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77|回复: 1

马云2亿美元入股第一财经,吹响中国版“彭博社”集结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5 09: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云2亿美元入股第一财经,吹响中国版“彭博社”集结号阿里此前做的数据与内容布局是打造中国“彭博”的基础之一

2015-06-04 07:38


[url=]79[/url] 17


昨天(6月3日)晚间,网上流传着看到各种关于阿里入股第一财经的消息。

有各种各样的版本,主要信息说是将于明天(6月4号)开发布会,宣布阿里将投资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旗下的第一财经。

《华尔街日报》的消息是说,消息人士称,阿里巴巴将向第一财经投资2亿美元,双方将于6月4日在上海签署协议。

下面,笔者将带领大家剖析,阿里要如何打造中国版的“彭博社”。

彭博社究竟是怎么锻造出来的?

想了解阿里的投资第一财经的目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彭博社的发家史吧。

彭博创始人迈克尔?布隆伯格出身在中产阶级家庭,名校学渣毕业后,在高盛和所罗门兄弟(已倒闭)中选择了后者,开始了自己的投行生涯,不过它的第一份工作是sales。

在所罗门1981年被收购后,作为合伙人的他拿了1000万美金的消遣费,被push out了。这也成为了他创业的启动资金。

在失业后,据其自传中描述:

我们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的用途广泛,但体积却尽可能的小。我们从小处做起,每过一段时间按期完成一个目标。抓住当时的金融领域的痛点,债券价格计算的难题(那个年代很多价格还得用2B铅笔计算,时间就是金钱),运用计算机的技术进行自动计算,提供债券报价等查询等服务。

这就是今天彭博终端机的模型!

这里也科普一下彭博终端机:



彭博终端是一套让专业人士访问“彭博专业服务”(Bloomberg Professional Service)的计算机系统。用户通过“彭博专业服务”可以查阅和分析实时的金融市场数据以及进行金融交易。

后来搭上美林的大船,快速迭代。随着时间的过去,战胜Telerate系统(后被Dow Jones收购)和Reuters(路透社),成为了金融数据服务提供商。

当然,仅仅只是这个,远远不够,你只是一个工具,或许那个巨头就能随随便便收购你。于是它是怎么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呢?

下面几段话是介绍关于它的运转逻辑:

√ 如果“买方”,那些巨额财富的管理者(基金、VC、保险等),不再依赖“卖方”(指投行券商),来获取必要的金融和商品市场信息,就将发生根本性的权力转移。证券公司将不再主导投资行业。

√ 如果彭博社公司提供那些必不可少的信息,它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那些财产受托人的支柱。

√ 一旦买方依赖某种特定系统来帮助他们做出价值决策,那么卖方也将不能不使用同一个系统,否则就将承担不知道客户知道的信息而导致的潜在风险。

就是基于上述逻辑,彭博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沿着这条线,扩张到上游一些领域,成为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社。

阿里在此之前的数据与内容布局

(一)依托淘宝、天猫、新浪微博等,完成数据数据积累

阿里系起源于电商,因而时时刻刻都能获得大量的交易数据。

淘宝天猫提供国人消费数据,也同时获得千万商家店铺的销售数据,运营情况等;阿里妈妈、阿里巴巴等就完成中国广大企业的进出口外贸数据;入股新浪微博,完成社交数据的积累。

这基本上就形成了阿里的数据体系,完成了原始数据体系,提供彭博终端机的雏形就有了着落。

(二)大数据衍生出蚂蚁金服  

可以这么说,蚂蚁金服的诞生就是建立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

支付宝、余额宝与数据的相对关系较小;但是阿里小贷、花呗、芝麻征信等诞生,和这些数据息息相关。

依托这些数据挖掘,笔者可以随意地臆想一下,可能有:

①衡量整体市场情况的阿里指数(类似于S&P500Index)、

②衡量目前市场消费情况的淘宝天猫指数(类似与CPI)、

③衡量中国进出口情况的阿里巴巴指数(类似与PMI)

这是在大方向的一些指数,不同程度反映了中国宏观经济情况。而类似于彭博终端机的一些功能,还需要继续深挖。

(三)阿里云、恒生电子,完成金融IT设施

阿里云属于阿里自己的,恒生电子是在14年收购的。一个完成云端的的构建,能储存数据,也就是”去IOE化“的"E"(完成了存储功能)。

在笔者之前的一篇拙文里谈到了收购恒生电子的战略意图:

恒生电子做的就是阿里提倡的“去IOE化”中的“I”(IBM小型机)和“O”(Oracle数据库)的两部分,这两个主要业务是它的主要业务。(详细可参见《阿里金融帝国小挫伤:恒生被叫停HOMS,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样,马云的战略布局就是非常完整的。“去IOE化”,最后的很多工作,相关金融IT基础服务,阿里全部染指了。

