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xds5188

鼓起勇气?冲进股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21 09: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是个个性的事情,甚至是由天性而不是知识决定的。当一个人面对危机时总是感到恐惧的话,这个人根本不适合做投资。这不是由说教决定的,而是由历史统计得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20: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芒格:

我们的经历往往证实了一个长期坚信的观点,即时刻准备着在人生中的一些时刻马上采取大规模行动,通过做些简单和合理的事情我们经常会大幅提高人生财富。

一些清晰可辩的巨大机会通常会出现在那些不断寻找和等待并有着热衷于判断多种变量的充满好奇心的人面前。

之后就是要求你当赔率非常有利的时候愿意大举押注,你所使用的资源就是审慎和耐心。

[此帖子已被 xds5188 在 2008-10-28 9:36:13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08: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个不太客气的问题:现在我们是否处于现金(或者大额存单)泡沫期?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荒谬,但是,现在有那么多投资者抛售其他所有投资产品,一窝蜂涌入享受联邦保险的大额存单市场,甚至不考虑利率高低。

他们甚至还对此大吹特吹。会有陌生人在街上几乎是强拉着你吹嘘他们持有的享受政府担保的资金帐户,其神情之欣欣然与他们1999年谈论网络股和去年谈论新兴市场股票时没什么两样。

在每个大城市的酒吧里,你都会听到有人喋喋不休地大声谈论他们持有的现金资产,以及他们如何赶在市场崩溃前将股票脱手。

似乎没人想要其他任何投资。不要黄金类股,不要市政公债,不要抗跌股。就是现金,除了现金还是现金。

突然间,巴菲特(Warren Buffett)出现了,并且及时发出了警告。他以往在这些事情上比任何人都更正确,并且因此赚取了大约400亿美元。

他在《纽约时报》上警告说:今天有人对持有现金等价物感到很欣慰,他们不该如此;他们选择了一种可怕的长期资产,这种资产实际上不会有任何回报,而且肯定会贬值。

巴菲特说,他正在买进股票。这不足为奇。

股票现在很便宜。

这不止在华尔街,整个世界都一样。

从图表上看,三个不同的衡量指标都显示,全球股市的总体估值目前已回落到八十年代中期的水平。第一个图表对比了公司股价/年销售额比率的变化。以此衡量,全球股市目前是1986年以来最便宜的。当前水平只有2000年互联网泡沫期的一半。也远低于2002-2003年熊市底部的水平。

第二张表显示了企业价值/EBITDA(利息、税收、摊销、折旧前盈利)的变化。企业价值是一家公司股票和债券的价值,EBITDA基本相当于经营性现金流。这份图表的结论同样也很明显:目前全球股票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最便宜的。

第三张图表对比了企业股价与帐面价值(或净资产)之比的变化。情况与以上类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指标目前处于198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许多投资者每当听说巴菲特在买股票的时候,就想知道该买什么股票。

