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尔莫斯

绿色能源专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1 09: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能连环骨牌效应引爆

  生意社11月21日讯 全球金融海啸持续蔓延,原本广被看好前景的太阳光电产业开始面临需求下滑、降价危机,近期不仅美国MEMC调降财测,英国石油(BP)宣布关闭位于澳洲太阳能电池厂,就连大陆亦传出太阳能电池大厂将减产,并要求员工轮班休无薪假,太阳光电产业面临景气下滑的骨牌效应接连产生,让太阳能业者胆战心惊。

  这波金融风暴几乎把所有电子产业压得喘不过气来,现在连一向最被看好的太阳光电产业亦遭遇风暴,从西班牙补助案于9月底结束,使得需求开始下滑,紧接著短短1个月时间,包括太阳能电池、矽晶圆及以往最为火红的多晶矽等现货市场,都出现大幅降价,紧接著是太阳能业者一连串调降财测、关厂及减产、休无薪假等负面消息。

  首先是太阳光电多晶矽供应商MEMC发布第4季财测,预估营收比市场原预估调降逾10%,毛利率亦低于预期。MEMC表示,整体大环境恶化,半导体及太阳光电市场受到冲击,除半导体需求持续恶化,以往最被看好的太阳光电市场亦面临短期降价压力,MEMC计划第4季增加产出及销售量来因应降价冲击。英国石油则因为太阳光电产业竞争压力增大,为专注在大规模、低成本的其它海外据点,决定在2009年3月关闭海外厂规模最小的澳洲悉尼太阳能电池厂,预估将裁撤200名员工。事实上,太阳能业者对于BP关厂并不感到意外,由于BP近几年调整市场定位,不单专注在太阳能电池生产,更积极布局下游系统市场,因此,面对大环境冲击,BP被迫加速关掉成本竞争力较低的厂房。

  值得注意的是,除欧美地区太阳光电业者传出警讯外,近期两岸市场亦人心惶惶,太阳电池业者面临订单缩减、库存提升及价格持续下滑等压力,甚至传出大陆太阳能电池大厂不仅大改急速扩产策略,更已开始规划减少3分之1的产能运作,并要求员工轮流放无薪假,这种情况可说是从2004年太阳光电产业明显成长以来,首次面临的运作窘境。


太阳能产业:暴跌中酝酿机遇  

  生意社11月21日讯 或许,太阳能的命运现在才出现转折。

  在经历了暴涨之后,目前市场上的多晶硅现货市场价格已经跌到了1500元/公斤以下,比7月份最高点3400元/公斤,下降幅度超过一半。

  太平洋证券11月10日的报告显示,近10年来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增长率是30%~40%。2007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的产量为3400兆瓦,中国产量将近1/3,为1100兆瓦,但主要是以出口为主,出口市场集中在欧洲。今年,在西班牙旺盛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全球需求将达到5000兆瓦,同比增速为48%。2007年多晶硅企业的利润率约是63%,占整个产业链利润的19%。

  在高额利润的吸引下,世界主流多晶硅制造商的扩产相当惊人。Hemlock、MEMC在2009年的扩产计划分别是12800吨、7700吨,WACKER则是12000吨,REC的扩产计划是9200吨。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研究员时?丽曾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国家对于太阳能光伏比较重视的时间是2002年到2004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主要是送电下乡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

  在2005年、2006年,由于受国际资本的推动,一批太阳能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再此推高了人们对于光伏的热情,导致了其上游多晶硅产量的规模化突破。

  目前,国内企业建成、在建和计划的多晶硅项目超过60个,2009年多晶硅产量超过1000吨的就有徐州中能、洛阳中硅和新光硅业。多晶硅的大量扩产以及海外市场风险加大、终端太阳能市场的不景气,最终导致了近期多晶硅价格的暴跌。

  “现在一些民营大企业也加入了这场竞争,这意味着又将光伏产业推向了一个高潮。”时?丽表示。

  中国太阳能协会一位副秘书长对记者表示,尽管目前国家政策无法对这些企业进行支持,但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这些企业。

  在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下,太阳能行业近期也受到相当大的冲击:订单大幅下降。多数规模较小、现金流较紧张的太阳能光伏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他认为,在国家高达4万亿元的投资中,节能环保行业将扮演重要角色,这些投资能为太阳能企业提供广阔的市场机遇。

  近日,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已明确强调:“太阳能电池是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电力工业、能源工业的重要方向。”

  专家认为,在多晶硅价格暴跌的时候,太阳能下游企业的成本压力减轻,加上国家政策扶持,将迎来新一轮的投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14: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能将贡献世界发电量的12%以上

  风能是一种广义的太阳能。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和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分析,地球上可利用的风能资源为200亿kW,是地球上可利用水能的20倍。

  目前,风能的技术相比于其它一些新能源,比较开发得成熟。风能的利用方式有多种,包括风力发电、风力提水,而且还有风力致热、风帆助航等。

  风能的利用主要是以风能作动力和风力发电两种形式,其中又以风力发电为主。

  以风能作动力,就是利用风来直接带动各种机械装置,如带动水泵提水等。这种风力发动机具有很多优点,其中包括投资少、工效高、经济耐用等。

  目前,世界上约有一白多万台风力提水机在运转。澳大利亚的许多牧场,都设有这种风力提水机。在很多风力资源丰富的国家,科学家们还利用风力发动机铡草、磨面和加工饲料等。

  而风力发电正以其没有燃料问题,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等特点,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

  2002年欧洲风能协会(EWEA)与绿色和平组织发表了一份标题为“风力 12”的报告,勾画了风电在2020年达到世界电量12%的蓝图。报告声明这份文件不是预测,而是从世界风能资源、世界电力需求的增长和电网容量、风电市场发展趋势和潜在的增长率、与核电和大水电等其他电源技术发展历程的比较以及减排CO2等温室气体的要求,论证了风电达到世界电量12%的可能性。报告还指出中国2020年风电装机有可能达到1.7亿千瓦。

  我国是世界上利用风力最早的国家之一,风能利用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但进行风力发电科研的工作起步较晚,风力发电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情,至今已经建成了一大批风力发电场。

  根据国家气象科学院的估算,我国陆地地面10米高度层风能的理论可开发量为32亿kW,实际可开发量为2.53亿kW。海上风能可开发量是陆地风能储量的3倍。

  随着大型水电、火电机组的采用和电力系统的发展,国际上风力发电机技术不断成熟,并于1980年开始走上商业化道路。

  目前,中、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已在世界上数十个国家陆地和近海并网运行,风电增长率比其它电源增长率高的趋势仍然继续。

  人类,在向那世界发电量的12%而努力

  丹麦是世界上利用风能发电最早的国家。目前,风力发电在丹麦的应用也较其它国家更为普遍。虽然丹麦只有500多万人口,却是世界风能发电大国和发电风轮生产大国,世界10大风轮生产厂家有5家在丹麦,世界60%以上的风轮制造厂都在使用丹麦的技术,是名副其实的“风车大国”。

  丹麦有一座非常知名的小岛,小岛的名字叫做萨姆索,岛上的居民都生活在强劲的“风中”。

  1997年,丹麦政府为萨姆索岛制定利用当地风能提供能源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得靠当地税收和个人投资。

  小岛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在于,那里的岛民们把投资风能源项目当作一种娱乐;而许多人则称这是小岛居民的“绿色之梦”。

