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尔莫斯

绿色能源专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09: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能源的明天更美好

每一次可再生能源和替代燃料的崛起,都伴随着石油、天然气价格的不断高企。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当国际原油价格不断刷新历史纪录之时,乙醇汽油、混合动力汽车、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的前景也日益为市场所看好。

  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经济增长日益放缓,国际原油价格开始大幅回落,截至目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已经跌破40美元/桶,较7月份的最高点下跌了75%左右。这令市场对新能源的发展前景产生忧虑。

    新能源未来潜力无限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主要包括刚刚开发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的热能。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新能源分布均匀,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

  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能源的紧缺与价格的高涨,金融危机与能源价格回落只是矛盾激发的一种表现,全球金融形势的恶化,根源于能源结构无法支持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想恢复经济发展,继续保持稳定平衡的格局,需用更为有效和合理的方式来充分利用现有的能源,并进一步寻求新的能源来替代传统能源。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无法得到正常的能源供应。当电力、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频频告急,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经济发展的瓶颈,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可再生能源,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能源,开发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和寻找新能源,以及减少CO2和其它有害气体的排放,这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目前各国政府恢复经济秩序的各项措施所重点关注的。因此节能和新能源领域,将在2009年迎来危机后的发展。

    低油价难改发展趋势

  无疑,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化以及国际原油价格迅速下跌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行业,新能源行业也不能例外。

  事实上,有关数据也显示,过去的几个月里,市场对可再生能源的激情正在逐渐平息。“石油价格下降,人们对替代能源虽然还有一些兴趣,但不是那么热切了。这是一个潜在的风险。”一家国际著名投资公司资深能源分析师这样表示。

  长城证券行业分析师周涛指出,经济危机及油价下跌对于新能源行业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一是能源需求下降,涉及液态燃料、天然气等价格下跌,新能源成本劣势被拉大;二是信贷领域紧缩,导致新能源项目融资困难;三是能源需求下降时,公用事业企业放缓了新增项目的上马,从而延缓新能源项目进展;四是金融危机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和破产,导致新能源行业本身的洗牌。

  但同样因为金融危机带来的行业整合将增加业内企业的规模,从而使得新能源生产的单位成本降低,有利于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周涛表示,危机给行业带来的另一个机遇在于包括钢材、玻璃等诸多原材料价格大幅下滑,降低了新能源的设备成本;而新能源设备需求的放缓,也使得之前一度紧缺的关键零部件比如多晶硅等不再紧缺。“之前预计3至5年能够做到1.0元/千瓦时的光伏发电成本,有望在两年后即达到。”

  最重要的是,无论是从国家能源政策考虑,还是从国际原油的不可再生性、稀缺性等方面考虑,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及对外依存度降低将是一个国家政策长期坚持的目标,这直接保证了新能源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获国家前所未有重视

  “当前经济危机不会影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日前在“第三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如是表示。事实上,我国近来在新能源方面的政策引导和倾斜力度不断加大,中国能源产业结构已开始酝酿新变。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通过仔细研读可以看出,新能源作为新兴产业,在替代现有石油、煤炭等能源及节能环保方面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有望成为政策重点扶持的行业。

  最新消息显示,国家发改委正计划于2009年一季度完成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调整工作,并上报国务院决策,同时将新开工建设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广东腰古等数处核电站。与此同时,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最近在重庆表示,国家将通过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而此前的国家千亿中央投资中,已确定有8亿将用于我国核电和风电装备技术改造的补助。目前地方已经报上来申请补助的项目资金总需求比较多,已经远大于国家能够提供的补助资金,因此这8亿将主要用于补助国家重要的核电和风电设备的制造企业。

  政策扶持为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无论在产业发展上、技术创新上,国家对新能源的重视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将成明年投资新亮点

  新能源发展将是一个长期战略布局,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未来几年将是新能源的快速成长期,个股盈利能力将持续提升。技术的成熟和产业规模化发展将开启新能源板块的后期发展空间,隶属新能源概念的上市公司无疑将因此获得长期和巨大的发展。

  即便是在目前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下降的背景下,很多机构仍看好2009年新能源板块的投资价值。天相投资首席策略分析师仇彦英在日前召开的策略报告会上表示,基于奥巴马上台对新能源的重视,新能源投资将会成为2009年投资新亮点。

  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新能源板块45家公司预计将产生净利润约160.9亿元,平均每股净利润为0.58元,有望比A股平均每股收益高出31.8%。

  很多机构对油价回落背景下太阳能、风能的投资前景仍极为看好。申银万国报告表示,在油价下跌的背景下,新能源行业的相对成本下降的逻辑仍然成立。但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光伏行业受政策波动的风险大于风电行业。因此给予光伏行业“看淡”评级,风电行业“看好”评级。并推荐金风科技,并建议重点关注东方电气、湘电股份以及中材科技。

  一家机构研究报告指出,从长远来看,在全球能源日益紧缺和气候变暖的压力下,新能源板块将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行业发展前景非常乐观。但是由于新能源产业涉及广泛,技术革新时间长,投资者可适当关注其中能够抓住行业发展先机和市场业务需求的上市公司。

  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对此表示乐观。他认为,11月25日,国家千亿元中央投资中,已确定有8亿元将用于我国的核电和风电装备技术改造的补助,这也意味着国家重要的核电和风电设备的制造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23: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全球经济下滑 新能源投资为何高热不退?

