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广告风

学习之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16: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惺寂

论坛里网友叫起了这个名。此不关乎。但“惺寂”这个词,很能够说明学习之境界。到了“惺而寂,寂而惺”,即或有些潜意识,其行之游刃有余,绝非入海算沙之学辈可比。

“惺”有清楚明朗、了然于胸之意。“寂”有旷虚宁静、如如不动之意。加在一起,即是“清清楚楚,如如不动”。佛家讲“寂照照寂”,虽然月照荒野,寂寥虚广,但一草一木,一石一水,了然分明;虽然了然清楚,但心地寂然,如如不动。

有人用“不二”来概括佛家之智慧,惺寂寂惺,寂照照寂,可以说是对“不二”的精当的解释。当然,寂照一如,寂也泯,照也融,虽泯且融,即照即寂。那是佛的境界。

“惺寂”正是学人应该到达的境界,那些政治家,科学家,宗教大师,哲人,或者投资大师,艺术大师等等,在他们身上,其理论,世界观,或者方法,见解之存在非常弱,甚或不存在(不存在是一种极致)。他们的见解,方法,世界观,都在其行持当中充分地体现出来了。当然,宗教家可以作到极致,其余或多或少会有些痕迹。我们禅宗讲“拂迹”,为什么要拂迹,因为这个痕迹的存在,对我们本性之智慧是一种障碍。如果连这个“迹”也拂得一干二净,那这个人的行持,即是其知,即是其世界观,即是其理念。其理念,亦即其行持,这个理念,可以附在一草一木之上,随处而显现,而随事而显现的这些事物,亦即其理念之映现。此即古人“知行合一”的妙门。入了这个妙门,即是入了智慧之门。入了智慧之门,才见只到自己之浅薄无知,知道了路子了,即一路踏行,滴水打石,终至于穿。

所以,惺寂,于学习而言,很要紧。这个词,让我们时时知道自己的境界还不到,还很远。活到老,学到老。而且,明白这一点,对于赞美或者诽谤,都能泰然地处之。一切都是身外之物,于我何干。我是个宰牛的,碰到骨头还要想一想,或者还要砍啊剁啊地,即便很游刃有余,然心里还有念头,还有一头牛在,还有个展示自己的才华,或者对别人的一句诽谤之辞还满在乎,那我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学人。到了庖丁解种的那个境界,那就化成水了,只要有个孔,就能流出去,大小不管。即便没孔,也不在乎,一点点蓄,满而出。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这个更笨,但更有智慧的道理吗?

明白这个道理,去看那些大师或者专家或者什么家等等,就知道入处了。知道其所处之境界,即知道其智慧之短长。所以,投资或者投机,没有到“惺寂寂惺”的境界,还要学。还早着呢。

亦非本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8 11: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货殖列传》里的商道

“货殖列传”在《史记》里是倒数第二传。《史记》蕴含之人生智慧,是司马迁用屈辱和痛苦写就的。所以司马迁不认为一般的儒生方士能读得懂,而欲将其“藏之名山,以示后世圣人君子”。今人能看到“货殖列传”,实是幸甚。

句践能复仇,原因之一是越国富裕。他采用了计然的主张。后来陶朱公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也是应对了计然的几句话。

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知道什么时候打,就知道如何备,知道何时用,即知道商品之价值),二者(指“时”和“用”)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工商行情即可以觉察)。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天时和物相应的几种情形)。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旱资舟,水资车,故贱买)。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夫粜(卖粮食),二十病农(卖二十块钱的话就伤农),九十病末(卖九十块钱的话就伤商)。末病(商伤)则财不出,农病(农伤)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农和商都有其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公平的市场环境下作交易,物价自行调节,市场繁荣,此治国之道。)。积着之理(积聚货物之理),务完物(好东西),无息币(指没有烂货)。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已是贵重之物则不敢聚积)。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生意之道,自然之道)。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计然的这几话,把工商业里面的奥妙都揭示出来了。哈佛清华的那些教材,要我这个不懂经济的外行看,可以算个注脚。孔子说,君子不器。如此看哈佛的那些教材,器而已矣。所以,哈佛培养不出巴菲特盖茨王石马云阎希军鲁冠球王传富……。道理计然在上面讲过了。

陶朱公范蠡“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之陶为朱公。朱公…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搁在今天,大家崇仰的人也许不是巴菲特马云王传富,可能是陶朱公。为何?陶朱公两千年前已经知道工商投资之道了: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今天的巴菲特马云王传富,那个人逃得出这几句话。

所以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马云在淘宝之作为,司马迁两千年前就预言到了。把眼睛盯死在巴菲特的那些文字上,死捧着马云的<内部讲话>,想弄明白个所以然来,乃是执指为月,以影当实。

不过,不要以为看过“货殖”,就可以经商作生意玩股票。“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大家可以用人生的经验验证一下这句话灵不灵。

计然后面,看看司马迁是怎么说的:“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一木,百岁,来之以德。德者,人物之谓也。” “来之以德”的财富,恰如水之流入低洼,因为自然,而成为最大的因果。悖此,则“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时下,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要关头。胡锦涛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现在我们的经济发展靠卖地挖煤砍树排碳,终有一日这些东西会用完,那个时候又该如何呢?现在之旱,须资未来之舟,现在之水,须备未来之车。胡书记报告中所提出的方向,是合乎工商之理,共乎自然之道,国人当有共识。