  许多萨姆索岛民投资风能,购买了岸上风力涡轮机的股票。起先,他们最初希望8年至10年之后能收回成本。但是没料到,推动涡轮机桨叶转动的风力,比估计的要强10%至15%,从而也缩减了成本收回期。萨姆索能源学院表示,一架涡轮机的每股投资,每年能带来约500丹麦克朗的收益。

  这个项目也吸引了世界对丹麦风能的注意。日德兰半岛(Jutland)的威斯塔斯公司曾公布,其订单增长了67%,达到70多亿欧元。此外,公司估计到2020年,风能将至少占全球能源总产量的10%,而目前风能仅占全球能源总产量的1%多一点。也就是说,在以后的12年里,风能将以每年20%到25%的速度增长。

  世界最大风能涡轮机制造商威斯塔斯(Vestas)公司的发源地也在于此。

  萨姆索岛仅有4000人口,绿色的农田上,甚至波浪起伏的北海里,都竖立着高耸的风力涡轮机;黑麦、小麦和麦秆用来为一层平房供暖;屋顶瓷瓦上铺满了太阳能电池板。

  萨姆索风能项目并没有得到政府的建设补贴,岛上居民共投资4亿丹麦克朗(约8435万美元),即人均超过投资2万美元建成了这个风能基地。11架岸上的风力涡轮机就足以满足岛上所有居民的电力需求;另外,岛上70%的家庭用生物燃料或太阳能供暖。

  尽管一部分岛上居民仍靠炼油炉供暖,岛民仍离不开汽车,但10架海上风力涡轮机,加上岸上的11架,足以抵消汽车和其余仍依靠石油供暖德30%家庭的碳排放量,从而使萨姆索岛实现“碳中和”。

  目前,萨姆索岛已经实现了它的“绿色梦想”,小岛不仅生产自给自足的能源,而且还将绿色能源出口给全世界。

  而近日,又有媒体报道称,英国将取代丹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能利用国家。

  报道称,由于国际能源危机进一步加大,国际油价不断刷新历史新高。英国政府将公布一个大力发展风能的宏大蓝图,计划在英国乡村地区和沿海地区首批兴建7000座风力涡轮机。如果计划得以实施,英国将取代丹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能利用国家。

  英国是欧洲风能最丰富的国家,但目前的风力发电量仅为2.4兆瓦,另外还有19兆瓦的风力发电资源正在规划当中。

  风力发电还逐渐走进居民住宅。在英国,迎风缓缓转动叶片的微型风能电机正在成为一种新景观。家庭安装微型风能发电设备,不但可以为生活提供电力,节约开支,还有利于环境保护。堪称世界“最环保住宅”就是由英国著名环保组织“地球之友”的发起人马蒂?威廉历时5年建造成的,其住宅的迎风院墙前就矗立着一个扇状涡轮发电机,随着叶片的转动,不时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中国,对于12%的贡献会有多少?

  在能源紧缺的当今世界,风力发电已成为各国家争相研究的科技领域,但是风力发电进入壁垒高,设备投入巨大,相关技术复杂,机组生产要求苛刻。因此风电机组制造业是世界研究风力发电必须解决的关键点,谁占据了风电机组制造这块产业高地,谁就在国际上具有核心竞争力。

  据统计,截至2007年,全国累计安装风电机组6458台,装机容量622.0万kW,风电场100多个,2007年装机容量中兆瓦级风电机组装机累计容量为2249MW,占38%,其中国产化兆瓦级风电机组装机累计容量为1120MW,占19%。,风电场分布在16个省(市、自治区)。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仅260万千瓦,2007年一年,风电就新增装机容量360万千瓦,累计装机增长率为140%。

  而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要求电网企业为可再生能源电力上网提供方便,并全额收购符合标准的可再生能源电,以使可再生能源电力企业得以生存,并逐步提高其在能源市场的竞争力财税上扶持。

  考虑到现阶段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投资成本比较高,为加快技术开发和市场形成,《可再生能源法》还分别就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提供有财政贴息优惠的贷款,对列入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标的项目提供税收优惠等扶持措施作了规定。

  展望未来,中国未来的风能发展目标设立为“低速发展目标”、“中速发展目标”与“高速发展目标”。其中,“低速发展目标”表示“照常发展趋势情景”,是一种较为保守的估计。按照目前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态势,可以确保实现。“中速发展目标”是“中等发展目标情景”,实现的可能性很大,但需要在产业扶持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而“高速发展目标”是一种“乐观发展目标”,需要在诸如固定上网电价、电网建设、分布式发电、海上风电研发等方面做出更多投入。

  根据专家预计,2020年实现“低目标”装机容量4000万kW应该不是问题。参照过去10年全球风能20%左右的平均发展速度,这一目标可能提前5年就可以实现。

  虽然目前中国风电整机制造业问题颇多,但其主要是因为中国风电产业发展时间不久,而风电机组制造是一个技术与经验并重的领域,生产经验在风电机组制造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随着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和产业内部重组,坐拥未来如此庞大市场的中国风电整机制造业,必将迎来一个光明的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8 19: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疆企业“追风逐日” 引领全国新能源开发

新华网乌鲁木齐11月28日电(记者刘兵)如今,乘车经过王洛宾当年歌中赞美的新疆达坂城时,可以看到街道旁一排排整齐的太阳能路灯,城外密布“风车森林”。一批企业“追风逐日”,一座座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站正出现在新疆广袤的大地上,惠及千家万户。

地处我国西部的新疆日照长、风口多,随着全球能源供应趋紧,对天山南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风能和太阳能,企业投资开发的热情逐年高涨。仅2007年,新疆批准建设的风电场项目装机规模就达29万千瓦,相当于此前新疆所有风电装机的总容量。今年,在额尔齐斯河谷,华电集团、国电集团计划投资18亿元的2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正在建设中;在常年狂风肆虐的阿拉山口,总投资5.2亿元的国电集团一期20万千瓦风电工程11月中旬开工。而根据规划,2010年吐鲁番达坂城、哈密地区将建两个装机容量为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届时新疆风电装机占全区电力装机总规模的比例超过5%,至2020年有望实现风电规模外送,让更多人群受益于这一清洁能源。

太阳能开发同样如火如荼。据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介绍,经过3年努力,公司已在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建设了20多座太阳能电站,解决了1000多户沙漠居民的饮水和用电问题;在荷兰政府资助下,安装了3万多套户用光伏系统,使沙漠中48个无电乡告别了黑暗;利用清华大学技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皮山县安装了“太阳能沙漠绿洲生态系统”引水治沙。

根据自治区有关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规划,到2010年新疆将新建并网光伏电站装机容量8500千瓦,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1.5亿平方米推广太阳能温室、太阳能干燥、太阳能暖棚、太阳能育种1257.6万平方米,使太阳能技术在新疆农牧区广泛应用。

越来越多的新疆企业投身“追风逐日”,新能源开发的技术能力持续提升,并开始领跑全国。目前,新疆金风科技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制造商,占据国内风机设备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有多项技术具备了国际竞争力。今年4月,新疆特变电工集团投资16亿元,建设规模为1500吨的多晶硅联合新能源项目奠基,预计2009年底投产后将形成多晶硅原料-硅棒-硅片-太阳能系统集成产业链。新疆天富热电集团现已拥有我国首条年产1兆瓦非多晶硅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未来还将形成年产8兆瓦非多晶硅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生产线。

为汇聚技术和人才,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启动了风电产业园建设,打造“中国风谷”。金风科技丹麦LM、汇通能源等中外企业相继进驻产业园区,预计到2010年风电产业园产值将达100亿元。

