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尔莫斯

绿色能源专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2-9 23: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有望提前十年实现风电发展目标

中国新增装机容量已经连续四年实现翻番,到2010年,中国有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风电大国,从而达到之前确定的2020年规划发展目标

  【记者 张瑞丹】风电作为一种温室气体零排放的替代能源技术,被广泛认为有可能在未来取代传统的化石燃料,成为新增发电量的主力军。

  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日前公布的年度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风电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过去十年内的平均增长,达到28.8%。其中,新增的风电装机量达2700万千瓦,同比增长36%。而中国更是连续四年实现新增装机容量翻番,并首次突破了千万千瓦大关。

  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增长最快的风电市场分别为欧洲、北美和亚洲。其中,美国超过德国,跃居全球风电总装机容量首位,达25170兆瓦;中国则位居第四,达12210兆瓦。截至2008年底,全球的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

  “这相当于每年发电约2600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58亿吨。”全球风能理事会秘书长苏思樵(Steve Sawyer)表示,“为了避免发生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后果,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必须在2020年前后达到峰值且开始下降,而风电是目前惟一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发电技术。”

  虽然风电市场增幅巨大,不过,金融危机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该行业的发展。该报告表示,在2008年年底,全球金融危机造成新的风电场项目和新风机部件的订单的融资能力开始下降,且融资金额剧减。同时,曾经为带来数以千计新增就业机会的风电制造业,也开始出现了裁员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风电大国?美国尤其突出。美国风能协会首席执行官丹尼斯.伯德(Denise Bode)就表示,期望新一届的美国政府能够推进恢复产业增长的政策,使之达到当初所承诺的“三年内美国可再生能源产量翻一番”的目标。

  而在大洋彼岸,中国的风电行业发展迅猛,其作用不容忽视。报告显示,2008年实现风电装机1221万千瓦,跻身世界风电装机容量超千万千瓦的行列,超过印度,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风电大国。

  “中国的风电市场发展强劲,在2007年的基础上再次翻番,”中国风能协会副主席施鹏飞说,“未来几年的增长将更加稳健。”

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委员会秘书长李俊峰表示,2009年,中国的风电新增容量有可能打破记录,再度翻番,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

  报告认为,按照这样的速度,到2010年,中国风电的总装机容量有望达到3000万千瓦,超过位居第二三位的德国和西班牙,成为仅次于美国的风电大国,提前十年达到中国政府确定的风电2020年发展目标。

  不过,1月22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中一篇名为《中国的风能潜力》(China’s wind-power potential)的文章也表达了某些担忧。

  事实上,由于风力发电厂前期投入相对较高,且收益远远比不上传统的化石燃料如煤炭发电厂,因此,即使风电作为一种零排放、低污染的技术,依然无法得到过多的青睐。很多风电项目,往往未落地就提前“夭折”。

  而即使那些成功开工建成的风电发电厂,也由于电网配套的滞后,其发电效率远远落后于国际标准。

  该文章还认为,中国现有的相关政策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风电行业的发展。例如,政府采用的投标系统并未采取公平竞争的方式,而是直接将项目开发的权利指定交由那些承诺提供“低价电”的企业,“即使那个价格并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利润。”因此,建议中国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使之与风电行业能够良好地相契合,以保证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不过,李俊峰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文章中所提及的现象在一年前还十分突出,但目前已得到较好的解决,“否则不可能以每年超过100%的速度增长。”

  以上网电价为例,由于世界水泥价格、钢材价格的大幅下降,目前建设一座风电厂的投资成本已下降了20%左右。因此,在上网电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风力发电企业已开始实现盈利,“剩下的都是纯利润了。”李俊峰说。

  虽然中国的新能源发展,以风能发展的势头最为良好,但他也强调,受自然条件等限制,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中国仍无法以此代替目前占发电量九成左右的传统火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7 11: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核电发展格局需要更大的突破

编者按 毫无疑问,在国家扩大内需和能源新政两大利好因素的推动下,我国迎来了核电发展的春天。关于核电发展的话题,也成为本次“两会”的热点。
  在本期对话中,各位嘉宾对修改《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核电发展的战略规划、促进核电设备国产化、加强核与辐射的安全监管力度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值得关注的是,以翟若愚为代表的业界关于打破核电运营资质垄断,向国内其他大型电企开放核电牌照的呼声甚高,相应的,陆启洲、王炳华等核电大佬的回应则是绵里藏针。

核电发展格局需要更大的突破

●张国宝:关于第三代核电技术争论并不可怕

近几年,我国加快了核电发展,可以说我国的核电建设规模和速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大这么快。国家有必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大大提高原来的数字,力争到2020年,核电装机有大幅度提高。  

技术设备的国产化是我国加快发展核电的关键环节。中国的核电发展不能依靠别人,主动权不掌握在我们手里,就抓不住领先的机遇,所以我们必须具备核电设备制造的全面国产化能力。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具备形成独立、完整、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设备制造业体系,这是中国的优势。在这一轮的全球性核电建设浪潮中,我们发展核电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对于第三代核电技术目前存在一些争论,有争论并不可怕。现在世界上只有中国还在大量批准建设采用第二代技术的核电机组,其他除了韩国外,新批准建设的核电机组全采用第三代技术。如果第三代技术不是安全更高,人家为什么不继续搞熟门熟路的第二代技术?我国搞改革开放,我们有条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用关起门来自己搞。对外引进和自主开发并非矛盾关系。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能停留在照猫画虎的层次上,要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不断促进自主创新。同时我们也鼓励支持自主开发,研究我们自己的核电技术。对外引进和自主开发携手共进,从而实现核电产业的标准化、批量化和规模发展。

