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8|回复: 5

[转贴]给大家转帖几篇关于“第二波金融海啸”方面的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30 23: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波金融海啸推演

来源:《商界评论》杂志


■文/宋鸿兵,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

第二波金融海啸无法阻挡

我认为,第二波金融海啸的到来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

正在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只是全面债务危机的引爆期,美国债务高企这一结构性矛盾即将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这场危机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次级房贷危机。

第二阶段,违约海啸。首先是调息导致月供陡升,从而出现大规模违约。大规模的违约导致整个固定证券市场定价体系的混乱。这一阶段分上、下半场:上半场以五大投资银行倒闭,“两房”被接管作为核心事件;下半场以美国的商业银行被国有化作为标志。

第三阶段,美国商业银行国有化完成以后,美国政府将会海量增发国债,这就导致利率火山喷发,长期收益率狂涨,所有融资成本同步上涨,从而严重打击美国现在的实体经济,债务进一步上升,融资成本更为高涨。

最后导致越来越多的资产脱离美元资产,形成美元冰河期。这是第四阶段,我们还没有时间表。但随着第二波金融海啸的呼之欲出,危机朝着第三阶段发展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爆发时间:2009年4~9月

我预测第二波金融海啸将在今年4~9月爆发。

如果说第一波出现问题的核心是按揭抵押贷款中间的次级贷,那么次级贷爆发实际上是有准确时间表的,我们根据利率调整的时间表,基本上可以准确地判断整个次贷危机爆发的一系列时间点。

在2007年底,我们已经非常准确地看出,到2008年6~8月,会有集中的大规模调息发生。这导致美国许多家庭的资金链断裂,尤其是次级贷款人。这个过程会引发整个固定类收益产品的价格出现紊乱,进而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如果这种逻辑成立的话,那么第二波的演绎是类似的。

我们认为第二波将发生在企业债、金融债这个领域,它的一个核心点,爆发最薄弱环节就是垃圾债。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准确地判断垃圾债券违约高峰期出现的时间段,我们就可以得到金融海啸第二波发作的时间表。

从现在掌握的垃圾债券违约这个情况来看,今年的3月到10月,垃圾债违约率会上涨3~5倍,很可能从现在的4.5%发展到突破20%。这个时间段,我觉得酝酿着重大的危机。

引发原因:垃圾债券

半年以前,我们看到的危机主要是集中在美国按揭抵押贷款市场。这块市场规模大概是13万亿美元。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新危机爆发点,实际上是一个更大的规模市场,包括美国的地方债券、企业债、金融债、信用卡债和一系列的像消费类贷款、学生贷款、汽车贷款等。这一块总规模加在一起是25万亿美元,是按揭抵押贷款市场的两倍左右。在这个市场上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衍生产品的结构,跟按揭抵押贷款是类似的,规模是更大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半年以前由次贷问题所引发的整个按揭贷款市场及其衍生品出现重大危机,已经导致了整个世界金融系统出现了重大混乱。这一次企业债和金融债领域出现的大规模违约,将集中发作在垃圾债券市场。

垃圾债券类似于企业债中间的次级债,它及其衍生产品出现重大危机的话,其规模和影响力将大于去年次贷问题所引发的第一波金融海啸。

以海啸的规模来衡量的话,如果说第一波是浪高60米,那么第二波有可能是180米,是3倍于第一波的规模。

冲击对象:商业银行

金融海啸第一波主要冲击的是美国的影子银行系统,也就是美国的投资银行和跟资产证券化相关的机构,包括保险机构、对冲基金。第二波冲击的重点和中心地区将是美国的商业银行。

不光是美国,包括欧洲商业银行体系在内的大型商业银行,将是第二波金融海啸集中冲击的核心领域。当然也包括一些大型保险公司和对冲基金,但是核心将爆发在商业银行体系。

现在,最明显的突发事件是欧美一系列大型商业银行出现不景气,它们只有两种可能:要么破产保护,像雷曼那样;要么被彻底国有化。

比如说美国的20个最大商业银行,集中地出现三五家被彻底国有化,或者陷入破产保护,这就是一个标志性的一个事件。当然也包括欧洲,欧洲很可能也会出现若干家商业银行被彻底国有化,这些都可以作为金融海啸第二波的标志性事件。

