玉珠峰公司年产2000万箱矿泉水项目、青海大地石材开发有限公司石材加工园项目等。这些项目的落地,为格尔木循环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将使格尔木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近年来,格尔木发改委和昆仑经济开发区等相关部门始终以项目为抓手,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项目。一是加大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协调服务力度,为在建项目保驾护航。抓好盐湖综合利用项目二期、蓝科锂业1万吨碳酸锂、肯德可克铁矿采选等一批续建工业项目。二是做好计划新开工项目的准备工作,增加格尔木市经济发展的后劲,重点抓好青海油田公司150万吨炼油产品质量升级、西豫公司10万吨粗铅冶炼、盐湖海虹联二脲等一批新开工项目。三是稳步推进一批重要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好尕林格、野马泉铁矿开发、庆华钢铁产业一体化、盐湖综合利用项目三期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增强格尔木市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节能减排工作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两年多来格尔木市做了大量工作。结合格尔木实际并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要求,格尔木市从2008年始,年综合能耗折2000吨标准煤以下、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项目备案前,必须通过合理用能评估及审查。在2007年二氧化硫减排量660吨、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量1164吨的基础上,今年二氧化硫排放削减量将达到900吨,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量将达到1350吨。与此同时,又提出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支持节能减排与高新技术项目建设,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坚决淘汰关闭小冶炼、小化工、小水泥等落后生产企业。2008年,全市将淘汰小水泥落后产能10万吨、铬铁合金1.5万吨。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动污染物治理,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贯彻实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完成农村880口沼气池建设任务。在冶金、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广泛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按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柴达木地区循环经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对全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和科学布局。一方面重点布局好盐湖工业集团、中信国安科技公司等企业的钾、锂、镁系列项目,肯德可克、野马泉、尕林格矿区的铁矿采选和铜、铅矿开发等项目以及格尔木炼油厂为代表油气化工系列产品项目。另一方面重点布局和培植发展物资回收、物流配送和废物消纳等循环型产业,使各大中小型企业主动纳入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建设节能减排技术支撑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和污染物削减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严格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制度,加大排污费征缴力度,提高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费标准;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深入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确保重点排污单位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与重点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和《减排目标责任书》,对于达不到标准的企业,严格按照责任书的执行办法执行。

  三大产业构筑大漠“彩链”

  柴达木地区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在格尔木12.45万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这里的天空永远澄明碧蓝,这里是彩虹极少“光顾”的地方,但格尔木人却用自己的双手编织出一道更加绚丽、永不消逝的“七彩链条”。他们自豪地说:“彩虹虚幻易逝,而我们亲手编织的‘彩链’才是功在当代、福泽后世的丰碑!”

  这条“彩链”,由横向的产业集群构建和纵向的产业链条延伸组成。格尔木地区作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主战场,发展循环经济的构想是将电力、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黑色有色金属等主导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增加工业发展的产业关联度。通过产业链接,形成石油天然气化工、盐湖化工、黑色有色金属等多产业横向扩展和资源精深加工纵向延伸相结合的循环型工业体系,以及副产品和废弃物资源相结合的资源循环圈,由此构建起循环型工业体系链。

  石油天然气产业在逐步提高原油加工能力的基础上,提高油品质量,生产聚丙烯、甲基叔丁基醚,开发航空煤油、润滑油,积极发展下游精细化产品。加强原油加工过程中副产品、废弃物(如沥青、渣油)的再生利用。把天然气的利用与盐湖化工结合起来,以平衡盐湖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氯气为核心,发展PVC、复合肥、醋酸、二甲醚等天然气下游加工产品及精细化工产品,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盐湖化工产业在稳步扩大钾系列产品生产能力,提高氯化钾、硫酸钾镁肥等钾肥产品产量的同时,积极发展氢氧化钾、碳酸钾、硝酸钾、高氯酸钾等钾系列产品,扩大钾系列产品生产能力,使格尔木成为全国最大的钾系列产品基地;突出抓好盐湖镁资源的综合利用,重点解决盐湖卤水提钾后的镁资源利用问题,大力发展镁系列产品,以氯化镁、硫酸镁为原料,加快金属镁开发,近期规划建设10万吨金属镁项目,远期规划建设40万吨金属镁项目,将格尔木打造成中国最大的镁工业基地;积极推进钠、锂资源的综合开发,发展锂盐、金属锂等锂系列产品以及硼酸、氧化硼、碳化硼等硼系列产品,重点建设盐湖集团、青海锂业、中信国安碳酸锂项目,“十一五”末碳酸锂生产规模达到4万吨以上。在此基础上,以碳酸锂为原料,开发铝锂合金、镁锂合金、锂电池等下游产品,进一步提高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建设中国西部锂工业基地。