  ●翟若愚:发展核电要实现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

  为了贯彻“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基本方针,国家确定了到2020年的核电发展目标。但是要加快核电发展,仍有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核电发展政策过于强调安全而设置了过高的门槛,导致了行业封闭垄断,限制了市场竞争,这制约了核电发展。应该尽快授予具备条件的大型发电集团核电开发资质,形成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解决投资不足问题。
  目前核电人才短缺,从业人员仅有7000人左右,与核电发展需求相比,相差甚远。为鼓励暂时不具备核电资质的企业控股建设核电项目,核电站可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由有资质的专业化企业负责建设好生产,确保核电运营安全。
  我国现有6座核电厂11台机组,却有5种堆型,影响了技术研发水平和设备制造能力的提高,增加了运行管理成本。应该尽快统一核电技术路线,提高研发能力,尽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
  应该尽快制定核电设备国产化实施细则和优惠政策,鼓励投资者采用国产设备,以降低设备造价,提高核电的市场竞争力。

 ●陆启洲:中电投在核电上的投资比重将越来越大

  在五大发电集团中,中电投是唯一一家具备核电投资建设运营资质的企业。原因在于,第一,在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时,原国家电力公司所拥有的核电资产都划给了中电投。第二,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原能源部、电力部代表国家对全国的核电规划、核电的厂址作过普查,在厂网分家的时候,这些宝贵的资料全部打包交给了中电投。另外,中电投的前任总经理王炳华原本就是搞核电的。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中电投拥有了核电投资建设运营资质,对发电企业来讲,这是个很大的突破。
  我个人认为:如果中电投能够很成功地投资建设运营好核电站,将来其他的投资主体(包括其他四大发电集团)也会取得核电资质,到那个时候,我们国家核电发展的大好局面才算真正展开。
  中电投山东海阳核电项目是我国引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的依托项目,今年8月份将正式开工,一期是两台125万千瓦,二期也是两台125万千瓦。另外,中电投江西核电建设也在快马加鞭。随着国家加快核电发展的速度和力度,中电投在发展核电上的投资比重也将越来越大。

  ●邵秉仁:核电多元投资避免垄断

  作为投资主体,常规发电集团进入核电投资领域完全符合市场的要求,核电领域多元投资也可以避免垄断。
  在核电市场准入方面,有个问题需要明确,核电站项目不一定非得自己建设自己经营,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可以分开。投资者作为股东,具体的经营管理可以请核电专业人员来做。核电虽然有特殊性,但不等于其他行业主体不可以投资进入核电领域。

  ●王炳华:核电行业适合有管制的垄断竞争模式

  当前,核电界内外都在关注核电的改革、发展,我认为,在战略规划上,应把发展核电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核电发展的水平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和平利用核能的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标志之一。我国正在建设世界上首个最先进的AP1000核电站,项目建设、核电重大专项研发、关键设备国产化都进展顺利。
  我认为,目前在我国的核电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技术能力需要提高;产业链的有效衔接和协同能力需要加强;核电领域的市场化进程需要加快。因此,实施技术攻关、进行资源整合和推进市场化改革是下一步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此外,要在体制机制上,促进核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核电决策要充分体现出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安全、技术等因素为一体的特性。同时核电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发挥跨学科、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国界的资源整合和协同效应,要充分体现国家意志和政府主导。在核电管理体制上,我认为其比较适合采用有管制的垄断竞争模式,“多业主、专业化”是加快发展核电的有效途径。此外,还应该加强重大专项的实施管理,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何祚庥:不赞成用核电站做基本电站

  我不反对发展核电,但我不赞成用核电站做基本电站。我们必须看到当前我国在发展核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资源不足。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掌握的天然铀只有2500万千瓦,只能供运行40年。除此之外,可供开采的大约还有2500万,也就是说我国全部的铀资源仅有5000万千瓦。而且,铀进口的难度也很大,即使全部落实,也只能进口1000万千瓦。因此,核工业部的赵仁恺院士判断,我国核电发展的上限是6000万千瓦,而当前我国核电发展规划是1亿千瓦。当然,5000万千瓦之外,我国还有一些贫矿可供开采,但是开采贫矿需要十倍的成本、造成十倍的污染。
  第二,核电发展中还存在思维模式的问题。国内目前规划每个省都要有核电站,但其实核电站应该在煤运不到的地方发挥作用,核电站应该是调节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一种工具,在富煤的地方没有建设的必要。目前的现状就像撒芝麻,人人有份,这是人情电站,不是效益电站。
  第三,我认为当前核电发展中对于废料处理的考虑不足。处理废料的成本非常高,但是在核电规划过程中没有将其计算进去;如果核电装机达到1亿千瓦,造成的放射性污染也必须加以重视。

   

  ●李永江:加强核与辐射的安全监管力度

  多年来,大家对核电总有一种误解。首先应该肯定,核电是安全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是一次严重违反操作规程的试验,这一问题现在在中国不可能出现。如今的核电站都有个安全壳,这可以保障反应堆的最终安全,即便出现事故,安全壳也可以把放射性的东西都罩在壳里边,不会对环境、对公众产生影响。
  目前,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环境相当好。国家给予了核电很优惠的政策,另外其还具备筹资比较容易、还款能力强等优势,因此核电有自己的发展渠道。之前有记者问我,为什么核电没有列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我认为我国的核电完全可以自我发展、良性循环,因此,我们核电产业没有必要,更不应该去分国家给的这个蛋糕,国家的资金应该用到比我们更需要的产业中去。
  我认为,我国目前急需加强核与辐射的安全监管力度。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核安全监管人员人数和核电的发展速度相差甚远。如果不在加大安全监管人数和力度方面提高认识,尽快部署,将很有可能制约我国的核电产业发展。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安全监管,在当前核电大发展的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加强其监管力量和能力,以确保我国核能事业又好又快又安全发展。