 金融海啸后,全球各大外资机构纷纷撤资回国救火,以面对全球经济下滑,去年12月12日美国高盛近日却高调宣布将携手鼎晖投资,向我国太阳能光热产业的龙头企业皇明集团投资近1亿美元,当都在为其行为感到诧异时,仅隔不到一个月时间,上汽集团09年1月7日宣布,与上海汽车共同投资成立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正式成立。总投资将达20亿元

  大手笔的投资,均下注潜力企业及未来高增长行业,新能源注定将成为未来各大投行的投资热点,高盛在原油价格突破100美元一桶,逆市出手皇明,成为“投资冬天里的一把火”,上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成立,无疑为我国新能源技术应用的和国家能源战略计划的快速发展和政策支持的市场表现。

  据国内首家以能源企业管理者为培训对象的“新能源投资与优化整合研修班”的主办单位清华大学相关专家介绍,2008年全球新能源领域投资将超过1000亿美元,增长幅度接近30%。普华永道、汤普森风险经济及美国风险资本协会报告中,给出了同样的数据,并指出,新能源投资超过所有行业的投资增长幅度,在新兴产业风向标的纳斯达克市场,新能源指数近两年一直位居第一。许多行业的大公司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个日益增长的市场机会,并且表示支持。

  清华大学专家同时指出,新能源投资属于新兴的投资领域,加速的成长市场为投资者创造了一个充满丰厚利润的的投资机会和风险的有利环境。创新商业的模式降低了融资风险,但是,许多风险在市场中没有得到很好理解或充分控制。因此,许多主流融资提供者感到无法放弃传统投资项目而支持新兴能源技术。这些金融家经常错误地认为,新兴能源融资属于社会公益性活动,与其寻求最佳风险回报组合的受托义务不一致。

  专家指出,国际能源署(IEA)对2000~2030年国际电力的需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将最快。

  在面对国际国内对新能源投资持续走高的市场环境下,专家建议,我国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有仰有抑,而国外投行对我国新能源的投资热情只增不减,先前国内成立时间比较早的新能源企业及政府都需要考虑对其自身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提升发展速度和市场适应能力。从世界资源储备来看,新兴能源的发展趋势将上升,相应的成本将下降,未来30年里,新能源投资都将是一个热门的投资行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10: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形式迷茫 新能源业或暂时“熄火”

  作为现代文明“引擎”的能源产业,在经历2008年“过山车式”的行情之后一溃千里,最终在由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商品价格下跌的大潮中尴尬地“裸泳”。无论是石油,还是煤炭,其价格都经历了自由落体式的下冲。

  而与传统能源荣枯与共的新能源产业,也上演了“覆巢之下无完卵”一幕。我们注意到,在金融危机之后,各种新能源产业都面临很大的问题,除了一般的市场需求萎缩之外,还面临着社会对“绿色”能源的需求倒退。

  2008年12月15日,丰田董事会决定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的图珀洛暂停生产普锐斯,在美国市场,混合动力车型普锐斯一直被视为丰田缔造的一个奇迹。《中国企业家》披露的数据显示,2007年,普锐斯的年销量超过18万辆,在美国混合动力车市场占有51%的份额。

  无独有偶,国内一些新能源产业在经历如日中天的红火行情后也开始跌入谷底。以光伏产业为例,做纺织出身的江苏阳光宁夏多晶硅项目的出炉日期一拖再拖。业内人士称,“国内80%的光伏企业面临资金短缺问题”,“至少50%的中小光伏企业已经面临停产”。更有甚者,作为该行业龙头的无锡尚德也出现了裁员的传闻,据悉,该公司“暂缓了原先招聘2000个新人的计划,同时淘汰了800人。”再以风能为例,2008年11月,BP风能亚洲宣布,终止与金风科技关于内蒙古达茂旗风电项目的合作。此后不久,日本株式会社原弘产宣布将所持湘电风能公司27%的股权以837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湘电集团,显出了外资退出之意。而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由于消费者缺乏动力将生物燃料作为汽车动力,山东20多家生物柴油生产企业一半已倒闭关门。

  新能源行业所遭遇的阵痛,既来源于全球经济危机引发的需求减少,又有传统能源价格“雪崩”带来的替代效应。以上述普锐斯为例,普锐斯畅销的背后,正是美国市场不断走高的油价。在2008年7月,美国油价曾攀高至4.11美元/加仑,而去年仅为3美元/加仑左右。但从2008年夏季开始,美国的油价开始大幅回落。2008年12月份美国每加仑的油价已不足2美元。油价已难以成为推动美国消费者为普锐斯掏腰包的动力。再加上经济危机,11月份,普锐斯在美国市场的销量仅为8660辆,而去年同期为16737辆。除此之外,新能源行业所遭遇的尴尬也有挤泡沫的成分。无锡尚德施正荣与赛维彭小峰的骤富,高盛从风力发电企业到乙醇生产企业都有涉及,摩根大通公司投资了17个风力发电厂……种种迹象引发了各路资本竞相追逐新能源产业。如今繁华散去,也只能以凋零收场。美国机构iSuppli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因供过于求,今年全球太阳能市场销售额将比去年下降近20%。