  黑色有色金属产业将加强肯德可克、野马泉、尕林格等铁矿的开发,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提高资源的开采回收率和选矿回收率,综合回收金、银、锌等有色金属和贵重金属,构建铁矿开采?生铁冶炼?钢材生产产业链;加强对铅锌铜共伴生矿产资源和开采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利用铅锌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硫精砂发展硫酸产品,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量,实施物料循环利用,回收利用废弃物,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加快技术创新,在解决盐湖水氯镁石脱水工艺和高效电解镁生产工艺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电解镁与镁合金等深加工系列产品。

  链条延伸推动产业融合

  格尔木市发改委工业科朱振炜科长向记者介绍,在构建盐湖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有色黑色金属工业三大产业集群体系的基础上,该市还做到加快产业链条延伸,推进各产业融合。

  “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产业链在扩大原油生产和原油加工规模的基础上,发展聚丙烯、苯等产品,推动石油化工向精细化工产品方向发展。在研发引进天然气制乙炔或乙烯工艺的基础上发展烯烃产品,推动天然气化工向下游产品发展,通过乙炔与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镁等含氯盐湖化工产品的结合,发展PVC等有机氯化物产品和碳酸钾、氢氧化钾、烧碱等盐湖化工下游产品以及金属镁产品,实现电力、天然气化工、盐湖化工、化工建材工业的融合发展。朱振炜举例说,原来在盐湖集团生产钾肥过程中,饱和卤水经滩晒、脱钠、采矿、浮选、冷结晶、干燥包装等一系列工序生产出钾肥产品后,其尾料氯化钠和老卤大都被丢弃,而随着产业链的延伸,氯化钠经电解又可生产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老卤可提取加工氯化镁、硼酸、碳酸锂等产品,而氯化镁经电解又生成金属镁和氯气,氯气与石油天然气产业链中的乙炔相结合可加工生产PVC(建材)。

  “有色金属?天然气?盐湖化工”产业链利用铅锌矿冶炼过程中副产的硫酸以及铅、锌、铜冶炼过程中副产的硫酸发展硼酸等盐湖化工产品,利用天然气、钾肥和硫酸引进磷资源发展NPK复合肥产品,最终实现电力、油气、盐湖化工和有色金属工业的融合发展。氯化物型盐湖资源(如察尔汗盐湖),可从光卤石中制取氯化钾,以氯化钾为原料制取高纯医用级工业氯化钾、氢氧化钾、碳酸钾、硫酸钾等产品。提钾后剩余的老卤中主要成分为水氯镁石,可制取无水氯化镁。无水氯化镁通过电解可制取金属镁,并以金属镁为原料发展镁锂合金等新型产品,而无水氯化镁经电解后产生的氯气又可加入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链。硫酸型盐湖资源(如东西台吉乃尔湖)可生产硫酸钾镁肥、碳酸锂、硼酸等。综合利用钾盐生产排出的镁盐、钠盐,以镁盐及金属镁为主导产品,发展镁系列产品和金属钠。盐湖化工的开发与镁、钠、锂金属生产中的重要工艺之一是电解,电解时产生氯气,通过天然气生产乙炔,再将乙炔与氯气结合成氯乙烯单体,进而聚合成聚氯乙烯,以发展PVC产品为方向,实现天然气下游产品与盐湖资源开发的结合,建设我国重要的镁锂基地。

  人和篇

  足踏昆仑,俯视瀚海,迎着大漠浩荡的劲风,当我们回首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开拓者和建设者坚实的足迹,欣喜于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构架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得以延伸之时,在这片境域广袤、资源富集的热土上,在这片高寒缺氧、风沙肆虐的生命禁区里,有多少故事正在诉说。

以身作则忘我工作

  在采写这篇稿件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格尔木市发改委和昆仑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干部职工的敬业精神一次次让记者动容。正常上班时间的劳碌自不必多讲,多少个日子,早已过了下班时间,他们的办公楼里依然灯火通明,他们的神情那么专注,匆匆的步履透露出的是自信和坚定。“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是他们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更是他们忘我奉献的铮铮誓言!