这方面,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

坏消息是,如果你现在买个股,那你基本是在浪费时间。你挑选的股票表现好于任何一个指数基金的概率几乎为零。

好消息是,你不必买个股。挑选一些低成本的能分散风险的共同基金就可以。这样你也好乐得轻松。现在你可以投资全球市场,只消点击鼠标,你就可以轻松投资美国内外的产品。

任何计划做长期投资的人(比如5年甚至10年以上)目前形势下都应该动手买进。
Brett Arends [此帖子已被 xds5188 在 2008-11-9 8:24:05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08: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几个星期一定让许多投资者备感煎熬,一边是全球股市的阴晴不定,时而暴涨时而暴跌;一边是不断创出新低的股票和基金,而巴菲特两周前吹响的号角言犹在耳。
  能不能抄底,底在哪,一个投资者如果计较于这些问题的真正答案,那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部分投资者一生都沉迷于'猜顶和探底'的游戏,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投资者终其一生都没有跨越财富自由的门槛"。
  在普通投资者看来是 "抄底"的举动在巴菲特看来其实是在适当的时候"出手",他坦言抄底不是他强项。从历史上数次"抄底"来看,巴菲特是一个左侧交易者,他对于底部的判断有时要比市场早半年。
  每每在"抄底"时机问题上,从1974年10月第一次预测股市到现在,巴老的回答始终朴素而诙谐,巴菲特在1974年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说:"我把投资业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业,这是因为你永远不必改变态度。你只需站在本垒上,投手扔来了47美元的通用股票、39美元的美国钢铁公司股票!没有惩罚,只有机会的丧失。你整日等待着你喜欢的投球,然后趁外场手打瞌睡的时候,大迈一步将球击向空中。"那时,道琼斯指数只有580点。
  今年10月17日的回答一样充满巴菲特式的幽默与智慧,"我无法预计股市的短期波动,对于股票在一个月或一年内的涨跌我不敢妄言。但有一种可能,即在市场恢复信心或经济复苏前,股市会上涨,而且可能是大涨。因此,如果你想等到知更鸟报春,那春天就快结束了。"
  每到华尔街凄风惨雨的时候,人们总是盼望着听到巴菲特的声音,每到巴菲特慷慨的告诉大家是时候买股票了,人们又满腹狐疑,甚至还有些人暗地里为巴菲特计算着浮亏。
  我们何必执着于巴菲特的预言是否能在一周或一个月里实现?如果这样巴菲特就不是股神了,而是占卜先生了。底部是一个区间,不是一个精准的点,且对于具体的每一个股票而言又情况各异。无数投资经历证明,一生只要把握住几个大的趋势,哪怕只是一两个,就会很不同了。
[此帖子已被 xds5188 在 2008-11-9 8:30:39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15: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大萧条难奈股市长线投资

让我们玩一个本周流行的猜谜游戏:我们已陷入了另一次大萧条吗?

历史或许不会一成不变地重复,但从近期连篇累牍地将目前经济困境同当年的大萧条相提并论的文章中你不会了解这点。我承认对这一主题颇为着迷,它让我重新温习了一遍美国历史。这样的阅读令人痴迷,你甚至不用太过投入,就能认识到这种对比是相当缺乏根据的。无疑,全球经济仍面临巨大的压力,存在难以预测的结果,但当年的大萧条不会重演。

这点看起来非常明显,因此我不想详述曾让大萧条越陷越深的出于好意但却具有严重误导性的经济政策,以及最近采取的有助于缓解这次危机压力的措施。但为了我们游戏的目的,让我们放弃所有这些。让我们说,我们已处于另一次大萧条中,市场同大萧条时的情况一样糟糕。那么投资者应该做些什么呢?

对股市投资者而言,有关大萧条的头条新闻通常是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了86%,从1929年9月16日的31.86点跌到了1932年6月1日时的4.40点。显然,那时持有股票的结果是灾难性的。

大萧条前几年的主要标志是通货紧缩,即价格下跌,这期间会出现比较少见的情况,即债券的表现通常会好于其它投资品种,因为债券的利息能购买更多数量的商品和服务。通货紧缩是通货膨胀的反面。在通胀时,固定利率的收益都会被价格的上涨所侵蚀。美国国债也能带来几乎没有风险的回报。出于同样的原因,即使是现金在通货紧缩时也是不错的选择。

因此,如果我们再次陷入了大萧条之中,安全之地应该是美国国债和现金,这点看来是显而易见的。鉴于目前全球对风险的回避,买进美国国债,甚至有报导称人们将现金塞进床垫,这些都显然是投资者目前的行事方式。

那么让我们检验一下这个假设。重要的一点是,本轮熊市已几乎持续了1年时间。标准普尔500指数从高点回落了约40%,接近大萧条时期跌幅的一半。当时,标准普尔500指数到1930年9月26日时也从约1年前创出的高点下跌了几乎同样的幅度。这同迄今为止的情况非常类似,因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也是在大约1年前达到高点的。

如果你在1930年时买进股票,则仍将面临惨重的下跌。虽然股指的下跌点数仍是1929年时股指高点的40%,但股指的跌幅却要高得多。从1930年到1932年股市跌至低点这段时间,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市值损失了近四分之三。没有人会表扬你在时机选择上的敏锐,即使你错过了股价崩盘的整个上半轮。