  新能源产业的困境会维持多久?这显然与经济状况和油价息息相关。令人关注的是,在全球经济放缓、石油价格大跌的形势下,全球对成本较高的新能源的偏好正在迅速减少。这种影响是世界性的。过去很多国际机构努力推动的环保与能源产业,都遇到了较大的问题。如果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即使是金融危机过去,新能源产业恐怕也很难较快恢复,因为市场会先选择传统能源,而不会选择昂贵的新能源。尽管我们无法准确判断金融危机何时见底、国际油价何时复苏,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只要需求低迷、油价在低位徘徊,昂贵的新能源项目就会停滞不前。
 从长远来看,由于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能源的稀缺性,油价仍会长扬。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一旦全球经济复苏,油价将反弹至每桶100美元以上,并将在2030年超过200美元。从这个角度看,谁也不能否认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趋势,以及其所蕴含的巨大商机和盈利前景。但就目前而言,新能源产业很可能由于金融危机而遭遇短暂的停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3: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项]新能源专刊 相关附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5 09: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节能减排融资助力中国绿色投资

  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项目官员代存峰表示,随着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能源消费结构逐步升级,需求总量不断增加,导致对外供能源的依赖性进一步加强。为缓解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面临的能源约束矛盾和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实现减少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改善国内节能减排领域融资环境,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简称:IFC)在启动中国节能减排融资项目之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至2008年12月31日,已经批准97笔贷款,总贷款量33亿元人民币,实现每年CO2减排970万吨。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各地区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能源效率领域的融资,拓宽了可持续发展的节能减排项目融资渠道,在节能减排领域助力中国绿色投资。

  中国节能减排融资项目(简称:CHUEE)是国际金融公司根据中国财政部的要求,针对国内工商企业及事业单位提高能源效率,利用洁净能源及开发可再生能源项目而设计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此项目是指针对应用于中国境内在建筑、工业流程和其他能源最终应用方面显著改善能源生产、销售及消费等环节效率的项目或商品、服务投资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而发放的,并由IFC依据《损失分担协议》承担一定损失分担责任的短期或中长期贷款。

  截至2008年12月31日已经批准97笔贷款,总贷款量33亿元人民币,实现每年CO2减排970万吨。IFC在明确推动中国能效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一目标的同时,将积极开展一、二期项目,实现1600-2000万吨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完成能效项目融资,促进能效项目的广泛开展,首期目标:12 亿人民币,二期目标:25亿人民币。

  目前,CHUEE 主要金融产品有公用事业能效融资产品;能源服务公司(ESCOs)融资产品;能效、可再生能源设备供应商融资产品;最终用户能效融资产品;与融资租赁公司合作的融资产品;有明确客户指向的节能产品增产模式融资;碳排放交易(CDM)创新金融产品。

  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CHUEE下一步将与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CDMF)等机构合作,提供更大的损失分担工具(CHUEE III), 为中国减排项目动员6亿美元的贷款和9亿美元的投资;与省级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合作,促进节能减排规模化发展;与相关政府部门合作,帮助在中国设计碳交易融资产品;为更广泛的银行提供技术援助;继续进行产业和区域性的节能研究,为合作各方提供参考,协助相关政府部门制定节能减排和绿色信贷政策。到2010年底,CHUEE计划利用损失分担机制直接推动超过6亿美元的银行贷款。通过技术援助等方式推动能效、可再生能源、清洁生产的投资,总额将接近10美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5: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背景:绿色电力发展前景广阔

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的预测,2001年至2025年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将从102.4亿吨油当量增加到162亿吨油当量,由于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其稀缺问题愈加明显。因此,开发“绿色电力”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绿色电力是指来自于可再生能源的电力,是利用风机、太阳能光伏电池等特定的发电设备,把可再生的能源转化成电能。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电力,其发电过程中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排放物(如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温室气体二氧化碳;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等),且不需消耗化石燃料,节省了有限的资源储备,因此相对于常规的火力发电(即通过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方式来获得电力)而言,绿色电力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开发绿色电力受到极大重视,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而绿色电力的开发和使用也显示了很好的成果。国家电网公司有关资料表明:仅2007一年,国家电网就节约标准煤1281.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671.6万吨、二氧化硫28.7万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4 16: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风电大跨越:十年时间扩容十倍


  中国打算用十年时间,将自己的风电装机容量扩容十倍。
  这里面隐含着怎样的潜台词,是什么支撑着如此大胆的扩张,前路又有什么样的挑战与难题?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主推新能源的动作,让徐锭明看着有点着急。

