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国内有人读了巴老新传,开始发表读后感了。巴老的儿时品行不端的叛逆少年形象显然成为了一个卖点,但他却忘了提提书中同样涉及到的巴老生意上亲密伙伴查理?芒格,而后者比前者更骄傲,其行为似有过之而无不及 - "Warrn had borne the indignities of childhood with only brief rebellion before learning to hide his misery and adopt artful strategies to cope. Too pround to submit, Charlie suffered through the woes of youth by employing his talent for wounding sarcasm......"。不管怎样,有人写了,总是值得一读的:
巴菲特 从不良少年到股神 发布时间: 2009年01月07日 13:37 来源:《投资有道》 文:顾冰 设计:黄萍丽 今天的巴菲特名满全球,其上镜形象慈祥和蔼、循循善诱,而其捐出自己财富的85%的行为,也奠定其史上最慷慨的慈善家形象。似乎很难想象,在几十年前,股神却曾是个爱钱如命、锱铢必较、个性叛逆的不良少年。 尽管贵为世界首富,巴菲特身上总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他几乎是世界上最后一位商界偶像,乃至“奥马哈先知”。巴菲特的成就,全靠在市场上进行低风险的投资,但他获得的报酬却远高于市场的平均报酬率。过去30年来,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NYSE:BRK.A)股票的投资报酬率平均每年超过20%,每股市值从13美元上升到12月19日的9.78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昂贵的股票。“股神”美誉,堪称实至名归。 但我们又真正了解巴菲特多少呢? 巴菲特爱秀,每年都会召开嘉年华式的股东大会,像个大明星般闪亮登场;但他本质上又是个害羞的人,不擅言词,没有自信;他也是非常感性的人,对家人和朋友非常忠实;但在生意场上,他又会硬心肠、很冷酷,很会杀价,甚至连他的姐姐破产,他都拒绝伸出援手。 纵观巴菲特所做的一切投资行为,几乎是一般人都可以模仿得来的。但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那与众不同的心性特质。 股神的前身 今天的巴菲特名满全球,其上镜形象慈祥和蔼、循循善诱,而其捐出自己财富的85%的行为,也奠定其史上最慷慨的慈善家形象。似乎很难想象,在几十年前,股神却曾是个爱钱如命、锱铢必较、个性叛逆的不良少年。“巴菲特如果望着北斗七星,他看见的会是一个钱的符号,”《滚雪球》作者艾丽斯.施洛德(Alice Schroeder)曾这样打趣地说。 因为喜欢赚钱,巴菲特自六岁那年便开始兜售口香糖、可乐,他便不断发掘各种可能赚钱的工作来累积财富。 但在读书期间,会赚钱乃至“抠门”并不能赢得同学的尊敬。巴菲特体育成绩欠佳,除了在数学课上可展现其对数字的出众才华外,内向的巴菲特始终找不到一个证实自己的好方法。而在其12岁那年冬天,巴菲特举家迁往华盛顿特区。离开从小长大的故乡,害羞、内向的巴菲特,遇到了大麻烦。加上正逢青春期的叛逆,巴菲特开始以各种极端的方法来证实自己。 《滚雪球》中,巴菲特曾这样形容自己:“我没了旧朋友,又交不到新朋友,……我运动神经不太发达,没有融入团体的门票。”他虽然参加了棒球队和足球队,但因为他戴眼镜,又不喜欢野蛮的碰撞,所以混得不怎么样。于是巴菲特的成绩从刚开始时的B和C,逐渐变成了“满江红”,唯一特别的是打字课成绩很高。 到了中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巴菲特甚至和同学开始偷东西。