以前我们主要分析美国,但是现在欧洲问题也是越来越严重,很可能金融海啸第二波存在两个爆发点,一个在美国,另外一个在欧洲,尤其是东欧引发重大的债务危机,导致货币狂跌,最后拖累西欧,像德国、奥地利、瑞士这些国家信贷的质量,导致他们的商业银行体系也出现重大危机。

这两个爆发点有可能是同时爆发,也有可能是一边先爆发,把另外一边给拖下水,或者把两边互相拖累,一起进入恶性循环。因此,现在我们还不好判断可能先出问题的到底是欧洲银行系统还是美国银行系统,或是两者同时出问题。

当欧美同时出现商业银行重大危机的时候,全世界金融体系都将受到更加严重的冲击。这样的话,会使其他国家,包括日本、南美和亚洲的一系列国家都受到波及,其冲击力很可能比去年更加严重。

扩散:储户资金安全

尽管第二波金融危机会对商业银行造成巨大冲击,但由于美国、欧洲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大家银行存款彻底损失掉的可能性并不大。

比如说美国,现在已经把每个账户的保险额从10万美元提高到25万美元,也就是说,只要你在银行一个账户的存数不超过25万美元,你的存款就是安全的。一些大型保险公司像AIG,政府也不能允许它破产,政府必须要用财政来贴补它,或者是直接拯救它,或者把它国有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的投资是安全的。

政府最后要拯救它,一定要用其他地方的资金来补救,如果现在钱不够,比如说奥巴马政府,现在预算赤字是1.5万亿美元,如果拯救的资金量太大,钱不够,就只能通过增发国债。

增发国债如果在市场上销售不畅,很可能是美联储来购买,这样的话,会导致基础货币投放,或者国债供应过剩。在这两种情况之下,实际上都是在稀释美元的含金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大家都是有影响的。

美国救市思路出了问题

人们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有人说是华尔街的贪婪,有人说是美国政府监管不力,有人说是借贷者盲目。这些都构成了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但是我觉得这些都不是根本性的。

根本性的原因出在上游,也就是美元的发行机制导致美元发行过量。

上游危机却下游施救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美元处在一种无节制的发行状态,它既不受黄金刚性制约,又没有国际组织监督这种软制约。在这两种制约都没有的情况下,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美元也不例外。

几十年积累下来,美国实际上是通过一种铸币税向全世界搜刮财富。这就必须要以增加国债、增加贸易赤字作为代价。

从1971年到现在,积累了多年的美元发行机制造成的美国债务增加,已经到了53万亿美元的惊人规模,即美国的国债、所有企业和私人的总负债。

这就构成了一个债务的堰塞湖,在这个堰塞湖上游,积聚了大量的压力。现在金融系统就好像是一个堤坝,已经越来越不堪承受这么大的债务压力,出现了裂口和决堤,导致下游洪水的泛滥。这是这场金融危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现象。

从本质上看,这场金融危机是一个债务危机。现在各国的救市方法,却主要集中在下游拯救流动性。但这场危机真正核心的问题是上游的支付危机,从流动性来解决问题,是不可能从根本上缓解上游的支付压力的。

美救市行动未针对支付危机

美国救市的主要资源并没有花在解决上游支付危机这个问题上,而是用来拯救下游的流动性,也就是说90%以上的救助方法全部是帮华尔街去补窟窿。但是纳税人包括企业所承受的重大债务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

有人做过估算,现在美国政府已经投入到金融机构的担保也好,直接注入流动性也好,还有一系列购买它的股份也好,总额已经是数万亿美元了。如果把这笔资金直接用到上游去替纳税人还钱,去消除按揭抵押贷款本质的原因的话,那么上游的危机已经得到缓解。关键这个东西就涉及到一个公平性的问题。

你到底是把救助的主要方向放在整个华尔街,放在整个金融系统,还是放在拯救纳税人、拯救消费者上,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在我看起来,如果是拯救银行的话,实际上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你解决了一批烂账,上游的经济在不断地恶化,老百姓不断出现下岗、被裁员,上游的违约将会持续不断地爆发。