风能、太阳能的开发使新疆具备了更大能量。据了解,拥有达坂城、额尔齐斯河谷等九大风区的新疆风能资源总储量达8.72亿千瓦,可开发利用面积15万平方公里,可装机容量总计8千万千瓦以上,占我国陆地风能资源总量的近四成;总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等沙漠阳光炽烈,利用其中20%的面积就可建造115亿千瓦的太阳能电站,年发电量相当于47亿吨标准煤。

[此帖子已被 ICE 在 2008-12-2 9:51:59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 09: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风电整机及零部件制造发展迅速

据中国风能协会最新统计,中国风电整机制造厂商目前已经达到67家,而2007年7月份这一数字为40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27家,民营23家,合资8家,外资9家。而生产叶片的厂家在国内已达50多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以Vestas、Gamesa、GEWind、Suzlon为代表的国际风电制造巨头目前纷纷在华投资建厂。由于这些制造商的技术较为先进,加之国际巨头的本土化市场策略对其削减产品成本的帮助,也加剧了中国市场的竞争。

目前如何使设备与整机融合已成为业界目前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刚刚结束的中国风能大会上,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对于零部件的供应仍然充满了担忧。“对于一些跨国公司来说,它在不断扩大产能,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零部件供应或者它的加工设备的供应需要一定的周期。这就加剧了零部件供应状况的恶化。”武钢表示。

产能与周期的不匹配造成了整体市场的捉襟见肘,华锐风电董事长韩俊良也表示:“谈到风机供应量的问题和主机供应的紧张,大概是全球所有的主机商和开发商面临的一个话题。”

对于中国而言,中国的风电整机商的发展特别是大型风电整机的发展就是近两三年的事情,并且从去年开始显得尤其热烈。“2007年全球风电投资中,有15%的资金投向中国市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

2007年我国风电行业吸引投资高达340亿元。市场份额并不大的风电,吸引的资金让其他行业有点黯然失色。

日前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08》显示,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内地及近海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为10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以及华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

340亿元并不全部是风电运营,还包括整机成本。在风电行业,零部件占风电整机成本的80%以上,未来风电零部件的市场需求也会快速增加。

因此,中银国际研究员韩玲也认为,国内风机零部件生产企业有了较快发展。发电机、齿轮箱、叶片等已经基本满足国内风电产业的需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生产叶片的厂家在国内已达50多家,竞争会很激烈。

“未来的集中点应该在主轴承以及齿轮箱和发电机的精密轴承,同时还包括控制系统和变流器,这些都是风机中的核心部件,但实际上,这些东西几乎全部是进口的。”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一位专家表示。

此前,在9月26日国家电网召开的“风电发展与并网会议”上,国家电网副总经理舒印彪表示:“要实现我国风电大规模接入电网和在更大范围的合理消纳,促进我国风电的快速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这被业内普遍理解为,国家电网的正式表态,预示着大规模的风电并网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现在提出这个问题,还可以想办法解决,目前的规模只有600万千瓦,而再过两年,机组安装的越来越多,那时候就比较麻烦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的一位专家表示。龙源电力集团一位负责人对于目前的现状也有些担忧。“现在企业都想把风电的规模做大,所以,发展的步伐很快。同时,项目所在地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对风电的开发速度提出了比较苛刻的要求,一般都是要求两年内并网发电。”该负责人表示,“但实际上,并网是电网公司的事情,不是地方政府所能左右的,地方政府只能左右装机的进程。”

国家电网相关负责人认为,要研究制定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输电方案、输送模式、输电规模、风电与火电、水电打捆外送的配比等,同时还包括各方面的风险评估,“否则,一旦并入主网,发生安全事故,将会影响到主网运行。”上述负责人表示。

国家电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白建华在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明,电网的输送能力是决定风电并网消纳规模的软约束。白建华表示,目前,我国大型风电场并网存在的技术障碍主要包括:一是风电接入地区电网输电能力有限;二是风电功率的波动对电压有较大影响;三是大规模的风电波动对电网调度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四是目前风电场尚无法实现灵活的无功、有功功率控制,对保证电网及风电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不利影响;五是目前大部分国内风电机组尚不具有无功电压控制、有功功率控制及低电压穿越能力。

国家电网的担忧近日得到了国家能源局的回应。国家能源局副局长赵小平在近日举行的“风电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表示,我国近年来在甘肃、江苏、内蒙古批准建设了一批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今后要继续加快风电发展,加强风电开发规划。赵小平同时表示,要加快电网建设,消除制约风电发展的瓶颈。要建立风电开发与并网的支持体系,做好统一标准、设备检测、市场认证等服务。

此前,财政部发布了《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首次对兆瓦级风电设备制造商给予现金补贴。与以往的补贴不同,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受到特别重视,此次的产业化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办法,将补助对象定为产业化研发成果得到市场认可的企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14: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风力发电产业的成功经验分析

就地域分布来说,这31个海上风电场,21个建在北海,10个建在波罗的海。而就距海岸线距离来说,有8个建在离海岸线12海里之内海域内,23个建在12海里之外的专属经济区(EEZ)内。德国已经批准在北海和东海建设6个大型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功率120万千瓦。2010年以前,德国将在北海BorkumWest地区距海岸100公里、水深30~40米的水域内安装208台单机标称功率50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功率104万千瓦,年发电能力35亿千瓦小时。根据2002年1月德国政府制定的一项发展风电长期计划,2010年,德国海上风力发电设备的总装机功率要达到300万千瓦,2030年达到2000~2500万千瓦。2025~2030年,海上风力发电量将占德国电力需求总量的15%,而风力发电量的总和将占德国电力需求总量的25%。

  德国地处北欧。海上风力发电的前景是那么诱人,以致有20个以上的德国公司和财团提出建议,建设总装机容量达6500万千瓦的巨型海上风力发电场。为了保护近海自然资源,这些公司和财团计划将海上风力发电场建在距海岸60公里、水深35米的水域。

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多年来,德国风机制造技术已逐渐趋于成熟,其风机制造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全球7家最具影响力的风机生产厂家中,德国的ENERCON公司和Nordex公司各占一席。ENERCON公司产品主要机型有:E-30(300KW)、E-40(400KW)、E-58(1000KW)、E-66(2000KW)和E-112(4500KW)。Nordex公司产品主要机型有:N50(800KW)、N60(1300KW)、S70(1500KW)、N90(2300KW)和N80(2500KW)。风电产业技术进步的成果使德国获益匪浅,其风电产业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

  1、大尺寸大功率风机的出现使风电生产成本大幅下降。最近,1000千瓦风机生产的风电的平均价格仅为4.1美分/kWh,15年内,风电价格降低了50%。因此现在各生产厂家竞相推出各种型号的兆瓦级风机,市场上商用风机的功率已达到2500KW和3600kW。ENERCON公司已研制成功转子直径112米、功率4500kW的新型大功率风机。5000kW供海上风力发电场使用的大型风机即将投入商业运行。

  风机大型化使每年新装风机的数量比以前少得多,但生产的电力却没有减少,而且占用土地面积变少了。由上世纪80年代末平均单机标称功率只有145kW,到2002年已达1400kW,2003年达1556kW,2004年达1696KW,逐年递升的趋势十分明显。随着新装风机单机标称功率的不断增大,风电生产成本将进一步下降。根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至2010年,当全球风机装机总功率达到1.975亿千瓦时,风电价格将降至3.03美分/kWh,2020年全球风机装机总功率达到12亿千瓦时,风电价格将进一步降至2.45美分/kWh。