他们会到城里的席尔斯百货(Sears),“我们就明目张胆的在那里偷了起来,会偷我们完全不需要的东西,”巴菲特说。他偷了一大堆用不着的高尔夫球,一直放在抽屉里,从来没用过,也没拿出去卖。在那段时间,偷窃、说谎、恶作剧,乃至唆使同学光着身体在高尔夫球场池塘里游泳,种种劣迹,巴菲特样样都来。 据巴菲特说,后来是《卡内基沟通与人际关系》改变了年少时的他。他兴奋地发现卡内基讲的东西是对的,这本书可帮助他“很快、而且很容易交到新朋友”,并“受人欢迎”。从此他待人真诚、与人为善,越来越多人开始喜欢跟他相处。 由此,巴菲特踏上了从不良少年到股神的发展之路。 股神的智慧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话用在巴菲特身上绝对没错。 1930年出生的巴菲特,从小便遗传母亲的数学天分,对数字抱有高度兴趣,甚至还曾研究过每个英文字母在《圣经》和报纸上出现的频率。巴菲特拥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神奇记忆力,小学五年级那年,巴菲特就曾背诵1939年版《世界年鉴》,能一一背出每个城市的人口数。 巴菲特7岁时,就已经开始阅读有关债券市场的书籍,10岁就开始逐渐“复利”概念。在思忖体重计的价值时,巴菲特表示:“我买一个体重计,并用利润买更多体重计。不久我就会拥有20台体重计,并且每个人每天都将称重50次。我想??财富也是如此。利润的累加??还有什么比这更加美妙的事呢?” 1942年春天,12岁的巴菲特和姐姐Doris合资以每股38.5美元买进3股“城市服务”优先股,但此后便一路下跌到27美元,Doris每天上学的路上都会“提醒”巴菲特,股票被套牢了,巴菲特觉得自己压力好大。于是当股价后来回升到40美元时,就迫不及待全部卖掉,获利了结。但卖出之后,这支股票却一路飙到每股202美元。 由此,巴菲特学到了投资的第一堂课:不要过分重视买价;第二,绝对不要不加思考,看到眼前小利就落袋为安;第三,如果不能确定自己一定成功,就不要随便跟别人合伙投资。 21岁时,巴菲特开始发挥侦探般的精神研究股票,巴菲特一页一页地仔细翻看穆迪(Moody's)手册。将一万页的穆迪工业、运输、银行与金融手册翻看了两遍,每一家企业他都没有放过??虽然有些公司他只是一扫而过。而这也奠定了巴菲特成功的另一关键所在:“比其它人拥有更多信息??然后正确地分析,合理地运用”。 通过查阅大量公司资料,巴菲特找到了一家叫做Union Street Railway的公司。根据巴菲特的计算,这家公司拥有160辆巴士、一个游乐园、为数众多的美国政府债,还有大把大把的现金在手。“大约每股拥有60美元的现金”,但股价却只要30到35美元。为了更深入了解,巴菲特还特地早上4点便起床,从纽约开车前往麻州拜访。 这奠定了笔成功的投资,这笔交易替当时25岁的巴菲特赚进了两万美金,几乎赚了一倍的利润。 真实巴菲特 在商业判断、投资方面,巴菲特从不怀疑自己,但是在其它方面,比如人们是不是喜欢他,他在人们心目中是怎么样的,他却喜欢怀疑自己。他对别人的批评很敏感,也经常谴责自己。 除了投资,巴菲特几乎乏善可陈;在谈恋爱时缺乏自信,其未来的妻子苏珊总跟别的男生出去,而他只好和老丈人“调情”,按照施洛德的说法,这位未来岳父很喜欢巴菲特,“他没有儿子,他把沃伦视为泡泡糖之后最棒的东西。” 而巴菲特最大的失败也是因为苏珊,在取得金钱上的成功后,这位几乎将全部时间贡献给工作的中年男人却没料到,一直在背后支持着他的妻子,竟然会下定决心要离开他。 对巴菲特来说,苏珊离开他这件事,是无法理解的,在他的心中,她的妻子为他而活。在一切的努力都徒劳无功后,巴菲特开始无意义的在房子里踱步,忘了吃饭,也不懂得好好穿衣。每天他去办公室上班,都带着剧烈的头痛。 巴菲特是那种没有女人照料,就不懂得穿衣吃饭的人,苏珊怕自己离开之后,巴菲特没有人照料,甚至找了与她熟识的餐厅女招待曼克斯(后来成为巴菲特的妻子),请她偶尔去巴菲特家,为他做一顿饭。