  “奥巴马利用经济低迷的时机,大力发展新能源,如果他们成功了,未来的能源格局将被美国所主导。”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局长徐锭明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不管是太阳能,还是风能,这些新能源都是全球共享的,“你无法独占它,只有科技才能利用它。”

  这意味着,在未来的能源格局中,油气、煤炭等常规石化能源可能将不再是群雄逐鹿的焦点,相对应的,随着新能源替代常规能源历史进程的推进,谁掌握了先进的新能源设备和技术,谁就拥有能源领域的话语权。

  备受推崇的能源“新贵”

  要想发展新能源科技,就要先培育好新能源市场。一个稳定的国内市场可以为新能源制造企业提供必需的产品检测基地,以便确定其技术类型和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市场,为其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提供保障。

  到了今年2月,中国能源系统时隔17年后重新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新能源尤其是核电和风电的发展,便迅速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中,2009年新开工和核准的核电装机容量达到840万千瓦,接近目前中国正在运行的核电站总装机容量(900万千瓦)。

  相比之下,官方对风电发展期望更高。规划中,至2020年,中国风电总装机容量有望突破1亿千瓦??比5个三峡工程还要多!

  “风电是目前最具有竞争力、最可能实现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品种。”谈起风电之所以技压群芳,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新能源品种,周凤起解释道,“太阳能目前还太贵,生物质能的产业化还很落后。”

  周凤起是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现在在中国政府、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联合设立的“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管理办公室”担任执行主任。

  当然,不可忽视的因素还包括,中国风能不仅储量巨大,而且分布广泛。中国的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风能非常丰富。

  根据2006年中国气象局第三次风能资源评估的结果,位于亚洲季风带的中国,其陆上离地面10米高度处,风能资源理论储量约为43亿千瓦,而技术可开发量达到3亿千瓦左右??想想吧,15个三峡工程,如果风机没有竖起来,风就白白吹走了。

  而在“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下,作为无污染绿色能源,风电也已成为最广泛、最有效地应对能源问题的办法之一。

  有人做过统计,如果按年发电2000小时来计算,2008年已建成的风电机组今后每年可提供244亿度环保电能。相对于火力发电,因其生产中不消耗煤炭,也不产生任何污染,按同等发电量计算,每年可节约744万吨标准煤,减少向大气排放粉尘9万吨、二氧化碳1585万吨、二氧化硫7.1万吨、氮氧化物29.9万吨。

  在对比同样被认为清洁的太阳能和风能时,中国能源研究会新能源专委会副主任胡成春笑着提醒记者说:“别忘了太阳能只有大晴天才有效,而风电机可是不管白天黑夜刮风阴天都能发电哦。”一点也不掩饰自己对风能的偏爱。

  风电大跃进

  其实,在规划如此庞大的风电建设计划之前,中国已经连续四年实现风电装机容量的翻番增长了,不可谓没有底气。

  2008年,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新增630万千瓦至1221万千瓦,第一次超越印度成为亚洲第一,在全球也已经排到了第四位,仅次于美国、德国和西班牙。

  而从发展势头上看,全球只有美国和中国在发展风电上一副“不遗余力”的姿态,以至于国际风能理事会发表文章认为,未来的风能发展将呈现中美“双雄争霸”的局面。

  可以想象,中国这个“风电全球老四”也不会当太久,中国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委员会秘书长李俊峰表示,2009年,中国的风电新增容量很可能仍以接近翻番的速度增长,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

  如此快速的发展很难让人想象,仅仅一年半前(2007年8月),中国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中,2010年规划的装机容量只有目前的一半不到(500万千瓦),而2020年的规划也仅为3000万千瓦。

  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的预测,3000万千瓦最快明年就可实现,这意味着中国不仅将在明年一举超越德国和西班牙,而且还将提前10年实现《规划》目标。

  技术瓶颈待突破

  近年来,国内企业进步神速,在国内市场份额也节节攀升。根据《市场报》报道,2009年中国在建的1000万千瓦风电装机规模中,国产装机市场占有率将达55.4%,而2003年时这个数字只有15.3%。

  现代风电机组正在日益向大容量发展。大容量机组不仅发电量更高,而且发电成本较低。同样规模的风电场,如果应用大容量机组,能够利用更高处的风能资源,还可以减少机组台数,相应的运输、安装、电缆连接等成本也会降低。

  但设备大型化的产业趋势,却成为了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难以承载之重”。

  “2兆瓦(即2000千瓦)以上的机组,国内厂商基本无法生产。”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凤起无奈地说,作为工业后进国家,生产工艺和装备制造能力还有待提高,是中国新能源相关制造业落后于先进国家的原因。

  3月,总部设在沈阳的第一能源公司(A-power)正计划组装第一台世界上可量产的最大风电机(2.7兆瓦)(世界上最大的风电机组为4.2兆瓦,但并未实现量产),但遗憾的是,该公司首席运营官林申告诉记者,这个连叶片加塔筒加在一起有三四十层楼高的庞然大物,却没有一个零件来自国内生产。