2、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生产批量的增加,风机制造费用大幅下降,风电投资成本相应降低。1990年,当德国全国风机装机总功率为6万千瓦时,风机的平均售价为1260欧元/kW。2002年,当风机装机总功率为1170万千瓦时,风机平均售价降到了930欧元/kW。现在一台具有最新技术性能的风机的每千瓦投资费用仅为804欧元。国际能源机构预测,随着生产批量的不断扩大,2010年风机售价将降至644欧元/kW,2020年降至512欧元/kW。

  3、风机的大型化为风力资源相对贫乏的德国内陆州提供了加快风电发展速度的契机。这些州从一开始就选用大功率,风机装机功率已达205.3万千瓦,平均单机标称功率900kW。位于南德中等高度山脉区的萨尔州,风机装机功率达5.68万千瓦,平均单机标称功率1072kW。值得指出的是,负荷工作时间为900~1100小时的风能资源相对贫弱地区,研制生产了适合这些地区使用的低风速风机。由此可以看出,科技进步对促进风电产业发展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

  4、用新型大功率风机更换早期安装的接近经济使用寿命的小型风机,提高风电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德国政府通过延长风电补偿期限的办法,运用经济杠杆鼓励德国北部濒海的小功率风机持有者更换使用新型大功率风机,明显提高了沿海风能资源丰富地区的风能利用密度。同时,噪音污染也得到大幅度降低。而风电经营者则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

  5、风电行业的产业化稳步推进。德国有着全球最大的风机市场,2002年以前,德国共有46家生产企业,他们的产品主要供应德国国内市场的需要,一部分供出口。2002年德国风机生产企业经历了一次并购和联合的高潮后,只剩下12家在继续生产。2004年,这个行业的营业额达71亿欧元,从业人员6.16万人,分别比2003年增长32.4%和26.9%。

  6、大规模风电生产的环保效应逐渐显现。专家研究结果表明,每生产100万千瓦小时风电,平均可减排二氧化碳600吨。据此测算,在2001~2003年中,德国因其风电共减排二氧化碳4188万吨。2004年德国共生产风电299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070万吨。德国是1997年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的签字国,风电产量的逐年稳步增长,为德国完成“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温室气体指标,作出了重要贡献。(新能源网08,12,15)


英国:大步前进中的风力发电产业

英国的电力生产燃料消费结构以天然气,煤炭和核能为主,在电力燃料总消耗中的比例分别为39.9%,28.5%和25.6%,三者总和为94%,可再生能源电力(不包括水电,和工业废弃物发电)占1.9%。根据欧洲议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指导性目标,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英国一次能源消费的18%,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总电力的10%,2000年这两个数据分别是13%和2.8%,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比重届时将提高6倍。英国政府更是为本国风电发展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2010年风电的发展目标是占电力消耗的8%,事实上2000年风电占电力总消耗的0.5%,因此今后的15年将是英国风电的高速发展期。

  风力资源

  为了帮助风电企业选址,ERU根据风力数据和气流模型,绘制了英国的风力资源分布图。除此之外,ERU跟踪投资建成的风电场,将电厂投入运行后的实际风力资料与ERU预先评测的风力资源比较分析,不断改善ERU的风力资源勘测评估方法。英国的风力资源分布,苏格兰,英格兰的西南和北部,威尔士地区是风能资源密集的地带。

  风电现状

  2002年英国风电装机容量552MW,在欧洲国家中排名第六,位列德国(10900MW),西班牙(4079MW),丹麦(2899MW),意大利(755MW),荷兰(677MW)之后。相比而言,英国的风电发展在世界的地位与其经济实力和资源禀赋是不相称的。图4-13是英国1998~2004年每年的风电装机容量,与德国、丹麦的迅猛发展相比,英国的风电发展相对缓慢。英国政府在2002年制定了《新可再生能源公约》并且作出征收气候变化税的规定,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2004年预计新增装机容量超过300MW。表4-3中列出了英国国内所有的并网风场的详细数据资料。

  促进政策

  《新可再生能源公约》

  2000年2月英国政府废止了化石燃料公约,制定了《新可再生能源公约》,作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措施。公约自2002年4月1日开始实施,有效期25年,至2027年结束。公约要求电力配售商必须购买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电力,2010年该比例为10%。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将获得可再生能源证书,证书可在国内的交易市场自由交易。如果企业不能完成规定时间内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购买义务,可以购买证书履行义务,证书价格为4.8分/kW•h(欧元)。对于不能履行公约义务的电力配售企业,处以罚款,罚款额度由政府根据当年的零售电价确定。

  气候变化税

  为了鼓励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英国政府决定对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燃料征收气候变化税,该政策自2000年6月28日开始实施,至2010年结束。气候变化税的征收范围包括常规电力、煤炭、天然气、液化石油气。2001年,常规电力的税收强度为0.63分/kW•h(欧元),可再生电力企业获得气候变化税免除证书,享受免除气候变化税收的优惠,提高了与常规能源电力的竞争力。[来源:世界风力发电网信息中心]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8-12-15 14:40:11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14: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际能源专家“把脉”中国可再生能源走向

“我们对可再生资源产业的持续茁壮发展充满信心。因为,比起短期的金融危机,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更大的问题。”,英国诺顿罗氏律师事务所能源项目的资深人士Tom Luckock日前在接受本社独家采访时指出。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第三大能源进口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在为中国能源前景“把脉”时,Tom Luckock表示:可再生能源产业拓展,碳捕获和储存以及相关制造技术的输出,是中国能源发展中的三个关键环节。

  他认为,中国的风能和生物能发展已相当迅猛。然而,中国这方面的税收盈利却比欧美低很多,很多项目都是非赢利性的,外商投资为数寥寥。他冀望未来该领域取消或放宽对外商限制时,会受到更多的外资关注。此外,他提到,太阳能的开发在中国有望得到较快发展, 并作为风能和生物能的补充。

  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可将原本会被排放到大气中百分之九十的二氧化碳安全地捕获并埋存于地下,被认为具有减排温室气体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巨大潜力。Tom Luckock认为,中国的能源结构在较长期内仍将以燃煤发电为主,这为研发该技术提供了很大市场。问题在于此项技术成本能否充分降低从而引发其商业价值。他表示,尽管如此,诺顿罗氏已经在中国和其他地方看到碳捕获封存示范项目的开展。

  Tom Luckock指出,欧洲市场目前被少数风轮机生产商所支配,对于中国厂商而言有很多进入的机会。但是,由于在欧洲没有生产记录,中国制造商不可避免会面对很多困难。Tom Luckock认为,中国制造完全具备进入欧洲市场的实力。假以时日,譬如通过示范工程的展示,中国制造商必然能打进欧洲和美国市场,并带去更多市场需要的挑战。

  就诺顿罗氏将在能源方面为中国贡献出一些怎样的服务,Tom表示,我们能为中国的项目建设带来国际上最好的业务专业技术;对于中国制造商,我们能够鉴别他们是否有机会进入欧洲,并担当“桥梁”;我们目前正着眼于我们项目发展委托人和中国一些大型生产商的接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5 10: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晏志勇:对我国水电发展的思考

  能源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水电是世界公认的目前最具备规模发展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也是我国相对并不丰富的能源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水电发展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电也以令世人瞩目的速度发展,从2004年起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就持续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水电目前面临了一些问题,使其发展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局面。因此,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有关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水电资源及其战略地位