  “看呵,璀璨的火云,已在天际弥漫,长征不会有歇脚的一天,纵使走到天尽头,天外也还有乐园……”是的,在这片自古寂寥的荒漠戈壁上,作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主战场和核心区的格尔木,循环经济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需要怎样的创业精神!

  2007年7月,丁忠宝由青海省海西州发改委副主任调任格尔木市发改委主任,他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以身作则,用忘我的敬业精神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位工作人员。谈到敬业,他笑着摆摆手:“多少年来,不畏艰难、团结奋进、勇于开拓、忘我奉献的柴达木精神代代传承。无论是发改委的今天还是循环经济建设的今天,都是前辈打下的基础,看一看前辈们的艰苦创业史,我们没有理由懈怠,何况工作都是大家做的,我个人真的没什么。”但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却告诉记者:“自丁主任上任至今,工作始终兢兢业业,他带领我们抓管理、定规章,下企业、跑项目,忙到半夜三四点是常事。去年他因公外出时,因车祸不幸四根肋骨骨折,但依然强忍剧痛坚持工作。跟着这样的领导,我们只有一个字:‘服’。”

  格尔木市发改委工业能源交通科干部李刚,同样带伤坚持工作。记者见到他时,他的脚踝红肿得像“发酵的面包”,每走一步都显得那么艰难。当问及为什么不休息时,他笑着告诉记者:“这点伤算不了什么,同事们都很忙,我休息了,我的工作就要由同事们承担,我多干一点,同事们就少一点压力。”

  走进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娄海龙的办公室时,他正埋头工作,神情是那么专注,以至于记者来到他的身边才微微抬起头:“我很忙,有事快讲。”简洁的话语彰显出他快人快语的性格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采访中,他始终不愿多谈自己,但记者从他坚定的眼神中,从他匆匆的脚步中,从开发区蒸蒸日上、迅速发展的业绩里,分明感受到了他的敬业、他的执着和他的双肩上挑起的沉甸甸的份量。由此,从记者内心深处也生发出对他和管委会全体干部职工由衷的敬意。

“上下同欲者胜。”从格尔木市委、市政府领导到昆仑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格尔木市发改委等各相关部门,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忘我的敬业精神,才有了今天格尔木循环经济的发展和辉煌。

团结一心谋求发展

  自200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正式成为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验区之一以来,为加强格尔木发展循环经济区的组织保障力度,格尔木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格尔木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格尔木市发改委配合试验区领导小组和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完成了《柴达木地区循环经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格尔木冶金工业小区规划》及油气化工、盐湖综合利用等一批有关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配合青海省发改委及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项目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资司的要求,两年多来,向青海省发改委上报循环经济备选项目17个,积极争取国家对青海循环经济项目的支持;积极组织技术攻关,加快科技平台建设,省、州、市联合成立了中国柴达木循环经济研究院,依靠多方力量加强技术攻关,实现资源综合开发急需技术与科研院所优势科技领域的对接,盐湖提锂、盐湖提镁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成功举办柴达木循环经济暨特色优势产业论坛、柴达木镁产业发展论坛,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得到国内科技界广泛关注;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增建二线、330千伏湟源至乌兰至格尔木输变电线路、涩格天然气管道复线等与循环经济发展相配套的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实施,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强化节能减排工作,确定了节能降耗的重点领域和工作目标,制订了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加大了对高能耗企业和污染排放企业的整治力度,对青海油田公司、青海盐湖集团、中信国安等重点能耗企业开展节能减排试点示范工作,进行重点跟踪监测。

  谈及格尔木作为柴达木循环经济主战场和核心区,在“十一五”乃至更长远时期内发展循环经济的设想,格尔木发改委主任丁忠宝这样告诉记者,今后一个时期,格尔木循环经济发展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格尔木工业园区建设,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两大任务不动摇,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不断增强对外招商吸引力,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全力推进园区新型工业化进程。