  ●王玉庆:谨防核电发展出现“过热”的现象

  要谨防核电发展出现“过热”的现象,首先必须加强安全监管,促进核电科学发展。核电发展“过热”,会使核电厂的安全风险进一步增加。此外,过快的发展,也很有可能会暴露出中国核电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比如人才储备不充分、技术不够成熟、设备制造工艺低下以及核安全监管薄弱等。
  中国一定要谨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教训。发生在1986年的那场核泄露灾难,曾经对全世界核电行业带来致命打击。有人估计,这一事故最起码使得全球核电发展节奏中断了20年,一直到最近才慢慢复苏。此后,各国也逐渐将核全监管问题置于最重要的环节,并且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上加强管理。
  核安全监管与其他环境保护问题不同,必须始终由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全过程管理;而且,监管的针对性也应该更强,要求更高。这就需要有足够数量的专业人才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才可以降低核电厂的安全风险。
  中国核电发展万不可操之过急。“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可能葬送中国核电的发展前途”。

●黄其励:抽水蓄能装置可和核电站配套布局

  我认为核电应该大力发展,在当前核电是和水电一样,属于最安全、最成熟、最清洁,容易较大规模发展的能源。我虽然不是搞核电的,但我是核电的积极支持者。
  我认为核电发展的关键在布局。现在核电的装机容量是900多万千瓦,全国的总装机是7.9亿千瓦,核电所占的比例很小,所以我国的核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即使按照规划到了2020年,核电装机所占的比重还是不大。我认为应该把核电布置到缺少能源、经济又发达的地区,如此既可以节省运力,又减少污染。
  另外,核电站运行起来基本是稳定的,不参与调峰,但是用电负荷是要调节的。因此,我认为应该尽量布置抽水蓄能装置和核电站配套。晚上核电发电,把水打上来,白天核电不够用,再把水放下来。

  ●吴优福:给地方能源企业参与核电建设的机会

  作为地方能源企业,我们期望通过参股核电项目,积累核电的管理经验和人才,希望在有了相应的积累以后,可以向国家申请相关牌照。
  皖能最早参与核电项目是在上世纪90年代参与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的建设,我们对秦山二期拥有2%的股权。今年,安徽芜湖、吉阳两个核电项目都已申报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皖能作为地方能源企业对两个项目进行了参股,其中吉阳核电项目预计参股达49%。如果两个核电项目都能通过审批,皖能在核电方面的投资将占股份公司投资总额的60%以上,核电的投资比重将远超火电。
  虽然安徽是一个能源大省,但在去年的火电危机中,皖能同样未能幸免。过分倚重火电将会受制于煤炭价格的波动,不利于企业规避经营风险。核电是清洁能源,燃料价格带来的经营风险较小,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核电项目的投资实现皖能资产的能源结构优化。作为地方能源企业,我们在参与核电项目上有着自身优势,我们更加了解地方的风土人情和山川地貌,建设协调起来相对便利。我认为,地方能源企业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参与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实现发电资产的优化配置,增强地方能源企业的竞争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2 11: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风力发电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风力发电是一种主要的风能利用形式,中国风力发电已经开展了多年,随着中国能源环境的变化和风力发电产业的成熟,未来几年中国风力发电将呈现新的趋势。

  风力发电成本将大幅降低

  风力发电相对于太阳能、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更为成熟、成本更低、对环境破坏更小。在过去20多年里,风力发电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规模经济性日益明显。

  根据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统计,从1980年至2005年期间,风力发电的成本下降超过90%,下降速度快于其他几种可再生能源形式。根据丹麦RIS国家研究实验室对安装在丹麦的风力发电机组所进行的评估,从1981~2002年间,风力发电成本由15.8欧分/kWh下降到4.04欧分/kWh,预计2010年度电成本下降至3欧分/kWh,2020年降低至2.34欧分/kWh。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改进,风力发电机组将越来越便宜和高效。增大风力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就减少了基础设施的投入费用,而且同样的装机容量需要更少数目的机组,这也节约了成本。随着融资成本的降低和开发商的经验丰富,项目开发的成本也相应得到降低。风力发电机组可靠性的改进也减少了运行维护的平均成本。

  总体上,风力发电成本将得到大幅降低。

  技术装备国产化比例必然提高实现风力发电技术装备国产化的目的是提高中国风力发电装备的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降低风力发电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推动中国风力发电技术大规模商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加大风力发电机组的国产化力度,一方面可为风力发电场建设采用国产设备提供优质廉价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可迫使国外同类企业在参与我国市场竞争时大幅度降低产品价格。风力发电技术装备国产化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工程为依托,在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力发电设备。

  实现风力发电机组国产化70%,预计可降低风力发电机组成本15%,在不改变其它条件的前提下,可使风力发电成本降至0.375元/kWh。如全部实现风力发电机组国产化,预计可降低风力发电机组成本30%,在不改变其它条件的前提下,可使风力发电成本降至0.332元/kWh。为此,国家必须加大科研开发投资力度,在目前条件下以风力发电场建设投资1.5-3%的比例支持我国的风力发电技术科研开发和国产化是适宜的。其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降低风力发电成本,还将推动中国风力发电机组产业的形成,利用我们的优势走向国际市场。

