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新网 5.30
各位联盟伙伴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腾冲。
刚才主持人讲,百度联盟已经有13年的历史,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次联盟峰会是我们第十次召开,是十年的历史。我也可以很骄傲地和大家讲,这十次联盟峰会我每年都参加了,没有落过一次。随着互联网行业越来越大,每一次的联盟峰会上,我都会把我最新关于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年当中百度对外有两次重要的发布,一个就是联盟峰会,我会发表对产业的看法;另一个就是百度世界大会,和大家介绍百度最新科技方面的成果。
宣告PC时代终结 展望移动互联网终章
十年联盟峰会,回想起来真的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十年前中国互联网是什么样、到现在中国互联网又变成什么样,对于这种差别,我相信在座的每个人都有深刻的体会。我也很骄傲,十年前的联盟伙伴,到现在仍有很多依然是我们的联盟成员,这也证明我们的联盟是非常有生命力的。互联网这种行业变化非常迅速,可以说是翻天覆地。我们能够生存下来本身是挺幸运的,当然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包括我们与时俱进、顽强不息的精神,也包括运气的成分。十年前的互联网和今天有很多不同,可以说,十年联盟峰会前一半的时间里,我一直不停讲的是“大幕现在刚刚拉开”,这就是说我们还处在产业非常早期阶段。但是今天我们能说这样的话吗?我觉得不能了。我感觉,今天需要我对整个产业的发展阶段再次做一个判断。
应该说,(自从互联网)大幕拉开以后,第一幕已经结束了。第一幕是什么?是PC互联网。也就是说基于Desktop(桌面)的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那第二幕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现在处在一个让人兴奋、能够看到很多高潮、也有很多不确定性的阶段之中。所以我们看到无数的VC涌进来,无数的优秀人才涌进来,各种各样的补贴大战,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一个阶段。移动互联网这一幕还会持续多久?我不知道。但是已经开始有人在问我,这一幕过后下一幕是什么?这个我想明年的联盟峰会再讲。
今天我要讲的更根本的问题是:大幕拉开,第一幕结束,第二幕逐渐进入高潮,那么End Game是什么?最终的结局会是怎样?我想这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更为相关、且更为重要的问题。当然,判断这样一件事情难度是非常大的。可能也比较早,但是我觉得因为他重要,所以我们应该更早地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中国经济未来两种可能性
对于移动互联网大幕的End Game,我觉得有两种可能性,先讲第一种可能性。
十年前当我和我的同事在讨论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化的时候,那时候我们也有点飘飘然,觉得中国互联网行业中懂产品的人真的比较少。所以我们在研究百度下一步要做什么的时候,通常会去参考一下美国或韩国有没有类似的东西,然后说OK,我们已经代表了互联网的最高水平。That’s it,那时候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因为我觉得那时整个中国互联网的从业者才几十万人,很多非常优秀的人根本没有进入这个领域。而今天则完全不一样了,如果说十年前我们是在几十万人中相互竞争的话,今天可能是在几千万人这样一个规模下相互竞争。今天,我们所面临的产业格局是很不一样的。那个时候真的没有特别多非常优秀的人在这个领域之中,很多人还没有想清楚。今天我们随便去跟任何一个行业的人去聊天,他都要去问“互联网+”你怎么看?他都希望能够让他的产业与互联网进行结合,所以今天的互联网和过去的互联网相比是一个完全不同规模、不同概念的东西。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我已经好多年没有关注过例如CNNIC发布的关于互联网人数增长情况的报告,因为这个数字总是在增长,已经没有悬念了。但是我们想象一下7亿网民的概念是什么?是中国互联网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50%、超过了一半,所以当我们在讲互联网从业者判断未来互联网发展趋势是什么会变成什么样子的时候,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也就代表了中国的发展,当我们判断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方向和最终结局的时候,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判断中国要向哪里去,中国最终结局的是什么。所以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我记得在2011年的时候,我曾在联盟峰会上讲未来的机会,一个是读图时代,另外一个是中间页。中间页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其实大家也看得越来越清楚,就是各行各业的垂直的平台,当初可能更多是以PC互联网的网站形式存在,今天更多的是以无线互联网APP形式存在。但是它本质是没有变化的,它的本质就是在某一个垂直行业打造一个平台。这个趋势现在越来越明显,这些平台,无论是从原来PC互联网网站转型而来的,还是新生的,他们的本质都是要通过自己的平台,把线下某一种行业的主要厂商、服务商或者商家吸引到这个平台上来。而且我们现在也看到,这个趋势其实现在来讲是非常明显的。因为你只有去做某一个行业的平台你才能拿到投资,一旦拿到投资就开始拼命地做各种各样的补贴,扩大市场、教育市场,培养用户习惯。每一个行业都有一个或者多个,通常是多个这样的行业平台,在非常努力的扩大自己的规模,占据市场份额、教育这个市场。当然我们现在也看到了一些整合,58和赶集的整合,滴滴和快的的整合,整合的趋势一定会使这些平台更加的强大。于是我们就要问一个问题,当若干年以后,每一个行业都产生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垂直平台的时候,会不会使得这些传统行业的公司,全都沦为给这些平台打工?
