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31|回复: 11

磷复肥龙头亏损40亿:国内化工业生死大考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31 14: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磷复肥龙头亏损40亿:国内化工业生死大考验
 

拜耳的中国顾虑

  17日,目前全球最大的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工厂正式启动。

  然而这一拜耳材料科技在上海的产能35万吨的工厂似乎有些生不逢时。

 “中国市场是个严峻的市场。如果经济放缓,将意味着开工率下降。未来如果供大于求,可以以50%的开工率来运。”拜耳材料科技董事会主席唐佩德17日对本报记者说。

  作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生产商之一,拜耳材料科技2007年销售额达到104亿欧元。但在2008年第二季度,拜耳材料科技的息税前利润出现了8.3%的下降。

  “去年聚碳酸酯(PC)利润增加25%,今年二季度的数据则是零。”拜耳材料科技董事会主席唐佩德指出,“利润下滑主要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

  在拜耳材料科技的成本结构中,原材料成本过去两个季度从1亿欧元上升到5亿欧元,三季度可能会更高。

  “虽然我们通过提升产品价格,将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的三分之二转移到下游的客户身上,但一些成本仍然是无法转移的,特别是能源等成本。”唐佩德说。

  唐佩德预测,拜耳材料科技第三季度的利润会更低。

 “过去原料跟着石脑油的价格走,石脑油则跟着原油价格走。但最近这一传统的价值链被打破了。高油价意味着高原料价格但油价腰斩并不意味着原料价格也会降低一倍。在油价剧烈波动的情况下,我们很难跟踪价格。”唐佩德解释说。“而我们由原材料到加工出产品,大概要6到8个星期,这意味着2个月的时间差。因此油价下降的效果还需要传导,不会立即反应。”

  金融危机对拜耳材料科技的深远影响还将持续下去。对拜耳材料科技而言,新的生产基地将面临考验。

 拜耳上海一体化基地内,一个年产能25万吨的TDI(甲苯二异氰酸酯)工厂已动工兴建,该工厂预计于2010年竣工投产。

  唐佩德说目前,市场的发展态势不太明朗。在经济不稳定时,客户会比较小心。一旦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出现问题,客户的融资也会出现问题。事实上,现在部分客户已经出现了这种问题。

  唐佩德表示,拜耳材料科技已经开始准备降低开工率来应对可能到来的危机。

  国内化工危局

  对于拜耳来说,金融危机仅意味着战略收缩,而此刻,拜耳的中国同行们面临的却是生与死的考验。

  已有化工细分行业的巨头声称,如果再不采取措施,整个行业将毁于一旦。

  全国磷肥工业协会会长武希彦说:“全国均价5000元一吨的硫磺估计库存还有150万吨左右,而全部磷酸氨的库存约在330万吨。磷复肥行业今年亏损在130亿-150亿元。”他说,去年是这个行业最好的年份,也只盈利76亿。

  短短两个月,占磷复肥成本1/2的硫磺价格从8月份的810美元/吨暴跌至目前的55美元/吨,导致整个行业一片哀鸿。

  磷复肥企业代表告诉记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非常明显,“所有产品出厂价格已跌去30%多。”

  硫磺价格的暴涨暴跌被业内喻为“百年一遇的奇迹”??目前国内磷复肥生产企业90%的硫磺原料从美加两国进口,为石油炼化过程中的副产品,去年初硫磺价格尚在78美元一吨,国庆节时飙升到每吨240美元。

  该行业目前面临的困局是,企业尤其是重点大企业为保证生产通常要保有3个月的原料库存,而目前磷复肥成本超过每吨4000元,现在硫磺高台跳水,化肥市场价格随之大降,高价时农民买不起,现在以此价格农民肯定不买,低价抛售企业会造成巨额亏损,现在又无法出口,企业库房已全部堆满,整个行业形成一盘“死局”。