  一、资源概况

  我国的水电资源丰富,总量居世界第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2005年发布的全国水力资源复查结果,我国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年电量6.08万亿千瓦时,理论蕴藏量装机6.94亿千瓦(按平均功率计);技术可开发装机5.42亿千瓦,技术可开发年电量2.47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装机4.02亿千瓦,经济可开发年电量1.75万亿千瓦时。
  我国的水电资源具有区域分布不均并富集于数条大江大河、江河的径流在季节分配上极不均衡的特点。
  在区域分布上,我国的东部地区(13个省、市)拥有的水电资源占全国总量的8%,中部地区(6个省)占11%,而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高达81%,并且在西部地区的金沙江干流中下游、澜沧江干流云南段、雅砻江干流中下游、大渡河干流、怒江干流中下游、黄河干流上游及中游北干流、南盘江红水河干流、乌江干流就富集了经济可开发容量2.05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51%,易于开发建设大型水电能源基地。这样的水电资源区域分布,加之东部地区其他能源资源短缺,决定了我国的水电开发需要按“西电东送”的格局进行。
  我国因受季风气候影响,江河的径流各季节分配极不均衡,汛期半年的水量占全年70%~80%,而枯期半年仅占全年20%~30%,导致汛期洪水频发、枯期水又难以满足需要,使得水电汛期出力大、枯期出力小。这就需要新建水库,通过水库的调节,一方面提高水电的发电质量,另一方面进行防洪、提高枯期供水和灌溉能力、改善航运条件。

  二、战略地位

我国的常规能源资源由煤炭、水电、石油、天然气组成。根据有关资料,到2007年年底,我国常规能源资源剩余探明储量为:煤炭1145亿吨,石油21亿吨,天然气1.88亿立方米,水电(按经济可开发量、使用100年计)175亿千瓦时。折合成标准煤分别为817.87亿吨、30亿吨、25亿吨、581亿吨(水电按2007年全火电平均发电标准煤耗折算)。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常规能源资源是以煤炭资源为主、水电资源丰富仅次于煤炭居第二位,而石油和天然气相对较少、分别仅占2.1%和1.7%。因此,水电资源是我国常规能源资源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2007年的常规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煤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7.7%和70.4%,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一方面是我国的能源资源结构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环境压力,特别是应对气候变暖的压力十分巨大。然而,到2007年年底,我国丰富的水电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按技术可开发量计算为27.3%、按经济可开发量计算为36.9%,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平均为60%以上,美国、日本、法国、挪威、瑞士等国均在80%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而我国人均化石能源资源仅为世界人均的3/4。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但不开发利用,它就随着江河之水流失。因此。尽早大力开发利用水电,在我们这样人口众多、化石能源资源相对较少、处于快速发展、环境资源压力较大的国家实现能源可持续供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无法替代的选择。 我国的电力生产主要依靠燃煤发电,2007年全国发电量为32644亿千瓦时,其中燃煤发电为27207亿千瓦时、占83.3%,水电为4714亿千瓦时、占14.4%。如果不利用水电,主要或只能用燃煤发电替代,那么就得多消耗煤炭1.57亿吨(为当年全国煤炭生产总量的6.2%),多排放二氧化碳2.69亿吨。因此,水电对我国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应对气候变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随着水电的发展,修建的水库为我国的防洪、灌溉、供水、航运等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水电发展概况及其发展规划

  一、发展概况

  我国的水电发展起步于上个世纪初,在外国技术人员的帮助下,1912年在云南建成了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装机容量仅为480千瓦。之后的几十年,由于旧中国的贫穷落后,我国的水电几乎没有得到什么进展,到1949年,包括由日本人为了进一步掠夺我国而建设,但未建完且留有众多质量隐患的丰满水电站在内,全国的水电装机容量仅为16.3万千瓦,水平十分低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水电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建国初期,水电建设者在旧中国一无技术能力、二无施工能力、三无制造能力的基础上,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建设成功了我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之后,虽然也经历了不少的曲折,我国的水电仍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到1978年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了1728万千瓦。
  我国于1978年年底实行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水电发展先后较好地解决了技术、资金、市场和体制等制约问题,以超过每10年翻一番的速度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到2007年底全国水电装机达到14823万千瓦。从2004年起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就一直居世界第一。在这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水电建设者通过不懈的努力,认真吸取世界水电建设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并结合工程实践不断地开展科技攻关,成功地解决了水电工程的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在高坝工程技术、泄洪消能技术、地下工程技术、高边坡工程技术、现代施工技术、大型机组制造安装技术、水电站运行管理技术、远距离大容量超高压输电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突破,建成和正在建设一批大型和世界级特大型水电站,使我国水电发展的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在不少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改革开放30年来,在水电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越来越高度重视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和移民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政策,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解决水电开发产生的负面影响和移民存在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水电的发展目标为:2010年装机容量达到1.9亿千瓦,2020年装机容量达到3亿千瓦。按照这一规划目标,包括今年在内13年需新增加1.52亿千瓦,平均每年需新增加约1200万千瓦。应该说,继续按照规划通过重点开发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黄河上游和怒江的水电资源,这个规划目标是完全能实现的。