但看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发生的情况吧:根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编制的数据,1928年1月1日投资于股票的100美元到1930年底时还值98.75美元。到1935年底时,这笔钱值110.18美元,增值了12%。在1940年底二战最黑暗的时期,这笔投资的价值是107.37美元,仍增长了9%。如果你持股20年,它们的价值将达到355.60美元,增值近260%。

当然,现金几乎没有升值。从1930年底到1935年底,短期美国国债增值了5%,到1940年底时也仅上涨了很少一点。1950年底,短期美国国债增长了11%。10年期美国国债的表现更好一些,在5年和10年期限里分别增值了22%和49%,但其20年的回报率为81%,远低于股票260%的涨幅。

现在让我们继续现在同大萧条时期一样糟糕的假设,这意味着标准普尔500指数今后还要再下跌四分之三。比如说你在1932年底买进了股票,当时正是股市最黑暗的时刻。5年后,股市上涨了86%;10年后上涨了120%;20年中则上涨了926%。而同期10年期美国国债分别上涨了22%、41%和75%。换言之,股票的表现在每一个时间段都大大好于债券。这对目前的投资者意味着什么?希望你自己做完这场室内游戏,自行得出结论。

[此帖子已被 xds5188 在 2008-12-1 15:19:21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20: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铁鹰亲历五次经济泡沫

每一代人都要创造自己的泡沫和体验它的破碎

  文 | 黄铁鹰

  1987年香港股灾:

  从千万富翁到街边小贩

  1986年,我在深圳见到了十几年没见的小学老师。他是出生在印尼的广东华侨,上个世纪50年代他刚从雅加达大学金融系毕业,响应祖国号召,同一大批东南亚华侨的知识青年跑到中国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于是,他成了我在长春市安达小学读书时的语文和数学老师。

  经历了中国的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这个老师从爱国青年变成了三个孩子的父亲。为了孩子能吃饱饭,1977年他带着老婆和孩子来到香港。不愧是学金融的,他先从建筑工人开始,几年后就开始自己在家里装电子表往大陆卖,后来深圳开放了,他跑到深圳办了手表厂。

  在深圳第一次见面,他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写着深圳(香港)环亚电子集团公司董事长,他在深圳的工厂有一千多名工人,是深圳当时最大的电子装配工厂之一。

  之后三年,我们没再联系。1990年我在香港油麻地逛街,突然听到一个很熟悉的声音:十元两件啦!十元两件啦!我一回头,有些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我的老师站在三轮车上在大声叫卖日本的二手衣服。怕他尴尬,更怕自己尴尬,不知怎的我没敢上去跟他打招呼。正在一边犹豫,突然有人大叫:“走鬼啦!”只见我的老师和其他几个同样卖东西的人,像疯了一样把衣服用任何人类都想像不到的速度塞进包里,推着车子跑了。原来是市政管理人员来了,香港无照小贩专门请人给他们把风放哨。

  从油麻地回来后,连忙找名片给老师打电话,所有电话都变成别人的了。第二个星期天我又去了,那天没有市政的人来,老师的生意也很冷清,我鼓着勇气上前跟他打招呼,本以为他会尴尬,可是老师毕竟是老师。老师跟我说:“我破产了,现在只能做这个生意了。见到你真好,如果没事陪我聊聊天。”

  我问:“那么大的工厂,是怎么破产的?”

  老师说:“嗨!都是一个贪字。(19)86年香港股市疯了,我看不少人赚钱,我这个学金融的虽然知道股市风险大,但还是忍不住进去了,结果越炒越大,最多一天能赚一千万,我把工厂也抵押给银行借钱炒股,哪承想(19)87年股灾一来,我的资金一下子转不动,房子和工厂都给了银行。”

  我问:“师母怎么样?”