  风力发电机组不断向大型化发展

  随着现代风力发电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风力发电机组正不断向大型化发展。2002年前后,国际风力发电市场上主流机型已经达到1500千瓦以上。目前,欧洲已批量安装36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美国已研制成功70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而英国正在研制巨型风力发电机组。目前风力发电机组的规模一直在不断增大,国际上主流的风力发电机组已达到2-3MW。2004年MW级风机已经成为商业化机组的主流,1.0MW以上的兆瓦级风机占到新增装机容量的74.9%,比2003年略有上升,是2000年的两倍。

  大体上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有两种发展模式。陆地风力发电,其方向是低风速发电技术,主要机型是2?5MW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这种模式关键是向电网输电。近海风力发电,主要用于比较浅的近海海域,安装5MW以上的大型风力发电机,布置大规模的风力发电场,这种模式的主要制约因素是风力发电场的规划和建设成本,但是近海风力发电的优势是明显的,即不占用土地,海上风力资源较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2 11: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会替代煤炭和油气

  9月18日,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论坛在郑州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魏复盛、黄其励及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邬雄教授、河南大学马同森教授出席论坛并做特邀报告,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大卫致辞,省政协副主席袁祖亮等领导同志参加论坛。

尽快构筑农村环保屏障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在论坛上作了"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及对策"的报告,认为由于过去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致使农村环境治理严重滞后,进而导致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主要表现在: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国家粮食战略工程生产核心区,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集中缩影。河南省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将直接影响国家的粮食供给安全,农村生态环境遭受污染,其后果将极为严重。因此,应尽快研究和制定《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河南省耕地环境保护条例》以及《河南省肥料监督管理条例》,这是实现河南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

环保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作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我们的经济发展和增长是粗放型的。在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我国实行"三高一低"(高投入、高物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他算了一笔账,解放后以不变价计算,我国GDP增长10倍,而矿产资源消耗增长40倍。这种发展模式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不断加剧,因此,实行战略转型势在必行。

魏复盛认为,保护环境不能就环保论环保,环保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型,发展经济应努力实现五条标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可再生能源将替代煤炭和油气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作了"我国可再生能源现状和发展路线图"的报告,详细阐述了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发展目标、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以及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保障措施。黄其励提出,到205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将替代煤炭和油气,有望满足全国43%的能源需求。可再生能源将逐步由补充能源提升为替代能源、主流能源乃至主导能源之一。

黄其励认为,大力节能、控制需求总量、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优化能源结构、填补常规能源缺口、保护环境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9 08: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绿色能源在美国国会辩论中大获全胜

  美国参议院于本周二通过了将一项关键性投资税收优惠延长至2016年的能源法案,此前长达一年的僵持几乎将美国初生的太阳能行业扼死在摇篮中。

  30%的太阳能税收优惠是一揽子绿色能源激励方案的组成部分,该方案包括将对风能行业至关重要的生产税收优惠延期一年,以及给予插电式电动车(plug-in electric vehicle)的购买者2,500至7,500美元的课税扣除。(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肯定对此十分满意,因为它正准备大量生产越来越昂贵的Volt插电式油电混合动力车。)

  针对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房主的税收优惠也将延期,并且取消了对该系统课税扣除2,000美元的封顶。安装一个小型风力涡轮机或一个地热汽泵,分别可要求获得最高达4,000美元和2,000美元的课税扣除。

  最大的赢家还是太阳能行业。国会若不将投资税收优惠延期,将会使许多在筹备中的数十亿美元的太阳能发电站项目夭折;也会破坏关于太平洋煤气电力公司(PG E)和南加州爱迪生公司(Southern California Edison)等公用事业公司需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之要求。

  该法案目前返回到众议院,众议院早前曾通过了与此参议院议案类似的版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9 08: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电政策如何在发展中完善?

  由于缺乏有效的产业发展政策,我国风电产业一度发展迟缓、风电利用率低、企业成本压力小。近年来,国家通过探索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实施风电特许权政策,由政府主导、市场优化,把项目经营权以市场竞争的方式授予企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促进了风电价格明显下降,激活了风电投资热,保证了风电可供电量和产品销售,促进了风电设备本土化。风电产业开始步入发展的春天。

  据了解,近4年来,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相当于前20年风电建设的总规模。仅重庆市在“十一五”期间就将投资50亿元用于风力发电;重庆能源集团已在云阳、武隆等地陆续上马风电项目。

  尽管如此,笔者认为风电特许权政策还需要进行适时修订、完善和规范。如特许权招标竞价问题,要尽量避免风电特许权招标在价格上出现恶性竞争。值得欣慰的是,今年第五期风电特许权招标一改以往“低价者胜”的招标方案,采用中间价的模式,谁出价更接近平均价,谁得分就更高。笔者认为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避免了过度追求低成本而引发后期设备出现质量等问题。

  其次,国产风电设备制造水平和能力急需进一步提高。如备受国人关注的重庆海装风电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850千瓦风电机组产品,实现了国产化率70%以上。虽然如此,与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中国创造”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其三,要适应环境的需要,不能盲目引进项目。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在充分论证、考察的基础上,慎重做出项目引进的决定。

  其四,要保护投资者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激活风电产业。据笔者了解,重庆一些风电发展项目,目前由代表政府的国有出资者在运作,唱独角戏。笔者以为,应适时引进国有资本以外的投资商,制定鼓励措施,逐步培育市场。