也就是你清理完一批烂账之后,过不了多长时间,新的一批烂账又会形成,而且这一系列救市方法都以增加政府的负债为代价。这样的话,会导致整个上游的压力持续不断地增加。

奥巴马抱薪救火

我认为现在大家所采取的办法是没有效果的,非但没有效果,很可能会加重危机和使危机复杂化。

奥巴马政府试图以借更多的债务来缓解债务危机,他是抱薪救火,按照这种思路救市是不会奏效的。

目前由政府出钱来购买银行的坏资产,等于在洪水暴发的下游去抽水;向银行注资,就如同在加固堤坝,而上游还在继续下暴雨。

我们倒回去看2007年小布什团队,包括他们2007年发表的一系列言论和他们对市场的判断,应该说90%的判断都是错误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奥巴马团队能不能比小布什团队做得更好呢?从现在的分析判断来看,他的救市思路是有问题的。

这场危机已经是非常庞大的危机,它的调整不是一年两年能够奏效的,无论是谁,哪怕是罗斯福在世,要想拯救当前这场危机,也不可能是半年,或者是一年,就能把这场危机给彻底解决。

中国政府和企业如何应对

通过这场危机,我们发现,中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一方面储蓄量非常大;而另一方面中国很多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这种企业极端缺乏资金。在危机中,我们需要转变外汇储备管理的思路,同时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应该大力推动金融创新。

中国外汇储备管理要转变思路

我们现在主要是把外汇资产当成一种普通的货币,很强调它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实际上,货币背后对应的是实实在在的财富,也就是各种各样的劳动产品和服务、高新技术和各种矿产资源。对于外汇储备的管理,我们应该转化一种新的思路,在危机之中,我们要的是真正的财富的控制力,而不是外汇储备的票面价值。

中国现在应该趁着国际资源价格偏低这样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大力在全世界,利用外汇储备资源,去控制各种各样基础的资源和资产。这个是当务之急,而且是必须要做的。

第二,应当适时和适量增加黄金储备,因为黄金是硬资产中间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以前可能过多偏重于美国国债、“两房”债券和一系列金融类资产,现在应该关注实实在在的硬资产。

中国应该是大力推动金融创新

中国应该大力推动金融创新,这个概念听起来好像有点奇怪。美国之所以出问题,不就是因为金融创新吗?其实不对,美国出现问题最本质的原因还是它的债务负担过度,美国使用了过度的杠杆。

中国现在的问题是老百姓和企业,它的杠杆比率是比较低的,这么严重的金融危机冲击之下,中国应该适度放开这个杠杆比率,让中国的老百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比如说做到三倍杠杆,它是非常稳定和安全的,这中间需要大量金融创新的工作。

对美国来说,它可能是创新过度,但是对中国来说很可能是创新严重不足,导致巨额储蓄和实体经济没有办法实现对接。

抱团过冬企业与政府需整合

面对金融危机,许多企业采取抱团过冬的方式。在我看来,光靠企业之间抱团还不行,企业和政府必须要形成一个有效的整合。也就是政府在很多程度上必须要出面,比如把国资委属下的国有资产进行整合,整合在一起之后,有一个进行融资的平台,而且必须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公司主体。

由于地方政府的信用等级和地方财政的担保,它应该是具有信誉度比较高的评级。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由它在债券上进行发债,可以以比较低的成本募集到大量资金,来帮助企业过冬,这应该是各个地方都可以采取的比较有效的办法。

其实政府对企业这种救助,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能不能落实资金的来源,有没有钱。如果没有钱是拯救不了企业的。那么这些企业之间也应该相互形成一个统一体,跟政府绑在一起,形成抱团过冬这样一个局面。只有通过这个方式,才能有效地度过这个寒冬。

中国经济走向取决于国际形势

展望下半年中国的经济走向,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当然还会有一定的刺激经济措施,但是这个刺激在市场中能不能产生相应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金融形势。

比如说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整个经济体系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能够筑底,能够开始反弹,那我觉得中国的判断,基本上就是合理的。但是如果是国际金融市场继续恶化和整个周边的情况不太理想的话,我们很多形成现在这种判断的基础就会被弱化掉,所以说最后会怎么样,还有待观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23: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融危机第二波来袭
2009年05月14日 13:43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韩志国