  行业人士据云天化库存测算,磷复肥行业龙头占行业总产量20%的云天化亏损已达到30亿-40亿元。

  云天化国际化工市场部总经理任亚杰透露,即便如此企业还在出口,否则一停车损失更大。企业代表告诉记者,目前可能也只有云天化一家在出口。他还说,有关报道并不确实。据他们所知,4月份以后全行业实际出口不到10万吨。

  化肥价格的波动已产生直接后果。到会的农业部高祥照处长介绍,今年全国化肥用量下降5%,河南、山东及河北等四个主要产粮省下降达8.8%,专家对明年粮食能否继续丰收已开始担忧。国家有关部门也在考虑对策,工信部原材料司张文明处长透露,国家正在考虑将目前11000吨的“淡储”规模扩大到2 万吨。但企业代表认为,扩大“淡储”无法解决目前的问题。

  事实上,哀鸿遍野的不仅磷复肥一个行业。

  “如果没有这场全球性的金融灾难,恐怕谁也不能理解近1个月来化工市场诸多产品价格发生的戏剧性骤变。”一位分析师说。

  讯行情中心执行总编刘心田认为,从近150美元/桶到80美元/桶,原油价格的反复大幅波动使得下游产品无所适从,成本的大幅变化和下游市场的不景气让产品定位十分艰难。

  “目前化工、化肥行业因下游需求减少、销售困难导致的减产面高达80%。即便如此,无论产业链上的哪一个制造环节,几乎家家产品仓库都是积聚为患,大面积的减产并未使堆积爆满的产品库存得到根本消化。”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而在需求没有丝毫弹性的市场上,竞相降价换来的,除了越来越小的市场份额和越来越低的利润外,还有越来越高的产品库存。

  关税紧箍咒?

  10月25日早晨,一场议程之外的小范围会议在潍坊富华大酒店一间不起眼的会议室匆忙召开。磷肥工业协会、硫磺工业协会、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农业部、供销总社及云天化、湖北宜化等磷复肥企业排名前10位的代表悉数到场。

  与外面锣鼓喧天的第九届全国磷复肥产销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只有几十人的会场内剑拔弩张,企业老板慷慨陈词,声称再不取消禁止性关税,整个行业将毁于一旦。

  湖北宜化副总经理张新亚称,磷复肥行业现在已不是“预警”的问题,而是要紧急“救火”!

  真正令企业反应强烈的是目前执行的“禁止性关税”??今年4月20日以后,化肥出口执行135%的关税税率,实际已关闭出口大门。

  广西鹿寨化工公司董事长陈家章更是情绪激动。他说:“财政部一个月三道金牌严禁出口,国内又搞了每吨4100元的限价令,两把刀把企业全砍死了。”

  张新亚说,出口肯定也会亏,但总可以让现在的死局活起来,减少一部分损失。武希彦预言行业恢复元气至少需要3-5年时间。

  这一会议的背景是:今年以来,化肥相关政策变化之快令企业无所适从。   

自2007年12月24日财政部宣布,2008年2-3季度硫酸二铵等产品出口征收30%关税,1-4季度征收20%关税始,国家共公布了6次相关关税文件,最终将此类产品的关税定为120%。

  国家政策多变,显然是针对当时价格上涨过快出台的应对之策。据今年4月新华网的报道称,西北地区化肥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8.18%,而在东北等主要产粮区三元复合肥及硫酸二铵的价格上涨达到50%-57%。

  对国内化肥市场而言,价格上涨完全是成本尤其是硫磺价格上涨导致,国家即便明令禁止化肥出口,企业也不可能亏本出售,结果只能是导致企业产品卖不出去,农民又不肯买的双输局面。

 到会企业一致推选行业协会形成文字性材料“当前磷复肥行业危境与解决办法”上书国务院,希望国家能给磷复肥企业实施原料补偿;同时取消高关税让目前高成本的库存产品出口。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8-10-31 16:29:01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5: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月跌价13% 近半山东尿素企业停产减产

添加时间:2008-10-31 11:50:50



近期尿素价格的急剧下跌使得山东尿素行业面临严峻考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从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了解到,据该协会统计,近期山东26家尿素企业中,有12家采取停产、减产的措施。