  这是许多国内企业的运作模式,他们通过支付技术转让费购进全套制造技术、与国外公司合资生产、与国外设计公司联合开发等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上自主研究试制,试图迅速追赶外国先进公司。

  其实,作为国家科研课题,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就开始研制几种并网型风电机组,功率从18千瓦到200千瓦不等,但由于研制周期长,赶不上市场需求,最终未能转化成商品。如国家曾经拨款研制过两种型号的200千瓦样机,还未及商品化,市场上的主导产品已发展为600千瓦机组。

  由于核心技术在国外,如何及时引进国外成熟技术,并消化吸收国产化,也成为中国风电制造企业求生存的当务之急。有研究表明,经国产化的风电机组,价格可比同类型进口机组降低 10%~20%。

  “但很多核心技术引进不来,只能靠自己开发。”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介绍,至今中国未能像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一样,建立起专业的国家级新能源研究机构,高校学科设置也未跟上新能源高速发展的趋势,“从总体上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加大投资。”

  法规配套面临挑战

  而对周凤起而言,他担心的是另一个问题。

  随着中国风电的持续发展,10年后中国可能拥有上亿千瓦当量的风电机组,而“靠天办事”的风电却有着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再加上中国风能资源丰富地区通常远离风电负荷中心,大型风电项目通常建立在电网薄弱的边缘地区,凡此种种,都给风电并入电网,以及其后的调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上亿千瓦,是人类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风电容量,如何与这么大容量的不稳定电力进行配套,是未来电网建设的一个挑战。”周凤起说。

  如果说电网配套还是一个技术问题的话,那么,与风电发展相关的法规配套问题,则是一个市场问题。处理不慎,可能全盘皆输。

  为了扶持本土风机产业,国家发改委曾出台文件,要求风电场建设中风电设备国产化率必须达到70%以上。

  但这一政策并未扭转外资企业主导中国风电设备的局面,国际风电制造巨头纷纷在华建厂,以适应政策需求。这样的“国产化”,并没有将核心技术送到中国人手中。

  在另一方面,企业投资风电项目是否盈利,主要取决于电价水平。风电上网电价目前是由政策决定的。2006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办法》规定:“风力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电价标准由国务院主管部门按照招标形成的价格确定。”

  据周凤起介绍,虽然各地风电上网价格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比火电高50%左右,高出的部分由国家财政补贴。

  不过,有媒体报道,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招标电价和审批电价并行,风电项目招标时,企业投标互相杀价,喊出了亏本价,以致最后形成的上网电价过低,使得大多数项目不能盈利。企业对此的说法是,看好风电产业的长远发展,规模上来了,技术成熟了,成本一定会降低。

  这种盲目的乐观很容易让人想起2001年以前的互联网泡沫,一个找不到盈利模式的行业,如何支撑将来的长远发展? 新能源:快,但还不够

  ??专访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

  高永钰

  《第一财经日报》:尽管我们现在发展新能源,比如风电等产业的热情非常高,但我们还是以传统的化石能源为主体,可再生能源为配套的能源结构,这个现状会不会在未来一段时间有所改变?

  石定寰:可再生能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超过大能源,毕竟利用小时数有限,而且,我国又是煤炭富裕国家,结构短期内改变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但是,未来一段时间,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投入力度比较大,核电、风电都有相当规模的投入,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会有所上升。

  《第一财经日报》:对于当前国际油价低迷的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价格低廉的石油可以代替一部分能源供应,在这个程度上,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否会受影响?

  石定寰:油价不会长期掉下来,国际上的普遍共识是70~90美元,油价经历了去年一年的暴涨暴跌,多少会有一些炒作的成分在里面,并且,近期由于金融危机的作用,油价下滑也是在情理之中,但我想不能正常反映石油的真正成本。

  而且,油价的暴涨暴跌也不会对可再生能源有太大的影响,目前没有多少人愿意去投资传统能源,现实的情况是,大家都在投资新能源,这两年全球都在大力发展风电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

  《第一财经日报》:新能源可以说在国家相关政府层面已经形成了共识,但是关于彼此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否国家会有一个大概的计划?

  石定寰:这个事情应该是国家发改委在协调,现在看来,核电、风电的发展可能还超过以前的计划,当然,尽管可再生能源现在看上去发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力度还是不足,对于政策的完善和资金的提供也不充足。

  《第一财经日报》:在风能发展的问题上,我们目前很多企业,包括几乎所有的电力央企都进入了这个行业,尤其是近几年投资巨大,有一些专家认为在配套设施包括电网的稳定性还没有解决的前提下,我们发展风电的步伐有点快。

  石定寰:快可以说是好事,但是基础性的工作确实还没有做扎实,就拿风电来说,目前风电场的评估还不到位,我们测风的基础工作还没做够,但这里面有个主要原因,就是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不够,据我了解,目前利用小时数平均还达不到1500小时。在这方面,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毕竟这是公共设施。

  《第一财经日报》:关于技术问题,我们仍然走在了外资的后面,如何保证风机及其关键部件的研发力度,同时其安全性将如何保证?

