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关注已经获得和即将获得全球竞争力的机械子行业,包括集装箱制造业、造船业和工程机械行业,预计这些行业中的领先企业下半年仍会有较好的表现; ●如果产品的国内市场很大而且行业内技术更新的速度不快,那么中国的厂商就容易获得竞争优势,中国厂商在集装箱和港口机械产品的成功就是例证。而在工程机械行业和造船业,中国也即将获得竞争优势,我们很快将会看到中国厂商在这两个行业前所未有的全球扩张; ●中国在世界造船业的份额快速上升,由于对造船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中国造船业正在迅速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中国制造成本低的优势未来将会得到充分体现; ●中国已经在集装箱制造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成功是中国优势的体现,预计在未来非常长的时期内,中国能够维持这种优势,集装箱行业进入稳定时期,需求量和盈利能力均比较乐观。中集集装箱业务稳定增长而其他业务肯定能够复制其集装箱业务的成功模式,未来的成长性使其仍然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 ●中国正在迅速变成工程机械的净出口国,在很多产品上,中国未来短时间内就能够获得全球竞争力,而且全球市场的规模要远远大于国内市场,盈利能力也好于国内市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关注中国机械行业国际竞争优势不仅要看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这种竞争优势可以显著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预计在工程机械、重型矿山机械、造船、纺织机械、机械零部件等行业,毛利率的提高将会是长期的趋势,未来可以持续关注。 国际竞争优势给中国机械工业带来什么? 最直观的印象,国际竞争优势表现为机械产品出口的增加和替代进口数量的增长,不过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相关公司和产品的盈利能力,使公司的增长的质和量都有改善和发展。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竞争优势,并非仅仅指出口量的增长,有些产品中国的出口量不少,但是由于是简单加工的产品,因此盈利能力非常低,不能给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而且这种竞争优势并不稳固,有可能被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超越,这并不是国际竞争优势的体现。我们强调的国际竞争优势是指在占有率和控制力方面的优势,不仅要有量的增长,更要获得可观的利润。
从机械行业中各子行业的情况来看,部分子行业已经确立了全球竞争优势,而且这种竞争优势预计还可以保持很长时间;而多数子行业处于正在取得竞争优势的时期,其国际地位在今后几年中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中国企业在这些产品的扩张肯定要超过人们现在的预期。 过去10年中国在集装箱、港口机械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工程机械、造船、机械零部件等产品的出口近几年来也在快速增长,我们认为这些行业能够复制中国在集装箱和港口机械的成功,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供应商,而相关行业内的领先企业能够获得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会。 从全球的角度看中国的机械工业,多数子行业盈利能力还比较低,包括工程机械、重型矿山机械、造船等行业的盈利能力与国外的同类厂商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国际竞争优势的确立将会显著改善这些行业的盈利能力。 为什么中国能够取得竞争优势? 在对未来进行预测之前,考察过去的经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够在部分机械行业取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中国出口量比较大的集装箱行业、港口机械行业和机械基础件行业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以下两个因素对于中国产品竞争优势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足够大的国内市场; 行业内技术更新的速度较慢; 足够大的国内市场如果想要获得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首先必须有足够大的国内市场作保证。如果没有足够大的本国市场,那么为了扩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必须在一开始就面对风险较大的国际市场,而这通常是无法成功的。 如果国内市场足够大,因为靠近需求地区,运输成本低和对经营环境的熟悉使企业容易达到有竞争力的生产规模,才能进一步获得国际竞争优势。分析中国的机械行业中已经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和正在获得国际优势的行业,国内市场需求量都非常大。例如集装箱行业,中国的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市场的20%以上,这样大的市场能够为国内企业提供足够大的发展空间。 最近出口快速增长的工程机械行业同样具有这个特征,对于铲土运输机械(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等)、工程起重机、路面机械(平地机、沥青摊铺机)、混凝土机械,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工业车辆(叉车)的市场也已经占到全球市场总额的10%,这样的国内市场能够为中国的厂商提供很好的发展环境。中国的厂商可以在首先做大的基础上提高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降低配套件体系的成本,进一步在国际市场获得竞争优势。 行业内技术更新的速度较慢行业内技术更新的特征对于中国产品是否能够获得竞争优势是至关重要的。中国机械行业的基础要弱于发达国家的相关行业,在取得竞争优势之前,生产规模、技术研发能力、管理组织的效率等均不如发达国家,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技术更新的速度决定了劳动力成本能否充分发挥。 如果技术更新的速度很快,由于占据领先的竞争地位需要长期大量的投资,那么中国企业始终无法跟上行业内技术更新的步伐,也就始终无法获得竞争优势。 行业内技术更新的速度较慢有利于中国厂商在技术上获得与领先公司同等的地位,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制造成本低的优势才能够充分发挥,例如在集装箱制造业和港口机械制造业,生产技术在过去的30年内基本没有什么本质变化,因此中国在生产设备上的投资可以大幅度接近与原来领先国家的差距,随后中国的制造成本低的优势将会巩固与扩大中国的竞争地位。 从行业特征、国内需求等方面看,中国还有部分机械子行业符合上述特征,能够获得国际竞争优势,而且在今后几年会有明显的表现,这包括工程机械、造船、工商制冷设备、机械基础件等,我们需要更加充分得认识到这些公司的投资价值。 