  生产一天损失上百万

  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会长杨春升告诉记者,尿素的价格在九月初为每吨2000元,一个月之内就跌到了1750元左右,跌幅达到了12.5%。很多企业无法盈利,只要运转即亏损。

  中化平原有限公司一位销售人员张经理告诉记者,企业还在生产尿素,但利润空间已经非常低。据他了解,附近三四家规模稍小的尿素企业前段时间一直亏损,每天运转亏损高达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目前已纷纷选择停产。

  据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统计,山东26家尿素企业中,有12家采取了停产、减产等措施,其中包括山东恒通化工、肥城阿斯德化工、中化平原、滕州瑞达化肥、诸城良丰等。

  据悉,国家冬储1100万吨化肥的资金已经到位,但张经理告诉记者,1100万吨是氮、磷、钾多种化肥的计划总量。目前有多少计划是给尿素的还不得而知。“化肥一般是春夏为旺季,在目前的淡季,过年之前就靠冬储了。收购开始就好了。”张经理说。

  经销商观望情绪浓厚

  杨春升会长告诉记者,尿素市场不景气最直接的原因是市场的观望情绪非常浓厚,价格一直处于低位。

  杨春升介绍,今年九月,化肥的出口关税从100%调到175%,对尿素出口是一次严重的打击。“前几年如果国内经销商出价太低,尿素企业立刻转向出口。现在出口减少了,在国内尿素也已经形成了买方市场,经销商底气更足,对价格大都采取观望态度。”

  另一方面,煤价处于高位极大提高了尿素生产成本,目前国际油价和煤价下跌使经销商普遍认为尿素的价格仍将保持下行趋势。

  除此之外,尿素企业担忧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是提高农民积极性,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可能难以上涨,明年的尿素春季市场仍然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制造原料成经营瓶颈

  沧州大化董事会秘书彭建民告诉记者,山东尿素产业是全国领头羊,目前山东企业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成本和工艺。

  彭建民告诉记者,生产尿素的企业以原料分类包括煤头、气头和油头三类。

  山东尿素企业普遍以“白煤”为原料,其价格高于普通煤,生产成本非常高,且污染大能耗高,受到国家政策的抑制。原料煤的“入炉价”甚至已经逼近了产品的售价。

  而中国目前“气头”尿素企业普遍设备、技术水平较高,并且天然气原料消耗少,污染小。河北的尿素企业还没有出现企业关停,且仍有盈利空间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尿素。

  彭建民认为,目前的市场行情变化是正常的,中国尿素行业前期发展过快,很多民营、县域的中小尿素企业以煤头为主,投资小、见效快,但技术力量低下,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23: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杂食动物 发表于 2008-10-31 15:44:31 :
本来就是拼成本的周期性行业 而且经营杠杆高 行业盈利波动剧烈很正常

经营杠杆最高的是银行,可曾把它当周期性行业?锰山都这个农化巨头,在前两年草甘霖那么火却没有大幅度增产.反而是国内企业猛扩产.现在新安/江山化工等几个产能大涨后遭遇产品巨幅跌价...

国内企业要更上一层楼,就得摆脱简单的扩产获利这条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4: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涉及的磷肥生产的上市公司有:湖北宜化/云天化/兴发集团/澄星股份等.

化工,充满起伏跌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31 15: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应该过渡到科技兴国了

难道几代人靠大炼钢铁,砍伐森林,修补地球来养家糊口还不够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31 15: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就是拼成本的周期性行业 而且经营杠杆高 行业盈利波动剧烈很正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 23: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拿经营杠杆来说是因为经营杠杆高的企业其盈利对需求的变化很敏感 与是否是周期行业没多大关系

个人认为银行业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周期性的 提供的产品同质化严重 只是国内对于银行的设立还有审批门槛 供给方的竞争还不充分

另外 判断周期的顶和底本来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否则经济周期也不会一直存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 18: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猛山都今年10万吨草甘霖一开工就大跌

岂非也不懂周期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 13: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层次上差距太大,周期性的思维导致了周期性的企业,周期性的投资人,导致了周期性的市场

无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3: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化肥产业路在何方?




