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ds5188兄好文章,学习中~ 本人觉得价值投资者似乎也分几个层次,分别代表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高低之分: 第一层次、对价值有个基本概念,明白估值的基本原理,有“高估”、“低估”、“基本上处于合理区间”的思想认识,但对于具体的估值不能得出明确结论。该层次的代表性学问以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的精神为代表,但尚未落实到公司之间“质”的区别,这种估值只是大致估算,所面对的也是普通的和一般化的公司。对公司的分析只能进入到中等深入的程度,在这个层次上比较喜欢在垃圾里面“淘金”,找被市场低估的普通型公司或“烟屁股”。由于目标公司未来情况的不确定性较高,投资组合以充分分散为特征。持股周期为中线到长线,等价格回归到目标价后则卖出。投资心理以“做一个不吃亏的股东”为特征。 第二层次,对于估值的常规手段基本上都能熟练运用,对于公司的具体分析也能够深入到中等偏上的程度,有些时候虽然分析得也较具体,但仍然未能彻底分清目标公司与“理想公司”在“特质”上的区别,但是由于勤奋和具体的研究,再加上对于“低估时买入”原则的坚决运用,也能够把握到较好的投资机会、获得相对良好的投资收益。投资组合仍然相对分散,持股周期以长线为主。具体代表人物是彼得?林奇。投资心理是“做一个与公司同甘共苦的股东”。由于对公司的“质”仍未有深入认识,对于投资组合中个股的管理和卖出方面会出现的所谓的“拔除鲜花、浇灌杂草”的行为。 第三层次,觉得普通公司的投资效能一般,觉得充分竞争的普通行业的经营管理太累,认识到不同和行业之间和不同的公司之间还是存在质的差异,但又还不具备完全发现企业的竞争优势的能力,于是将自己的投资有意识地放到有进入门槛或竞争门槛的行业上,比如说:供电营运、媒体经营、电信营运、金融、机场港口路桥营运、景区经营等等以及独特产品的行业(以牌照制和独占制为特征),在这些行业里面寻找管理层较好、经营相对较好的公司,懂得通过相关的财务分析和同行业公司的对比分析,找出行业里面的相对优秀者,并通过“有形的”和“天然的”壁垒限制竞争对手的进入。投资组合相对集中,持股周期为长线。具体代表人物是林园。这种模式的投资心理是“做一个轻松赚钱的股东”。 第四层次,以挖掘和把握公司的“竞争优势”为核心,懂得公司创造价值的核心和本质原理,并且在研究上能够深入和触达。这个类型的投资者对于前面所提的各类技能都已非常熟练,更为关键的是他能够通过深入的分析,找出不同公司的区别,对于核心的价值要素的辨识和把握方面达到了高的水准。这种投资者所投资的公司,并不是靠以“牌照”和“独占”之类的有形的和天然的壁垒来阻拦竞争者,而是靠公司自身的竞争优势来让竞争者知难而退,他所投资的公司,完全可能是属于“充分竞争型”的行业。投资组合比较集中。持股周期为长线甚至“超长线”。这个类型的代表人物是菲利普?费雪和巴菲特。(徐星公司的投资风格,可能也是偏于往这种风格上靠。)投资心理可以表达为“不仅是做一个好公司的股东,也是在做一个公司的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