(四)大力入股影视内容制造

表现上看,阿里投资优酷土豆、光线传媒等等,貌似要打造出阿里影视什么的。

这些都很有道理,但是呢,笔者认为只要笔锋一转,阿里影视就可以轻松成为彭博电台,同样是成为财经领域的权威电台。

现在这会完全有这个潜能,而且非常轻松。

(五)入股多家(社交)媒体,如新浪微博、无界传媒,以及今天的主角??第一财经

市面上,一直说着阿里特别喜欢把控舆论媒体,怎么说呢,笔者认为应该客观分析:

1. 投资新浪微博,即使承认把控舆论媒体,但现在看来,更多的是弥补阿里天生的短板??社交。

现在分析,其实也有一定的社交数据挖掘的资本;相比腾讯的社交数据庞大,只要阿里完成战略卡位,战略防御即可。微博在微信的冲击下,虽然有一定的颓势, 但也还有一个”骆驼身子“。

2. 投资无界等新媒体商业资讯网站。阿里这两年在一些垂直媒体都有投资,一个在垂直深度,一个在即时广度,互补一起,组合构建完成阿里的媒体野心。

通过上面的分析,阿里的“一财社”(姑且叫阿里的“彭博社”为“一财社”吧)拥有了以下资质:

提供大数据基础的淘宝等;由蚂蚁金服一些产品,继续深挖的各种经济指数;阿里云、恒生电子提供金融IT服务;阿里影业等轻松涉足商业财经电台,提供类似彭博电台的功能;提供商业资讯的各种垂直媒体。

怎么看,都觉得阿里布局能力太牛了。

剩下要做的工作就是资源整合。

目前阿里“一财社”的竞争者

目前阿里的“一财社”国内也有竞争对手。如:万得资讯(wind 资讯)、巨潮;也有大智慧、同花顺等等。他们的基本情况如下:

1. 目前国内运用最广的wind资讯,它是国内做“彭博终端机”功能最好的。

2. 巨潮,大家都懂的,和深交所的关系。而且很多时候wind都向它买数据。

3. 至于大智慧和同花顺,做的不咋样,而且已经上市了。

阿里想切入这个领域,自己已经有资本了。目前这些竞争者,只实现了彭博社的部分功能,距离阿里的宏伟梦想有距离。

因而收购他们某一公司,一方面会业务重叠;另一方面是价格不划算。

以阿里打造蚂蚁金服的策略来类比:收购第一财经可比照阿里入股天弘基金。

阿里布局可能存在的问题

当然,阿里的美梦??“一财社”,在其成长路上也会有各种难题。

√体系外数据的缺失

阿里的数据,应该说是有一定缺陷的。

目前阿里的这一套只适用于其自身的生态体系,超出这一范围,阿里可能就是不适用的,类似超出了函数定义域区间。短板主要在社交(新浪微博势颓,在微信的冲击下,已经有下一个“博客”的趋势)。

腾讯在数据上,显然就维度上比阿里好,虽然数据的质量深度差一点。

欲造彭博社,原始数据的收集,将会是阿里最大挑战。如何更广更宽地深入收集数据,仅仅凭借第一财经等媒体是不够的。

√涉足领域过多

阿里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太大了。

它似乎什么都做,虽然很多时候有自己的战略布局,但是这些眼花缭乱的、纷繁复杂的投资,始终让人觉得不安心。

或许它有远见,但是这个让一般人读来,阿里会大而不倒,甚至会悲剧的出现“撑死”的可能。

由于不聚焦,涉足领域过多,阿里在“一财社”的梦想面前,显然要小心。

不管潜藏布局如何,未来难点有哪些,阿里2亿美元入股第一财经后,其造中国版的彭博社的集结号已经吹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9 15: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里与东方卫视“勾兑”的台前幕后

余德06月07日
摘要 : 阿里将投资12亿元参股SMG旗下第一财经,共同开拓市场潜力巨大的数据服务领域。

马云和黎瑞刚指尖相触的那一刻,阿里和SMG的合作正式达成。阿里将投资12亿元参股SMG旗下第一财经,共同开拓市场潜力巨大的数据服务领域。这是上海文广引入阿里等互联网巨头进行传媒重组改革的大胆尝试。

而这种深度拥抱互联网的方式,在1年前被同样隶属于SMG的东方卫视总监李勇,自嘲为一个日落西山的行业“最后的疯狂”。

阿里通过这种与传媒的合作方式,掌握自己的媒介传播渠道平台,并反推其电商业务发展,倒逼主业电商的革新。这一逻辑,在天猫国际独家冠名的东方卫视明星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中可见一斑。

“电视+电商”如何勾兑?