  张福锁教授在今年5月份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举行的国际肥料工业协会第75届年会上说,“给我颁发了“2007年度国际作物营养奖”,奖励我在提高肥料效率技术研究上的创新。颁奖大会上,各国代表对中国化肥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们担心中国氮肥产业高速发展,产能如此之高,会搅乱世界化肥市场,所以我的报告就是《中国化肥的高速发展对世界化肥工业的影响》。我对他们说,颁给我这个奖我很高兴,但这也是中国的悲哀!因为我们化肥快速发展、不合理施肥引起他们不安,所以想让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一奇迹的背后,我国化肥工业功不可没。但在施肥增产的同时,我国面临着耕地质量持续下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在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的严峻形势下,化肥应该如何既实现粮食增产,又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呢?
  八月中旬,在“第九届全国肥料双交会”上,中国农业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张福锁做了精彩演讲,为我们点破了化肥与土壤、粮食之间矛盾的关键点。
  粮食高产的代价有多大?
  张福锁教授说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解放后,党和政府花了50多年的时间,终于解决了粮食自给的难题。我国在1998年曾经自豪地宣布,中国不再是饥饿的国家,我们可以粮食自给了。所以,当时有人说“我们三年不生产粮食都够吃”,但到了2003年,我国库存粮食的70%?80%已经吃完了,粮食安全问题引起党中央、国家院高度重视。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略有回升。但能不能回升到我们的需求水平之上,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十分关心的问题。但是我觉得很难,因为我国人口还在增长,而耕地逐年下降。
  根据对世界以及中国农业形势的分析,我国未来的农业只能依靠科技,保障食物安全、生态安全与农民增收,走现代集约化的可持续农业之路。
  回顾一下我们50年走过的路,可以看出化肥用量增长较快,灌溉用水增长较快。这说明50多年来,中国农业走过了一条高投入、高产出、高速度、高资源环境为代价的路子。我们解决了粮食自给的问题,但是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今天,我们首先面临资源严重不足,生态环境负债极高,农民收入和组织化程度非常低,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仍不够等一系列问题。比如说,我国水资源排在世界121位,被列为13个贫瘠国家之一,而美国粮食总产量跟我国不相上下,但美国的粮食只用了17%的水,我国却用70%的水来灌溉,灌溉用水成为我国缺水的重要因素。
  化肥工业的处境有多难?
  张福锁教授说,现在,化肥在我国粮食增产中发挥了50%的作用,也就是说,我国粮食生产基本靠水和肥换来的。今天,不管是氮肥还是磷肥,中国在世界上的贡献率都超过50%,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真正是世界第一化肥生产消费大国。而国际上的化肥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增长速度下降,我国化肥总量现在超过了西方国家,还呈大幅度增长之势。我们预测,在未来的5年,全球60%的化肥由中国生产。也许我们感到很自豪,中国有能力生产这么多化肥。但大家很清楚,化肥是一个高耗能、高资源环境代价的产业,西方把很多化肥厂都关掉了,现在60%的化肥要由中国来生产。为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应该需要这么大的化肥产业,但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我国化肥产业又必须保持发展。