  石定寰:由于这两年科研力度的加强,我们的技术有所提高。但是研发投入还应该加大,有了足够的研发投入,才能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生产能力。并且,由于国内风机本身质量不行,尽管很多都是拿国外的图纸来做,但结果还是不能完全掌握,这方面将来应该要提高,而且要做好必要的检测。对于风机上的关键部件,比如叶片,要做好检验工作,毕竟是在几十米的高空,我们制造叶片的企业应该在这方面加强。

  同时,政府应该在配套、标准化、认证方面加强工作,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在这方面工作还做得不够。同时,由于风力发电涉及到对电网安全性的考验,如何保障其安全性,如何能够大规模并网,电网公司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 19: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将迎来新能源时代 保护国家能源安全

去年年底油价跌破40美元后,几年来“高歌猛进”的国际新能源资本投资热情迅速萎缩,而中国的风电市场却看不到任何减速的迹象。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全球风能理事会理事长奥沃斯泽沃斯这样说道,“正如中国的经济成为全球的热点一样,中国的风能产业同样正在成为全球风能事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不失时机地选择在中国举办各种学术交流,就是希望让它真正成为技术和产业交流的重要契机,国家之间可再生能源合作最可赖依的舞台,造福全人类的未来。”

  风力发电是新能源发电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前景的发电方式。大力发展风电,保护中国能源安全和大气环境成为时下人们最关注的热点。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一轮重工业化时期,能源、原材料和制造工业增长速度加快导致经济消耗弹性系数不断扩大。”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王仲颖在接受《侨报》记者采访时说。

  王仲颖还坦言,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指出,除煤炭外,我国主要矿产资源都已告急。能源问题引发的中国经济增长成本将加大,必须高度重视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

  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10年风电总装机5500万千瓦,2020年1.12亿千瓦,其发电量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我国并网风电场总装机容量2002年达46.8万千瓦,风电机组已初步实现国产化,2002年国产机组占当年新增装机容量的42%,累计市场份额达11%。预计总装机容量2020年可达约2000万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2%,发电量约占1%。

  的确,风能作为永不枯竭的能源,大大超过水流能量,也大于固体、液体燃料能量的总和。据专家估计,2020年我国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可达2000万千瓦,在电力能源结构中占2%,相当于每年减少使用5495万吨原煤和2748万吨原油。

  市场份额和技术失衡

  据悉,财政部刚刚拨款3亿元进行第4次全国风力资源调查,预备在全国各地设立400个测风杆,对中国风资源进行空前规模的调查。这个巨大的投资,正是为了对未来大风电项目进行长期合理规划做准备。对于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来说,还能有什么比这更好的消息?

  “2020年中国风电可装机规模预计在5000万~8000万千瓦,超过1亿千瓦也极有可能。这个令人震惊的发展速度不但开始为中国贡献大量的清洁电力,也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风机制造市场,带动了传统制造业向新技术的转变。”王仲颖说。

  国内很多企业通过购买风电机组整体设计,然后自行或者通过授权第三方按设计生产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迅速投产,但长期看,缺乏独立知识产权还是企业的硬伤。

  对利润期望不可过高

  以中国东南沿海来说,年均6m/s风速的时间就达4000h,每平方米的风能可达到300W,具备可开发利用的价值。每1公里的海岸线可开发能源达到1万千瓦。中国6000km的海岸线,可开发利用达到6000万千瓦,是长江三峡水电站的4倍。

王仲颖说,“风能可以成为未来能源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估计到2020年,中国的风能开发将达到3000万千瓦,而近期将尽快形成每年100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目前,中国已经在内蒙古、甘肃以及江苏北部沿海建设三个大型风电场,堪称‘风电的三峡工程’。 ”他同时告诫,对风电业的利润空间不可期望过高。

  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曾用“爆发性增长”来形容中国当前的风电行业。2004到2008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连续3年增长超过100%,其间每年风电新装机容量都是此前20多年的总和。2008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500万千瓦。提前完成了国家发改委提出的,要在2010年实现全国1000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的预期目标。

  记者还发现,由于国外众多能源巨头都开始将触角伸向中国新能源开发,为了加紧在该领域分一杯羹,部分国内企业“宁亏也投”。一方面或许是考虑到配额比例的政策预期,而更多的可能是出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考虑。

  发展过快蕴藏风险

  面对各地大干快上风电产业的格局,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说,中国风电的发展速度快得令人担心,“这需要警惕,风电不要成为新的形象工程”。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处处长史立山也表示,超乎寻常的发展后面隐藏着不小的风险。

  倪维斗认为,目前我国风电发展的关键,不是急于利用国外技术和设备建设很多风场,而是要集中力量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在3-5年后给市场提供和国外机组相当水平的大型风电机组。“各地一哄而上,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企业都在做风电整机,运作模式都是找一个外国合伙人,把我们自己已经多年积累并形成一定规模的风电产业‘边缘化’了。”

  他指出,近几年风电发展投入的资金,应主要用于支持培植我国自己风电产业的研制和生产能力。“宁愿增长慢一些,给我国风电产业这个‘小母鸡’多一些食吃,以便将来满足大规模风电发展的需要。”