  其五,要适应风电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需求,总结实践经验,完善配套政策。据专家预测,我国风电可能在2020年之后会超过核电成为第三大主力发电电源,2050年可能超过水电,成为第二大主力发电电源。因此,风力发电未来可能成为我国的主要战略能源之一。对风电发展的成本和产出要做对比分析,其公平性、效益性要进行完善的评估,对风电的行业性政策和改革措施的制定要有预见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风电产业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6 13: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能电价获财政补贴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内地正酝酿在出台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法》,并对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予以财政补贴。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江苏常州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上表示,目前内地正计划在一些偏远地区推广应用小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站,例如即将在西藏阿里地区建设一座10兆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此外,国家还即将对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予以适当的财政补贴,具体补贴标准正在由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和财政部等部门进行协商。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兼光伏专委会主任赵玉文介绍称,近年来中国光伏太阳能产业迅猛发展,去年光伏太阳能电池产量突破1000兆瓦,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不过其中98%以上都是出口到欧美国家,应用到内地的还不到2%,并网发电的电量更是仅占全国每年发电总量的百万分之一,产业和市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

  他透露,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对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法》进行积极酝酿,近一两年内即有望正式出台。赵玉文指出,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比一般发电要高,但是根据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电价法规会极大地促进电价降低和整个产业的发展。目前全球已经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上网电价法》。而且从中国的现实情况看,实施《上网电价法》的条件已经成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3 10: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LNG发电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作为一种清洁、经济的能源,利用LNG发电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国内各地建设LNG电厂的热情正趋于高涨。但据了解,由于国际气价高企,国内供应不足等原因,目前广东一些地方的LNG电厂却普遍面临着"断粮"的困难。

我们认为,这种始料未及的"不和谐"现象是国际油价波动下的正常反映,它的出现提醒人们对于LNG发电,不能不顾当地经济社会承受能力搞"大跃进",但鉴于LNG发电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也不能完全放弃,应该秉承"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引导、政策扶持"的精神适度发展。

广东一些LNG电厂面临着"断粮"

作为我国最早引进LNG的省份,广东省依托深圳大鹏LNG项目,建设了一批LNG电厂,但由于供应不足,有些电厂已经出现了负荷不足,甚至是"断粮"的危险。根据深圳大鹏LNG项目的设计,目前管道天然气的气源全部由大鹏公司经营,根据大鹏公司与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天然气项目签订的合同,澳大利亚每年供气370万吨。这些进口天然气中的65%将供应电厂用户,35%将供应城市燃气用户。

据介绍,由于现在管道天然气整体供应严重不足,深圳大鹏LNG项目的天然气要优先供应城市居民用气,而且城市居民用气的批发价格要高过电厂发电的用气价格4分钱,资源一紧张,电厂的天然气就很难保证供应。

深圳能源集团东部电厂是深圳市新建的首座天然气电厂。 该电厂规划总装机容量为9台35万千瓦机组,分两期建成。其中一期总投资39亿元,规划建设3台35万千瓦燃气─蒸气联合循环发电机组,设计年发电量42亿千瓦时。

深圳东部电厂总经理郭志东介绍说,东部电厂的LNG是由大鹏项目完全供应的,也即业内常说的"计划内"的,年合同气量50.5万吨,设计发电能力为年等效利用小时45000-5000小时,而目前由于大鹏项目供应LNG不足,电厂的年等效利用小时约3000小时,实际负荷只有60%多。此外,他们还在国际市场上购买LNG现货3.7万吨,以满足发电生产的需要。

而广州的另一家天然气电厂--广州华润热电有限公司则已基本停开了。其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不是大鹏LNG的合同用户,仅靠采购现货气生产,现货气价格太高,而且现在也没有货。

大鹏项目的运营方--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表示,确实存在供应不足的问题,为了满足对天然气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帮助缓解去年夏季广东严重缺电的局面,大鹏公司在保证顺利执行与澳大利亚的长期合同的前提下,积极到国际LNG现货市场上寻找合适的现货供燃气电厂增加发电。去年4月直10月份期间一共进口了7船约43万吨LNG现货,供应有关电厂以及少量供应城市燃气,有效地缓解了当时较严重的缺电状况。今年也将计划根据电力市场的需要,继续努力寻找合适的LNG现货以满足电厂和城市燃气的市场对天然气不断增长的需求。

 气价过高是LNG电厂遭遇"寒流"的主要原因

尽管如此,今年国内LNG供应不足已经成为定局。据一位广东省电力行业主管人士介绍,目前全省有天然气发电机组约300万千瓦,但因为天然气供应不上以及价格太高而停止发电的超过一半。

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近年来国际市场上LNG价格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保证能源供应多元化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一些能源消费大国越来越重视LNG的引进,国际大石油公司也纷纷将其新的利润增长点转向LNG业务,种种原因导致曾经价格低廉的LNG出现了价格暴涨。

据了解,大鹏公司供应的合同气价格为1.6元/立方米,而目前国际平均气价在10元/立方米以上,是前者的6倍以上。由于新的LNG项目投产延期以及从印度尼西亚到埃及等国抑制了LNG的出口量,因此,亚洲今年的LNG价格很有可能猛涨80%左右,增加到每百万英国热量单位25美元。

至于增加新的长期供应源合同的问题,按照国家目前的规定,进口LNG主要由我国三大石油公司负责统一对外谈判采购。据了解,三大油公司也正在积极努力之中,但由于国际气价不断飙升,贸易合同难以成交,国内LNG电厂的原料"饥渴症"没有办法立即缓解。

此外,由于LNG电厂一般规模不大,主要承担电网的调峰任务,这种角色不仅容易导致LNG电厂设备老化加快,而且影响电厂的经济效益。深圳东部电厂总经理郭志东介绍说,他们电厂就是每日都调峰,发电机组每天都要启停,启机后由电网调度中心自动调整负荷,这样固然有利于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却牺牲了LNG电厂的设备,导致企业的维修成本增加。国家的相关政策也没有体现出对于调峰电价的补贴,LNG电厂调峰是牺牲了自己的经济利益,维持整个电网的社会效益,上网电价仍然和一般电源相同,这显然不利于LNG电厂的生存和发展。