当曼克斯到达巴菲特的家时,她看到一个堆满书报与年报的“洞穴”。当时他的情况寂寞而悲惨,就宛如是个11岁的男孩。 巴菲特还缺乏审美观,施洛德曾讲过这样一个笑话,“他连自己家卧室是什么颜色的都不知道。有一次,我问他我的头发是什么颜色的。实际上我的头发是金色的。他停了好久才说,‘不是黑的’。” 似乎巴菲特的生活中还缺少些“情趣”,熟知巴菲特的人总将其称为“习惯的产物”,由于习惯的力量,巴菲特能每天工作9个小时,然后回家吃一顿简简单单的饭??通常就是一个汉堡包或者一道猪扒。“你知道沃伦每天吃同样的东西都不会腻,这是他的本事。”施洛德表示。 股神“被套” 在近70年的投资生涯中,巴菲特曾经历过多场股灾,他总是敢于“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最近的金融海啸中,巴菲特更是大举买入高盛和通用电气。 但从短期来看,巴菲特本轮投资并不“明智”。2008年9月23日,巴菲特宣布购入高盛50亿美元的永久优先股,有权以每股115美元转换成普通股,当时高盛股价仍在123美元以上,但截至12月12日,高盛已跌到69.71美元,较巴菲特入股时暴跌了近43%;而其10月1日30亿美元买入的通用电气优先股,当时股价为24.50美元,但如今股价亦大幅回落到17.05美元,累计下跌了21%。 其实对于本次“套牢”,巴菲特也早有思想准备,他曾坦言,他无法看对一天的行情,也无法看对一年的行情,就算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在某段时间下跌了50%,他亦不会关注,他只会将焦点放在业务的表现上。他告诫投资者,应把投资股票当事业看待,而不是财务投资或金融操作等行为,那么所选择的投资标的就会大为不同。 纵观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也曾经历了从“雪茄屁股”到“伟大企业”的转变,很久以来巴菲特一直奉行“雪茄屁股”的理念,即寻找那些体质、规模不一定好、但股价相当便宜的公司,而在遇到其合伙人查理?孟格(Charlie Munger)后,巴菲特也开始寻找所谓的“伟大企业”(great business)来投资,就是体质健全、能长期经营的公司,不是老买那些便宜但体质不佳的公司。而这次巴菲特“抄底”高盛、通用电器,正是这种投资思路的体现,即寻找不太贵、却又有高价值的股票。 不管怎么说,在巴菲特近70年的投资生涯中,这位奥马哈先知总是代表着“冷静思考和高标准,对胡说、愚蠢和荒唐所取得的胜利。” box: 巴菲特十条致富锦囊妙计 将利润再投资。 与众不同,不要因为别人的所说所做影响了自己的决定。 做决定不要拖泥带水。 谈好价格。工作前需明确每一个细节??即使是为你的朋友或者亲戚。 小钱能省则省。 控制负债,在没有债务的情况下去积累财富并不断的投资。 坚持不懈。 懂得退出,要知道适时地退出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做好风险评估,这样才能帮自己做出最聪明的抉择。 了解成功真谛:钱财不是衡量成功的标志。78岁的巴菲特说:“当你到我的年龄,你就会觉得成功标准是:世界上有多少人会真正打心底爱你?”当然,最终的考验还是你是否活出了自己的人生。 不为人知的一面 自我怀疑: 恐 惧: 吝 啬: 牛 排: 女 性: 在认识苏珊前,巴菲特毫无自信,甚至不敢站起身在公开场合发言。 巴菲特无法面对任何人患上重病,他甚至无法在密友的葬礼上发言,因为他无法克服失去亲人所带来的痛苦和对死亡的恐惧。 巴菲特曾是个“吝啬鬼”,并没有为他的妻儿或慈善机构提供很多钱,甚至连他的姐姐破产,他都拒绝伸出援手。 巴菲特最爱吃的美食是一客29.9美元的牛排。 巴菲特是个离不开女性陪伴的人。他需要有人给他做饭。如果没人照料,他连穿衣服都一团糟。 火车头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书摘 文:[美]艾利斯?