  水电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分析

  我国的水电经过了近30年的快速发展,但目前却突然处于几乎是原地踏步的局面,今年已到年末,国家仍未核准一个大中型常规水电站开工建设。为了对应当前的世界金融风暴,国家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拉动内需保发展,虽然水电站建设的产业链很长,对拉动内需作用很大,但却不在之列。这是为什么?据说是因为环保、移民、地震等问题原因。我认为,环保、移民、地震是水电发展面临的问题,但不应该成为制约。
  ??关于环保。水电在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的确也造成一定的局部环境影响问题。正如人类的任何一个活动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天下无免费之餐”。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如何权衡。正确的认识必须源于准确、全面的信息,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有正确的权衡和正确的决策。
  准确、全面的信息只能来源于科学的分析、评价。目前,从对水电发展的环境影响的分析与评价存在一些偏颇:一方面是少利用1千瓦时水电,就需多燃烧约0.5千克的煤炭、多产生0.8千克的二氧化碳;少1立方米的水库库容,就会少1立方米的防洪库容或少1立方米的枯水期供水能力,这些都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非常清楚;另一方面是水电开发对鱼类、物种和当地文化等产生一定的影响是存在的,但是这些影响究竟会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什么后果却连专业人士都还不得而知。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迁,已有的物种(包括鱼类)在消失、新的物种在产生,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在历史的长河里,人类的文化也遵循着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在发展。不是任何自然的、原始的都必须保护,因为保护也是要付出代价。怒江因环保的争论一放就是5年,如何评价因此而付出的经济社会包括环境的代价。因此,不能简单地因水电开发可能要对鱼类、物种和当地文化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就制约水电发展。
  近年来,水电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引起了广泛的议论,并已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决策。环境问题容易引起社会公众关注,容易引人遐想,因此,社会公众所拥有信息的准确、全面至关重要。这场持久并影响到政府决策的议论是由一些媒体和一些NGO组织引起的,想一想,在此之前和在此期间,我们的社会公众有多少了解我国的能源状况和发展面临的压力,有多少了解水电在我国能源的地位和在经济社会环境中发挥的作用,有多少了解三峡除发电之外还具有更为重要防洪作用和显著的航运效益,有多少了解我国一直在为解决好水电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有多少了解西部深山峡谷地区的环境社会经济的实情,有多少了解世界水电发展的真实情况。正是因为信息的不准确、不全面,才会出现这年重庆干旱是三峡工程对降雨的影响作用所致、次年重庆洪水也是三峡工程对降雨的影响作用所致这样玩笑式的推论,才会出现一些原本反对开发怒江的人到
了怒江看了之后就改变了看法的现象。应该把准确、全面的信息告诉大家,才可能形成科学的议论,进而达到科学的共识。
  应该说,过去我国在水电开发中确实存在一些对其环境影响不重视的问题。但是,近20多年来,国家和水电开发者都越来越重视水电的环境保护,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解决环境影响问题并取得了实效。二滩、公伯峡等水电站近两年先后被评选为“环境友好型工程”就是实证。我想,水电开发的环境保护还会做的更好,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大力开发水电,统筹兼顾的环境保护应该是促进而不是制约水电开发。
  ??关于移民。水电站建设不可避免要占用(淹没)一些土地并要移民,但因集中而使得其移民较其他工程难。首先应该指出,水电站占用(淹没)土地不像其他工程只是单一的占用土地,而具有水库的水电站在占用(淹没)土地后,因其水库的调节作用可改善下游耕地的灌溉而提高其质量,再因其水库的防洪作用而能保护下游的土地和城镇、设施等,这一就土地而言就有的投入产出功效在各种评价中往往都被忽略,或没被人认知。 的确,我国的水电工程移民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不少工程时有移民事件发生,让人望而生畏。近年来,为做好移民安置,投资成倍增加(水电工程移民投资与其他工程比已够高了),措施不断加强,为什么问题还是越来越严重?问题的根本究竟在哪里,众说纷纭,不得其解,最后只能怪“都是水电惹的祸”。如果是水电开发企业的原因,这好办,制定法规,企业只能照办。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好移民问题,关键在于法规进一步建立健全和政府工作进一步到位。具体需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以“移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为目标,切实编制并实施好移民规划;正确处理好移民、水电企业、地方发展的利益关系;尽快建立移民、水电企业、水电所在地区、水电受益地区之间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我想,我国有非常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一定能够解决好移民问题。
  ??关于地震。“5.12”汶川特大地震,震区的水电工程经受住了举世罕见的强震考验,包括距震中很近的紫坪铺面板堆石坝(坝高156米)和沙牌混凝土拱坝(坝高131米)。虽然,震区水电工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震损,主要的破坏是变电、输电架构和送出线路的倒塌、送电中断;机电设备、仪表、通讯、备用电源的损坏;其次是边坡崩塌,交通中断;泄洪设施的闸门、启闭机或结构的破坏,导致不能正常启闭泄洪;引水系统的露天部分,如进水口塔架、压水管道也有个别淹埋、损毁情况,可是没有一座水电站因其受到震损而产生次生灾害,一些电站震后很快就恢复了发电。证明了我国水电工程建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应该做的就是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我们水电建设的技术水平,把我国水电工程的防震抗震能力提得更高,使工程更加安全可靠。因此,我认为,地震问题不应该成为水电发展的制约问题。

  促进水电科学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是从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层面上研究水电开发问题,明确水电在我国能源的地位,即水电需不需要开发,需要怎样开发。有关部门应该将水电的环境影响问题纳入国家整个经济、社会、环境整体系统研究,以保证按“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进行科学评价,避免片面。及时将有关信息准确、全面地告之公众,以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二是进一步转变水电发展的观念。首先是水电开发的规划设计应从根本上有“充分开发利用”转变为“合理开发利用”,对于经综合论证应保护或不能淹没的河段应放弃开发。其次是在工程规模确定、枢纽方案选择、施工及建设工期安排等方面不能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应充分考虑尽量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移民搬迁和保证移民安置所需要的必要时间。最后是电站运行期不能单纯追求发电效益最大,应该充分考虑尽量避免或减少电站运行对下游的不利影响,考虑水库和水的综合利用。
  三是进一步研究明确水电开发程序,以规范开发行为,真正实现有序开发,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
  四是进一步系统研究移民和环保存在的问题,完善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明确各方责任和工作机制,以保证做好移民安置和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移民安置,必须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贯彻始终。
  五是尽快理顺电价,实现国家早已提出的同网同质同价。当前,全国水电平均上网电价与燃煤火电相比约0.1元/千瓦时,实为不合理,应该实现同网同质同价,将水电增加的收入有效用于进一步做好移民安置、环境保护和促进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按2007年全国水电发电量和燃煤火电平均上网电价计,水电可增加收入470亿元,对全国总的平均电价影响仅为为0.014元/千瓦时。
  六是水电资源是国家所有,是否实行有偿使用应由国家统一研究决定。水电资源是我国多种重要资源之一,并分布在全国各地,资源是否征收有偿使用费应该从国家层面根据国家发展战略、资源的珍稀程度和使用价值来系统研究确定。如果由某一个地区来确定对某一种资源征收使用费,容易引起全国各地区、各种资源的平衡问题,也会影响国家对资源合理开发的掌控。如果征收水电有偿使用费也是用于做好移民安置、环境保护和促进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此方法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加之政府确定的征收费用本也应反映为资源开发成本并最终体现在产品的价格,那么,在征收资源有偿使用费涉及的众多问题未能系统解决之前,应先利用存在的电价空间,以通过实现同网同质同价方式来反映水电开发为进一步承担好移民安置、环境保护和促进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应增加支付的成本,并将增加的水电收入指定好用途为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 14: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电产业快速发展服务体系待完善

“风电已处于由小规模补充能源向大规模主要能源转变的重要发展阶段。”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开幕式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指出。   据介绍,到今年年底,国内的风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万兆瓦,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风电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尽管国内的风电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但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史立山表示,“必须要充分认识风电在能源战略中的重要作用,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共同推动风电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发展,使风电能够尽快融入到现代能源体系之中。”
  累计装机欲破1万兆瓦
  近年来,全球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突出,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日趋明显,风电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目前全球的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10万兆瓦,风电已成为世界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风电市场的强劲拉动下,风电装机容量迅速增加,单机容量不断扩大,风电安全性和可靠性明显提高,投资风电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
  “在经历了十多年的缓慢增长之后,我国风电建设从2005年开始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全国人大环资委前主任委员毛如柏表示,“经过短短两年时间,风电装机在我国电力装机总量中的比重,已经从2005年以前的不到千分之一增长到2007年的0.8%。我国也成为了仅次于美国、西班牙等风电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甘肃、内蒙古、上海等几个大规模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战略的实施,风电在我国能源和电力供应中必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了解,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连续两年翻番。2006年我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600兆瓦,比2005年增长了105%;2007年累计装机容量比上年增长了127%,达到5906兆瓦,提前三年实现了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到2010年风电装机达到5000兆瓦的目标。
  “今年国内的风电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上半年新增装机容量初步统计已超过2000兆瓦,预计下半年还能增加2000兆瓦左右。”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贺德馨介绍,到今年年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万兆瓦。
  “过去的五年,中国的风能发展令世界瞩目。”全球风能理事会秘书长苏思樵认为,按照这个速度,中国的风电装机总量很快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制造业百舸争流
  《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内的风电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风电建设从2005年开始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并以其最接近商业化、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从补充能源向战略替代能源的方向发展。
  “在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和市场拉动下,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势头。”毛如柏表示,“2004年以前我国仅有6家整机制造企业,而2004年以后国内制造领域的大型重机企业纷纷涉足风电机组研制。与此同时,维斯塔斯等一批国外风电机制造企业也积极在中国设厂。”
  据了解,通过技术引入、联合开发以及自主开发等多种路线,目前我国750千瓦、1.5兆瓦风电机组已实现了规模化生产,2兆瓦风电机组也开始了小批量生产。2007年我国内资企业的风电机组占当年新增市场容量的55.9%,累计市场占有率已达45%。其中,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已进入世界十大风电设备制造商之列。
  “2008年以来,我国又有多家风电机组制造企业首次推出样机,部分企业开始小批量生产。预计到今年年底,国内推出产品及批量投产的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将超过20家。”贺德馨表示。
  随着整机制造的迅速发展,国内也涌现了一批风电零部件制造企业。目前,除了电控系统、风电主轴和齿轮箱主轴仍需进口外,风电齿轮箱、叶片、发电机已基本能满足当前整机制造的需求。
  服务体系待完善
  虽然国内的风电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面临着电网建设滞后、机组可利用率不高、配套体系不完善等矛盾和问题。
  “我国风能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大型兆瓦级风电机组的总体设计技术和重要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还没有掌握。”毛如柏表示,近年来在风电整机生产能力急速扩张的同时,产品质量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此外,目前我国风电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包括国家级的风电技术中心、国家试验风电场、国家风电机组公共试验平台、国家风电设备检测认证中心等。同时,“我国也没有建立国家级的风电技术研发平台,缺乏持续深入的基础研究,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体系等。”
  对此,史立山也表示,我国风电发展也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电网建设和电力系统管理的问题。“随着风电规模在电力系统中的比重不断加大,风电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将对电网和电力系统带来很大影响。”史立山指出,“这需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个是电力系统的优化配置,包括电源的结构和电网的结构;另一个是风电机组的实用性问题,要能够抵抗电力系统运行中更大的波动。”