  “虽然我们的风电技术和标准多来自国外,但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环境最复杂多变的国家,许多情况国外厂商过去没有遇到过,比如欧洲就没有台风。而这些技术空白都是中国企业研究的机会。至少,我们的企业应该更了解自己的国情。总之,应该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走出我国风电发展的路子。”倪维斗说。

  中国风电发展走过的九个阶段

  1. 1975年,清华大学和内蒙古草原研究所合作,在内蒙古商都地区选择当地牧机生产企业共同试制了50 W、100 W的离网式微型风力发电机。该阶段所生产的风力发电设备都属于小容量,没有形成生产力。

  2. 1979年,中国开始自主研发可以并网运行的试验型机组。1981年,中国风能协会成立。

  3. 1986年,中国从丹麦维斯塔公司引进了3台55 kW变桨距风力发电机,并在山东荣成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小型风电场。

  4. 1991年,通过民间渠道的方式,中国实现了到德国考察风电设备制造业。考察后购买了德国单机容量为250kW失速异步型风电机组,这在当时是中国引进的单机最大发电容量机组。

  5. 1992年,几十台"德国风电机组"在东北、内蒙古、海南三个地区应用,中国风电场建设由此也获得发展。国际风电设备制造公司开始通过各种方式陆续进入中国风电设备市场。

  6. 1997年,中国提出"乘风计划", 大型并网风电机组开始从科研走向市场。

  7. 1999年,新疆金风科技(31.76,-0.24,-0.75%,吧)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运达风力发电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出600 kW失速型风力发电机。

  8. 2001年,科技部将研制兆瓦级以上双馈型风力发电机和失速型风力发电机列入国家863计划。

  9. 2005年,金风科技试制出中国第一台MW级风力发电机,沈阳工业大学自主研制出1 MW双馈风力发电机。国内众多企业拉开“抢风”序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4 09: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瑞典风力发电行业调研报告

一、瑞典风力发电基本情况

  瑞典清洁能源技术应用比较成熟,使用量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较大。近十年来,瑞典清洁能源占其能源市场的份额从1994年的22%提高到了目前的28%。根据瑞典政府的能源发展政策,风能和生物能源是瑞典可持续发展能源的首选。

  瑞典电力生产基本实现无油、无煤,电力来源中水电和核电各占约45%其余电力来自太阳能、垃圾焚烧发电、风力发电及生物能源。2007年,瑞典总发电量为1463亿度,其中水利发电量达655亿度,占其总发电量的44.8%,核发电量达643亿度,占44.95%,火力发电达138亿度,占9.43%,风力发电达14亿度,占0.957%,其他还有生物发电等。

  目前,瑞典约有90家企业从事风电生产,共有约900台风力发电机在运行。尽管瑞典风力发电量只占其总发电量的约1%,但增长迅速。2007年的瑞典风力发电量比上年增长了45%。瑞典议会确定的目标是到2016年瑞典风能发电量将达100亿千瓦时。

  按照瑞典能源署2007年底发布的报告称,瑞典计划到2020年将投资350亿克朗,将其风电年产量提高到300亿度,其中200亿度来自陆地风电站,其余100亿度来自离岸风电站。陆地风电站中的100亿度将在2010年前完成,剩下的100亿度在2012年前完成。据此300亿度推算,瑞典将需要新增风力发电机2000至5000台左右,风力发电的从业人员将从目前的2000人提高到1.1万人。为实现这一目标,瑞典政府采取的促进措施有:明确将风能划为清洁能源类,使其在获得许可证方面更加便捷;政府采取一站式办公对风电站项目加速审批;提高使用包括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强制性配额要求。

  二、中国风电产业正在走向欧洲和瑞典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已在22个省(市、区)建设了158个风电场,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90.6万千瓦,居全球第五位,其中2007年新增装机容量为330.4万千瓦,居全球第三位。我国风电总装机规模今年就将突破1000万千瓦,到2010年年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预计达到2000万千瓦,到2020年年底,全国的风电可能达到8000万千瓦,甚至可能达到1亿千瓦。江苏、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多个城市将成为100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
在如此巨大的国内市场的驱动下,中国风电产业正在飞速发展。与此同时,随着世界各国对风电技术和设备需求的增长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要求,中国风电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与包括瑞典在内的各国企业开展贸易与合作,从以下事例中便可见一斑:

  2007年10月,中国金华市电机实业有限公司与全球第二大风力发电设备供应商??荷兰EWT风能科技公司签订了生产180台、价值2.2亿元的直驱式风力发电机协议,今年又签订了25台、价值3550万元的出口欧美合同,并将在2010年前陆续出口。2008年11月该公司生产的14台、价值1900多万元的直驱式风力发电机又顺利出口到荷兰和美国,这是我国首批出口的直驱式风力发电机。