按照建设中国西部重要的“资源加工转换中心”的目标,依托格尔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业已形成的工业基础及外部配套条件,加快推进石油天然气化工、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等各产业体系的建设和融合,构建结构合理、组合优化、配置高效的循环经济产业群,把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在构建循环型盐化产业、石化产业、冶金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以石材加工、水泥、聚氯乙烯(PVC)等为主的建材产业链,以中藏药、绿色食品、保健品、生物制品相结合的农畜产品开发利用产业链,形成多产业融合、相互促进、共生组合的产业体系。按照“建设中国西部重要的物流中心、高原特色旅游中心”的目标,促进服务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服务业在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依托青藏铁路、昆仑文化、盐湖风光、可可西里等高原特色旅游资源,全力打造“中国盐湖城”品牌,全面提升区域旅游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使格尔木成为中国知名旅游城市。在实施“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风沙育林育草工程、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和辖区内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保证工业“三废”达标排放。格尔木地区水资源总量为20.902亿立方米,目前已建成“一库六站”,随着格尔木工农业发展(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新开工项目将有80%在格尔木落地),水资源势必出现紧张状况,因此,要抓住工程性缺水、资源性缺水、调控能力不强的主要矛盾,开源节流、治污为本、科学开发、综合利用,突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具有高原特色的水利保障体系。

  领导关注总揽全局

  青海省海西州委常委、格尔木市委书记王西秦更是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对格尔木市循环经济发展提出了意见和要求。

  首先,要以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格尔木作为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深远意义,要实现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格尔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希望在于循环经济,出路在于循环经济。工业是格尔木的主导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工业领域资源消耗量大,工业“三废”排放量也大,如果不走循环经济的路子,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而且还将影响发展速度和质量。因此,要下决心转变发展方式,真正立足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抓好节能降耗和资源循环利用,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

其次,要以试验区建设的显著成效,促进循环经济协调发展。要立足于格尔木地处柴达木盆地资源核心区,按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柴达木地区循环经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对全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和科学布局。要以园区建设为重点,合理布局循环经济项目,按照推动产业聚集发展、企业集中布局、土地集约使用、污染集中处理、废弃物循环使用的要求和“一园三区”的整体布局,建设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的基础环境,加强基础、土地、政策、市场、法制、安全等软环境建设,着力促进园区内各类产业、企业进行废弃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土地集约利用、水资源逐级利用和循环利用,共同使用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设施。要以改进生产工艺为关键,切实推进技术创新,紧紧围绕制约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瓶颈和培育产业集群的现实需要,制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发展规划,发挥柴达木循环经济研究院和企业科研机构的主体作用,整合科研力量,加强与国内外有实力的科研院所联合协作,组织科技攻关,尽快攻克技术难题,加大传统技术改造和先进成熟技术的应用。

再次,要以项目工作的有力带动,促进循环经济持续发展。项目是经济工作的核心,也是经济工作的主要抓手,抓发展的关键是要抓项目,一定要增强项目意识,牢固树立“有项目才能有发展,不抓项目就是失职,不会抓项目就是不称职”的思想观念,切实把抓项目作为抓发展的第一要务,明确重点、抓住关键、强化运作、化解难题、逐步推进,确保项目建设任务的落实。格尔木要又好又快地发展,说到底是项目落地、资金到位、速度不减、产业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为此,要牢固树立统筹意识、招商意识和投资意识。

最后,要以作风建设的明显加强,促进循环经济健康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发扬良好工作作风,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努力形成开拓创新的良好局面。

  就在记者采写这篇稿件之时,青海油田100亿立方米天然气建设工程开工、2008中国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推介会胜利闭幕、格尔木市被确定为“创建全国优质钾肥生产示范区”……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接踵传来。

  盐湖水暖盟鸥鹭,昆仑伏首献宝来。看吧,耸立在盐湖上的现代化采盐船与逶迤远去的半圆形橡皮管线构成优美的几何图形,明镜般的湖泊里,倒映着梦幻般的奇彩光影;热火朝天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加工区内,各种管道如蜘蛛网般密密麻麻,高耸云天的烟囱上熊熊烈焰燃烧……这是何等壮丽的图景!

  柴达木循环经济在主战场格尔木方兴未艾,蓝图绘就长缨在手,明朝瀚海更风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6-9 02:35 , Processed in 0.02161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