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初步接触金融股还是在林森池的《价值投资王道》,对书中讲述的汇丰和恒生股价随着香港经济发展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的印象颇深。还有就是群友巴菲树博文《哪些行业值得长期投资》里介绍的斯蒂芬•A•加里斯洛夫斯基的《投资丛林》及《戴维斯王朝》,银行保险股也是给长期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还有一篇博文是“马来西亚股神”论述大马银行长期投资的丰厚回报(对不起,忘了在哪位群友的博文里看到的)。再有韦尔奇的GE发展也有放弃制造业转入金融业的功劳,巴菲特的投资组合到后期也有很大比例是金融股。也巧了,看了A股的市盈率和市净率,怎么看怎么贵(和美股和港股比较),而银行股是A股市盈率和市净率最低的板块,于是就决定从银行业开始自己的A股旅程。尽管《股市真规则》和《价值投资王道》分别有一两章书专门介绍银行股的分析,但仍然觉得入不了门,只会简单的看看数据,看不懂数据后面银行运作情况,也请教过一些银行的行长(支行级别),仍旧不得其法,困顿之余,上网买了几本书,其中一本《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经济学》讲述了银行的运营,读后仿佛茅塞顿开,写篇博文与群友共享。 银行业是实体经济的《造血机器》,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资金的媒介作用,经济活动的资金配置中介机构。在日本,经济活动的融资接近90%是银行贷款,德国是接近80%,即使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美国,银行贷款也占到40%,因此,经济发展时,银行业就能分享果实。但是,一旦经济衰退或发生危机,首当其冲的就是银行业。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有竞争力的银行的确能给长期投资带来丰厚的回报,从全球的行业情况看,在金融监管开放前,银行业的ROE基本在10%左右,1980年金融监管逐渐放松后,美国银行业的平均ROE达到15-20%,因此,前辈们在书中写的确实有道理,但是,银行业的风险也非常大,投资不慎,很可能血本无归,因为每次金融危机,都会有一批银行倒下。 引起金融危机的几种因素: 1. 高利率:高利息抑制经济活动,同时风险度偏高的贷款人利息高也要借贷,财务状况好的企业或个人反而不愿意贷款,于是银行的坏账风险加大,进而导致银行不愿放贷,经济紧缩,形成恶性循环; 2. 不确定因素:一个金融机构的倒闭或经济衰退或股票市场暴跌等等不确定因素形成恐慌,导致贷款人无法分辨借款人的信用而不敢放贷,例如雷曼兄弟倒闭时,几乎导致银行间拆借市场停滞; 3. 银行资产负债的恶化:例如股票或房地产市场大跌,造成企业变现价值大幅降低,导致贷款人的抵押物贬值从而增加坏账风险,进而造成放款人不愿放贷,引起经济活动收缩;同样的,通货紧缩也会导致同样的效果;如日本股市房地产80年代末期的崩溃。 4. 货币贬值:如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泰国,菲律宾,韩国等国的银行因为本国货币急剧贬值,导致银行所持的本国债券大幅贬值而所借贷的外国货币贷款负债却大幅增加,从而还不起外币债务而陷入危机; 5. 国家财政赤字:如最近的希腊债务危机(较早前的阿根廷,巴西,土耳其),银行一般都持有大量本国债券,一旦政府财政赤字太大,放款人担心政府还不起债务,于是债券急剧贬值导致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恶化;同时利息高涨且本币贬值,形成恶性循环; 行业问题:银行是经济的“供血机器”,因此,当利息、股市、经济活动、恐慌等情况引起银行资产负债表恶化,银行的借贷意愿降低,导致经济活动收缩,又反过来致使银行资产负债表恶化,进而造成恐慌,形成银行挤兑,甚至有些银行破产,丧失“造血”功能,从而进一步引起经济活动紧缩的恶性循环。 美国金融危机 20世纪初几乎每20年发生一次,1819,1837,1857,1873,1884,1893,1907,1930-1933; 1980年金融监管放开后,一大批银行破产或被兼并:美国银行的数量从14,000减少到8,000水平; 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就更不用说啦,全世界都记忆犹新; 新兴市场金融危机 墨西哥:1994; 亚洲(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韩国):1997; 阿根廷:2001; 总之:经济活动的任何风险首先会影响到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银行业实际上是一个高风险的周期性行业. 一、 中国银行业的风险分析: 1. 利息剧烈变动:这种情况比较少,一般央行加息都是渐进的,而且一般事先都有预兆,如央票的发行,银行间拆借利率的变动等等。最关键的是国内银行的贷款基本多是浮动利率,因此利率的变化风险相对比较小。 2. 货币风险:中国的外汇储备巨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大,和亚洲金融危机时其他国家的情况大不一样,因此,因为本币贬值而形成外债负担骤然增加,本国债券价值大幅贬值严重恶化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风险基本没有。