  最近一个月来,全球金融危机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再度恶性爆发,在国内经济学界还在争论会不会有第二波危机,有人信誓旦旦地断言绝对不会有第二波金融危机并极力怂恿国内企业去国外抄底的时候,第二波危机已经悄然而至并且正以更大的破坏力度横行世界。不久前,全世界的股市出现暴跌,欧美股市的股价指数大都跌至12年来的最低点,美国4月份的石油期货在一夜间暴跌10.3%,显示了新一轮危机的迅猛程度与整个世界的悲观程度。 

  全球金融危机第二波的新特点

  大力救市,难现转机 

  这一波危机是在各国政府大力度救市政策出台的情况下发生的。尤其是美国,奥巴马政府刚刚上台,新的巨额刺激经济方案刚刚实施,美国股市出现的剧烈暴跌和美国经济的全面恶化,表明这一轮危机远非政府所能救助,也远非在短期就能走出困境。2008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2009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调低到2.2%;2009年1月,在仅仅两个月后,就大幅降至0.5%;而到了2月底,又进一步调整为零增长,这不但表明世界经济形势的严峻程度,也表明国际金融机构对这场危机的把握能力与驾驭能力极其有限。从去年以来,笔者就反复强调,这场金融危机为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其持续时间之长、破坏程度之烈、走出危机之难可能都会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对这场危机的任何低估都将会带来无法挽回的重大灾难。危机的实践正在不断印证我的判断,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国际经济还是国内经济都还没有出现任何转机的迹象,这一点,政府、市场与投资者都必须有正确与明确的认识。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负面互动

  虽然这次危机由美国次贷引起,但所波及的却已是整个世界的实体经济。美国、欧洲、日本这三大经济体同时出现了深度的经济衰退,而且衰退的程度还在不断加深。今年1月,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家公司的销售额分别下降了49%、40%和55%,美国去年第四季度的GDP增长为负6.2%,创下了1982年以来的最大降幅。美国的失业率已经达到8%,如果三大汽车厂商出现破产,那么失业率就将超过20%,而在笔者看来,这三大汽车厂商至少有两个难逃破产命运。在金融系统全面收缩并自身难保、实体经济面临严重和持续的资金短缺、整个社会都节衣缩食的情况下,实体经济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困境,而这种困境都无可避免地向金融企业乃至整个虚拟经济传导,导致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恶性循环。在去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笔者就预测道。琼斯指数会跌至7000点,在这之后,笔者又进一步预测这个指数会跌至5000多点,现在看来跌至5000多点已经不会需要太多的时间。如果美国股市这样发展,那么香港恒生指数就必然会破万点,在A股与H股的溢价率已经高达56%的情况下,A股的上升空间就会被大大压缩。最近一个时期,笔者一直在欧美国家考察金融危机问题,考察的结论是,除了中国以外,整个世界都极度悲观。再加上大小非问题的存在,中国股市的虚假繁荣都很难持续下去。投资者面对的与其说是何时抄底,不如说是选择何时卖出,否则,每一轮反弹都只是陪着上下坐电梯,到头来仍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大型金融机构越救越亏 

  继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在2008年暴亏之后,美国国际集团(AIG)在去年第四季度巨亏617亿美元,花旗集团在去年亏损321亿美元,其业绩披露当天股价暴跌四成,其股票价格已经从去年年初的55美元跌至1美元多;美林公司在被美国银行收购后,去年第四季度仍然巨亏158.4亿美元,这表明,现在的所有救市政策都药不对症,不但没有速效药,而且也没有迅速见效的途径。在美国的金融创新已经泛滥了几十年以后,去杠杆化的过程将异常痛苦也格外艰难。 

  新的危机爆发点正不断出现 

  根据美国权威机构提供的数据,美国次优贷款的危机已经开始爆发,而且趋势越来越明显。次优贷款的总规模为9000亿美元,不良贷款的规模为6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次贷不良贷款的总水平。如果再把美国金融的高杠杆化与金融创新的因素考虑进来,那么次优危机的损失就会更大也更严重。除此之外,信用卡危机也已经出现,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贷款也都不风平浪静,新的危机爆发源还在不断出现。虽然奥巴马政府已经着手拯救房地产市场,但从时间上来看为时已晚,从力度上来说微乎其微,就好像是面对急症、杂症和难症而吃中药一样,虽然可以梳理生理机能,但要药到病除则并非易事。除此之外,东欧国家的危机正在全面爆发,而且正在向西欧迅速扩散,给向东欧国家提供主要发展资金的西欧银行带来沉重打击。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正被深深地卷入危机的漩涡之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面临破产的边缘,整个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劫难,在未来的一至两年内,危机的困境将很难走出,世界经济将面对反复的磨难。 