自5月初曝光首款概念海报,随后代表着喜、怒、萌、乐、忧、?情绪的六位男艺人露出真容,分别为黄渤、孙红雷、黄磊、罗志祥、张艺兴、王迅,这六位号召力极强的艺人组成“极限男人帮”,让《极限挑战》吸引了足够的眼球。

据透露,《极限挑战》将植入社会热点现象和全民社会话题,最大限度设计嘉宾走出去的场景。此番天猫也是首次用冠名身份深度参与到明星真人秀节目制作过程,消费者可以边看电视边用天猫APP支持喜爱的明星、选购心仪同款商品,并与其他观众互动和讨论,一起与明星深度互动,共同完成基于全球主题的极限挑战任务。

此前天猫与《舌尖2》的合作开了消费者“边看边买”的先河,与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2》的合作则主要在品牌推送层面,试行了通过手机扫LOGO进入活动页面的互动方式。

而天猫与东方卫视的合作也由来已久,去年8月,东方卫视《女神的新衣》节目中4个买手全为天猫商家,节目中的明星设计款天猫首发,待天猫发货后,线下才可销售。与此同时,节目中的服装在播出同时即可在天猫边看边买。对于商家而言,商品未上市即通过节目获得曝光,有助于其品牌的提升。

而今年年初的神剧《何以笙箫默》在东方卫视热播时,SMG与天猫合作试水T2O,观众在收看《何以》时,可以用天猫客户端扫描东方卫视台标,同步购买剧中的同款服装商品。尽管效果不甚理想,但阿里的电商基因如何注入电视的想法以及策略已一目了然。

如今双方再度合作的《极限挑战》则更进一步,不仅可以边看边买同款商品,还可以通过天猫平台实现与其他观众、明星的深度互动,并将海外优质商品以更优惠的价格、更快的速度送到消费者手中。

“双方将联合打造消费体验富媒介平台,为中国消费者‘全球买’提供更多购物服务新体验,同时也为海外品牌提供更多与中国消费者互动的消费触点。”天猫市场总经理应宏向地歌网表示。

与东方卫视合作为典型,天猫相继打造了“边看边买”、“摘星计划”、“台网互动”等活动品牌,开启了“电视+电商”的电商媒体互动新时代。

勾兑幕后

而双方的合作勾兑幕后,则是有着共同目的,在各取所需的基础上实现共赢的局面。

李勇之所以将与阿里的合作比作东方卫视“最后的疯狂”,是因为东方卫视没有用户数据,一档节目播完,观众就相当于清零,下一档节目又要从头开始。他把这种现象比作西西弗斯。

缺乏用户数据让东方卫视格外着急,身处李勇口中的日落西山的行业,东方卫视比谁都迫切的想要触网,于是,和阿里全面合作是其深度拥抱互联网最为坚实的一步。

与阿里的合作,东方卫视除了接受来自娱乐宝对其综艺节目的独家投资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够享受到阿里精确的大数据分析,以及阿里发达的网络发行渠道。

在与阿里的合作中,东方卫视正探索除广告之外的新的盈利模式,比如电商。举个栗子,在《女神的新衣》中,观众可以在看剧同时在天猫购买剧中出现的时尚服饰,这种边看热门节目边下单的模式被阿里研究院称作F2O模式。

这种在特定情景下产生的购买也正是天猫探索的新路径,在传统的电商行为逐渐到达天花板之时,这个电商帝国需要构建出全新的购物场景,通过在电视、电影领域形成更大的品牌影响力,反推动其电商业务的发展,倒逼电商主业的革新。

因此,继第一财经、光线传媒、文化中国、华谊兄弟,以及元老级的微博、优土、华谊、华娱之后,阿里在文娱领域的脚步绝不会停止,未来还会将更多的公司纳入麾下。

因为,阿里的商业帝国,隐隐有条主线,就是互联网渠道商,通过走平台路线,不直接生产产品、服务或内容,围绕互联网改变传统渠道的模式,形成一个越来越大的开放平台。

比如淘宝、天猫就好比传统流通渠道的互联网化;余额宝、招财宝更像是基金渠道的互联网化。而放眼到文娱领域,阿里需要建立自己的媒介传播渠道平台,借此掌控更大的媒介话语权。

而另一方面,CEO张勇将用户和商家比作阿里平台的两条腿,只有服务好商户,他们才能更好得服务用户。应宏提到,天猫平台上存在大量的品牌商,他们对互联网以效果为导向的推广方式更接受,单纯的曝光很难打动他们。

而与东方卫视的合作,天猫正是运用商业化及平台化的运营思维服务商户,利用“女神”、“何以”及“极限挑战”这样的合作,使娱乐内容与消费行为产生微妙的关系,开发出新的购物场景,进一步挖掘消费需求,从而让天猫的商业生态圈更加丰富多元。

阿里影业表示,其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影视公司,其长远的规划是成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娱乐全产业链平台,通过互联网和商业模式的创新重塑娱乐行业。

而目前来看,阿里与东方卫视等一系列节目的合作,显然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11-21 20:25 , Processed in 0.0211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