人民币升值,银行的外币贷款会减值,但国内的银行外币贷款很少,中国银行稍微多一点,但比例也不大。 3. 政府财政赤字:中国政府的财政赤字是可控的,而且有巨额外汇储备,因为赤字而引起金融危机的风险几乎没有,和希腊的危机以及南美国家的金融危机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4. 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了近20年,主要是出口和投资为主拉动。金融危机后,欧美借债消费的模式不可能持续,所以经济需求很难回到危机前,这对中国的出口影响比较大。随着出口的减少,相应的投资也会降低。但中国政府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投资基础建设,刺激经济。因此,我认为中国的经济不太可能衰退,增长速度有可能减低,从8-10%降低到5-7%。因此,因为经济紧缩而导致银行的危机可能性也不是太大。 5. 地方融资平台:媒体上大量文章说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太高,会给银行带来巨大风险。但个人认为还不至于,中国和希腊等欧洲国家不一样,首先,经济仍然是发展的,其次,仍旧有许多税收来源,不至于还不起债务。但还是有风险,只是没有媒体上说的那么严重。 6. 房地产泡沫:中国的房地产很多人都认为是明显泡沫了,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抑制房价。如果房价继续攀升,形成巨大泡沫破裂,然后房价急剧下降,那么对银行的影响可能比较大,甚至形成危机。如果房价不涨,然后缓慢下降,则对银行的影响相对较小。从目前的政策来看,银根只是从原来的“泛滥”变成宽松,房价急剧下降的可能性不大,更有可能是“软着陆”。但不管怎样,房地产泡沫的确是未来银行的隐患,至于到什么程度,就很难说了,要具体看未来通货膨胀的情况,经济情况以及政府相应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7. 最坏的情况:恶性通货膨胀快速到来,央行只有快速加息抑制通胀,房地产市场崩溃,银行将遭遇大量坏账风险。但是,中国的情况仍然乐观:首先,个人房贷都有首付,和美国的次级贷款不一样,这次金融危机,加拿大银行业基本就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击,因为其没有次级贷款。因此,中国的房贷即使出现坏账,银行的损失不至于致命。其次,开发商的房地产贷款,这一块估计是主要的风险。还有就是经济的下行也会带来坏账风险。 总结:在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个人认为银行业未来面临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和房地产泡沫及地方融资平台带来的坏账风险,但是程度应该不会太严重。风险控制好的银行应该能够躲过风雨,分享经济增长的果实。 二、 中国银行业的机会: 1. 竞争状况:竞争不算激烈,基本是四大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还有就是原来城市和农村信用社转换而来的地方商业银行。拿到银行的牌照也不容易,特别是全国性牌照,因此还是有相当壁垒的行业。 2. 中国的银行业还处在管制状态,和美国80年代之前相似。利差是央行规定的,贷款略有浮动,因此盈利不难,也注定了银行业之间的同质化严重。 3. 政府对银行业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新的资本充足率要求限制了股份制银行的快速增长,因此象前几年民生银行超常规发展已经不可能。银行要发展,必须不断融资。因此招商银行提出二次创业的口号,要靠资本消耗小的业务发展。 4. 银行业的产品这几年有了不少创新,但和国际发达地区同业相比,还有不少产品可以开发?潜在的产品盈利空间还很大; 5. 国有银行的服务和产品因为体制等原因,仍然不足,竞争意识也不够强。这就给了股份制商业银行抢占扩大份额的机会; 6. 全球来看,中国经济发展仍然是独领风骚,银行业的“饼”也将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大。 7. 金融脱媒,过程应该是比较缓慢的,因为政府意识到监管开放太快容易引发金融危机,所以资本市场的开放会逐步过渡。金融脱媒会促使银行业两极分化,对有竞争力的银行来说是机会。 以下仅仅就年报中的经营讨论里给出的数据尝试初步分析各银行的竞争力,国内银行业的主要业务还是传统的放贷业务,因此这里集中分析银行业的传统业务,零售银行等其他业务以后再撰文。 三、 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1. 银行业是“借短贷长”,也就是用客户的短期存款,贷款给企业或投资债券,赚取其中的利息差价。 注:这些数据是财报里公布的平均数据,和用盈利和余额计算出来的结果不同,兴业、宁波、南京银行没有给出净息差和净利差数据 a) 大家都知道ROE=ROA*财务杠杆,所以ROA比ROE更能反映出盈利能力,ROA低而ROE高反映出企业的杠杆较高,而不是盈利能力较强。 b) 初步看,建设、工行的ROA比较高,这和09年4万亿振兴计划相符,因为国有银行的地位处于优势,特别是对大型的项目贷款,小银行提供不了大项目的贷款; c) 兴业的ROA,ROE都高,需要进一步分析其构成; d) 南京的ROA高,但ROE低,是否是因为其财务杠杆小? e) 浦发和民生的ROA比较低但ROE不低,说明浦发和民生的财务杠杆较大,贷款发放较多相对于其资本金,所以相对激进。 f) 民生的净息差高,ROA低,是否是因为接近年底融资,资金无法及时使用的原因还是别的原因? g) 中国银行净息差低可能和其美元利息低从而拉低息差的可能。 h) 往年都是民生的成本收入比超过40%,招商的成本收入比和往年相比大幅提升,是什么因素促使?