  各国货币争相贬值 

  由于金融危机在美国等过度消费型国家相继发生,而这些国家又是世界贸易的主要市场,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各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特别是出口都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货币贬值就成为各个国家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韩国货币一年来几乎贬值了一半,俄罗斯不但货币大幅贬值,而且其外汇储备也大幅缩水。世界主要国家对付中国的策略是,把中国高高架起,用前所未有的恭维之词来诱惑中国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中流砥柱,这是中国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时必须清醒认识的一个重要问题。三年多来的人民币升值已经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如果人民币再继续升值,那么尽管中国政府在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经济的发展也难免不受到损害。 

  上述五个方面的特征,表明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仍然处于持续的深化与恶化之中,不要奢谈什么“中国经济在今年一季度见底”、“中国经济已经出现全面的好转迹象”、“中国股市正启动新一轮牛市行情”等等。 

  中国应务必保持清醒 

  中国必须明确三重意识: 

  第一,这场危机对于整个世界都是灾难而不是机遇,如果谈机遇那么现在也还远不到时候,对于中国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强化危机意识,理性面对,审慎应对,把应对危机的过程变成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而不是进一步畸型化的过程。 

  第二,中国可以影响世界但却不能拯救世界,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经济潜力,中国都不具备拯救整个世界的能力与实力,面对全世界的“忽悠”,中国自己必须清醒,必须进退有度,要特别防止美国滥发货币所导致的美元贬值,也要特别注意防范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市场风险。中投公司投资黑石与摩根士坦利已经大亏80%以上,平安保险投资富通几乎血本无归都是前车之鉴。 

  第三,救市政策要适度、适量、适时。在这方面,最荒唐的当属房地产政策。在房价比现在低70%时,我们开始出手打压房价,并且反复告诫投资者不要买房;在房价大涨了200%以后,我们开始出手稳定房价,并且千方百计地诱惑投资者买房。由于政府出手救市,房地产开发商就开始死活不降价,而投资者在全球房价暴跌的大背景下也开始持币观望,无论如何也不肯入市买房,这种僵持的局面延续下去,将拖垮整个房地产业,使房地产业失去一次重大的产业整合机会,也将给整个中国经济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必须看到,中国的房价已远远超出居民的购买能力,房地产市场没有一轮暴跌,就不会吸引新的投资者入市,也就不足以拉动内需。这是政府、企业与投资者都必须认识到的客观现实。而对待股市,决策各方与市场各方就更需格外谨慎,在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深不见底、中国经济处于明显的下行通道、大小非在市场横行无忌的情况下,要防止把更多的人诱进市场,进而带来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作者系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23: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融危机第二波已经生成!

作者:nanjingacun 来源:强国


金融危机真的没有第二波了吗?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廓清“第二波”含义的诸多分歧。“第二波”的始作俑者是宋鸿兵先生,对错暂且不论。宋先生说九十月份“第二波”将到来。对于这个说法,由于对危机的极度恐惧,绝大多数读者潜意识里都片面认为,所谓金融危机第二波一定会像第一波一样山呼海啸般到来,让所有人猝不及防。似乎只有这样的表征出现,才能算得上是金融危机或金融海啸。这种理解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是对危机生成机理的一种误读。

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就是任何危机或类似海啸的重大自然灾害,其产生过程大体都是这样的,即酝酿??生成??趋强??高潮??趋弱??消失。顺着这样一个脉络,就能对这场以美国为策源地的金融危机有更深刻的理解。

显然,第二波金融危机早已越过酝酿的阶段了。如果要给酝酿阶段一个时段,大体是在奥巴马上台至G20金融峰会止。这一阶段,大家都看到了,美国人的表演。出台第二轮经济刺激计划,向大型金融机构及三大汽车厂商注资,联储宣布进入长期国债市场,其直接效果就是改善相关金融机构一季度的赢利状况,提升投资人的信心,促使股市走强。还有就是压低美国长期利率,解冻信贷市场。之所以称其为酝酿阶段,是因为美国这一阶段没有抓住宝贵的机遇,出台果断的政策措施化解、清除毒瘤,令美国开始一段重获新生之旅,反而采取了背道而驰的方法掩盖粉饰拖延毒瘤的发作期限。