所以我说的End Game、最终的结局,可能也代表中国的经济的未来。例如可能有几个像BAT这样通用的平台,剩下的就是很多个垂直的平台,在某种意义上讲电商也算是一个垂直平台,只不过这个平台很大。那么传统产业都会在这些平台上来进行活动,依靠他们获得流量,获得客户、生意、利润。也许会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即长久来讲,中国永远变成了只有传统产业公司和互联网平台型公司这两类型的结构。如果这样的情况出现,对中国整体而言是好还是不好?这是我们需要花一点精力去思考的。
为什么我首先想到了这样一个结局呢?因为当我看到,不论是中国经济也好,还是世界经济也好,最主流的产业其实不是互联网产业,而是教育、医疗、金融、汽车、房产等代表经济支柱的主流产业。我看到这些产业在拥抱互联网的过程当中,直到现在仍然处在一个比较迷茫的阶段。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二幕已经进入高潮,如果这些主流产业中的人仍不能figure out(想清楚)怎么才能参与到移动互联网之中,那么他们将来的前景则是堪忧的。所以我们必须要讲这个事情。
过去在联盟峰会上我们讲互联网正在加速淘汰传统产业,最近两年讲“互联网+”,所谓“互联网+”,就是任何一个垂直行业跟互联网进行结合的话,效率会有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对于中国而言,我们的市场经济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我们传统产业和主流产业的运营效率跟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用互联网的方法再重新做一遍,我们有可能能够超越其他的国家,使得各种产业变得更有效率,这是现在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是最后谁来做这件事情?是新成立的互联网公司重新做一遍?产生一个新的平台?还是我们的主流产业、传统产业,真正的拥抱了互联网,把自己的效率提升上去?
所以我想讲的大结局的第二种可能性,实际上是在说主流产业怎样真正利用互联网来提升效率。这方面我们说了四、五年,然而今天其实这个趋势仍并不是特别明显,那么有没有这样的机会呢?我觉得还是有的。我们花了不少精力去琢磨我们能为这个行业做什么,但是想来想去单靠我们的力量是做不成的,甚至说以我们为主也是做不成的。这些行业必须以他们的行业特点为主,以他们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和深厚的行业积累为基础,再加上互联网的理念、技术,才能够真正地重新焕发青春,提升效率,让整个行业向前走一步。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现在这样的例子不是很多,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医疗行业,这是一个很大的产业,所以有时我和一些著名医院的院长聊天时,他们会很自然地说,你们这个大数据技术很厉害,而且你们又懂互联网,咱们可以结合,我们医院里有很多数据,比如几万甚至十几万病人的病例,大家就可以据此算一算,比如对于某一种病、按照地域来划分、哪个地域的发病率会更高。这些在他们看来是大数据应用。
然而,这在我看来是一个极小数据的应用,十几万的病人,按照地域分一分,统计一下地域的发病率,可能一台PC服务器就能搞定了。但是我们这些医院的从业者会觉得这就是你们大数据能干的事。如果我们永远像这样在不同频率上进行对话的话,结合是没办法发生的。我们想象的大数据动辄是几千台服务器,甚至是几万台服务器,去做非常复杂的计算。以前是连计算机科学家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变得可能了,这才是大数据。但是大家可以想象,如果说以前计算机科学家都不敢想的事情,你现在希望那些医院院长,那些做生物工程的科学家来想这些事情,也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尽管有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有这么好的数据处理能力,但是却不知道要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医院里正在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而将来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恐怕不是互联网公司主导就能做得到的,需要医疗等行业中的人慢慢了解我们这些互联网公司、大数据公司、或人工智能公司将来能为他们做什么。
传统产业要找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正确按钮”
我最近确实在这方面也花了一些精力来研究。比如基因测序,从2000年左右开始将整个人类基因都测出来了,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很大的突破,人人都很兴奋,我们可以根据基因判断将来人会得什么病。一个人大概有26000个基因,当时可能花了无数钱来实现这样的基因测序。这也是少数在计算机领域以外,但能够符合摩尔定律的??测序的成本不停的下降,今天对于一个人的基因完全进行测序只要一千美元左右,未来还会更低。我上次碰到华大(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公司)总裁王俊,我对他说,未来你们对于人的基因测序可以测试几百万人,这是大数据,很有用,你们能不能跟我们合作做点什么呢?但他说这个数据现在用处还不是特别大,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这些数据不是有针对性的。如果我们想搞清楚患某一种病的人跟他的基因有什么关系,我们是无法根据一些Random Sample(随机案例)、在社会上随便找来的几百万人而得出结论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基因测序目前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应用,就是可以把整个人的基因测一遍,然后告诉你你将来会不会得唐氏综合症,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唐氏综合症是什么?