2. 贷款利润率: 国内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是贷款,虽然央行规定了利息,但仍有浮动。一般信誉好的大客户的溢价能力较强,贷款利息相对低些,期限也长些,因此银行相对的盈利小。而小客户的贷款利息相对较高,银行的盈利高但信用风险似乎大些。其次,就是银行投资的债券,风险越高的债券利息越高,一般的,期限越长的债券利息也高,但风险大。其他的收入比例比较小。 a) 宁波、南京、兴业的数据是根据期末余额计算的,而不是平均余额,有出入。行业平均在5%左右。 b) 招商贷款利率比较低,是贷款太保守,为争取优质信用客户而降低利率,还是贷款过于集中于大客户致使利息太低? c) 民生的债券投资收益最高,是把握利率的变动节奏好,还是因为贷款的期限较长而得到高利率?如果贷款期限长,说明民生很激进,承担的风险大. d) 浦发的债券收益低,是否是利率风险没管理好? 3. 资金成本: 国内银行的资金来源相对有限,主要是存款和同业拆借。其中存款是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来源。因此,谁拥有的活期存款最多,谁的无风险盈利能力越强。巴菲特就曾经说过富国银行的优势之一是其资金成本低,1万亿存款的1%,就意味着100亿的利润。但要降低存款存本比较难,活期存款主要来源于小客户,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存款,银行能吸引这部分活期存款只能靠其产品和服务吸引大量用户开户,这是区分银行服务质量的关键.虽然大家都知道活期存款的利息成本低,但要做到却并不容易,因为优质的服务需要企业文化和长期执行力的支撑.中国的银行也同质化严重,所以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这方面. a) 兴业数据因是计算而不是直接在年报中给出,有出入 b) 招商的存款成本最低 c) 中国银行的存款存本低有可能是美元利息低而拉下来的,因为中国银行的外贸业务多,美元比例比同行大. d) 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的存款成本最高 4. 风险管理:银行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在经济景气时,行业的日子都好过;而在“下雨天”的时候,风险管理差的银行面临的风险很大,轻则损失一大笔,严重的甚至倒下。因此,评判银行业不能只看其利润,更要看其风险管理。 a) 2009年是天量放贷,今年的贷款不良率往往要到明后年才能见分晓。所以今年的数据不太能说明问题,仅仅作为参考,还要结合历史的数据才更能说明问题。 b) 南京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说明了前面的现象:其ROA高,而ROE低,原因是其财务杠杆小。 c) 招商、浦发和中心的资本充足率低,很快需要融资,否则将制约其发展(招商于第一季度已经完成融资,浦发虽然在09年定向增发,之后又引入中移动,中信也出了融资计划); d) 不良贷款比率最低的是兴业,宁波、浦发、招商、民生、中信其次,国有银行的不良率比股份制商业银行高些;宁波的不良率虽然低,但关注类贷款比例较高,而且关注类的迁徙率也较高,因此其未来的不良率有可能上升。建行和中行的关注类贷款比工行和建行低,但但其关注迁徙率较高,因此其实际不良水平和给出的数据接近。 e) 09年工行的风险数据最差,其次是中国银行,和往年的情况差不多,三大行里,建行的盈利和风控较好。 f) 交行、浦发、民生、招商规模相当,但招行的拨备覆盖率和拨备比例都是最高,说明其稳健保守。其次是浦发,民生仅仅比国有的交行强一点,但民生比往年有进步。 总结:初步分析的结果,招商、兴业、宁波、中信的资金成本最低,在利率低时,优势还不明显,到加息之后,资金成本的优势就会显现出来。宁波、兴业的规模太小,在扩张时没有规模优势,而且不知道能否在扩张的时候还保持其成本优势,招商和中信有一定的规模,在未来最有机会扩大市场份额,快速扩张。而相比招商和中信,在其他指标上招商仍优于中信,当之无愧是市场明星。浦发和民生的ROE比较高,但其资金成本高,其报表的高利润和高增长靠的是激进的市场策略和高杠杆的财务运作,并不是其内生的竞争力,在景气时,浦发和民生会取得相对漂亮的报表数字,但在危机来临时,恐怕最受伤的也是他们。中信、兴业、宁波是第二梯队,北京的财报没出。 以上仅仅是本人对银行业传统业务的粗浅分析,结论并不可靠。全面的分析需要将历史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并且看其发展的趋势,传统业务与零售银行等新业务进行细致分析。本文仅仅是和群友分享探讨分析银行业的角度和方法,不是分析报告,更不是股评,请不要据此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