  “她现在在新蒲岗的一件制衣厂剪线头,我们还借了一部分私人钱,这个钱总是要还的。好在这是香港,人只要勤劳就饿不死;只要饿不死,总会有机会。这就是人生。”快60岁的老师说。

  老师永远是老师。从此我明白香港人说的:马死落地行是什么意思了。

  1987年的股灾是香港人经历的第一次股灾,那是由美国股灾引起的。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国股市一天跌了22%,年轻的香港股市一个跟头倒下了,连关了四天市,当香港股市重新开始后,香港股民的钱少了三分之二。有一大批香港股民像我的老师一样破了产,其中大部分人永远也没有机会再回到股市。

  1992年日本股灾:

  跳楼的野村证券员工

  1990年,我到日本公出,顺便去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参观。由于当时日本股市和楼市如日中天,股市比2007年中国股市还火,市盈率到了100倍,一些日本和世界的经济学家纷纷说,传统经济理论对日本不实用,日本正在创造新的经济规律。日本房地产更是不可一世,一个东京市的地价就可以买一个半美国。日本商人在全世界可牛了,到哪儿都像阔佬逛菜市场,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于是,日本人买了美国金融帝国的象征??洛克菲勒大厦,买了美国电影的象征??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买了加拿大的森林,买了澳洲铁矿,买了香港半山上最贵的房子,日本女人买了70%法国生产的LV手袋,日本男人成群结队飞去泰国打高尔夫……

  接待我的是一个野村证券的年轻经理,他把我送出野村大楼时,站在大厦旁边的台阶上,指着那座新落成的60多层的花岗岩大厦,不无骄傲地说:“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经济,这个大楼里储存着全球客户的经济信息,野村证券为了保证这些信息的安全,在这个楼下100米处有一个发电站,它可以保证野村证券在世界上发生任何事情都能正常运作。”

  可是不知怎么回事,到了1992年日本经济就不能正常运作了。日本股市从33000点,不到两年跌到了11000点。房地产更是一落千丈,1990年还能卖一个半美国的东京,1993年竟然连一个纽约都买不起了。于是,日本企业纷纷从海外抽钱回国救急,不仅把洛克菲勒大楼折了一半价卖回给美国人,还把日本好几个大银行和保险公司也卖给了外国人。

  1995年,那位接待我的野村证券经理到香港出差,我请他喝酒,他很沉重地告诉我:现在日本企业也开始裁员了,自杀的人很多,特别是证券界,他手下一个前年才从早稻田毕业的人上个月跳楼了。电视台现在最热门的电视节目是教人们如何省钱,比如教日本家庭主妇如何用烧饭的余热煮鸡蛋。

  那一段时间,香港大街上的日本游客少了,到高档餐馆吃饭的日本商人也少了。“经济泡沫”这个词第一次在我脑袋里有了真实的感受。从此,这泡沫就经常跟着我了。

  1997年香港股灾:

  成为负资产的女秘书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来了,香港哀声一片。本来1997年上半年形势还好好的,楼市股市不断创新高,人们排着队去酒楼吃饭。我们公司开发的一个楼盘开盘卖楼花,买房的人需要前一天晚上去排队。国内一个家喻户晓的大歌星为了走后门买我们公司的房子,陪我们唱了一晚上卡拉OK。我公司两个秘书近水楼台先得月,不用去排队,每人花80万港元交了三分之一首期买一栋房子,可是房子还没住进去,泡沫就来了。楼价一口气跌了三分之二,这两位小姐那几个月脸色难看得很,眉头之间总挤出一个大疙瘩。原因是她们把已交了80万首期的房子白白送给了银行,为什么?因为市场上同样的房子,只值80万;如果她们继续供当时买的房子,就要再付160万。

  那个刚来香港还不大懂香港规矩的明星火急火燎地找我退房,我说:“你看到门外那两个小姐了吗?她们是我们公司的秘书,在这个公司已工作10年。她们跟你一样,也买了我们公司的房子,因此她们这10年算给公司做义工了。”

  我看大明星有点不明白,就解释说:“她们工作10年,除去吃喝也就攒了80万,交了这套房子首期后什么都没剩下,可是现在房子又没了,这不等于白白给公司干了10年。如果能退房,她们早退了。你没看这几天报纸讨论吗,很多人卖了李嘉诚的房子,现在变成负资产。有人说在这种特殊时期作为香港首富的李嘉诚应该网开一面,不要再追这些负资产的人所欠的房子余款了。你猜这位首富李先生怎么说?他说:香港是个重合同守信用、风险自担的社会,你没看到金融泡沫只能自认倒霉,因为所有人都没看到。如果这个泡沫不破,你的房子赚一倍,我也没理由跟你分利润。”