现在基因测序的技术只能知道某一个基因对应某一种疾病,如果存在简单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测出来。但是实际上人的基因远不是这么简单,26000个基因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组合,对于任何一种病症,是什么样的组合导致了疾病的发生?这在医疗领域,他们认为这东西是不可计算的。我了解之后认为这个按照我们(的技术)是可以计算的,但是我们真的不知道这些问题怎么能够被提出来,我们也没有这方面的数据。所以未来这一类型的应用就要依靠这些行业的数据积累,他们自己把问题提出来,和我们互联网公司不断的结合,从而实现对那个产业的改造。这类型的应用就是他们来唱主角的。
另外一个例子,像物流行业,中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18%,美国占8%。我们的物流成本太高,其原因是效率太低,公路上的货车有40%是空跑的,比如拉一批货从腾冲拉到昆明,然而从昆明回来是空的。所以为什么同样的东西,我在中国买东西比在美国还贵,就是因为中国运输成本高,美国运输成本低。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恐怕不是说一个互联网公司有大数据、有计算能力就解决的。你得有对这个行业有深刻的洞察,才能够知道你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利用互联网的技术能力解决了之后,整个产业的效率就提升上去了。
所以未来的第二种结局可能真的是这些传统产业拥抱了互联网,找到了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的那一个right button(正确按钮)。这两种结局到底未来哪一个是主流,我们拭目以待。
百度支持新兴创业力量的三不政策
对于我们的联盟成员来说,大家可能更关心的是未来百度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未来我们和伙伴是什么样的关系。这可能也是很多人都非常想问的问题。
我觉得可以概括为“三不政策”,第一个“不”,就是我们要坚决地做工具,不谋求控股。为什么要讲这个话?因为过去几年大家可能看到百度在投资并购的过程当中更多的是在全资收购或者控股。比如爱奇艺,开始是作为一个投资者,后来我们全部买回来变成百分之百,再后来我们全资收购PPS,又收购91、糯米。后来大家又看到百度控股包括去哪儿等全资收购的例子。但是大家可能也没有注意到百度投了很多公司,而我们的投资只占了一小部分。未来这个趋势会更加明显,我们可能更偏重于去投资占小股,去培养生态,而不是控股。所以如果过去百度给了大家一个要做什么事情都要控股的印象的话,现在我们需要澄清一下,我们没有这样的想法,我们不谋求控股,这就是第一“不”。
第二个“不”是我们以开放的形态,跟所有伙伴进行合作,不划分阵营。这在媒体上讨论的很多,这个是阿里系的,那个是腾讯系的、百度系的,未来可能还有小米系、京东系,各种各样的系。从百度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是这样看问题的。我们认为绝大多数公司都是有独立人格的公司,他有自己的发展道路,他应该为他的所有的股东谋求最大的回报,所以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然它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就应该和我们是一种平等的、开放的合作关系,只要有合作点,我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这个合作发生。我们不会为某一个公司贴一个标签或者划分一个阵营。
第三个“不”,大家也知道,最近几年百度一直在讲,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要做连接人和服务。实际上,连接人和服务这个领域是非常广阔,非常大的领域。这个领域的事情不可能都由百度一家来做,所以我们要跟别人合作。
过去我们讲360行,其实今天的社会应该有3600行,而每一行都有可能出现佼佼者,做得好的甚至还可以创造出来新的行业。以前人们做美甲,要到商场里找一些美甲店,而现在美甲师可以提供上门服务,这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创造了一个新的行业出来。美甲是这样,洗车也是这样,过去人们要到洗车店洗车,现在可以在家里洗车。
每一个行业都有它做得很好的地方。对于百度要做的“连接人与服务”,是希望连接3600行,不仅仅是360行,因为3600行中的每一个行业中都有可能有各自的佼佼者。过去很多人会问,如果你连接了他,他将来把你的用户都洗掉了,你不是吃亏了吗?甚至他将来把你封杀掉你不是更完蛋了吗?其实我认为这没有关系,因为你只是3600行当中的一行,而我们是3600行的一个通用平台。所以,我们在连接人与服务的时候不害怕被洗用户,我们更愿意和大家一起往前走。这就是我们的“三不政策”。
所以,无论是对于未来的判断,还是百度和各位的合作,我们现在都无法定论,但是我们要不停地思考。我们希望,在百度成长过程中会有更多的合作伙伴与我们一同成长,联盟的使命就是让伙伴更强,所以每年我都在这里分享一下我对产业的看法,也希望我们联盟的伙伴能够和百度一起,让生意越来越旺,实力越来越强,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