  在90年代,美国有一位专家曾发表了《谁来养活中国》一文,结果引起全世界的所谓“中国威胁论”。他的观点是,当时中国因为耕地下降难以养活自己,将要在全世界范围购买粮食。但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在全球大量买粮食会造成粮价大涨,那些非洲国家很穷,因而会买不起粮食,以致全世界饥饿的人口会更多,所以中国威胁到世界稳定。中国政府与他经过10年辩论,表示我们可以采取政策,让耕地面积不下降。10之后,他发表另一篇文章,说“你们即使采取世界上最严格的保护政策,你们还是养活不了自己”。为什么?他说,你们水资源短缺,而肥料的生产潜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再增加施肥也不能增产,那你们粮食从哪里来?他认为,中国还是养活不了自己。
  近年来,我国化肥用量一直在大幅度增长,但粮食总产近10年没有大幅度的增加。比较1977年?2005年,我国化肥使用量增长了700%,而粮食增产71%,同时,种植面积下降了13%。很明显,我国化肥用量增幅确实很大,但是农作物产量却没有相应增长,我们的养分效益持续下降,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污染非常严重。
  滥施肥料到底多严重?
  张福锁教授说,我们通过对全国1333个实验地调查,发现氮肥利用率平均27.5%,比80年代有所下降;我国磷肥利用率也有所下降,钾肥利用率略有下降。由此看出,我国粮食作物的肥料利用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我们再算一下养分效率,发现养分用量急剧上升,但是单位养分生产的粮食大幅下降。我国在国际上属于“高投入低产出”状况,产出低于印度,远远低于日本、韩国,而我们的投入量全世界最高。为什么?原因之一就是,施肥不合理,尤其是在高产地区,我们施用的养分严重过量。我们在华北平原对小麦、玉米做了大量调查发现,以1公顷小麦用250公斤的氮肥作为标准(在欧洲一般都是180公斤),发现90%?92%的农户施肥过量。原因之二就是,环境来源的养分数量非常大,这是我们没能想到的。我们对华北平原作了一个详细的分析,发现大气沉降的氮,每公顷达到60?80公斤,相当于作物1年所需养分的30%左右。也就是说,作物吸收的养分30%可以从大气中来,农民根本不知道,所以他还在按习惯大量施肥。
  一位美国教授发表了《施肥到死》一文,其中有一句话说“中国一直没有减少氮肥用量的打算,甚至非常坚决地强调还要增加氮肥的使用量,因为中国需要粮食”。美国一位着名教授做了一个实验,每年每公顷耕地沉降10公斤氮,经过20年后,25%的物种没有了,尤其是双子叶植物都会死亡。所以英国议会通过了一个法律,规定英国的氮肥沉降量不能超过20公斤。中国的沉降量是多少?华北平原每公顷是60??80公斤,咱们的作物能不死吗?第三,经过20年的大量施肥,土壤里养分大量累积。我们对华北平原140个农户调查发现,每公顷累积氮280公斤,相当于一季作物需要200多公斤,土壤里面就累积了280公斤。当然,并非所有地区的耕地都有这么高的累积量,但从被调查地区可以看出全国整体上存在养分过量的问题。第四,农民把有机肥当成土壤改良剂,不去算到底有多少养分带到土壤里面去了。在山东寿光,我们发现60%过量的养分来自有机肥,40%来自化肥,所以,我们经常说化肥施用不合理,是因为我们有机肥施用更不合理,但有机肥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第五,我们施肥不是根据作物的生长规律来施肥,就像我们养孩子一样,不是按孩子的生长规律,而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他一辈子要吃的食物喂进去了。我们一次把作物所需60%?90%的肥料全部施进去,但那时候作物所需养分非常少,这时就会发生抑制作物生长的情况。我们在玉米上发现,施肥太多,苗反而长不起来,少施肥反而长得更好。
  高效施肥的出路在哪里?
  张福锁说,我们认为,合理施肥就必须考虑所有的养分资源,必须进行综合管理。现在不是养分不够,而是养分分配不合理,造成肥料养分没有发挥他的潜力。土壤里累积的养分没有利用,更没有把环境里的养分考虑进去;化肥用量大幅增长,但作物产量没有大幅度增长。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用好所有的养分资源,减少环境的污染。采取多学科的手段,同时提高养分效率与作物产量。我们的目标是:作物高产、养分高效、环境安全,而不仅仅是为了生产更多粮食。
  首先,我们要生产足够的粮食,但绝不能浪费那么多养分。因为浪费养分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养分资源的综合管理。怎么进行综合管理?就是我上面说的,我们必须考虑土壤养分、环境养分,用好化肥。第二,不能光讲化肥的使用,应该考虑多种养分资源,考虑各种营养元素,考虑各种技术措施,尤其是栽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要考虑用政策引导农民用好技术。作物养分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作物目标产量来确定到底需要多少养分,土壤与环境能供应多少养分,减掉土壤和环境里的养分后还应施多少肥。