施罗德 设计:黄萍丽 作为投资顾问,巴菲特可以合法地拥有100个合伙人而不需要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随着合伙公司的发展,他开始鼓励人们非正式地组成一个团队,然后再以一个单个投资者的身份加入进来。最终,他已经可以自己把人们放在一个资金池中以汇合他们的钱。后来他自己描述这样的战略时是持质疑的态度??不过这确实奏效。他对得到更多资金,挣更多钱的强迫驱使着他不断向前。巴菲特忙忙碌碌、火烧火燎,他往返纽约的频率堪称疯狂。他开始遭受和紧张相关的背痛之苦,当他坐飞机的时候病情就会加重,他用了各种办法和东西来减轻疼痛??除了待在家里。 至此,他的名字已经像一个秘密一样传播。“和沃伦巴菲特一起投资会让你变富有。”可是现在规则已经改变了:到1960年,至少有8000美元才能跨入门槛,而且他再也不需要请求别人和他一起投资了,他们必须自己有这样的想法才行。人们不仅对他在干什么一无所知,而且他们还必须把自己放在那个位置上。这将他们转化为巴菲特的热衷者,并且减少了他们对他做的事情抱怨的机会。以前他是请别人帮忙,而现在是他给别人帮忙;如果人们要从合伙公司拿走钱会为此觉得亏欠。让别人开口请求使他心理上觉得被赋予了重任。在很多情况下,在他以后的人生中,他开始经常使用这个技巧。他一边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而且这似乎也抚平了他一直以来因要对别人的命运负责而产生的恐惧。 虽然不安全感和以前一样肆虐,可他的成功以及苏珊的关心和辅导已经让他有了改观。他开始显得有力量,而不是脆弱的。很多人高兴地请求他为他们投资。巴菲特于1961年5月16日成立了他的第11个,也是最后一个合伙公司:巴菲特-霍兰德(Buffett-Holland)。这个合伙公司是为迪克和玛丽?霍兰德而设。 1959年,合伙公司的业绩表现高出市场6个百分点。1960年资产价值一跃而至将近190万美元,超过市场29个百分点。比单个年度的利润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复合增长率。如果在第二个合伙公司,即巴菲特基金(Buffett Fund)里最初投资1000美元,4年以后,这1000美元变成了2407美元。而如果投资于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只值1426美元。更重要的是,他获得较市场为高的回报同时,整体承担的风险也较少。 巴菲特收取的费用经过再投资,到1960年底已经为他挣了243494美元。现在超过13%的合伙公司的财产属于他。虽然他在合伙公司的份额增加了,但他为合伙人们挣的钱也已经不单单是让他们感到高兴了;很多人对他怀着敬畏之心。 在他们中间,Emdee合伙公司的合伙人比尔?安琪排在最前面。他努力让自己成为沃伦的“合伙人”,在巴菲特家房子的三楼建造了带有轨道的一整套巨大的火车模型,以前这里是个舞场,而现在它是巴菲特家的阁楼。在这个成年人内心深处的小男孩被唤醒了,每一个圣诞节他都在布兰迪斯商店徘徊,对那个他不可能拥有的巨大、神奇的火车模型充满了渴望。现在当安琪在为创造沃伦儿时的幻想而努力工作时,他就在一旁“监工”。 火车填满了以前舞场的大部分空间。整个模型立在桩上,而过道在下面,这样就可以从里面观察这个立体模型。三辆火车头带着长长一串车厢沿着巨大的螺旋形轨道赛跑。他们路过村庄、穿过森林、消失在隧道里,又爬上大山,穿过山谷,按照标记停靠和起步,可是当巴菲特发动引擎时,火车却经常出轨足够让人心惊胆颤。 带着迟来的儿童时代反射的熠熠光辉以及奥马哈的铁路史为之添色,火车变成了沃伦的图腾。他的孩子们被禁止接近。到现在,他对钱的痴迷以及对他家庭的一无所知还是朋友间的笑谈。“沃伦,那些是你的孩子们??你认出他们了,是吗?”人们会这样说。当他不出差的时候,人们会发现他在房子里漫步,鼻子几乎要埋到年报里去了。