史立山表示,我国将更加高度重视风电的发展,以建设大型风电为依托,将通过建设风电厂来完善风电设备的市场规则,并将组织专门的工作机构分析整理目前风电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同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和措施,进一步加强适应大规模风电发展的电网建设工作,加快研究和建立适应大规模风电发展需要的风电预报电力调度管理技术和制度,促进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15: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军风力发电的好时机?

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全球,在这种背景下,风能作为实体经济中的朝阳产业,正在成为金融投资界关注的沃土,它在中国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它的发展前景又将如何?

 10月,世界经济论坛在2008年天津达沃斯论坛上发布了《全球增长面临风险》的报告,指出按照目前的预测,易开采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到2015将无法满足需求。因此,世界各国必须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加可替代能源的使用,除此以外别无选择。

  风能作为最具有商业投资价值的清洁能源,更是受到世人关注,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能源,全世界的总量约为1300亿千瓦,而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和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分析,其中可利用的风能资源约为200亿千瓦,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

  潜力巨大

  中国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陆上风力资源有2.5亿千瓦,海上风力资源有7.5亿千瓦,合计风能达10亿千瓦。另外,中国在10米高度的风能保有总量是32亿千瓦,其中陆地50米高度实际可开发的风能总量为8亿千瓦,近海50米高度实际可开发的风能总量约为1.5亿千瓦。

  它们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国的北部、西北和东北的草原、戈壁滩以及东部、东南部的沿海地带和岛屿上,这些地区冬春季节风速高,雨水少;夏季风速小,降雨多,风能和水能具有非常好的季节补偿。另外在中国内陆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有些地区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适合发展风电,比如江西省鄱阳湖地区以及湖北省通山地区。

  除了风能总量丰富以外,风能还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的自然能源,它可以长久地保障能源安全,最关键的是目前风电提供的电价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比较稳定,不受化石燃料价格波动的影响。

  据业内人士介绍,按照目前国内风电项目平均投资成本计算,每千瓦风电投资大概在1万元左右。以酒泉风力发电厂为例,酒泉建设1000万千瓦风电项目的总投资将达1000亿元,按照酒泉市风电机组满负荷发电2300小时计算,1000万千瓦装机年发电量达230亿度,相当于每年节约煤炭920万吨,每年减少粉尘排放69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2000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9700吨,所以说,风能是最环保和清洁的电力能源。

  风电发展到现阶段,其高性价比的特点正逐渐显现,形成了与煤电、水电的竞争优势,而它的优势在于:能力每增加一倍,成本就下降15%。近几年世界风电增长一直保持在30%以上,随着中国风电装机的国产化和发电的规模化,风电成本可望再降,这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另外,与光伏发电相比,风力发电的优势更加明显。

  就目前中国发展清洁能源的情况看,风能发电同样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在前段时间,由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导完成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有能力在2020年实现40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将达到800亿千瓦时,可满足8000万人的用电需求,同时每年可减少48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该报告预测,如果上述目标能实现,那么到2020年之后,风电将超过核电,成为中国第三大电力。

  发展迅猛

  据了解,风电行业的真正发展始于1973年石油危机,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示范风电场,成为电网新电源。丹麦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风力发电的国家,虽然只有500多万人口,却是世界风能发电大国和发电风轮生产大国,世界10大风轮生产厂家有5家在丹麦,世界60%以上的风轮制造厂都在使用丹麦的技术,是个名副其实的“风车大国”。

  截至2008年3月,世界风力发电总量居前3位的分别是德国、美国、西班牙,德国在风能发电能力方面保持世界领先,占全球总能力的近24%,美国拥有风能总能力已达16818MW,仅次于德国,西班牙在2007年新增能力称冠欧洲,现总能力为15145MW,位居世界第三位,亚洲国家目前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接近700万千瓦,其中印度为440万千瓦,排名在德国、美国和西班牙之后,位居第四。

  以风力发电的老大德国为例,凡是自然条件合适、周边环境允许的陆地几乎都竖起了风力发电机,随着风能利用的规模日渐扩大,德国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技术及规模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德国的风力发电设备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与风力发电相关的行业提供了4万个就业岗位。

  在风能利用方面,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风力发电设备,全球三分之一的风力发电机在德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高达12800兆瓦,年发电量达230亿度,足以满足750万个家庭的电力需求。

  中国风力发电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集中在沿海和新疆、内蒙古风能带。1986~1994年试点,1994年新疆达坂城2号风场首次突破装机10MW(当年全国装机25MW),4年后,全国装机223MW,增长9倍,占全球风力发电装机的2.3%。中国正在成为世界风力发电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名列世界发电总量的第五位。

  另外,中国还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颁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开展大型风电项目特许权招标、出台风电优惠价格政策等措施,中国的风电事业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海上风力发电作为风电发展的一种模式,同样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未来30年内,海上风力将会得到大力发展,中国计划在距离海岸大约30英里的地方大规模建造水上风力发电站,这些发电站可能建在巨大的浮体上,也可能深入水下120英尺建在大陆架上。鉴于海面上风力通常比地面上大,因此海上风力发电更具有发展前景。未来20年内海上风力发电量将能够达到750亿瓦,几乎达到中国所有发电站装机容量的70%。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表示,下一步要加快百万千瓦风电厂的建设,带动风电设备研发制造产业的发展,尽快形成每年1000万千瓦的自主装备能力。同时,重点建设甘肃河西走廊、苏北沿海和内蒙古3个1000万千瓦级的大风场,打造“风电三峡工程”。他说,按当前的发展速度,预计今年风力发电装机可以达到1000万千瓦,2010年有望达到2000万千瓦,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风力发电国家。