时至今日,美国人已经回天乏术。正确的做法应是,果断将全美排名前一百名的银行国有化,接管后用外科手术的方法迅速剥离银行的有毒资产进入政府的资产管理公司,使之成为传统意义的银行,进而向银行系统注入大量流动性,恢复信贷市场。同时宣布所有由于失业导致无法按期支付房贷的美国公民有权申请停止支付一年以上,不重复计算利息,还可享受政府相当于一年以上还贷额的减免。所有未失业却有支付困难的家庭,亦可申请停止支付。冻结执行所有收房诉讼,保持现状。向所有信用卡公司注入流动性(前提是在政府的监控下剥离相关毒瘤),对于无力偿还信用卡信贷的持有人,将他们的负债转移至政府的资产管理公司,对其重新恢复相当于过去三分之一额度的信用,未失业者可恢复至三分之二。将各类对冲基金置于政府全程监控之下,令其操纵市场行为无所遁形。对于所有与就业相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事关国运的高科技制造企业,政府向国会申请一万亿的支持基金,应对随时可能产生的经营风险。奥巴马在这个问题上过分迁就投资人的感受(他们厌恶国有化),这里的投资人其实就是华尔街。

经济学家每天都在告诉世界和奥巴马: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断不得。这个观点要一分为二的看,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业,确实是经济的血脉,但华尔街绝大多数金融机构都不是,他们是经济的天然敌人,是依附在传统银行业机体上的吸血鬼。华尔街利用巨大的学术话语权及政策游说便利,将传统银行业和华尔街寄生的毒瘤混为一谈,使政府自愿形成错觉。其实,政府的救助资金绝大多数都进了华尔街大佬的口袋,经济发生血梗阻也就顺理成章了。

(还有一个极端方法:将断供房收归国有,使用权归原居住者,但须支付租金。首付及已付按揭,政府退还原所有者,以帮助断供者彻底解套。)

在酝酿阶段,奥巴马政府在救谁的问题上犯了致命的错误。其目的是用政府和联储的钱救助华尔街吸血鬼,并给他们从资本市场从容撤退羸得时间。也只有这个时间段,即政权交接的真空时间,酝酿第二轮危机才有足够的理由。小布什和奥巴马都可以将责任推给对方。一方要交接,一方刚接手,都有充足的说辞。华尔街以牺牲美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利益和美国经济的代价,谋一已私利。并将在第二轮危机所生成的海啸中再次混水摸鱼,这是他们的如意算盘。

第二轮金融危机生成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4月2日美国金融会计标准委员会(FASB)在外界巨大的压力下,修改了“逐市计价”会计准则,以及美国财长盖特纳力推的所谓“有毒资产公私合营计划(PPIP)”。前者被解读为解除了压在银行家们身上的“死亡螺旋”,后者由于政府推出了出人意料的优厚担保条款,近四万亿的有毒资产成了抢手货。

这两起事件都清晰的告诉我们,华尔街的饕餮盛宴行将开始。华尔街正磨刀霍霍。逐市计价的本质就是掩饰、粉饰,掩耳盗铃。公私合营计划,由于政府几乎提供全部担保,华尔街可以大施拳脚,不必担心损失。一切都有政府买单。纳税人的钱袋将再一次被华尔街合法清洗一次。也许不久的将来,这些嗜血者会被当作民族英雄供奉起来,看,最危急的时刻,我为我的祖国和世界挺身而出。

还有两个佐证与博友分享。一,3月25日,美联储公布了他的资产负债表。我们发现,他的总资产已从9000亿膨胀至2.07万亿,约合美国GDP的15%。美联储资产杠杆化在逆势增加。负债表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科目,这些新科目还是高风险资产。如商业票据融资工具、定期拍卖信贷工具等。后者暗藏风险。因为联储并不公布这此资产的抵押品详细情况,令人怀疑其中有大量有毒资产。彭博社曾要求联储公开抵押品情况,被联储拒绝。此外还有“与Bear Stearns有关的资产”和“与AIG CDO有关的资产”蕴藏的风险也都让人为之忧心忡忡。这是一份极其糟糕的负债表。联储的负债表都如此令人不忍卒读,何况美国国家资产的负债表呢!