  2000年互联网泡沫:

  从3亿元到有行无市的总经理

  亚洲金融风暴还没过去,互联网又来了。1999年末和2000年初,全香港的商人都好像疯了。这次不同于以往,越是大商人越疯狂,不管是搞地产,还是搞百货;不管是生产电子,还是生产水泥的;不管是办学校的,还是开夜总会的;总之全同互联网干上了,纷纷办起了网站,纷纷注册了名字带有Cyber.com、Information.net的公司,纷纷向那些常青藤大学毕业生发出高薪聘书,纷纷与IT公司联姻。我当时打工的华润创业公司自然也不能免俗,虽然公司每年有十几亿净收入,但因为同互联网没有关系,股价还不如一个刚创办两年的互联网公司高。股东不干了,说:如果你们再不进入IT,就要找人收购。于是,我们只能绞尽脑汁往互联网上靠,先是付了一笔天文数字的咨询费,请世界最大的咨询公司出主意,可是那些从美国飞来的高级脑袋除了给我们写了两大本资料外,任何问题也没解决;其实他们也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因为我们不是互联网里的虫,我作为公司总经理当时连上网都不会。

  可是商场是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游戏。当时许多如雷贯耳的经济专家都说:互联网技术会创造一个全新的经济,谁跟不上,谁就会被淘汰。想想看,谁不害怕呀?于是,我们也拼命想找一家美国技术公司“结婚”。经过投资银行的朋友介绍,美国一家大公司的副总裁来香港,期间可以跟我们谈谈。可是时间约到早上8点,这在香港是非常罕见的商务见面时间。我当时有点纳闷:看来互联网的人就是不一样,可能都是超人!第二天早上,7点50赶到人家香港分公司,一进接待室我差点晕了,原来在我们前面已有两批人,一批人正在会议室里同那个副总裁谈着,另外一批人还在会议室里等着。8点45分,轮到我们,30分钟谈完,结果就不用说了。

  2000年初正当我被互联网搞得晕头转向时,一个朋友找到我,他与一个美国基金创办了一个互联网公司,在香港买了一个上市公司的壳,市值一下子升到200亿。他请我加盟。我说:我可不懂互联网。他说:你只要懂上市公司运作就行。于是,他开出了我不可拒绝的条件??3亿元的公司股票,外加7位数的年薪。做着亿万富翁的美梦,我在新公司上班了。可是上班的第一个天,互联网泡沫破了,第一个月我的3亿元变成2亿元,第二个月变成了1亿元,第三个月……。第10个月,我的股票变成3000万,而且有行无市了。

2008年中国股市:

  骂“基金经理都是骗子”的基民

  互联网泡沫灭了。金砖四国又冒出来了,特别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雄起得不得了。中国转眼之间成了世界的加工厂、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国、世界第三大经济发展国。2007年中国这头昏睡的狮子,终于彻底醒了。深圳的楼市开始超过香港的新界,上海北京的写字楼也开始赶纽约,开户炒股的人到了1亿。于是,一下子创造了世界第一大银行、第一大石油公司、第一大房地产公司、第一大保险公司……这一年全世界500强排名乱了,因为那些老牌500强纷纷被突然变大的中国公司挤出去了。中国商人在世界上开始扬眉吐气了,腰里揣着大把股民的钱,也能想买谁就买谁了。于是,中亚和非洲的油田,拉美的铜矿和铝矿、澳洲的铁矿和煤矿频频被来自中国的买家问价。澳洲有些人小心眼,看中国人要收购澳洲最大矿业公司,竟提出将会威胁本国民族经济。中国外长婉转讲话了:“中国对澳洲的投资,还不及澳洲对中国投资的一半,我们希望澳洲继续对中国增大投资。”真是富国风范,以柔克刚。

