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1|回复: 0

巴菲特历史重仓股行业配置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9 23: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原创: laoba1 只看楼主(-1) 2009-06-18 10:46 淘股吧 浏览/回复2493/51 复制分享 】

很多投资者以中石油、浦项制铁等极少数的投资个案抹杀了巴菲特的主流投资风格,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现在让我们看一看历史数据,到底巴菲特的这些个案在他的投资历史上占据什么样的位置。以下是巴菲特1977年-2006年重仓股清单:
[淘股吧]


年份 公司名称 市值 (百万) 行业 占组合比
2006        
1 可口可乐   消费 18%
2 美国运通   金融服务 17%
3 富国银行   金融 14%
4 宝洁/吉列   消费 12%
5 穆迪   金融服务
6 中国石油   能源
7 安海斯•布希   消费
8 华盛顿邮报   消费
9 Ameriprise金融   金融服务
10 白山保险   保险
11 沃尔玛   消费
12 M&T Bank   金融
合计   39,567   100%
2005   -    
1 可口可乐 8,062 消费 20%
2 美国运通 7,802 金融服务 20%
3 富国银行 5,975 金融 15%
4 宝洁/吉列 5,788 消费 15%
5 穆迪 2,948 金融服务 7%
6 中国石油 1,915 能源 5%
7 安海斯•布希 1,884 消费 5%
8 华盛顿邮报 1,322 消费 3%
9 Ameriprise金融 1,243 金融服务 3%
10 白山保险 963 金融服务 2%
11 沃尔玛 933 消费 2%
12 M&T Bank 732 金融 2%
合计   39,567   100%
。。。。。
以上数据很清晰地显示,以可口可乐、宝洁、吉列为代表的消费行业在巴菲特的历史重仓股中占据了绝对的份额,其次是运通、富国为代表的金融业,然后是能源和早期少量投资的基本原料、航空等行业。 [淘股吧]

能源中的中石油实际初始投资额并不高,仅仅占据当年仓位的第七位,而埃克森石油持股也只有一年,基本原料和航空等更是中短期的小额投资,以巴菲特数十年的投资历史看这些投资的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中国投资者很重视的浦项制铁的初始投资则根本没有进入重仓股行列。

巴菲特投资的金融业涉及金融服务业、银行、保险,其中以运通、穆迪、联邦住屋贷款抵押公司为代表的金融服务业占了大部分,在这三十年的投资历史中巴菲特实际只投资了四家银行,重量级投资实际上只有被誉为美国最佳零售银行的富国银行一家,M&T Bank持有量不多,而匹兹堡银行和底特律全国银行则不但量少,持有时间也只有一年。保险则是作为获得浮存金的一种特殊投资。金融服务业、银行、保险都可以看成是消费业的子行业。[淘股吧]

以上历史数据显示投资具有特许经营权的消费企业是巴菲特的主流投资风格,最近几年他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广,重仓股出现了以前未曾投资过的行业。站在历史的高度看,事情会容易理解很多。巴菲特的选股策略和原则并没有丝毫的改变,变的是投资环境,而不是巴菲特。 [淘股吧]

无论多么优秀的企业都会遇到发展天花,企业的规模占据了市场整体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或者企业的规模与市场相比足够大的时候,即使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增长速度也自然会慢下来。半个多世纪前二战后美国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随着强势美国文化向全球渗透,美国企业开始高速向外扩张,其中消费行业更成为美国文化载体而所向披靡。垄断性品牌加上庞大的市场空间,使众多美国顶尖品牌经历数十年的高增长。到上世纪末这些企业几乎渗透到全球每一个角落,这时市场基本已经被全部覆盖,包括可口可乐、辉瑞、宝洁等大部分消费医药垄断巨头都成为缓慢型增长的大象企业,增长率也都基本上降到了个位数。投资这类企业的回报率大大下降。 [淘股吧]

在此背景下巴菲特的资金却在不断快速地增长,从之前“主意比钱多”转变成“钱远比主意多”。因此巴菲特不得不退而求次,不断扩大选股范围,不断提高其他行业的配置。即使可口可乐增长缓慢,但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以及稳定而庞大的现金流,巴菲特也只能一直持有。简单归纳促使巴菲特持股的轻微转变的原因以下几点:

1.美国成长性好的具有特许经营权的消费企业越来越少,能容纳巴菲特越来越庞大的投资规模的好企业更少。

2.钱远比主意多。

3.缓慢增长型优质企业出现大幅低估的机会不多(若不大幅低估则投资回报率低)。

4.以巴菲特的智慧和数十年的深厚功力,对银行、保险、货币、汇率、大宗商品等领域了如指掌,完全在他的能力圈范围内。

中国消费行业方兴未艾,市场增长空间巨大。具有品牌壁垒的优秀企业经历着需求从无到有的过程,市场份额也经历着低到高的演变,因此未来还有很大的扩张空间。当国内市场高度成熟后,也可能出现类似美国企业的增长瓶颈,某些企业可以通过国际扩张保持成长,而有些则可能成为缓慢增长型企业,但这些也许是二三十年后的事情了。</DIV></DIV>

[此帖子已被 万国旗舰 在 2009-6-29 23:53:36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1-17 01:03 , Processed in 0.01946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