未来即将取得国际优势的行业 我们选取两个有代表性的行业,工程机械行业和造船业,我们认为这两个行业正在迅速获得国际竞争优势,行业内的领先企业仍然具有投资价值。 工程机械行业 2005年工程机械进出口概况 2005年工程机械出口29.4亿美元,同比增长58.8%,进口30.64亿美元,同比下降15.9%,延续了出口高速增长而进口下降的局面。 出口数量的增加和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都表明中国的工程机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加强。主机出口17.3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65.2%,主要的出口产品是挖掘机、推土机、起重机械、装载机和叉车。 在上述产品中,部分大型工程机械出口增长速度都接近或者超过150%,包括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沥青摊铺机等,这些产品主要出口对象是亚洲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2005年中国向亚洲出口工程机械15.32亿美元,向非洲和拉丁美洲出口2.1亿美元和1亿美元,虽然向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出口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是增长速度很快,而且主要是主机产品,盈利能力强,未来发展的潜力大。 中国工程机械的比较优势在哪里? 从世界工程机械生产制造的格局看,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工程机械生产制造能力最强的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除了巴西等少数国家外,多数没有规模化的工程机械生产能力,因此,中国的工程机械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基本上是北美、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生产商。 与这些生产商相比,中国工程机械的主要竞争优势在于价格低廉以及产品质量趋向稳定,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市场上,中国的工程机械主机产品通常比发达国家的产品价格低一半以上,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中国的工程机械与发达国家产品的主要差距在于可靠性,例如产品的平均寿命和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以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为例,国外的产品在1000小时以上,而中国的产品可能只有400小时左右,在对于产品质量要求比较高的发达国家市场,中国的工程机械产品开拓市场的难度还比较大,但是发展中国家通常对于价格比较敏感,所以中国的产品很受欢迎。 中国机械产品的价格优势来自成本很低的零部件供应体系以及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国内的工程机械需求量非常大,因此零部件的生产商可以通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而且零部件生产商中民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是发达国家的厂商所不能比拟的。另外,工程机械属于专用性强,装配工序多的产品,人力成本所占的比例大,因此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可以发挥。 中国的工程机械质量也在不断改善中,由于关键零部件质量的提高和加工设备的改进,中国的工程机械技术性能也在改进。即使对于发展中国家市场,稳定的产品质量也是很重要的,否则品牌的价值很难建立和维持。 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空间非常大,未来地位与中国的国内市场不相上下。 2005年全球工程机械总销售额大约是1250亿美元,中国国内市场大约为全球市场的12%,而除了北美、欧盟、日本、韩国之外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大约为220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18%。这些国家和地区未来的对工程机械需求的增长速度也比较快,这给中国的工程机械生产商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根据国外研究机构的评估,未来中国在下列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造船业 造船业是中国另外一个非常有希望获得比较优势的行业,它几乎符合我们在前面所说的每一项特征,造船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没有大的改变,所不同的只是船舶向大型化发展,船用设备自动化水平也提高了,另外,由于国际贸易和内河航运的发展,中国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对船舶的旺盛需求,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中国肯定可以在造船业获得国际竞争力。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造船业,目前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家发改委已制定了《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旨在加快我国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使之成为带动相关产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强势产业。2005年我国船舶产量将超过1000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6%以上;到2015年达2400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0%,在吨位方面达到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从目前行业的发展状况看,这些目标很有可能被提前超越。 国内需求持续上升 中国国际贸易的快速持续增长以及对船舶需求的增长是中国造船业发展的有力保证。作为世界能源和原材料的重要战略买家,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已明显影响到国际海运业走势。近两年,占世界海上运输半壁江山的干散货流量增加约48%,主要就是因为中国大量进口铁矿砂等原料;同时,中国的集装箱年吞吐量也跃居世界第一。在另一项大宗海上运输业务原油运输中,中国进口石油约占世界油轮总运力的1/3。 2003年以来,国家有关部委多次会同国内三大石油生产商和四家国内主要石油运输商召开会议,讨论“国油国运”问题,并制定了初步的“国油国运”发展规划:计划在2005年建成能够运输5000万吨进口原油的大型远洋运输船队,2010年建成运输7500万吨进口原油的船队,2020年建成运输1.3亿吨进口原油的船队。 由于有快速扩大的中国需求作保证,中国造船业的发展环境预计也会持续改善,进一步加快中国造船业全球竞争优势的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