二,前些日子,美国和几个国家进行了“中国式”的货币互换,大多数人对此的解读有问题。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没有任何理由去与别的国家进行货币互换,印美元到市场上去买就是了。还有人认为是对中国与相关国家货币互换的回应,这更是笑谈了。一个清晰的判断就是:美国国内银行系统急需这几个国家的货币,但用美元到外汇市场已经买不到这些货币了,因为交易对手对收到手的美元心存疑虑,不知道会不会甫一到手,立即贬值。万般无奈之下,美国只好用一种更公平的方法:货币互换,两年为期,互不相欠。习惯高举高打的美国人正饱受公平公正这类人类普世价值的煎熬,不知道是否过了适应期?!这几天美元指数逐波下行,不知是不是一种印证。

不过,且慢判断美元从此走熊。为什么花旗、高盛等一季报靓丽,投资者已发现蛛丝马迹。最大的可能是美国国际集团大规模关闭结构性信用产品合同,以及大规模向其交易对手赔付合同损失,造成了美国银行业的业绩大增。美国国际集团疯了?不是,其大股东是美国政府,正是美国政府导演了这一幕野鸡变凤凰的喜剧。有华尔街“深喉”透露:AIG向欧洲银行业所支付的赔付款要多于美国银行业。这一点耐人寻味。奥巴马正在示好其盟友,为美元反击战做准备?

最新消息:美国社保医保潜在亏空达107万亿美元。这个亏空美国人在地球上是找不到解决的方法了。数字可能有夸大之嫌,但足以说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已到崩溃的边缘。

我们还可做一个趋势性的判断。这二者(逐市计价和PPIP)开始实施的时候,也就是第二轮金融危机趋强阶段的开始,当华尔街介入公私合营计划最深之时,也就是第二轮金融危机的高潮起始阶段。那时华尔街已经锁定乾坤。其后留给美国和世界人民一个烂摊子,而他们正躲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窥视着下一轮嗜血的机会。

第二轮金融危机不是没有了,而是强度将超过所有人的预期。它具有毁灭一切的力量。中国如何做?在阿存看来,第二轮经济刺激计划必出,而且应该是强力启动新农村建设,方能救中国经济于水火。宋鸿兵先生说,九十月份要防止金融危机第二波,阿存持保留看法,太晚了,要早做准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23: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波金融海啸离我们远去了吗


2009年05月26日   


刘煜辉

  很多人问我对后市怎么看,老实讲,现在我最担心的是美国长期公债利率。

  作为金融产品定价的基准,长期国债利率的快速上升,令美国的银行信贷、企业债券和房地产融资等各项中长期金融工具的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的空间被封杀。既如此,投资和消费如何回暖?企业盈利如何回升?美国股市的估值也到了顶,3月份以来的反弹很可能就要结束了。根据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公布的业绩统计(以过去四个季度累计计算),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的市盈率已升至破纪录的60倍。


  高悬的长期公债利率将使得深陷衰退泥淖中的美国经济根本看不到爬出来的希望。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深明其理,所以联储一直在跟长期公债利率较劲,但无论伯南克如何努力,美国的长期公债利率始终压不下来。

  去年11月初,美国人就开始尝试所谓“量化宽松”的超常规货币政策,伯南克从金融机构大量购买毒资产,总量估计有8000亿~10000亿(美元,下同),随后,美国优质房产按揭证券和美国国债收益率都出现大幅下降,并带动了美国30年期银行按揭抵押贷款利率的显著回落。但好景不长,随着经济面坏消息不断出现,利率开始迅速反弹,截至3月17日,10年期美国国债的利率一度攀升到3.01%,比年初已经提高了80个基点。

  与其在压缩房贷产品的利差上下工夫,不如直接降低国债利率(基准),从而带动整个债券市场的利率下调?