 建议和对策:多管齐下保障LNG发电适度发展

出于环保等因素的考虑,兴建LNG电厂已曾为世界各国的选择。日本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例2006年为14%,天然气70%用于发电,占日本总发电量的28%。日本的天然气均以LNG方式进口,2006年进口量约为 6220万吨,占世界总进口量的38.8%。

按照相关规划,我国2020年东部沿海地区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000万千瓦,天然气电厂装机比例目标为20%,装机总量达到1000万千瓦。而管道气不能满足东部沿海地区的大量需求,天然气电厂装机70%将依靠LNG,总装机容量达到700万千瓦。这意味着:我国LNG电厂还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认为,在此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应该考虑从三个方面着手,建立和完善LNG电厂的政策环境。首先,应确定LNG发电发展战略。从国家能源供应安全以及总体能源战略角度,从可持续发展高度,应确定对进口LNG等高效洁净能源的战略部署 ,建立天然气储备制度,实施多源供气,LNG与管道气互补。

由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次能源稀缺、环境容量有限,应增加天LNG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尽快明确LNG发电战略,鼓励沿海地区LNG发电项目发展。

其次,应该落实LNG发电政策。明确LNG电厂的定位,虽然目前不能够成为城市供电的主力军,但它可以作为调峰的必要手段,条件具备时,在大城市负荷中心区适当建设大型LNG基荷电厂;完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电价应体现不同电源提供的差异化服务;制定相应鼓励LNG发电财税政策。

再次,大力拓展LNG资源。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应该认识到,尽管目前国际气价不断攀升,已经从几年前的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但LNG市场是有其周期性的,一旦世界经济发展放缓,需求下降,又可能转为买方市场。因此我们要在搞好"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应该立足长远,加强与国外企业的交流和合作,抓住合适时机,千方百计地扩大LNG气源,只要操作得当,一定能够积极推动我国LNG电厂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转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3 10: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新能源发展近况概要

<DIV class=hr></DIV><DIV class=contentd>

  (本网通讯员 陈晖)在2006年,全球能源生产构成中,石油占39.9%,煤炭23.8%,核电8.2%,天然气19.0%,可再生能源份额为6.8%。而在可再生能源生产中,水电为42.5%,太阳能与光伏电池为10.3%,包括木材、废物、乙醇燃料在内的生物质能占47.5%,风能为3.8%,地热5.1%。

  尽管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在全球能源生产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其发展应用的潜力巨大,其中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包括木材、废物和乙醇燃料)的消费从2005年的37010亿Btu(英热单位,1Btu=1055.056焦耳)增加到2006年的39540亿Btu,尤其是风能在整个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在内)消费中占比,增加了一个百分点,达到3.77% 。

  美国市场调查公司Clean Edge自2000年以来一直跟踪世界清洁能源的研发进程,其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太阳能光伏、风能、生物燃油以及燃料电池等产品的收益在2007年较前一年增长40%,从2006年的550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773亿美元(图1)。

图1 2007年部分新能源市场规模及对2017年的预测(单位:10亿美元)资料来源:Clean Energy Trends 2008

  1.太阳能

  2007年全球太阳能产业的总收入达到203亿美元。整体多晶硅产能在2007年增长了30%,但依然无法满足光伏产业链的庞大需求。2007年有21家新进公司加入了多晶硅生产的行列。

  在德国、西班牙、美国等的带动下,2007年全球太阳能光伏(PV)市场装机新增容量约为3430MW(兆瓦),其中装机容量在200KW以上的大规模的光伏发电厂在过去三年的增长率接近100%。目前,全球太阳能光伏总装机容量达到10GW。从各国太阳能光电市场来看,德国光伏市场在2007年的规模为1328MW,全球市占率为47%;西班牙光伏市场规模则由480MV增长为640MW,而美国的光伏市场规模则增长了57%达到220MW。

  在太阳能电池方面,据Solarbuzz的数据,2007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的产量约为3436MW,增长率达55.9%;其中,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产能由2006年的181MW增长了一倍,在2007达到400MW。从各国厂商表现来看,日本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的产量继续下降,市场占有率从2005的46%下降为26%,而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的全球市占率,则由2006年的20%增长到2007年35%。

  2.风能

  2007年全球风能累计装机容量为94123MW,新装机容量达到20076MW,较之于2006年的装机容量增加32.1%。在2007年风能装机规模中领先的三个国家是美国、中国和西班牙,分别新增装机容量为5244MW、3449MW和3522MW,三个国家新增风能装机容量超过全球当年总装机容量的60%。迄今,总装机容量最大的五个国家是德国(22.3 GW)、美国(16.8 GW)、西班牙(15.1 GW)、印度(8 GW)和中国(6.1 GW),其中,中国在2007年风能装机容量增加最快,达到3449MW,是2006年新装机容量的1.56倍。以经济价值计算,2007年全球风能市场的风机市值达到370亿美元。