  目前国内涉及风力项目的上市公司多达数十家,其中金山股份(600396)在辽宁康平和彰武风力发电,粤电力A( 000539)在广东石牌山以及湛江的风力发电,鲁能泰山(000720)合资组建莱州鲁能风力发电公司;与此相关的经营风力发电设备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金风科技(002202)

,国内最大的风电机组设备制造企业;华仪电气(600290),已掌握风力发电设备中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长城电工(600192),是中国风力发电设备制造行业的领头企业。

  根据“十一五”规划,中国计划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900万千瓦,到2010年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这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的基础上调高了一倍。“国家在规划中将风电的发展目标翻了一番,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近年来风电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中国风电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兴奋地说,“从‘十一五’规划中可以看出,国家对风电支持力度很大,发展前景极好。”

  面临黄金发展期

  风力发电发展的最终方向是进入商业化,问题是如何妥善解决与商业化相关的因素。当前,风力发电商业化的突出问题是单位造价偏高(国内“双加”工程9800~10500元/千瓦),风资源特点决定设备年利用小时仅 2500~3400 h,再加上其他原因,使上网电价偏高。

  以美国为例,美国风电场建设可以做到每千瓦造价1000美元,上网电价5美分。荷兰、丹麦每千瓦造价1000~1200美元,上网电价5.5美分。中国目前每千瓦造价大体是1200美元,可上网电价高达12美分。分析其中的原因,工程费用太高,国家对于企业融资以及税收方面优惠政策较少,企业对于投资收益率分配不太合理是主要的几个方面。

  在工程费用中,机组的成本就占到总费用的一半还多,而目前中国风电机组设备却以引进国外设备为主,这大大制约了风力发电在中国的商业化道路。

  因为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是很难的,“当初波音公司也想进入风电机组制造领域,但技术不过关,最后还是放弃了,可以说研制兆瓦级风电机组难度并不亚于制造飞机。”华锐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位内部人士说。由于国内风电设备对国外核心技术的依赖,不仅需要支付一大笔技术使用费,造成企业利润下降,而且兆瓦级容量风电机组的很多零配件难以自产。

  作为一名业内人士,龙源电力集团公司总经理谢长军认为,国内风电设备厂商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企业间技术产品成熟度和产业化进程差别较大,核心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仍然相对较低。而且,随着国产机组运行时间增长,由经验不足带来的质量问题也开始出现,如因设计缺陷导致的齿轮箱齿断裂、因材料中含氢量过高导致的主轴断裂等。

  “目前中国风电设备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被国外厂商占有,中国风电产业依赖国外技术,尤其是一些核心设备只能依靠进口,实现风电设备的国产化已成当务之急。”中国风电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说,“另外,风电技术人才严重紧缺,引进技术快速形成产能后的售后维护问题也相当严峻。”

  而对于风电机组设备制造企业来说,要想实现盈利就必须实现量产。据湘电股份相关人士讲,公司生产的2兆瓦风电机组,产量要达到140~150台左右才能实现盈亏平衡。根据金风科技披露的数据,有分析师预测金风科技1.5兆瓦风电机组的毛利率在21.66%。不过目前业内人士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正在积极准备相关的对应措施。

  最新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年度报告》指出,中国将大幅度提高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在整个能源消费中的比例:2020年新能源装机达到1.2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12%;2050年新能源装机占比30%以上。风力发电届时成为第二大主力发电电源,形成3.5亿千瓦的装机能力。

  根据这一新规划,未来十五年乃至五十年都是风力发电的黄金发展时期,对于投资者来说,现在正是将风电投资进行到底的时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10: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各主要风电公司纷纷抢滩内蒙古

随着风能利用的有效推广和风电产业的迅猛发展,近几年来,国内各主要风电公司抢滩内蒙古。

  眼下虽是寒冬时节,但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龙源20万千瓦风电项目工地上热火朝天。目前,国电龙源集团公司已在这里吊装了上百台风机,年底有望并网发电80台机组。

  达茂旗是国内风能开发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丰富的风能资源吸引了华能新能源、华电、国电龙源、中电投、京能、蒙能、中国风电等多家大型电力企业前来投资建设风电项目。

  据悉,内蒙古自治区风能可利用面积占占全国的40%。1996年开工建设的乌兰察布市辉腾锡勒风力发电场,是内蒙古最早的大型风电项目之一。今年前11个月,这里新开工风电总装机容量达26万千瓦,其中投资单位包括华能、华电、京能等大型企业。

  今年以来,内蒙古赤峰市新建投产风电项目的总装机容量已达50万千瓦,成为全国第一个地市级百万千瓦风电基地;锡林郭勒盟开工风电项目19个,总装机容量148万千瓦,预计年底累计投产装机容量达到85万千瓦以上;巴彦淖尔市累计核准20个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25万千瓦,预计年底累计投产装机容量达到60万千瓦。国电龙源、鲁能、中电投、国电电力等30家知名电力企业均参与投资建设。


风电巨头维斯塔斯:对中国市场很有信心

“中国是我们投入最多的市场。”维斯塔斯中国总裁安信诚日前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几年中国将会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风电市场,我们对中国市场很有信心,将与中国市场一起成长。”

作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制造商,维斯塔斯于1986年为中国第一个风电场提供了风机,并由此进军中国风能行业。截至2008年,维斯塔斯已在中国13个省安装了1749台风机,可提供1643兆瓦的发电量。

1999年维斯塔斯中国在北京成立。2005年该企业在上海成立了采购办事处,随后又在天津建立了叶片厂、机舱厂、发电机厂等,目前尚有机械厂、控制系统厂等在建设中。

“我们一直致力于在中国发展业务,目前已进入了第三阶段的投资。”安信诚告诉记者,包括正在呼和浩特和徐州建设的生产区和铸造厂。据他介绍,呼和浩特的生产基地预计明年投产,“这个基地将会生产850千瓦的机型。投产后,每年可以生产1000台850千瓦的风机。”

“除了投资建厂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安信诚强调,“2009年维斯塔斯将需要1200多名新员工,我们在人力资源培育方面也做了很多投资,不断地提高本土人员研发、销售、服务等方面的能力。”

提及国内迅猛发展的风电制造企业,安信诚更倾向于称呼他们“同仁”而非“竞争对手”。“这种竞争是良好的,因为只有竞争才可能确保风机的质量和可靠性,同时把能源成本降到最低。”安信诚表示,作为全球领先的制造商,维斯塔斯承诺与中国同仁分享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据介绍,维斯塔斯拥有全球23%的市场份额,已在世界五大洲63个国家安装了35500多台风机,平均每4小时安装一台。公司每天都实时检测23500多台风机,拥有全球最大的风能数据库,在经验、技术、项目管理、供应链及海上风电等方面都具有优势。

安信诚告诉记者,今年早些时候,一个中国供应商凭借卓越的业绩和优良的产品质量,获得了维斯塔斯全球最佳供应商的荣誉,“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正不断地帮助中国零部件供应商提高到国际水准。”

据了解,维斯塔斯正努力在中国打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为天津、徐州和呼和浩特等几家工厂的风机制造提供全力支持。同时公司也不断提高在中国的采购能力,目前风机本地化率已达到80%以上,而其目标是100%。

“我想给中国的风能行业提一个建议,”安信诚表示,“必须要建立一个包括安全标准、质量标准等在内的生产标准。它不只针对国内制造商,也要包括国外制造商。如果中国的风电行业有了统一的标准,我相信这个行业可以更加稳定成熟,走向良性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11-1 11:33 , Processed in 0.02487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