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报道:全球咨询机构Informa近日发布全球电信设备商市场份额排行榜单: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华为、阿尔卡特朗讯为第一阵营,分列前四位;北电、摩托罗拉、中兴通讯市场份额排名五到七位;NEC、三星等日韩系设备厂商则被划归第三阵营。 这个排名本来对我来说不算希奇。华为、中兴在其中,位列第一、第二阵营中一点不意外,倒是其中的日韩系的厂家NEC、三星等企业,已被挤到第三阵营中,使我回想起一些事情并有感慨。 当年我曾在与华为中兴同属一阵营的深圳的某通信设备制造商做通信技术的研发工作。当时,NEC、三星等是我们的技术学习教材式的范例,也有过以之作为研发的蓝本或者干脆与其合资??人家出技术我们生产经营的打算;至于爱立信等厂家,则如同业内圣人般须仰视方能面对,人家的东西能卖2000元,我们的只能卖500元??这就是当时的差距。 很久以来有个不成文的说法,论IT或有相当技术含量的企业,欧美的属第一,日韩的属第二,中国的顶多能属第三。但仅仅十来年的时间,中国的企业已经跑到第一或第二,欧美的或日韩的位列第三不算什么奇怪的了。 这当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企业的经营上,很多中国的企业已经悄然赶上世界第一。这一变化不仅仅在通信行业。近年来我曾经调研过一些比如煤化工的企业,在煤的气化技术方面,虽然我们引进了如Texco、Shell等相关技术,但在与这些企业高层的交流中他们无不自豪地提到,国外的这些专利技术我们的研究院买回来后再开发,已经将其做了多方面的改进,创新了不少,现在的技术已经远远比引进的强了许多,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才能是不得了的。…… 有一项统计资料,中国的制造业里相当一部分技术装备和技术水平已经位居世界先进或者领先水平,这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的直接结果就是企业市值的持续提升。…… 中国庞大的各级低成本劳动力和与世界同步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形成,我想是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熟悉华为的人知道,华为的各项管理与欧美的先进企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我硕士刚毕业的那年(1990),学生们的第一选择是出国留学,第二是到外企,第三没办法了才会有其它选择(从教、研或到政府部门),最不愿去的就是国企或民企。现在呢?国内各大企业,已经遍布土洋类的博士、硕士,即使出了国拿了绿卡的,都以“爱国”为名纷纷到国内创业或就职谋发展……。 我想,这些就是中国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支持因素之一。这个趋势结束了吗? 近期看到一些言论,说中国的股市未来还要如何如何跌,其中的原因就是中国现在的企业都如同当年东南亚很多企业一样泡沫化,与国外的企业“差很远”等等。我觉得至少他们的观察过于片面。如果说中国的经济在崛起,那么其实质是中国的企业竞争力在提升。竞争优势不减的企业,即使遇到行业或经济大环境的波动,对他们来说都是价值的提升过程而不是减毁过程。所以我一直有各个观点,对中国经济是否有信心,不是对某某领导乃至某届政府有无信心,而是对其主干企业是否还有竞争优势有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