  2007年世界风能市场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该领域的全球化进程加快。这一方面源自诸多公司在石油、液化气日益昂贵的情况下对新能源市场开拓的动力,另一方面也是由相关政策的鼓励和引导,如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对绿色能源的鼓励政策就是该国风能市场扩张的因素之一。在亚洲地区也是相似的情况,尤其是快速增长的中国风能市场更是吸引了欧美众多企业,由此促进了风能市场的全球化。目前,大多数中国风能领域的制造商采用欧美技术作为其设计的基础,如中国风能市场的领导者金风集团就是依赖德国REpower和Vensys公司的技术。其他已经进入中国并在风能市场取得一席之地的公司还有Acciona,Nordex,Vestas,Gamesa,Suzlon和General Electric等。当然,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也有利于提升技术滞后国家和地区的研发水平,如中国广东明阳电气集团公司2007年开始向美国提供涡轮机,该公司与GreenHunter公司的协议表明其自行生产的900MW的风机将跨越太平洋进军美国市场。

  3.氢能与燃料电池

  全球氢能和燃料电池的发展仍然保持2003年以来的增长态势。2006年全球燃料电池应用系统达到22000多个,相比于2005年增加了57%。

  据Feul Cell Markets的数据,2007年固定式燃料电池的市场规模达到114亿美元,而2001年的市场规模仅为0.452亿美元。就小型固定式燃料电池而言,2007年其市场进一步分化为住宅用 CHP(热电联供)和 UPS(不间断电源),整个市场增长了37%,交付量约2500 台;在这种技术分化中,PEM(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占据主导地位,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交付的产品中占不到10%,而 AFC(碱性燃料电池)技术尚处于边缘地位。从市场动态来看,北美和欧洲 UPS 市场的产量增幅最大,而亚洲(尤其是日本)的住宅用CHP和 UPS市场也在持续增长。
在便携式燃料电池方面,2007年的市场增长点主要是在北美,其参加便携式燃料电池研发的公司占全球的半数以上,这不仅是因为军事经费的投入,而且还在于美国传统上对高风险投资的强大支持。

  4.生物质能

  随着原油价格的节节攀升,生物质能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在各国能源结构中的份额逐年增加。2007年全球生物燃料产量约为5315万吨(156亿加仑),其中,美国的产量约占一半;其次是欧洲,2006年中期,欧盟生物柴油的产量就超过400万吨,其中德国超过半数,2007年德国的生物柴油产量将近500万吨。燃料乙醇的生产则主要集中在美国、巴西和中国,2006年三国的产量占全球份额的85.46%。2007年由于受到粮食短缺的影响,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激增,生物燃料的发展战略受到质疑,2008年欧盟开始考虑对生物燃料的发展进行限制。陈晖(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1 09: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电加速 国家目标提前两年完成

在全球能源趋紧和节能减排双重重压之下,新的可再生能源受到无比青睐。相对价格偏高的太阳能发电和已经接近饱和的水电资源,风力发电(下称“风电”)成为最受追捧的“宠儿”。

  近几年来,风电更像一股持续不断的“旋风”,从东南沿海到广袤的北方内陆,一座座风力发电厂拔地而起,风力发电成为了近几年发展最为迅速的可再生能源,开始从“补充能源”朝“战略替代能源”的方向发展。

  然而,在这种“井喷式”发展背后,风电产业的忧隐已逐渐显现。“国有大型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只希望增加风电装机容量,没有考虑风资源是否充足。风电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政治意愿和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但是却忽略了发电量。” 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向记者表示,而同样在风电整机制造市场,国产化也刚刚开始艰难举步。 风电大省和大开发商频频亮相 “从当前我国风电发展的形势看,今年上半年的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600万千瓦,国家提出的2010年完成风电目标在今年底就能实现。”秦海岩日前向记者表示。

事实上,近年来,风电发展一路“快马加鞭”,尤其2006年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后,连续两年的增长速度超过100%。2007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约为590万千瓦,是2006年累计装机容量260万千瓦的两倍多。仅次于美国、西班牙,成为世界风电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风电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五。

  今年3月,发改委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将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的目标定为1000万千瓦,是届时核电计划的装机容量的1/2。

  中国风能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100多个风电场,分布在22个省(市、自治区),在前一年16个省的基础上增加了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并出现了一些新的风电大省和大开发商。

  在这22个省份中,主要的风电仍集中在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和沿海及滩涂地区,特别是规划的百万千瓦巨型风电场或风电基地的几个省份,如内蒙、吉林、甘肃、新疆、江苏等,其中内蒙成为第一个装机超过百万千瓦的省份,而甘肃酒泉的风电项目被誉为“陆上三峡”,有望在10年内成为全国最大的风能产业带。

  2007年9月底,龙源集团公司完成风电装机100.5万千瓦,成为我国第一个突破100万千瓦的风电开发商,与国华电力、大唐风电、华能新能源环保公司等一批国有大型电力开发商一起,领跑风电开发。

  我国的海上风能的开发较晚,不过也已经开始起步。秦海岩告诉《中国经济周刊》,2007年上海附近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完成了招标,并开始了前期准备工作。虽然我国在海上风能开发上,包括设备制造、安装运行和维护还没有任何经验,但东海大桥风电项目等近海风电项目的启动,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海上风力发电。 风电有望成为我国第二大电源 2007年12月,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的第三次风能资源普查结果表明,我国陆地可以开发6~10亿千瓦风电;海上风能资源目前还没有开展详细的普查,根据初步估算也会达到1~2亿千瓦的可装机容量。

  综合来看,我国可开发的风能陆上加海上的总量约有7~12亿千瓦,潜力巨大,风电具有成为未来能源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源基础。

  秦海岩介绍说,如果坚持和完善积极的风电扶持政策、稳步增强风电设备生产能力和技术质量水平,预计我国今后数年内将继续保持每年约400万千瓦新增装机的增长速度,2010年可以实现风电累计装机1400~1500万千瓦;若2010年后每年新增700~800万千瓦,达到目前欧洲现有的水平,则2020年保守估计风电可以实现8000万至1亿千瓦装机。