  2007年世界经济的焦点放到了中国,全球的经济天才都在讨论中国股市和楼市,一派说泡沫太大了,另一派说中国正在改写世界经济,潜力远远还没发挥出来。

  可惜世界经济还没改写完,美国那边次贷泡沫又碎了。中国股市进入2008年,少了近三分之一。记得2007年9月我回长春度假,碰到我母亲一位老同事。一个当了一辈子会计的75岁老头,成了中国第一代“基迷”。他把报纸上所有有关基金的报道用剪子剪下来,钉成三本半大书,还跟人学会了在坐标纸上画图表。他把家里所有闲钱都买了基金。我问他现在买股票是不是风险太大?老头说,他买的不是股票,是基金,基金是由金融专业人士管理、抗风险能力最强的综合投资工具。他刚买的QDII是走了银行后门才买到的,现在不到一个月就赚了5%。春节后母亲打电话告诉我:老头投到基金的20万元,只剩了10万元,现在有些精神不正常。老伴治病需要病,他捂着就是不卖,整天到银行管人家要钱。见谁跟谁说:基金经理都是骗子。

  后记

  我是1955年出生的,以上是我活到现在亲身经历的经济泡沫。其实,所有学经济的人都知道人类历史上这样的泡沫比比皆是,比如:19世纪英国的南海金矿泡沫、荷兰的郁金香股票泡沫,20世纪初的美国铁路泡沫、造船泡沫、杠杆并购和垃圾债券泡沫……

  让我奇怪的是:人类怎么一点都没有学聪明?尽管每一次泡沫都有过去的影子,可是人类还是一次次重蹈覆辙。诺贝尔经济学奖快有一个世纪了,那么多聪明过人的脑袋得了这个奖;计算机在百万里的星空中,就能算出你把钥匙藏在家门口的第几块砖头下;人类也能把羊变成人、把人变成羊,怎么人类就是不能避免这些如此相似的泡沫?

  一些历史上的泡沫故事往往让我们匪夷所思。比如在英国南海泡沫中,一个骗子注册了一个叫南海投资的公司,在他的招股书上写道“本公司在拉美有一个诱人的投资项目,现在需要融资,这个项目的具体内容暂时不能透露”。第二天,当他打开办公司的大门时,外边挤满了给他送支票的股民。第三天,这个骗子拿了钱就消失了。

  我相信我们的子孙,读到今天杭萧钢构(8.68,-0.35,-3.88%,)这样的故事一定也会忍俊不禁,但是他们依然避免不了被他们的后代贻笑大方的命运。

  我认为“以史为诫”和“读史明志”对人类不灵,人类是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的。就像公元前欧洲种族之间的屠杀在二战犹太人的集中营依然上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文化大革命”中完整复制一样,不论发生过多少次泡沫,泡沫还会再发生。

  为什么?

  因为人类就是人,人类就是由每一代的你和我组成的。尽管我们的父母都会告诫我们,不要玩火,火会烫手!可是有哪个人没有被火烫过?!人只有被烫过,才成熟;人成熟了,就是离开舞台的时候了;舞台永远是新一代人玩火的地方;每一代人只能从自己的经历中长大;每一代人都要创造自己的泡沫和体验它的破碎。

  这就是黑格尔说的:历史能给我们提供的惟一借鉴就是我们从历史不能得到任何借鉴。

  有人可能说:经济泡沫中损失的是不太懂经济的大众,经济领域的专业精英??经济学家、银行家、基金经理……他们是应该能比一般人更早知道泡沫的,从而更多地避免损失。可是大量统计研究证明:这些精英作为一个整体,他们在预测泡沫的水平上一点也不比老百姓强,因为他们在股市中的平均收益同股民大众一样,他们比普通股民惟一多赚的只是手续费。

  难怪诚实的格林斯潘一再说:“泡沫是很难确定的,除非它破了。”

  (作者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现居墨尔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3 15: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在买入,今天还在买,主要是在H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7 12: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有买入,今两天出了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3 16: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在套牢,今天还在套,主要是在A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1-16 20:52 , Processed in 0.02256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