有了这个量之后,再进行分期调控,根据作物生长规律进行调控,把肥料的有效养分用到效益最大的时期,这样才能做好合理施肥、科学施肥。我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在华北平原做的养分总量控制研究发现,氮肥施用到一定量,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施肥,产量就不增加了。但实际情况是农民平均施肥量超过了最佳需求量几倍。这样带来的后果是,向环境里释放的养分量非常大,而产量没有增加。分期调控就是必须把有效的肥料用在生长最快、效益最高的时候。我们在山东惠宁对460个农户做的调查结果显示,460个农户在小麦上平均每公顷用了425公斤的氮肥,超出标准量近200公斤(如表一)。
  靠肥增产的潜力有多大?
  我国肥料问题引起了国家高度的重视,每年国家光给化肥工业的优惠就是400多亿元,国家还拿出了10多个亿来帮助农民搞测土配方施肥。现在,全国将近1300县搞测土配方施肥,对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我国面临的挑战仍然非常大,我们不仅仅是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下去,更重要的是用更高、更好的技术对养分进行综合管理,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减少污染,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在改革开放的前十年,我国化肥施用量从每公顷100公斤增加到183公斤,粮食产量跃上一个台阶,从每公顷3吨增长到4吨。改革开放最近12年,化肥用量增加了100公斤,但产量仅增加0.3吨(如图一)。下一步要增加到6吨,靠施肥还能实现吗?我国现在1公斤养分生产27公斤粮食,法国1公斤生产87公斤粮食,美国1公斤生产47公斤粮食,所以我们的潜力非常大,但我们必须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及养分效率。举一个例子,华北平原的农民每公顷平均用800公斤的氮肥生产6吨玉米,氮肥的利用率是15%,但我们研究时可以每公顷用将近1000公斤的氮肥生产18吨的玉米,氮肥的利用率还可达到25%?30%。尽管化肥的用量非常高,但利用率比较原来高了,产出增加了3倍。这一关键技术是什么呢?
  首先,农民的玉米每公顷45000株,我们的玉米地是1公顷有8万株,密度很高;其次,高密度需要用水肥来支撑,你的水肥要增长,调控要到位。第三,土壤质量要优良,要保证在干旱、病虫害的情况下,保持稳产。土壤质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二年能完成的。尤其是高密度品种,必须做综合研究才能解决。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后走了另一条路,希望玉米的密度小一点,棒子大一点,从而实现高产。今天我们需要一个小棒子、高密度的品种时,发现全国没有一个这样的品种,我们现在必须用外国的品种来做实验,因为中国没有这样的品种。今天,我们必须搞综合研究,如果我们搞施肥、土肥的人不去给育种的人提要求,育种的人就会培育出一些施用了大量肥料而不倒伏的品种,他们还认为是好品种。去年,在一次水稻育种专家会议上,他们拿出了一个“超级稻”,这个品种每公顷施430公斤的氮肥都不倒,他们很高兴。我在会上评论时说,这个品种就是在让农民大量施肥。因为,本来施100公斤氮肥就够了,而我们农民用了430公斤,多余近300公斤的氮肥进入环境,造成污染。如果培育一个品种,施到了100公斤就高产,再多施肥就倒了,农民就不敢多施肥了,这种品种对国家的贡献更大。我给农业部提了几次建议,希望品种选育考虑肥料利用率,但遭到强烈反对,认为我不是搞栽培的不了解。我觉得必须搞综合研究,大家必须共同来解决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我们所推荐的“增加密度,提高产量”行动将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一场革命,但是我们科学技术的储备还不够,我们的综合研究远远不够。搞栽培的人可以把产量搞到20吨,但是用的肥料太多;搞肥料的人能把肥料节省下来,但产量高不了多少。我们需要两者相结合,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合作不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1-16 19:03 , Processed in 0.02360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