  在2020年之后,我国风电可能超过核电成为第三大主力发电电源,在2050年甚至可能超过水电,成为第二大主力发电电源。届时,风力发电未来可能成为我国的主要战略能源之一。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代表,全球风电都呈现出了规模化发展态势。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也在近几年成为仅次于新增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的第二大新增电源。

  2007年,世界当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2007万千瓦,主要是在美国、西班牙、中国等国家。在2006年,风力发电为欧盟提供了3.5%的电力。其中西班牙超过6%、德国超过7%、丹麦超过20%的电力供应来自风电。

  这表明,风力发电已开始从“补充能源”朝向“战略替代能源”的方向发展,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接近商业化、市场竞争力最强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一。

  而更多的人认为,现在是风电发展的“黄金时代”。 疾速扩张显露“忧隐” 这种“令人欣喜”发展的背后,部分专家已经开始“担忧”。

  急剧扩张的风电“大跃进”,激活了庞大的风电设备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风电机组整机生产企业已达50家,已有10家企业的样机下线,并在风电场安装运行。

  秦海岩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在2004年之前,我国仅有6家风电整机制造企业,2004年以后,国内几乎所有制造领域的大型重工企业,包括航空、航天、船舶、电站设备制造、输配电设备企业,在巨大风电市场吸引下纷纷涉足风电机组研制。

  据悉,维斯塔斯(Vestas)等一批全球领先的国外风电机组制造企业,也积极在中国建立生产企业。同时,随着整机制造企业的迅速发展,国内也涌现了一批风电零部件制造企业,推动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快速发展。

  然而,大批兆瓦级新型风电机组产品匆忙投入规模化生产运行,质量和运行可靠性问题突出,甚至成为风电场未能达到预期发电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增加了技术和经济风险。中国风能协会调研中发现,各整机制造企业的产品在运行和试制过程中均出现过质量问题,也为此付出不小的代价。

  一位专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去年在内蒙某风电场装机过程中,仅仅因为一个小小的问题,调试了一年的时间,而主要的原因就是风电装机大都按照欧洲气候标准设计,并不一定适合中国气候。

  据2005年底统计,全国风电装机容量(126万千瓦)中,至少有2.5万千瓦因机组质量问题一度电都没发出来,其它尚有相当数量的机组因质量问题未能达到预期发电量,与切实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根本目标极不相符。

  秦海岩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随着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的继续快速增加,这些问题如不尽早得以解决,将构成重大隐患并可能在未来数年内集中爆发,必将严重危害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的长远发展和大批风电场的稳定运行。 核心技术制约产业“自主发展” 目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投资和产能结构很不平衡,国内众多企业一拥而上进入风电制造业并集中于整机研制,而齿轮箱零部件研制配套的研发投入和产能则明显不足,导致产业上下游不协调。而且,电控系统和轴承等关键零部件目前还依赖进口。

  随着近两年来全球风电设备零部件供应日益紧张,很多整机制造企业受制于国际市场紧缺,关键零部件采购周期长达18个月,订货合同已经排到2009年。

  山西双环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由于全国风电项目极速扩张,他们生产的法兰(风力发电的相关配件)已供不应求,供货合同已排至2009年。他们近期准备再上马一期新的设备以扩大产能。

  “产业迅速壮大,但须提高核心技术能力。”秦海岩指出,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仍处于从“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转向“自主创新”的初期阶段。核心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仍然比较低下,制约我国风电产业自主化发展。同时,产业链上下游不协调,合格可靠的关键零部件生产供应能力相对低下,对我国在近期(2010年前)有效形成兆瓦级先进风电机组产能构成明显制约。

  秦海岩表示,虽然我国风电发展很快,但和国外市场的成熟度、技术的先进性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对比火电设备等成熟制造业发展的规律,当前我国风能产业仍处于成长的初期,大多数企业关键的技术还处于消化、吸收或者完善的阶段,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自主创新过程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积淀。当前市场迅速膨胀,竞争日趋积累,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 中央财政补贴要看“认证” 针对我国风电的目前现状,早就有业内专家呼吁引入风电产品认证制度,以提高我国风电设备制造和开发能力,保障产品质量,促进该类设备的国产化和技术进步,大大降低风电市场的投资成本,从而有力地促进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

  2008年8月22日,财政部公布实施了《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风电设备产业化。

  《办法》规定:对符合支持条件企业的首50台兆瓦级风电机组,按600元/千瓦的标准予以补助。其中,整机制造企业和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各占50%,并重点向关键零部件中的薄弱环节倾斜,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新产品研发。

  但要求“申请补助的风电机组必须通过产品认证”,并且已经量产的首50台风机“销售、安装、调试和并网发电”,即产业化成果必须经过市场的检验。

  财政部称,此举是为支持风电设备关键技术研发,加快风电产业发展。

  这是中央财政首次对可再生能源产品进行现金补助,也是我国首次将产品认证结果作为政府现金补助的必要条件。

  业内人士表示,政府采用风电产品认证结果并给予现金补助,将大大促进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重视,对加快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培育具有核心技术的自有知识产权品牌,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秦海岩认为,目前,全国风资源详查工作已全面启动,这将为未来风电发展提供更为翔实的数据。同时,从目前已经开展的风电机组产品认证效果来看,获得认证的风电机组质量可靠、性能良好、运行稳定,成为业内关注的“样板工程”。

  “目前是风电产业发展的最好时期,但机遇与挑战并存。”秦海岩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来源:《中国经济周刊》刘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11-1 09:30 , Processed in 0.02312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