整个家庭围绕着他和他神圣的追求旋转??空闲、安静;穿着纤维睡衣翘起腿休息;在早餐桌旁,眼睛紧盯着《华尔街日报》。 现在他复杂的王国拥有接近400万美元的资金、11个合伙公司、超过100个的投资者。这些所需要的簿记、金融、储蓄安全以及邮寄等工作已经变得几乎不能抵挡。令人惊讶的是,沃伦仍然自己处理钱和做所有职员的工作:申报税收、打字机上写字,把分红或者资本支票存起来,偶尔会停下来在业余时间咖啡馆吃一餐饭,把股票凭证塞进保险箱内。 1962年1月1日,巴菲特把所有的合伙公司放进了一个单个的实体,巴菲特有限责任合伙公司(Buffett Partnership, Ltd.)即BPL。1961年合伙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为46%,而道指同期只有22%。1962年初,新的BPL的净资产为720万美元。仅仅6年,他的合伙公司规模就超过了格雷厄姆-纽曼。 就在搬进Kiewit Plaza之前,他雇佣了比尔?斯科特(Bill 斯科特)。后者是美国国家银行的信托管理人员。斯科特曾经读过沃伦的一篇关于一家不是很著名的保险公司的文章。他还参加了巴菲特的投资课程。然后,他说,“我要去巴结他直到我能在那得到一份工作。”巴菲特开始在星期天的早晨去斯科特的家,半路上把孩子丢在教堂,而他们两个讨论股票,最终巴菲特给了他一份工作。 斯科特开始帮助巴菲特把钱引入合伙公司,快和两个年轻人拆信封的速度一样了。巴菲特第一次让他的母亲加入,还有斯科特、唐?丹利、玛吉?罗林??沃伦的桥牌搭档卢斯。罗林,甚至还有弗雷德?史坦贝克??他有家族生意所以迄今为止只和沃伦在特别的项目上合作过。而且第一次,他把他自己的钱投了进来??大约45万美元。经过6年的工作,他和苏珊在合伙公司的股份上升到超过100万美元,他们总共拥有BPL公司14%的股份。 时间上的契合令人惊叹。1962年3月中旬,市场最终破裂,持续下滑到6月底。股票突然比他们在很多年来的价格便宜。巴菲特现在只有一个合伙公司,坐拥一大笔等待投资的现金。他的投资组合在这个低迷时期并未受损。??“和通常的较为常规的股票投资方法相比,显示出我们的方法风险相对更低。”他在给合伙人的信中写道。1962年第二季度,道指从723.5下滑到561.3,跌了23%。那一年的上半年,合伙公司支付合伙人红利之前的损失为7.5%,而同期道指损失21.7%??合伙公司的业绩表现高出14.2%。他通过股票在和别人竞赛,他经常这样解释格雷厄姆的思想,这是对格雷厄姆原始说法聪明地进行了再加工,“当其他人贪婪的时候你要胆怯,而当其他人胆怯的时候你要贪婪。”现在到了贪婪的时候了。 (本文节选自《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第一部分) 在施罗德女士这本厚达900多页的书中,我们能够学到许多经验教训……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十分重要……许多人会说:下一次沃伦?巴菲特警告危机来临时,我们最好洗耳恭听。 ??《华尔街日报》 《滚雪球》提供了以往从未有过的深度分析,让读者透视巴菲特的性格和人生,并浓缩了那些使其获得非凡成功和声誉的原则及理念。它向读者呈现了巨大的成功、卓越的领导力和慷慨的慈善家背后的巴菲特。本书记录了巴菲特的思想,其视角可以运用到生意中以及主导我们生活的日常决策中。 ??《金融时报》 巴菲特选择艾丽斯?施罗德为其作传真是明智之举,她具有高超的驾驭能力,纵横捭阖,收缩自如,将巴菲特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抽丝剥茧地梳理了他那盘根错节的商业帝国。施罗德女士不仅对巴菲特的传奇人生了如指掌,同时也敏锐把握到了他对当前经济危机的精确预见。 ??《纽约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