  2008年10月,中国三峡总公司所属的长江新能源公司与北欧环境金融公司签订了减排量购买合同。合同规定,中国三峡总公司开发的江苏响水201兆瓦风电场CDM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向北欧环境金融公司出售温室气体减排额度,每年可为以煤电为主的华东电网提供43551万度的清洁电力并减少约4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该减排量购买合同期限为项目投产发电开始至2012年12月31日,预计该期间将可以为新能源公司带来约1500万欧元的收益。

  2008年6月,中国风电与瑞典碳资产管理公司达成清洁发展机制(「CDM」)合作协议,中国风电将出售旗下5间风电厂的全部碳减排量(「CERs」)予瑞典碳资产管理。该5间风电厂包括内蒙古扎鲁特旗阿日昆都楞风电场、辽宁省彰武马鬃山风电场、吉林省镇赉黑鱼泡风电场、内蒙古四子王旗夏日风电场及内蒙古武川义合美风电场,每间风电厂的封装机容量约为4.95万千瓦,每年可生产10万吨CERs,即合共50万吨CERs。

  三、几点建议

  1、抓住机遇,扩大风电设备的出口。有业内人士认为,全球对风力发电机的需求巨大且供不应求,但目前风力发电机价格仍然十分昂贵,包括瑞典在内的欧洲风电企业和客商都在世界范围内寻求质优价廉的风电设备,这将给我国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厂商出口瑞典和欧洲市场带来很多商机。

  2、加强风电国际合作,分得应有的一杯羹。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国际间合作日趋密切,加速了新技术的商品化和进一步开拓了市场空间。例如,瑞典和荷兰、丹麦、挪威四国正在合作发展适合民用住宅的太阳能-风能发电组合设备,还有瑞典瀑布能源公司与西门子公司的合作等。另一方面,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已经开始通过兼并、合作等手段力求垄断世界风力发电设备市场。我国风电企业也应加强国际合作,绝不能游离其外袖手旁观而失去应有的国际份额。
3、风电设备生产企业和有关行业协会应加强对风电设备和技术的对外宣传力度。瑞典公司和商人对作为世界制造工厂的中国风电设备也很感兴趣,我室今年就多次答复了瑞典客商的各种有关咨询。答复咨询中我们发现,我国部分风电设备制造的网页特别是英文网页还急需完善和细化。

  4、国际竞争激烈,企业应加倍重视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在瑞典和北欧风电市场参与竞争的外国企业也不少,主要有Vestas, Enercon, Bonus, GE Wind,Nordex, WinWind,Gamesa 和RePower。尽管如此,我国部分风电企业的产品也已销到瑞典等北欧国家,如上海模斯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的风电设备。在我领区内也有瑞典企业进口和销售我国生产的风力发电机。但与此同时,我经商室也接到该瑞典企业对我风电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投诉。因此,我企业应该特别重视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维护好自己的良好信誉。

  随着我国风电设备生产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日趋国际化,我们相信我国风电产业的出口和国际合作机会将与日俱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 19: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风能产业 上升势头牛劲实足

在阿布扎比世界未来能源峰会上,全球风能理事会秘书长史蒂夫?索耶表示全球风能产业“依然保持上升势头”,从事风能产业的人数到2010年可能达到100万。而从目前来看,不论在美国、中国还是欧洲,风能产业都发展迅速,风能将成为世界新能源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就职演讲中提到:“我们将利用太阳、风和土壤来为我们的汽车和工厂提供能源。”美国媒体认为,从这番话来看,风能很可能成为奥巴马新能源计划中的“三驾马车”之一。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和总体科技实力最强的国家,新任总统如此表态,无疑将对风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也于日前透露,到2008年底,全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1000万千瓦。他表示,中国大力支持风能的发展,并且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按目前的发展速度,要不了几年,我国风电装机就会达到2000万至3000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一”。

  最新一期给英国留言 《自然》杂志专门为此发表社论说,中国“具有在风能领域领导世界的能力”。但社论同时指出,要更好地推进风能发展,中国还需要在相关政策上进行一些改进,并向领先国家学习风能技术。社论认为,中美两国今后数年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风能发电者。

  在大力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欧盟,风能开发居所有可再生能源开发之首。仅2007年,欧盟成员国总体风力发电能力就增加了850万千瓦,达到近5700万千瓦,占到欧盟电力供应的近4%。在欧盟成员国中,风能发展最为迅速的是丹麦德国和西班牙,其次是法国、英国和意大利。

  欧洲风能协会刚刚发表的《风能为欧盟创造就业机会》报告说,2003年以来,欧盟风能开发迅速发展,截至2007年,欧盟风能领域从业人员达到15.4万人,其中10.86万人的工作岗位与风能开发有直接关系。到2020年,风能开发将为欧盟提供32.5万个就业岗位,比现在增加1倍左右。

  在世界各国大力发展风能的背景下,一度被认为发展已处于强弩之末的全球风能产业,在2008年的年增长率接近30%。全球风能理事会秘书长史蒂夫?索耶也因此信心十足地表示,到2010年,全球风能产业从业人数将从目前的40万增加到100万,到2050年更有可能上升到300万。

[此帖子已被 ICE 在 2009-2-2 19:41:22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11-1 11:38 , Processed in 0.02293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