  3月17日,联储宣布未来半年内直接入市购买3000亿长期公债。这是为了刺激经济,防止通货紧缩,釜底抽薪式的最后一击,跟之前的性质完全不同。货币当局直接买公债等于债务货币化(直接印钞),意味着半年后流通中的货币将增加30%,M2(广义货币供应量)至少增加三成,若考虑货币乘数反弹,增速甚至可能高达四成或五成。

  3月18日,美国10年期公债收益率当日骤降了50个基点,但随后就再也下不去了,一路上扬,5月21号一度升破3.35%,一举超过了3月17日的水平。5月21日美国30年国债利率上升至4.313%,比2008年12月18日收市价2.546%上升69.4%。

  看看美国人的账单吧。至2009年5月7日止,账面上,美国国债余额是11.2万亿。美国政府5月11日估计,本年度累积财政赤字为1.84万亿,是上一年度财政赤字的四倍。美国政府估计,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的财政赤字为1.26万亿,2010年至2019年赤字总额则为7.1万亿;而未来75年美国未作拨备的社会保障计划负债已上升至51万亿。倘若计算在每年的预算案之内,纳税人每年要付出2.6万亿。2009年5月14日,奥巴马也开始担心“美国长期债项的负担难以为继”,“不能永远这样向中国人借钱了”。

  而现在的外部世界也自顾不暇,爱莫能助:中国、日本身处再平衡困境中,贸易出超大幅缩水;石油国家碍于美国军事强权的保护,可能还要维系着石油与美元之间的循环,但也只是杯水车薪。

  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开始失控,国债大量供应,利率急剧飙升,诸位都应该知道这对全球金融市场意味着什么。所谓第二波金融海啸真的离我们远去了吗?

  对于天量账单,三条路摆在美国人面前:

  一是尽快找到新的财富创造模式,带动全球创业活动集群式迸发,用生产率加速去填充扔向世界的泛滥的美元,借以抑制通胀恶化。短时间内,乐观吗?二是节衣缩食,大力压缩财政的福利性开支。当然,痛苦的时候,希望美国人“卖儿卖女卖资产”向剩余世界融资,而不是扔出花花绿绿的纸。美国人情愿吗?三就是零和博弈了,牺牲掉别人以实现美国利益最大化,谁让它拥有“无所不能”的美元霸权呢。

  可以肯定,市场急跌之时,美联储会再度出手,入市加大购买公债的规模,再次强行压低长期公债利率。坦率地讲,美联储入市买公债,这是一条不归路。此时的伯南克犹如朝着风车随时准备冲锋的唐?吉诃德。

  3000亿哪里够,仅仅是开了个头。美国2009年和2010年发债规模各达2.56万亿和1.14万亿,未来半年(到9月份)发债规模并不大,大约在7000亿左右,联储若执行计划的话,大致买40%的样子,现在看来都有点挺不住。由于美国的财政年度由9月开始,所以真正发债高峰要在四季度到来,在此之前,如果联储不及时宣布大幅加码买入规模的话,恐怕有关预期也会把国债利率重新推到天上去。

  但联储宣布再买,市场谁还相信伯南克。伯南克说过,一旦经济好转就停止买债。要么是经济更加恶化,要么是伯南克撒了谎,无论哪种,美元美债的抛售狂潮或至,美元的汇价不知道会跌多少,因为其他西方国家也债务累累,也在印钞票,但全世界对于信用货币的信任若集体崩溃,将导致大宗商品和贵金属成为最后避险的天堂。

  实体经济没起来,价格却被货币推上去了,这是比海啸前更惨的局面,全球的货币当局怎么办?收,意味着资产新一轮的抛售狂潮,新的一轮去杠杆;不收,通胀的实现至失控,迟早要成为压垮企业和经济的最后稻草。

  估计美国人是不会收的,但剩余世界特别是债权国和生产国可就惨了,为抵抗前一轮海啸,中国已经耗费了巨大的政府财富,还拿什么来为企业扛输入型的“再通胀”?扛不住就意味着大量制造业企业得关门,或许会有更大的倒闭潮。这一回暴露出来的巨大的产出敞口,政府再也没能力帮助消化了。

  面临市场和资源双层约束的中国制造怎么办?那时候中国股市和中国经济真正的熊市或会降临。故事的结局或许是,美金开始超强回归,全球资金开始再次向美国流动,美国人反过来拿着美金到剩余世界来“收尸”。

  希望后面的事情不要按照这个逻辑演进。(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23: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文章均转帖自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的文章都有些“左倾”,很多文章我都有些难以接受,呵呵。不过也值得参考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1 13: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合理的推测,恐怕是美联储很可能提前收回流动性。其他的猜法,不如守株待兔有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1-17 01:07 , Processed in 0.02293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