近日,浙江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从中可以看出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决心和布暑。对注重创新、降低能耗,传承文化,持续发展类的企业重点扶持。大旱之时以“资舟”,阴雨之时以“资车”。走在全国经济发展前列的浙江经济,已经为未来作好了充分准备。

司马迁虽然不敢比肩孔子,但他的智慧,历代的大儒实在是难以望其项背。史记的精神,引用曾子在大学里的八个字,就是不知道合不合司马迁的原意:诚意正心,修齐治平。

(此文08年在徐星论坛发过,工作之由近日作了局部修改。)

[此帖子已被 广告风 在 2012-2-28 11:47:12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4: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信仰是行为的准绳
  
  虽然在之前的总统选举上输给了奥巴马,但麦凯恩却因此名声大噪,在美国“粉丝”数量惊人。当然这和他显赫的家世以及特殊的军旅生涯也密不可分,尤其是他在越战中的遭遇,相当戏剧化。
  原来越战时,麦凯恩还只是一名普通的海军航空兵。有一次,他所驾驶的战斗机被击中,跳伞后他受了重伤,被越南人民军俘虏。由于得知他的父亲是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对方便派国防部长来看望,希望通过释放麦凯恩,来换取双方谈判中的有利条件。谁知让这位部长感到惊讶的是,麦凯恩立刻拒绝了他的要求,并且平和地解释道:“我们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谁先进来谁先出去,如有比我先进来的士兵没有获释,我就拒绝被释放。”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整整5年,据说麦凯恩的父亲每天都会对着他被关押的方向凝视一会,似乎在?望远方的儿子。终于麦凯恩等到了被释放的那一天,此时他的父亲却已经退役了。新的总司令邀请这位前任去菲律宾克拉克基地出席欢迎战俘归国的仪式。可是就在即将启程之际,麦凯恩的父亲听说并非所有战俘的父母都受到了邀请,于是立刻拒绝了继任者的好意。父子俩的选择惊人地一致。《中外管理》

点评:谁最先? 麦凯恩的父亲的父亲,还是麦凯恩的父亲的师父,还是麦凯恩的父亲本人?无论是谁,麦凯恩是一个悟透了这个准则的继任者。精神的学习和继承,亦有其秩序和法则。“散心?集中心?统一心?无心”,到了无心而应的境界,融化了所有的思维过程(亦不离),算是学成了。

[此帖子已被 广告风 在 2012-3-6 14:20:27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09: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索达吉堪布:

学习佛法时,明理如同双目,实行如同双足。若不明佛理便修行,就像无目之人乱走一样,很容易误入歧途;若只会讲道理却从不去做,则如明眼人没有双足一样,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所以,“知”与“行”必须相结合,不然,就会“学佛一年,佛在心间;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天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6: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富兰克林的十三条之于孩子、教育、阅读

富兰克林通过芒格影响到了我。他就象中国的孔子,言语中充满了智慧的光芒。

我读富兰克林,体会中庸之道和谦逊之美,领悟人性中的那些微妙之处。是的,诚实和正直不需要被
称作美德,它只是我们通往智慧之路的必要工具;勤奋和节俭并不造就财富,它只是让我们洞悟财富
的本质;节制和果断也不会让一个人领袖群伦,它只是性格优化后表现出来的智慧的作用......等等


生养在富兰克林十三项境界当中的人,正如每天呼吸新鲜空气,早已无所觉知。圣有所觉,即为凡夫
。所以,十三项所谓美德,即非美德,是名美德。对外人来说,也许高不可攀。对自己来说,却根本
不存在,

所以,我和孩子相处或者作为父子的前提,即是我们都已默认这十三条作人的准则。十三条准则他早
已背熟,但从知到行,这个磨合还很初级,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要到浑化而忘的境界,需要一生的体
行。这个我和孩子一样。我们就用十三条,作行持的规定,避免走歪。另外,这十三条准则,我们并
不认为它是美德,它只是我们认识和探寻生命本质的护身符。

领悟了这十三条准则,可以读史,即如国人领悟了四书中的精义后,再读历史和文学,一路通达。所
谓经史合参,即是如此。当然,如果能够洞悟国学(或者佛家的)的奥义,那对阅读帮助是很大的。
一个明白(领悟)了的人,他的阅读力是很强大的,兴趣广泛而不失其专,知识互通又各自独立。阅
读的乐趣一下子就被开启了。

很欣慰孩子不反对这十三条准则。虽然尚未领悟要义,但也已抄写多遍,而且写在课本的扉页上。做
人是境界之学,绝非财色名食睡的揽集,有了这十三把手术刀,指明灯,引路杖,想信他的人生会走
在大道上而不至于迷失。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论语》中点回答
孔子关于人生理想的一段话。高中时读到这篇课文,感觉这个孔子实在是没有追求。世事沧桑,回头
再来读论语中的这个篇章,人生的精义都在里面了。正所谓“三千年读史,无非功名利禄;九万里悟
道,总归诗酒田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1-15 19:58 , Processed in 0.01990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